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33章 伊烂拿钵伐多国(2)

  迦摩缕波国当今的国王本是那罗延天的后裔,属于婆罗门种姓,字婆塞羯罗伐摩大唐语言是日胄,号拘摩罗大唐语言是童子。这个王族自从占据了这块疆土,世世代代做国君,传到当今的国王,已经经历了千世。这位国君好学,百姓们服从他的教化,远方有才学的高士,仰慕国王的仁义,客游此国。国王虽不十分信仰佛法,然而尊敬有学问的沙门。起先,国王听说有一位至那国的沙门住在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从远方来,学习深奥的佛教教法,于是几次派遣使者,再三殷勤邀请,但我没有接受使者的请求。这时尸罗跋陀罗论师说:“要想报答佛的恩典,就应当弘扬正法,您就去吧!不要害怕路途遥远。拘摩罗王世代崇信外道,现在来邀请沙门前去,这是一件好事啊。如果他因此而改变信仰,这件事所获得的福利就十分远大。您过去曾起过广大的心愿,发下宏伟的誓言,只身远游异域,舍身求法,普济众生,难道只是想到自己的家乡国家?应该忘掉得失,不要计较荣辱,宣扬圣教,开导痴迷的群众,先物后己,忘掉名誉得失,弘扬正法。”我见推辞得不到许可,就偕同使人一起上路,会见了国王。拘摩罗王说:“我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是常常羡慕有高深学问的人,听到您的声名,很是敬佩,所以才敢邀请你来。”我说:“我才能寡少,智识浅陋,让您听人讲到我,实在很惭愧。”拘摩罗王说:“善哉!仰慕佛法,爱好学问,把身命看作如同浮云,逾越重重危险,远游异域,这都是因为国王的教化所致,国家风气崇尚学术。今印度各国多有歌颂摩诃至那国秦王破阵乐的,我已经听到很久了,难道摩诃至那就是大德的乡国吗?”我说:“对呀。这阕歌曲,赞美的是我国君王的德行。”拘摩罗王说:“没想到大德就是这个国家的人,我常常仰慕贵国的风俗教化,久久向东翘望,山川道阻,没有机会自己表示敬意。”我说:“我国君王神圣的道德润洽边远之地,仁慈的教化加被遐远之处。殊俗异域,前来朝拜在宫阙之下,自称为臣的很多。”拘摩罗王说:“天下都既然如此,我也希望朝贡。现在戒日王在羯朱罗国,将举行大施,推崇树立福德智慧,五印度学有成就的沙门、婆罗门都被召集了来。现在派遣了使人前来邀请,希望您与我一同前去。”于是就前往羯朱罗国。

  东境风土。

  迦摩缕波国东边山峦连接,没有大的国都,地境与西南夷相接,所以这个国家的人颇与蛮獠相似。仔细询问本地人,从迦摩缕波国大约有两个月的路程,就可进入蜀地的西南境。然而山川险阻,瘴气滋生,毒蛇毒草,为害甚烈。迦摩缕波国东南境内野象暴烈,成群结队,因此这个国家里象军特别强大。

  从此向南行一千二三百里,到三摩吒国在东印度境内。

  三摩吒国。

  三摩吒国,方圆三千余里。临近大海,因此土地低湿。此国的大都城方圆二十余里。庄稼滋生,花果繁茂。气候温暖,风俗和顺。人们性格刚强猛烈,体形矮小,皮肤色黑,勤勉好学,兼信佛教和其他邪教。有佛寺三十余所,僧徒二千余人,都遵习的是上座部的学法。有外道神庙百所,异道杂居其间,天衣派的耆那教徒特别多。

  离城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塔,是无忧王所建造。如来过去曾经为诸天神及人在这里七日讲说深妙教法。塔旁边有四佛座位及散步的遗迹处。离这里不远,寺庙里有青玉佛像。佛像高八尺,完全具备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时有灵应。

  传闻六国。

  从三摩吒国往东北方去,大海滨的山谷中有室利差罗国。再往东南,大海岸边有迦摩浪迦国。再往东有堕罗钵底国。再往东有伊赏那补罗国。再往东有摩诃瞻波国,即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林邑。再往西南有阎摩那洲国。这六个国家,因为山川道阻,没有进入它们的国境,但是它们的风俗和疆界,从传说中可以知道。

  从三摩吒国向西行九百余里,到耽摩栗底国在东印度境内。

  耽摩栗底国。

  耽摩栗底国,方圆一千四五百里。此国的大都城方圆十余里。靠近海边,土地低湿。庄稼适应农时而播种,花果茂盛。气候温热,风俗急躁猛烈。人们的性格刚强勇敢,兼信佛教和其他邪教。有佛寺十余所,僧众一千余人。有外道神庙五十余所,异道杂居其间。国家临近海岸,水路陆路交通在这里会合,奇珍异宝,大多聚集在这个国家,所以这个国家的人大抵都很富裕。

  大都城旁边有一座塔,是无忧王所建造。塔旁边有过去四佛座位及散步的遗迹处。

  从此向西北行七百余里,到羯罗拿苏伐剌那国在东印度境内。

  羯罗拿苏伐剌那国。

  羯罗拿苏伐剌那国,方圆四千四五百里。此国的大都城方圆二十余里。居人很多,家室富饶。土地低湿,庄稼适应农时而播种。众花茂盛,珍果繁植。气候调顺,风俗淳厚。人们爱学好艺,兼信佛教和邪教。有佛寺十余所,僧徒两千余人,学习小乘佛教正量部的教法。有外道神庙五十余所,异道很多。另外有三所寺庙,寺庙中的僧徒不食乳酪,遵守的是提婆达多的遗训。

  赤泥寺。

  大都城旁边有络多末知大唐语言是赤泥寺,寺庙的庭宇开阔宽敞,台阁崇高险峻。国中才能杰出、学问通达、聪明多闻的学者,都集合这所寺庙里,互相警诫,琢磨道德。

  起先,这个国家里没有人信仰佛法的时候,南印度有一位外道,用铜带束住肚腹,头上戴一明炬,拄一手杖,阔步走进这座城。他敲击论鼓,要求与人辩论。有人问他说:“你的头和腹为什么有这么个奇怪的样子?”他说:“我学艺多能,恐怕肚腹会胀裂,[所以束上铜带];我悲叹众人的愚昧痴暗,所以头上持炬照明。”时间过了十天,没有人敢向他提出问题,询问访查国中英俊之士,也没有这样的人。国王说:“整个国境之内,难道没有明哲之士?客人提出问难,不能应对,是国家的大耻辱。应该再加寻求,访查那些幽隐之士。”有人说:“大林中有一位奇异的人,他自称叫沙门,只知道勤奋学习,现在离世幽居,他如此已经很久了。如果不是实行正法,行为合乎道德,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国王听到这话,亲自前去邀请。沙门对国王说:“我是南印度的人,客游停留在这里,我的学业肤浅,恐怕不如您所说的那样。冒昧承您指示,不能一再推辞。如果辩论不败,请建立寺庙,招集僧徒,赞颂光大佛法。”国王说:“敬闻尊言,不敢忘掉您的大德。”沙门接受邀请,往赴论场。外道于是诵出他所信仰的教义,共有三万余言,意义深远,文理广博,包括名相的理论,耳闻目见之事,无不网罗其中。沙门仅仅听了一遍,就彻底知道了外道所说的意思,沙门的言辞义理全无谬误,用了数百言辩论解释,于是再诘问外道的教义。外道理屈词穷,闭口不能回答。外道的声名既然遭到挫折,受耻辱而退。国王深深尊敬沙门的才德,建立了这所寺庙。从此以后,才开始弘扬佛的法教。

  寺庙旁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塔,是无忧王所建造。如来过去曾经在这里说法七日,开导听众。塔旁边有精舍,有过去四佛座位及散步的遗迹处。又有几座塔,都是如来说法的地方,是无忧王所建造。

  从此向西南行七百余里,到乌荼国在东印度境内。

  乌荼国。

  乌荼国,方圆七千余里。此国的大都城方圆二十余里。土地肥沃,庄稼茂盛。所有各种果实,都结得比其他各国肥大。异草名花,难以一一称述。气候温热,风俗粗犷刚烈。人的体貌魁梧,面容颜色黧黑。言辞风调和中印度不同。国人好学不倦,大多数信仰佛法。有寺庙一百余所,僧徒有一万余人,都学习大乘法教。有外道神庙五十所,异道杂居其间。各处塔共有十余座,都是如来说法的地方,是无忧王所建造。

  补涩波厘寺。

  乌荼国西南境有大山,大山中有补涩波厘寺。寺庙中的石塔极多灵异,有时逢着斋戒之日,时时放射光明。所以远处近处的净信之士都聚会在这里,带来美妙的花盖,争着供养在塔下。只要把花盖的竹柄放置在承露盘下,或者是如同倒覆着的钵一样的塔身上,花盖便不会掉落下来,就像是磁石吸针一样。在此处西北方向的山中有寺庙,寺庙中有塔,奇异与前一座塔一样。这两座塔是神鬼所建造,灵验奇异,竟然如此。

  折利罗城。

  乌荼国东南境临近大海海滨的地方,有折利罗大唐的语言是发行城,城方圆二十余里,是入海的商人、远方的旅客往来中转停止的路口。这座城坚固险峻,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城外有五所寺庙,依次排列,像鱼鳞一样,寺庙中台阁崇高,佛像精致秀丽。这座城南距僧伽罗国有二万余里,静夜遥望,可以看见僧伽罗国佛牙塔上宝珠所放的光芒,辉煌明亮,好像是火把悬在空中照耀。

  从这里向西南在大林中行一千二百余里,到恭御陀国在东印度境内。

  恭御陀国。

  恭御陀国,方圆一千余里。此国的大都城方圆二十余里。临近海岸,山峦起伏,土地低湿,庄稼适应农时而播种。气候温热,风俗勇烈。人的体形魁伟,容貌黧黑。粗有礼义,欺诈之事不很多。至于文字,与中印度相同,语言风调颇有不同。崇敬外道,不信佛法。有外道神庙一百余所,异道一万余人。国境之内有数十座小城,靠近山岭,处在海路交通道上,城既坚固险峻,士兵又勇敢,声威称雄邻国,没有强大的敌手。国家邻近海滨,有很多奇珍异宝,用螺贝珠玑作为货币。出产大青象,用作坐骑,可至远方。

  从此向西南进入大荒野,深林蔽日,巨木参天,行一千四五百里,到羯力甑反伽国在南印度境内。

  羯伽国。

  羯伽国,方圆五千余里。此国的大都城方圆二十余里。庄稼适应农时而播种,花果繁茂,大森林连绵广袤,动辄数百里。出产一种青色野象,被邻国看作是稀奇之物。气候炎热,风俗躁烈,人们的性格大多浮躁粗犷,讲求信义。言语轻快敏捷,音调质朴端正,言辞风格与中印度颇有不同。少数人信仰佛教,多数人尊奉外道。有寺庙十余所,僧徒五百余人,学习大乘上座部教法。有外道神庙一百余所,异道很多,大多数是耆那教徒。

  羯伽国曾经有一个时候人口众多,行人车马来往拥挤,人挨人,车碰车,人们要是举起衣袖来,便可以连成帐帷。那时有一位五通仙,栖隐山岩,怡养真性,因为有人凌犯触怒了他,退而失掉神通,就用恶术残害国人,老幼都不能幸免,贤愚俱丧失性命,人烟断绝,年代已久。虽然后来逐渐有人迁居来到这里,但人口还是未能充实,因此现在这个国家人户尚少。

  大都城南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塔,高一百余尺,是无忧王所建造。塔旁边有过去四佛座位及散步的遗迹处。

  羯伽国境北面,大山岭上有一座石塔,高一百余尺,是劫初人寿无量岁时,有独觉在这里入涅的地方。

  从此向西北,在山林中行一千八百余里,到萨罗国在中印度境内。

  萨罗国。

  萨罗国,方圆六千余里,山岭周绕国境,森林连接。此国的大都城方圆四十余里。土壤肥沃,生产丰盛。城邑乡里相望,人户众多富裕。人的体形魁伟,肤色黧黑。风俗刚猛,人的性格勇敢暴烈。人们兼信佛教和其他邪教,学艺高明。国王属于刹帝利种姓,崇敬佛法,心地极其仁慈。有寺庙一百余所,僧徒不到一万人,都学习大乘法教。有外道神庙七十余所,异道杂居其间。

  龙猛与提婆。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