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28章 摩揭陀国-外道发恶愿处(1)

  摩揭陀国下。

  外道发恶愿处。

  从四佛座位往东渡过莫诃河,到大树林中,有一根石柱,是外道入定和发恶愿的地方。从前有一个外道名叫郁头蓝子,他心里向往大自然,身居野外,在这法林中收视返听,匿迹隐居。他已经具备五种神通,获得第一有定。摩揭陀王对他特别崇敬,每到中午,请他到王宫来吃饭。郁头蓝子腾空而起,往来于空中,从不间断。摩揭陀王候着时间仰望他,见他一到就伸手去接他,并且为他置座。国王准备出门旅行,想把留下的事情委托给别人,但是内宫里选拔不出一个人能够担当这项使命。他有一个年少的亲生女儿,她心灵善良,做事谨慎,很懂礼貌,仪表端正,既和蔼又贤能,没有谁能在她之上。摩揭陀王把她叫来嘱咐说:“我就要出远门,打算委托你办一件事,你应该尽心地把事做好。我向来尊敬那位郁头蓝仙人。到时候他来吃饭,你要像我那样侍候他。”下完命令,他就视察去了。那少女奉了命令照常去瞻望迎候。大仙到了以后,她伸手去接,然后置座。郁头蓝子接触女人以后,产生了爱欲,失掉了神通,吃完饭要回去的时候,不能腾空而行。他内心感到羞愧。嘴上则欺骗少女说:“我过去修道,坐禅入定,怡神养心,腾空往来,一点儿闲工夫也没有。虽然国民希望见到我,我早就听说了。然而已往的圣人教导我们,应该以利天下为己任。我怎么能安于独善而忘记帮助他人呢?如今我要从门出去,在地上走,使看见我的人都得到好处。”国王的女儿听说以后,就向远近宣告。这时候,人们心怀敬意,竞相洒扫道路,成千上万的民众伫立着盼望他的来临。郁头蓝子从王宫步行到那法林,在静坐入定的时候,他心猿意马,精神不能集中;坐在树林里,只听见乌鸟鸣叫;坐到水池边,则满耳的鱼鳖吵闹声;弄得心散意乱,失神废定。于是他动起怒来,发下恶愿:“愿我将来转生为凶暴的恶兽,狸身鸟翼,搏食生灵,身子宽广三千里,两翅各宽一千五百里,投进树林去吃那些鸟类,钻到水里去吃那些生活在水中的东西。”发愿以后,怒气渐渐平息;再努力片刻,他又获得本定。不久命终,他转生于第一有天,寿命是八万劫。如来预言他天寿终结以后将实现往昔的誓愿,获得这丑恶的身体,从此在低级生物中转生不息,没有出离的日期。

  鸡足山及大迦叶故事。

  进入莫诃河东边的一片森林地区,走一百多里,到达屈屈居勿反吒播陀大唐语言是鸡足山,也叫做窭庐播陀大唐语言是尊足山。高峦陡峭,深的洞壑无边无涯;山下,溪涧中,高大的树木广布于山谷;冈岭岑嶂之上繁茂的绿草覆盖着岩石;三峰矗立,旁边有绝崖挺拔;那气势好像要与天接连,那形状如同云彩一般。后来尊者大迦叶波在其中涅,人们不敢直指其名,所以就叫尊足。大迦叶波是如来的嫡传弟子,他获得六神通,具备八解脱。如来在教化众生的因缘告终而即将涅的时候,告诉迦叶波说:“我自从远劫以来勤修苦行,为众生求无上之法,往昔的愿望如今已经完美实现。我现在将要入大涅,把全部的法藏托付给你。你要安住于世,保持正法,宣传广布,不得失误。我把姨母所献的金缕袈裟留下,以便你在慈氏成佛的时候向他传交。在我的遗法中修行的各种人,诸如比丘、比丘尼、邬波索迦邬波索迦:指信仰佛教,接受五戒,在家的男佛教徒,即男居士。大唐语言是近事男。旧译伊蒲塞,又译优婆塞,皆误和邬波斯迦邬波斯迦:指在家的女佛教徒,即女居士。大唐语言是近事女。旧译优婆斯,又译优婆夷,皆误,你都要首先给以济度,让他们脱离轮回。”迦叶波接受佛的旨意,安住于世,保持正法。到结集以后的第二十年,他厌恶尘世的无常,打算涅,就前往鸡足山。他从北边走曲折的山路上去,到达西南冈。那里山峰险阻,崖径不通,他就用锡杖叩击,像刀割似的把山剖开。山径开通以后,他赶着路往前走,盘旋迂回,曲曲折折地到达山顶,面向着东北出来。他置身于三峰正中,捧着佛的袈裟袈裟:佛教僧人所穿的法衣。站在那里,凭借发愿的力量使三峰倒覆,所以现在这座山隆起三个背脊。将来慈氏世尊兴世的时候,三会说法之后,还有无数众生骄傲怠慢,他们登临此山来到迦叶波所在的地方。慈氏一弹手指,山峰自动打开,那些众生看见迦叶波以后更加骄傲怠慢。这时候大迦叶波向慈氏授衣致辞,礼拜致敬结束以后,他的身体升入虚空,显示各种神变,化出火来焚烧身体,于是他就进入涅。这时候所有的人抬头望着,消除了骄傲怠慢的情绪,因而感动觉悟,获得圣果。所以现在山上建造了一座塔,在静静的夜里,从远处望去,有时看得见明亮的火炬;假如有人去登山,那他就什么也看不见。

  佛陀伐那山及杖林。

  从鸡足山往东北走一百多里,到佛陀伐那山。山峰高峻,山崖陡峭。半山腰里有一间石室,佛曾经降临逗留。旁边有一块磐石,帝释和梵王用它磨牛头旃檀为如来涂抹装饰,如今那石上还有浓烈的余香。五百罗汉的神灵潜藏在这里,那些因缘巧合的人们有时候能看见他们;这时候他们化作沙弥的形象,到乡村里去乞食,或隐或显,神奇的情形难以简述。

  在佛陀伐那山的空谷中往东走三十多里,到移结反瑟知林大唐语言是杖林。林中的竹子修长而挺拔,覆盖着山坡,弥漫于山谷。从前有一个婆罗门听说释迦佛身长一丈六尺,心里总是感到疑惑不解,不相信这件事情,他想用一丈六尺的竹杖来量佛的身体,而佛的身体总是在竹杖的顶端超出了一丈六尺,这样越来越高,无法弄清楚实际的高度。于是他就扔下竹杖走了,竹杖因此就在那里扎下了根。杖林中有一座大塔,是无忧王建造的。如来从前在这里为天神和人显现大神通,演说深妙的教义,历时七天。

  胜军故事。

  杖林中近来有一位居士叫做耶犀那大唐语言是胜军,是西印度的刹帝利种姓,他有崇尚平易简朴的志向和爱好山林的性情,身在虚幻的世界,心里涉想真如法性;他透彻地研究了内外典籍中深奥精微的道理,言辞清楚,见地高深,容态娴静,仪表不俗。沙门、婆罗门、外道各派学者、国王、大臣、商主和豪门大族争相前往求见,恭敬地向他请教,跟他学本领的徒弟,十家中有六家都有。年纪到了七十,他还苦读不倦,放弃其余的技艺,专门研习佛经,策励心身,昼夜不停。印度有这样一种习惯:用香末和成泥,做成五六寸高的小塔,然后写一卷文章放进去,这就是所谓法舍利;数量渐渐多起来以后,就建造一座大塔,把它们统统放在里边,经常去供养。所以胜军工作的时候,一边用嘴宣说妙法,诱导学生;一边用手做塔,恭敬营建,修福积德;夜里还散步、礼拜、诵经和静坐沉思。吃饭睡觉都无暇顾及,白天黑夜精勤不懈。已经一百岁了,意志不消沉,事业不衰落。三十年间总共制作了七拘胝大唐语言是亿法舍利塔;每满一拘胝,就建造一座大塔,把它们统统放进去,隆重地去供养,请来许多和尚,举行法会庆祝;那时候,神光照耀,灵异明显可见;从此以后,时常放出光明。

  杖林附近诸迹。

  杖林西南十多里,大山南边有两处温泉,泉水很热。从前如来化出这水,就在其中沐浴。如今还在,清净的流水没有减少。远近的人们都来沐浴,许多积久难治的疾病都能痊愈。它们旁边有一座塔,是如来散步的地方。

  从杖林往东南走六七里,到一座大山,横着的山岭前面有一座塔。从前如来在这里为人和天神们说法两三个月;那时候,频毗娑罗王想要来听法,就堆积岩石,把山疏通;垒起登山的石阶,其宽二十多步,长三四里。

  大山北三四里,有一座孤山,从前广博仙人在这里隐居;在山崖间开凿的石窟,遗址还在;他把学问传授给了徒弟,遗留下来的风气至今尚存。

  孤山东北四五里,有一座小孤山,山壁的石窟又长又宽,可以坐一千多人。如来从前在这里说法三个月。石窟上面有一块大磐石,帝释和梵王用它磨牛头旃檀来涂抹装饰佛的身体,石头上的余香至今还很浓烈。

  阿素洛宫异事。

  石窟西南角有一个岩洞,印度称之为阿素洛旧译阿修罗,又译阿须伦,又译阿须罗,皆误宫。从前有一个精通咒术的好事者,他邀集朋友,总共十四个人,约定了要同心同德,然后进入这个岩洞。走了三四十里以后,来到一个空旷明亮的地方,看见一座城,城墙城楼都是金银琉璃。这些人到了那里,受到守候在城门两侧的一些少女的热烈迎接和礼遇。于是继续前进,到达内城门;有两名婢女各捧盛满鲜花和香料的金盘前来迎候。她们对这些人说:“你们应该先到水池沐浴,涂过香科,戴上花冠,然后进去,这就好了。只有那位术士应该立即进去。”其余十三个人于是就去沐浴。进入水池以后,他们就精神恍惚,若有所忘,这才发现自己坐在稻田中,地处这岩洞以北的平原上,而且离开这岩洞已经有三四十里了。

  栈道。

  石窟旁边有一条栈道,宽十多步,长四五里。从前频毗娑罗王准备到佛那里去,于是就劈石开崖,疏川导谷,有时候垒石块,有时候凿山岩,做成阶梯以后,用以到达佛所在的地方。

  上茅宫城(旧王舍城)。

  从这里穿过大山往东走六十多里,到矩奢揭罗补罗城大唐语言是上茅宫城。上茅宫城,位于摩揭陀国的中心,是古代的君王们的国都;因为盛产上好的吉祥香茅,所以称之为上茅宫城。它四周有高山作为外郭,西边通小路,山门向北开,东西长,南北窄,方圆一百五十多里。内城的遗址方圆三十多里。狭窄的道路两旁到处都是羯尼迦树,花含特殊的香气,颜色像黄金那样灿烂。暮春时节,所有的树林都是一片金色。

  伏醉象遗迹。

  宫城北门外有一座塔,提婆达多与未生怨王结为好友以后就放出名为护财的醉象,企图杀害如来。如来从指端化出五只狮子,那醉象就在这里驯顺地匍匐在他面前。

  舍利子证果故事。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