s 阅读页

第25章 摩揭陀国(2)

  寺庙旁边有一座大塔,名为阿摩落迦。阿摩落迦是印度的一种药用果子的名称。无忧王患病在床将要去世的时候,知道自己的生命无法挽救了,想要施舍珍宝,为来世修福。然而大权已经落入有势力的大臣手中,国王下了命令也不能如愿。后来无忧王利用吃药的机会,留下一个阿摩落迦果在身边;到把它玩得半烂的时候,他手里握着那半个果子,长叹一声,问大臣们:“如今谁是赡部洲的主子?”大臣们回答:“只有大王您是。”无忧王说:“不是这样。我如今不是主子。只有这半个果子,我还做得了它的主。唉!风烛易灭,人间的富贵更难保。我的地位达到了据有疆域的地步,头衔之高也超过了一切的称谓,临终时却一无所有,还要受强臣的欺侮,天下不再归我,只剩下这半个果子!”于是他就命令侍臣说:“拿着这半个果子到那鸡园寺庙去,把它施舍给和尚们,你这样说:从前整个赡部洲的主子,如今半个阿摩落迦果的大王,谨向大和尚顶礼,但愿接受我最后的施舍。一切属于我的东西皆已丧失,只有这半个果子我还多少做得了主。可怜我贫穷,我期望这样能积德增福。”后来,和尚中的上座这样说:“无忧大王平素就期望弘济众生,如今他身患疟疾,奸臣篡权,积蓄的财宝全部丧失,只能用这半个果子来做施舍。我一定按照大王的命令,把它施舍给所有的和尚。”说完,他就吩咐典事把这半个果子放在汤羹里煮;然后建造一座塔,把那果核收藏起来。既然蒙受了国王的大恩,就以此来纪念他的遗言。

  建椎声塔及提婆故事。

  阿摩落迦塔的西北,在一所旧寺庙里有一座塔,名为建椎声。

  当初,这座城里有上百所寺庙,和尚们严肃认真,学术水平很高,外道的学者一声也不吭。后来和尚们相继去世,后辈当中没有一个人能够继承前人的事业。而外道的师傅们却教出了一批有本领的学生。于是他们就互相招呼,集合起成千上万的同伙,来到僧坊,高声喊道:“使劲儿敲椎,把你们的学者都召集起来!”那一群傻瓜全都来到,荒唐地把椎敲响。于是就报告国王,请求比出高低。外道师傅才能高强,学识渊博;和尚虽然人多,但是提出的论点都很浅薄。外道说:“我们的论点胜了。从今以后,所有的寺庙不得再敲椎来召集和尚。”国王依据先前的辩论规定,批准了他们的请求。和尚们蒙受了耻辱,无可奈何地走了;十二年内再也未敲椎。那时,南印度有一个菩萨叫做那伽阏剌树那那伽阏剌树那:一般多译为龙树。古印度大乘佛教的著名学者,中观学派的创始人,约公元3世纪人,著作很多。大唐语言是龙猛。旧译龙树,误,从小就名声很好,成年后声誉更高。他抛弃一切欲望,出家修行学法,深入钻研精妙的佛理,达到了初地的阶位。他的大弟子提婆聪明机警,思维敏捷,理解力强;他对师傅说:“波吒厘城的那些学者辩论输给外道以后不敲椎,转眼之间,已经十二年了。我斗胆想去把邪见之山推倒,把佛法之炬点燃。”龙猛说:“波吒厘城的外道学问渊博,你不是他们的对手,如今要去还是我自己去吧!”提婆说:“想要铲除腐烂的草,何必使整座山倾倒?请允许我领受了您的指教,去把那些外道的学说打倒。师傅您替外道立论,而我来依理批判分析,弄清楚两者的优劣,然后再计划去的事情。”于是龙猛就替外道立论和进行辩护;提婆跟着批判他的理论。七天之后,龙猛的论题被驳倒,他因此而感叹地说:“谬误的言词容易被驳倒,恶意的义理难以站住脚。你就去吧!肯定能把他们打败!”提婆菩萨早就享有崇高的声望,波吒厘子城的外道闻讯立即互相召集,跑去对国王说:“大王以前屈尊降贵亲临辩论的现场,规定沙门不敲椎。希望大王传令各城门官,不得让外国的和尚进城,以免他们互相支援,轻易地改变先前的规定。”国王批准了他们的请求,严加监督。提婆到达以后,进不了城。听说了那个禁令,他就更换衣服,叠好僧伽胝,把它藏在草束中;然后撩起衣裳,顶着草,快步闯过城门。进城以后,他扔掉草,披上僧伽胝,来到这所寺庙,想在那里居留休息。由于没有熟识的人,谁也不留他住宿,他就在椎台上过了夜。天一亮,他便奋力猛击椎。和尚们闻声前来察看,得知原来就是昨天那个外来的比丘。各寺庙跟着都敲响了椎,互相呼应。国王听到以后派人进行追究,没有一个人知道是谁领的头。使臣来到这所寺庙,大家都检举提婆。提婆说:“所谓椎嘛,就是为了召集和尚们而敲的东西。有了却不用,挂它做什么?”使臣回答说:“从前和尚们辩论失败,国王下令不准敲椎,至今已有十二年。”提婆说:“有这回事情吗?那我今天就重新把法鼓敲响。”使臣向国王汇报说:“有一个外国和尚想要洗刷从前的耻辱。”国王于是就召集学者,并且规定说:“在辩论中违失自己的论题者,必须以死谢罪。”于是外道学者们争相陈列出旗鼓,纷纷谈论不同的义理,发挥自己的口才。提婆菩萨登上论座以后听他们先说,然后针对不同的义理一一将他们驳倒,不到十二天工夫,就把所有的外道统统击败。国王和大臣们皆大欢喜,因而营建这座塔,用以表彰他的高尚的德操。

  马鸣遗迹。

  建椎声塔北面有一个遗址,是从前鬼辩婆罗门居住的地方。

  当初,这座城里有一个婆罗门,他在荒野中盖起草屋,住在那里,不与世人交往。他通过祭祀鬼神来求功德,在妖怪的帮助下能够提出高明的见解,热烈地论辩,迅速地运用华丽的言辞。任何人向他提出问题,他总是放下幕帘,隔帘回答。学历深、才能高的人当中,没有一个能够超过他。官吏和百姓对他肃然起敬,把他当做圣人一样来崇拜。有一个菩萨名叫阿湿缚窭沙阿湿缚窭沙:一般都译作马鸣。古印度著名佛教学者,诗人,约公元1世纪人。大唐语言是马鸣,遍知万物,通晓佛法,他常常对人说:“这个婆罗门既没有师傅向他传授学问,也没有前辈教给他本领,隐居在荒野中,却有很高的名望,要不是有鬼神帮助,妖怪附在他身上,为什么能够这样呢?凡是依靠鬼神授辞来进行辩论的人,都是不能面对着人说话的;而且话说过一遍,就没有哪一个能够说第二遍。我现在到他那里去,看看他的举动。”于是马鸣就到他的住所,对他说:“我敬仰您的美德,已经有很多日子。希望您撩起帘子,我冒昧地向你谈一谈平素的想法。”然而那婆罗门却态度傲慢,若无其事,他隔着帘子与马鸣说话,直到最后也不面谈。马鸣心里明白其中必有鬼怪,所以神情也很自负。他说完话退出来以后,对人们说:“我已经了解他了,肯定能够把他打败。”于是马上就去向国王说:“希望您批准我与那位在家人进行辩论。”国王听了,非常惊讶地说:“这是个什么人物呀!要不是已经获得三明、具备六种神通,怎么能与那婆罗门辩论呢?”国王命令准备车驾,亲临现场,以便仔细考察他们的辩论。这时候,马鸣论说三藏的精微要妙之言,阐述五明的重要义理,巧妙的争辩运用自如,高超的论理达到深入浅出的地步。等到那婆罗门讲完以后,马鸣大声说:“误解我的意思了,应该重新讲一遍。”这时候婆罗门默不作声,哑口无言;马鸣怒喝:“为什么不答复问题?受他祭祀的鬼怪赶快把词儿教给他!”同时飞快地撩起他的帘子,去看他的鬼怪。那婆罗门惊慌地说:“站住,站住!”马鸣退出来以后说:“今天早晨这个人声誉扫地;所谓虚名不常,就是这个样子。”国王说:“要不是有您这样的美德,谁能识破邪道?按照国家的传统制度,对于空前绝后的善于识别他人的智者,应该表彰他的丰功伟绩。”

  罗择迦寺庙及附近佛遗迹。

  城的西南方二百多里处,有一所寺庙的遗址,旁边有一座塔,那里时常有神光照亮,间或有灵瑞出现,远近的老百姓无不到这里求福请愿,这是过去四佛座位及散步遗迹所在地。

  从旧寺庙往西南走一百多里,到达罗择迦寺庙。庭院有四座,观阁分三层,高台达几仞,院门洞开,是频毗娑罗王的末代孙子所建造的。他大规模地招聘才能高强的学者,广泛地延请品德优秀的人才;外国的学者,远方的俊杰,同类的人争先恐后地接踵而来。和尚有上千人,都学习大乘。大路当中,正对着中门,有三座精舍,每一座顶上高置着轮相,轮相四周悬挂着许多铃铎;下边筑起层层台基,周围是设有低栏的长廊;门窗栋梁以及矮墙和台阶上金铜隐然现出,上面镶嵌着各种美丽的装饰。中间那座精舍中的佛立像,高三丈;左边精舍中是多罗菩萨像;右边精舍中是观自在菩萨像。所有这三尊像都是用黄铜铸成的,它们威严神秘,令人敬畏,在冥冥中看得很远。精舍中各有舍利一升,不时放出灵光,间或发生神异现象。

  从罗择迦寺庙向西南走九十多里,来到一座大山前,山上云雾幽暗,岩石林立,是神灵仙人居住的地方。毒蛇暴龙盘踞在它的大泽里,凶猛的飞鸟走兽栖伏在它的森林中。山顶上有一块大磐石,上面建造了一座塔,高十多尺,是佛入定的地方。从前,如来施展神通,降临此地,坐在这磐石上入灭尽定,历时一宿。天神和圣人都来供养如来,奏起天上的音乐,像下雨一样撒下天上的花。如来出定以后,天神们出于对他的敬慕,用各种宝石和金银建造了一座塔。由于离大圣愈来愈久远,宝已经变成石头。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人到过这里;遥望高山,看不见人,只见长蛇猛兽成群地在那里绕着它右旋,天神大仙精灵圣人排着队前来赞美和礼拜。

  大山的东冈上有一座塔,是从前如来长久地观看摩揭陀国时所踩过的地方。

  德慧寺庙及遗事。

  在那大山西北三十多里的山坡上,有一所寺庙,背靠山岭,基石高大,开崖凿岩建成,楼阁峙立。和尚五十余人,都学习大乘法教。这是瞿那末底大唐语言是德慧菩萨降伏外道的地方。

  当初,这座山里有一个名叫摩沓婆的外道,宗奉数论派的学说并且依据这个学说修道。他精通内学和外道,能把关于空和有的道理讲得很透彻。他的名声超过前辈,德行为当代人敬重。君王珍爱而尊敬他,称他为国宝;百官和人民敬仰他,都叫他家师;邻国的学者接受他的学风,敬仰他的美德,把他当做长辈。他确实是学问广博而通晓一切。国王按照封郡建国的制度,把两座城封给他作为食邑。当时南印度有一个德慧菩萨,从小就很聪明,很早就以精专深妙而闻名,他的学问达到了通晓经律论三藏的地步,在佛教教理方面穷究了苦集灭道四谛。听说摩沓婆的理论极为深奥精密,他下决心要去挫败强敌。于是派一个徒弟去给他送信说:“谨向摩沓婆问安。你应该不顾疲劳,把学过的东西温习精熟,三年之后我来摧毁你的好名声。”第二年、第三年都派人去送这样的信。到了准备出发的时候,德慧又写信说:“年限已满,你的学业怎样了?你应该知道,我现在就要来了。”摩沓婆心里非常恐慌,他命令所有的徒弟和邑户:从今以后,不得收留沙门异教徒在家里住,各家各户必须一一转告,不得违犯。这时候,德慧菩萨拄着锡杖来到了摩沓婆的食邑,食邑的人们都遵守规定,谁也不敢收留他住下;有些婆罗门还骂他:“光秃秃的脑袋,稀奇古怪的衣裳,什么怪人哪?快走开,别在这里待着!”德慧菩萨为了打败外道,希望在他们的城里过夜,也就怀着慈悲的心肠,客客气气地对他们说:“诸位是相信世俗真理的修道人,我是相信佛教真理的修道人,既然同样都是修道人,你们为什么要排斥我?”这样,婆罗门就不跟他说话了,只是一个劲儿地赶他走。赶出城以后,他进了一座大森林。森林里的猛兽经常成群地出来吃人,那里有一个净信人恐怕被野兽伤害,就打着火把、拿着棍棒。他对菩萨说:“南印度有个叫做德慧的菩萨,名气很大,他要到这里来辩论,所以这个城的主子害怕自己声誉扫地,下了一个严厉的命令,不准收留沙门住下。我恐怕德慧菩萨受野兽的伤害,所以前来帮助他。你放心走吧,不必有其他的顾虑。”德慧说:“不瞒你净信人说,我就是德慧。”净信人听说以后,更加恭敬地对德慧说:“真要是这样的话,那就请赶快走吧!”随后,他们离开茂密的森林,到一处空旷的沼泽[地]休息,净信人点一把火,拿着弓,在周围进行保护。黑夜过去了,他就对德慧说:“可以走了。我担心人家知道以后会来谋害您。”德慧感激地说:“我决不敢忘记您的恩德。”于是他就出发来到王宫,对卫兵说:“现在有一个从远方来的沙门希望大王恩准与摩沓婆进行辩论。”国王听说后惊讶地说:“这个人不过是个狂妄之徒而已。”接着他就命令使臣到摩沓婆那里宣布国王的旨意说:“有一个外国沙门前来要求辩论,现在已经打扫好论场,宣告了远近,大家正盼望着您到来,我希望您光临。”摩沓婆问使臣:“不就是南印度的德慧论师吗?”使臣回答说:“是这样。”摩沓婆听了,心里很不高兴,然而事情已经难以推辞,他就到了论场。这时候国王、大臣、士大夫、平民百姓和豪门大族全都集合到会场,想听一听精彩的辩论。德慧首先提出论题,加以论证;到了傍晚,摩沓婆借口年纪大了,脑子不行了,不能马上进行反驳,请求回家静心思索,然后再来答复对方提出的问题。每次德慧提出一个新的论点,他都说要回去想一想,到了第二天早上升座以后,竟然说不出什么特别的见解。到第六天他就吐血而死。临死的时候,他给妻子留下遗言说:“你才能高强,千万别忘记所受的耻辱!”摩沓婆死后,他的妻子不但瞒着不办丧事,反而穿起鲜艳的衣服,来到辩论大会上。大家都喧闹起来,互相说道:“摩沓婆自恃才高,把与德慧辩论当做耻辱,所以派他的妻子前来;就凭这一点,谁优谁劣已经很明白了。”德慧菩萨对摩沓婆的妻子说:“能够制服你的那个人,我已经把他制服。”摩沓婆的妻子知道难以取胜,便退了下来。国王问德慧:“你说了些什么秘密的话,她就默不作声了?”德慧说:“可怜啊,摩沓婆死了!他的妻子不过是要来跟我辩论罢了。”国王说:“您怎么知道他死了?希望予以指教!”德慧说:“他的妻子来的时候,脸上带着刚失去亲人的神色,话里充满悲哀怨恨的声调,所以我知道摩沓婆死了。‘能够制服你的那个人’指的是她丈夫。”国王命令使臣前往观察,事情果然与德慧所说的一样。国王这才自愧不及地说:“佛法真是玄妙,圣人贤者相继出世,采用无为而无不为的办法来守护佛道,使众生受到佛法的教化。我要依据国家原有的典章制度,按常规奖励有德之士。”德慧说:“我虽然愚昧,但是行佛道,守贞操,坚持知止知足的原则,主张平等地看待万物。当我准备弘济他人的时候,我首先把对方的傲慢压倒,然后用权宜的办法来济度众生,现在正是时候了。我只希望大王让摩沓婆的邑户的子孙世世代代充当寺庙的人;这样的话,可以给后世留下一个教训,使美事永远流传下去。只有那个保护过我的净信人,应该让他世代享福,吃和用都同和尚一样,以便勉励人们虔诚信佛,以便奖励有大德的人。”于是建造了这所寺庙,表彰了德慧的出色的功绩。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