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26章 摩揭陀国(3)

  当初,摩沓婆辩论失败之后,有十几个婆罗门逃难到邻国,把受耻辱的事情告诉了那里的外道,并且招募了有才华的学者,回来洗刷先前蒙受的耻辱。国王已经珍爱和尊敬德慧,便亲自去请他,说:“如今那些外道不自量力,他们结成党连成群,竟敢把论鼓敲响。我希望大师去挫败那些外道。”德慧说:“那就请把要辩论的人召集起来。”于是外道的学者们高兴地互相安慰说:“如今咱们胜定了。”这时候那些外道阐述了论题,进行了论证;德慧菩萨说:“那些外道曾经逃难在外,根据国王先前的规定,他们如今都是不可接触的贱民,我怎么能够与他们面对面地进行辩论呢?”德慧有一个为他背负座床的仆童,素常旁听一些德慧的议论,对于精微的旨趣相当娴熟;他正站在一旁侍候,听着精彩的辩论。德慧拍一拍他的座床说:“床,你可以来辩论。”人们都大吃一惊,对他的命令感到不可思议。这时候那背负座床的仆童接着就发问诘难,深刻的义理像泉水那样涌出,清晰的辩词如回声应对迅速。经过三个回合,外道的论题被驳倒,他们再次遭到惨败,犹如锋芒受挫,羽根被折。自从辩论失败以来,他们一直充当寺庙的邑户。

  戒贤寺庙及伏外道事。

  从德慧寺庙往西南走二十多里,到一座孤山,山上有一所寺庙,是尸罗跋陀罗大唐语言是戒贤论师舍弃辩论得胜后所受的封邑而建造的。寺庙旁边,耸立着一块高大的岩,犹如一座安置佛舍利的塔。论师是三摩吒国的王族,婆罗门种姓。少年时,他勤奋好学,品德高尚,周游印度各地,求访明智。到了此国的那烂陀寺,他遇见菩萨,听到佛法,产生信仰,开始觉悟。于是请求出家,询问达到终极真理的方法,请教实现解脱的道路。他既充分地掌握深奥的义理,又透彻地了解精微的学说;在当时很有名气,在外国也享有崇高的声望。南印度有一个外道,他探索隐晦深奥的问题,精通玄奥精妙的事理。听说菩萨的名望很高,他产生了傲慢和强烈的嫉妒心,不顾山川的阻隔,前来击鼓要求辩论,说:“我是南印度人。听说大王国内有一个大论师,我虽然愚笨,还是希望与他辩论一番。”国王说:“是有一个,的确如你所说。”于是命令使臣去请菩萨说:“南印度有一个外道,不远千里,前来要求辩论,我希望您光临,前往辩论的会场。”菩萨听到以后,就整理好衣服准备出发。他的徒弟戒贤,在晚辈当中是出类拔萃的一个,这时候上前请求菩萨说:“您为什么走得这样急呢?”菩萨说:“自从智慧的太阳把光辉潜藏以来,传灯寂静无声地照着,外道像蚂蚁那样聚了起来,各种学派犹如蜂虫那样飞了出来,所以我现在要去驳倒他们的理论。”戒贤说:“我从旁听到过您的一些议论,我敢于去驳倒外道。”菩萨知道他才德过人,因而答应了他的请求。这时候戒贤年仅三十,大家都认为他太年轻,担心他一个人难以胜任。菩萨知道大家不放心,于是就解释说:“提拔优秀的人才,不应该论资排辈。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他肯定能够打败对方。”到了集会辩论的那一天,远近都抢着来了,老少全到齐。外道广泛地阐明大道,论述得非常仔细;戒贤按照正理分析其内容,讲得极为深刻。外道理屈词穷,蒙受耻辱而退出论场。国王为了酬谢戒贤的恩德,把这座城封给他做食邑。论师推辞说:“出家人对于财物知足不贪,以清心寡欲的生活方式保持自身的节操,我要这食邑有什么用处?”国王说:“法王已经离开人间,济度众生的智慧之船已经沉沦,如果不进行表彰不加以区别,就无以激励后学。为了弘扬佛法,我希望您发发慈悲收下来。”论师推辞不了,接受了这个食邑。他随后就建造寺庙,依照所有的规矩,用来自邑户的收入,恭敬地去供养。

  伽耶城与伽耶山。

  从戒贤寺庙往西南走四五十里,渡过尼连禅河,到达伽耶城。很险固,居民少。只有一千多户婆罗门,都是大仙人的后裔,国王不以他们为臣,百姓都很尊敬他们。城北三十多里,有清泉,印度相传称之为圣水,凡是喝了这泉水或者在泉水里洗了澡的人,罪恶的污垢就会消除。

  城西南五六里,到达伽耶山,溪长谷深,峰险崖高,印度各国习惯称之为灵山。自古以来,君王们一旦继承王位统治天下,教化润泽了远方,恩德超过了前代,无不登上这山顶筑坛祭天,宣告成功。山顶上有一座石塔,高一百多尺,是无忧王所建造的;那里有灵异的力量潜伏着,时常放出神光。从前如来在这里演说《宝云》等经。

  伽耶山东南有一座塔,是迦叶波的故乡。它的南边有两座塔,是伽耶迦叶波和捺地迦叶波旧译那提迦叶,误。至于那几个迦叶,照例没有波字,那是省略事火的地方。

  前正觉山及佛成道故事。

  从伽耶迦叶波事火的地方往东渡过大河,到达钵罗菩提山大唐语言是前正觉山。如来将要获得正觉,先登此山,所以叫做前正觉。如来勤求了六年,未成正觉;后来放弃苦行,接受了牧女奉献的奶粥,从东北方向走来,目光由近及远地随意仰观此山,感到非常幽静,便想获得正觉。他从东北冈登到山顶,不但大地震动,而且山也摇晃。山神怀着恐惧的心情告诉菩萨:“这座山不是成佛的福地。要是在这里入金刚定,地会震得陷下去,山也会翻过来。”菩萨从西南边下山,停留在半山上;背着山岩、对着深涧有一个石窟,菩萨向它走去,在那里盘腿打坐,于是地又震动,山又摇晃。这时候净居天在空中喊道:“这里不是如来成佛的地方。从这里往西南十四五里,离修苦行的地方不远,有一棵毕钵罗树,树下有金刚座,过去的和未来的诸佛都在这个座上成佛,希望菩萨到那里去。”菩萨刚立起身,石窟中的龙对他说:“这个石窟清静而佳胜,可以用来成圣。希望您大发慈悲,不要离开。”菩萨已经知道这里不是成佛的地方,他为了使龙满意,便给它留下身影而去。从前不论贤者还是愚人都能看见此影;到了现在,有的人还看得见。在天神们的引导下,他前往菩提树。到了无忧王兴起的时候,在菩萨上山下山经过的地方,都竖立标志,建造宝塔;它们虽然大小不相同,但是显起灵来没有差别;有时候空中落下雨一般的花,有时候幽暗的山谷被神光照亮。每年停止雨安居的日子,各地的和尚和俗人都上山去朝拜供养,在那里过一夜才回去。

  菩提树垣。

  从前正觉山往西南走十四五里,到达菩提树。砖垒的围墙高峻险固,东西长,南北窄,方圆五百多步。珍奇的树,名贵的花,荫影连接着荫影;纤细的莎草,其他奇异的草,又稠密又茂盛,布满了大地。正门向东开,对着尼连禅河;南门与大花池相连;西边地形险固,不能通行;北门与大寺庙相通。围墙内圣迹相邻,或者是塔,或者是精舍,全是赡部洲各国的君王、大臣和豪族为了纪念他们敬奉佛的遗教而建造的。

  金刚座。

  菩提树围墙内正中是金刚座。从前贤劫刚刚开始的时候,它与大地同时出现,位于三千大千世界的中心,下至金轮,上至地面,由金刚构成,方圆一百多步。由于贤劫中的一千位佛都坐在这里入金刚定,因此称为金刚座;又因为是得道成佛的地方,所以也叫做道场;大地震动时,唯独这里纹丝不动。因此如来将要获得正觉的时候,走遍周围四角,地都震动,后来到了这里,才安然无事。自从进入末劫以来,佛法日趋衰微,金刚座也因沙土覆盖而看不见了。如来涅之后,诸国君王根据传闻知道了佛所说的金刚座的大小,就用两尊朝东而坐的观自在菩萨像分别标明它的南界和北界。据老年人说:“一旦这两尊菩萨像被沙土埋没,佛法就会消灭。”如今南边那尊菩萨像已经被没过胸部了。

  菩提树及其事迹。

  金刚座上的菩提树,就是毕钵罗树。从前佛在世的时候,它高达数百尺,经过多次砍伐,还有四五丈之高。因为佛坐在它下面获得了等正觉,所以就称之为菩提树。茎干黄白,枝叶青翠,冬夏不凋,光鲜不变。每到如来涅的日子,树叶全都凋落,不一会儿又恢复如故。这一天,各国的君王,各地的和尚和俗人,成千上万的人们自发地聚集到这里,用香水香乳来清洗灌浇。于是奏音乐,献香花,点燃灯炬,夜以继日地竞相供养。如来涅之后,无忧王在开始继位的时候,信奉邪道,破坏佛的遗迹,带领士兵亲自来砍伐。他把根、茎、枝、叶砍得粉碎,堆到西边几十步远的地方,命令事火的婆罗门烧来祭祀天神。烟火还没有灭,灰堆里忽然长出两棵树,在猛火之中,茂盛的树叶像翡翠那样明亮,因而称它们为灰菩提树。无忧王看见这神奇现象之后痛悔前非,他用香乳灌溉余根,到了天将亮的时候,树长成了原来的样子。国王看到这种神怪现象,深感庆幸;他亲自去供养,高兴得忘记了回宫。王妃素来相信外道,她暗中派人在夜里重新把树砍掉。清晨,无忧王前来礼拜的时候,只看见砍剩的树桩,心里非常难过;他怀着最真诚的心意祈祷请愿,用香乳灌溉,不到一天工夫树又长了出来。国王对此产生了莫大的敬意,他用石头垒起一座十多尺高的围墙,围墙如今还在。近代的设赏迦王信奉外道,诋毁佛法,破坏寺庙,砍伐菩提树,掘到泉水,仍然掘不尽树根,于是放火焚烧,再用甘蔗汁浇灌,想把它烧焦沤烂,消灭遗芽。几个月之后,摩揭陀国的补剌拿伐摩王大唐语言是满胄王,也就是无忧王的末代孙子,听到以后感叹地说:“智慧的太阳已经隐没,只剩下了佛树,如今连它也遭到摧残,生灵还能看见什么?”他仆倒在地,伤心之状能感动万物。他用几千头牛的奶去灌溉,经过一夜树又长出一丈多高。他唯恐以后再被剪伐,就在四周用石头筑起围墙,高二丈四尺。所以现在菩提树隐蔽在石壁后面高出二丈多。

  菩提树东,有一所精舍,高一百六七十尺,下边的基座每面宽二十多步,用青砖垒成,用石灰涂抹。每层的神龛里都有金像,四壁的雕刻形制奇特,有的作连珠图案,有的作天仙像,顶上安放着一个金光闪闪的铜制阿摩落迦果又名宝瓶,也叫宝壶。东面连接着楼阁,屋檐飞起三层;椽、柱、栋、梁,门扇窗户都用雕刻好的金银装饰,用加工精细的珠玉镶嵌;深邃的堂屋三层都互相连通。外门左右各有龛室,左边是观自在菩萨像,右边是弥勒菩萨像,两尊像都用白银铸成,高十多尺。

  在精舍的旧地,无忧王先建造了一所小精舍,后来有一个婆罗门又把它扩建。当初,有一个婆罗门,他不信佛法,祭祀大自在天。听说大神在雪山中,他就与弟弟一起前去求愿。大神说:“无论什么愿望,有了功德才能得到满足,既不是你所能祈求的,也不是我所能使它实现的。”婆罗门说:“修什么功德可以实现心愿?”神说:“想要植善种,求得无上福田,菩提树是获得佛果的地方。你应该立即回去,前往菩提树前,修建大精舍,开凿大水池,兴办各种供养,你的愿望就会实现。”婆罗门接受了神的命令,内心萌发了坚定的信仰。他们一齐回去,哥哥修建精舍,弟弟开凿水池,然后周到地进行供养,勤求心愿,结果都如愿以偿,做了国王的大臣,把所有的俸禄和赏赐全都用来施舍。

  精舍建成以后,就招募工匠,来造一尊如来刚刚成佛时的像。经过许多年月,无人应招。很久以后,有一个婆罗门前来对和尚们说:“我擅长画如来的妙相。”大家说:“你造起像来需要什么?”婆罗门说:“只要香泥而已。应该放在精舍中,还要用一盏灯为我照明;我一进去,你们就把门关紧,六个月以后才可开门。”当时和尚们都依了他的吩咐。等到还剩四天不满六个月的时候,大家感到十分惊奇,就去开门看他。和尚们看见精舍内有一尊佛像,庄重严肃,盘腿而坐,右脚在上,左手提起,右手下垂,向东而坐,可敬的姿态栩栩如生。座高四尺二寸,宽一丈二尺五寸,像高一丈一尺五寸,两膝相距八尺八寸,两肩之间六尺二寸。三十二大人相和八十种好无不具备,慈祥的容颜如同真人,只有右乳上面还没有图画和打磨周到。由于看不见人,才证明这是神显灵,和尚们惊叹不已,迫切地想要知道神显灵的原因。有一个心地淳朴的沙门,梦见那位婆罗门对他说:“我是弥勒菩萨,我怕工匠想象不出佛的圣容,所以亲自前来画佛像。右手下垂,是因为从前如来将要成佛的时候,天魔前来扰乱,地神们向如来报告天魔的到来,其中的一个首先跳出来助佛降魔,如来对那地神说:‘你不要害怕,我凭坚持的力量,必能降伏魔王。’魔王说:‘谁做证人?’于是如来垂手指地说:‘这里有证人。’这时候第二个地神就跳出来作证。所以如今佛像的手依照当初那样下垂。”和尚们知道了神显灵的原因,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于是他们就在尚未完工的乳上部分镶嵌各种珍宝,还戴上珠缨宝冠,用奇珍异宝互相装饰。设赏迦王砍伐菩提树之后,想要毁掉这尊佛像,他见了那慈祥的容颜,内心不安于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便在回驾将返的时候,命令宰相说:“应该除掉这尊佛像,安放一尊大自在天的像。”接受了国王的命令,宰相恐惧地叹息说:“我要是毁坏佛像,就会永世遭殃;我要是违抗王命,则会丧身灭族;左右为难到了如此地步,我该怎么办啊!”于是他把信佛的人叫来当差,就在佛像前横着垒起一道砖墙;对于这幽暗他心里感到惭愧,因此又放上一盏明灯;砖墙前面就画上大自在[天]的像。事情完成以后,他向国王作了汇报。国王听到之后内心非常恐惧,他全身长出水疱,皮开肉绽,不久便死了。于是宰相立即回去,把障壁拆除。历时多日,灯仍未灭。佛像如今还在,超绝的工艺未受损伤。由于它处在深邃幽暗的房屋之中,所以灯火相继不绝;想要看见那慈祥的容颜,仍然无法看得清楚,必须在早晨拿一面大而明亮的镜子把阳光反射进去,才看得见佛的灵相;凡是见到的人,自然更增伤悲之感。

  如来成道时日。

  如来在印度的吠舍月后半月的第八天得道成佛,相当于这里的三月八日。上座部则说是在吠舍月后半月的第十五天得道成佛,相当于这里的三月十五日。这时候,如来已经三十岁了。有的人说,已经三十五岁了。

  如来成道及诸奉佛遗迹。

  菩提树北,有佛散步的地方。如来成佛以后,没有从座位上站起身来,而继续入定七天。他起身以后,到菩提树北散步七天,在东西之间往来行走十多步;随着他的足迹,留下了十八处奇异的花纹。后人在这里用砖垒起一座三尺多高的墙基。听先前的记载说:这座标志圣迹的墙基,能显示人寿的长短。先发一个真诚的愿望,然后才去度量,随着发愿者寿命的长短,它的数目也不相同。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