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37章 僧伽罗国(2)

  后来,在有一天的半夜里,罗刹女王飞回宝洲,叫五百个罗刹鬼女都到王宫来,用毒咒魔术残害宫中的人畜,恣意地啖食、吮吸其肉血,还把吃剩的尸体带回宝洲。第二天早晨,百官上朝议事,只见宫门紧闭,等候多时,还是一片寂静,不见有人开门。大家感到奇怪,于是排户辟门,顺序进去,到了宫廷一看,什么人也没有,只见一堆堆骸骨,文武百官,大小僚佐,相顾惊慌失色,悲号痛哭,却猜不出这是什么缘故。僧伽罗于是向人们讲出了灾难的来龙去脉,官吏和百姓方才相信,这是国王自己招来的祸殃。于是国王的辅佐、老臣、群官司、宿将,遍访有道德学问的人,推举一位有崇高品德的人来继承王位。大家都尊崇僧伽罗的福大智广,就相互议论道:“作为国王,这是不能随便推定的,首先要看他的福泽和智慧,其次应体察他是否明白事理。因为没有福泽和智慧就无从享受宝位;不明白事理怎么能处理机要公务?而僧伽罗就是这样的人。他从梦中觉察到祸患将要临头,以至诚感动了天马,忠心耿耿地对国王进谏,运用智慧又保全了自身。这是天命和气运的所在,因此形成新的基业。”百官和黎民都欣然推戴,拥立[僧伽罗]为国王。僧伽罗辞不获免,只好同意,诚诚恳恳地对文武官打躬作揖,然后登上了王位。于是他革除了前代的弊政,表扬了贤良的作为模范,又下了一道诏令:“从前和我在一起的商人还在罗刹国,死生莫测,善恶不分,现在要去救援他们,首先要整顿军队。拯救危急和抚恤患难,这是为国家造福,收珍藏宝,是为国家谋利。”于是锻炼兵士,浮海前往。

  这时铁城上的凶幢不住地摇动,罗刹女们面面相觑,不禁恐慌起来。她们只得施展妖形媚态,出来诱骗,国王深悉她们的阴谋,命令兵士们口诵神咒,勇猛向前冲击。这些罗刹女跌倒败退,有的逃遁海中孤岛,有的淹死在海洋里,于是大军毁了铁城,打破了铁牢,救出商人,得到许多珍宝,就招募百姓迁往宝洲,建都筑邑,成立了国家。这个新国便以国王僧伽罗的名字作为国名。僧伽罗就是释迦如来的本生故事。

  佛教二部。

  僧伽罗国在过去的时候,只是供奉外道。当佛陀逝世后一百年,无忧王之弟摩醯因陀罗抛弃世俗的物欲情爱,一心要求得圣果,获得六神通,具备了八解脱,步履凌空来游此国,宣传佛法,流布[释迦牟尼的]遗教。从此以后,风俗淳厚谨信。建有寺院几百所,僧徒二万多人,遵行大乘上座部的教法。佛教传到这里二百多年后,各有专门的所长,分成二部:一部叫摩诃毗诃罗住部,排斥大乘,传习小乘。一部叫阿跋耶厘部,大小乘的教法都学习,倡导研索经、律、论三藏。僧徒们戒行贞洁,定学专一,慧学明通,行仪模范可以作为师表的,有很多啊!

  王宫旁边有佛牙精舍,高达几百尺,光亮晶洁,嵌有珍珠,装饰着奇宝。精舍上面建立表柱,置有钵昙摩罗伽大宝石,宝光明亮闪耀,相互辉映,白天黑夜都亮着,远望去就像灿烂的明星。国王每天对佛牙进行三次灌洗,用香水和香末,或者洗涤,或者焚烧,务必穷极珍奇,用以虔修供养。

  佛牙精舍旁边有小精舍,也用许多晶莹的宝石作为装饰。其中有一尊金佛像,是根据这国的先王身材而铸造的,头顶上发髻就以珍贵的宝石装饰着。后来有个偷盗者,想伺机窃取,可是一道道门户的外面还围着栏杆,保卫守护得很严密。偷盗者就从外面挖一个地道进入精舍,当动手盗取发髻上的宝石时,佛像渐渐升高远离了。这个偷盗者既然达不到目的,退而叹息道:“如来在过去修菩萨行的时候,曾以广大的胸怀,发过宏伟的誓愿,上至自己的生命,下到国家城市,悲悯四生[卵、胎、湿、化],给所需要的布施一切。现在,为什么遗留下像而吝惜宝物?我恳切地在这里讲,[佛]不明了过去的行径了吧!”佛像于是就低下了头,把宝石给了他。这个偷盗者得了宝,不一会儿就拿着去卖,人们有看到的,都说:“这宝物是先王金佛顶髻上的宝石,你从哪里得来,到这里卖掉?”于是把他擒绑起来,禀告了国王。国王问从哪里得到的。偷盗者说:“是佛自己给我的,不是我偷来的。”国王认为他讲的不老实,派使者去验看,佛像的头还低着。国王看到圣灵情景,信仰更加虔诚牢固,不加罪这个人,并以重价赎回了宝石,庄严了佛像的发髻,重又安置在头顶上。佛像因此低头,以至于今。

  王宫旁边建造大厨房,每天可供应一万八千僧人的斋食。开饭的时间一到,僧徒们持钵前来就餐。吃完了,各人回到自己的住处。自从佛教流传到这里,建造了这一供养,子孙继承王位,继续这个事业直到今天。十几年来,国内政治紊乱,没有确定王位,这个事业也就废弃了。

  这国濒临海边,地产珍宝,国王亲自祭祀祠宇,神仙呈上珍奇宝物。城中人士往来寻求采掘,根据人们的福报,收获也就不同,随时得到的珠玑,须缴纳规定的赋税。

  这国的东南边有勒邓反迦山,崖谷幽深险峻,是神鬼遨游栖居的地方,过去如来在这里讲过《迦经》旧译《楞伽经》,误。

  那罗稽罗洲。

  僧伽罗国向南浮海几千里,到达那罗稽罗洲。洲上的人矮小,只有三尺多长,人的身体却长着鸟的嘴巴,没有庄稼,只靠吃椰子为生。

  那罗稽罗洲向西泛海几千里,孤岛东面的山崖上有石佛像,高一百多尺,朝着东面坐,以月爱珠作为头顶的发髻,当月亮将回照的时候,水就像瀑布一样,滂沛山崖峰岭间,临下注满了溪谷。当时有一群商队,遭遇风浪,随着波涛漂流,就到了孤岛,海水咸不能作为饮水,口干久了,快要渴死。这时正当月的十五那天,佛像顶上流下水来,大家才得了救,以为这是至诚的感召,圣灵才拯济了他们。于是停留了几天。每当月亮为高崖所遮没时,这水就不流了。这时商队的主人说:“恐怕不是为救我们而流下来的水吧。曾经听说月爱珠当月光照临时,水就流注,莫非佛像顶上有此宝吗?”大家就登崖去看,果然是以月爱珠作为头顶发髻的。他们回去见到人们,讲了这一经过。

  这国向西浮海几千里,到大宝洲,没有人居住,只有神仙作为栖身的住宅。夜静时遥望,只见山川间光烛照耀。商人去的很多,都没有得到什么。

  自从达罗毗荼国向北进入丛林旷野中,经历孤城,穿过小邑,凶人结党,危害往来的旅客。行走二千多里,到达恭建那补罗国在南印度境内。

  恭建那补罗国。

  恭建那补罗国,方圆五千多里。此国大都城方圆三十多里。土地肥沃,庄稼丛生茂盛。气候温暖像暑天,风尚习俗急躁刚烈。人们长得黝黑,性情犷悍粗暴,但好学敬业,崇德尚艺。寺院一百多所,僧徒一万多人,对于大乘教法和小乘教法二方面都有研究并综合学习。外道的神庙有几百所,各种学派教派的人杂居着。

  国王宫城旁边有座大寺院,僧徒三百多人,都是杰出有学问的,这座寺院的大精舍高达一百多尺,其中藏有一切义成太子的宝冠,将近二尺高,装饰着珍宝,盛放在宝函里,每天斋日,请出放在高座上,香花供养,时时放出光明。

  都城旁边大寺院中有所精舍,高五十多尺,其中有檀木雕刻的慈氏菩萨像,高十多尺,或到了斋日,发出神光如明烛照耀,这是闻二百亿罗汉所造的。

  在都城北面不远处有多罗树林,方圆三十多里,这树的叶长面广,它的色泽光润,诸国书写,无不采用。林中有塔,是过去四佛趺坐和散步的遗迹所在。塔的旁边还有闻二百亿罗汉遗身舍利的塔。

  在都城东面不远处有座塔,塔基已倾陷于地,其余还有三丈高。听到有些老人说:“这个塔里有如来舍利,或到了斋日,放出明烛似的灵光。过去如来曾在这里说法,显出神通威力,超度芸芸众生。”

  在都城西南面不远处有座塔,高一百多尺,是无忧王所建造的。是闻二百亿罗汉在这里显出广大神通,教化超度众生[的地方]。旁边有座寺院,只留下寺的基础和遗址了,是这罗汉建造的。

  从此西北进入旷野和大森林,野兽凶暴为害,一群强盗行径凶残,走了二千四五百里,到摩诃剌国在南印度境内。

  摩诃剌?国。

  摩诃剌国,方圆六千多里。此国大都城西临大河,方圆三十多里。肥沃的土壤,长着繁茂的庄稼。气候温暖像暑天,风俗习尚淳厚朴质。人们身躯高大,性情高傲而放逸,有恩必酬,有怨必报。人或遇到欺侮凌辱,不惜以生命来报仇;人因窘急来相投奔的,就会不顾自身的安危以相救。人们将要报仇复怨了,必定先告诉对方,各披上坚甲,然后刀兵相斗。临阵作战胜利而追逐败敌,不杀已经投降了的。对交锋失败,也没有什么刑罚,只是赐给女人的服装,使他们感到受羞辱愤而自杀。此国养有勇士数百人,每当将要决战时,饮酒酣醉,一人勇敢冲锋,万夫便挫了锐气,遇人受到伤害,国家也不予刑罚;每出外行走,击鼓作为前导。还饲养了几百头凶暴的象,就要临阵作战时,也先饮酒,群象奔驰践踏,在它们前面是没有敌人能够抗拒的。这国就依靠这些人和象,轻蔑和欺压邻国。国王是刹帝利种姓,名叫补罗稽舍,具有远大的谋略和规划,也能普及仁慈,所以臣下对他,都能尽其忠诚。现在戒日东征西伐,远的国家宾服,近的国家肃静,只有这国的人不肯臣伏。戒日王屡次统率五印度甲兵,并招募诸国的勇猛将士,亲自去讨伐,也未能获胜。这国的军队如此,而其风俗却是另一个样子。人们知道好学,邪的正的都崇敬。寺院一百多所,僧徒五千多人,对于大乘教法和小乘教法二方面都有研究,并综合学习。外道神庙以百数,各种教派、学派很多,都城内外有五座塔,都是过去四佛趺坐和散步的遗迹所在,是无忧王建造的。此外,石、砖建造的塔,为数很多,就很难一一说明了。

  在城南不远处有所旧寺院,中有观自在菩萨石像,灵鉴暗中广被,前来求愿的多能达到目的。

  阿折罗寺。

  此国东境有座大山,山岭重叠,峰嶂连绵,重复的岗峦和山峰与外地隔绝了。有座寺院,建立在幽深的山谷里,高高的殿堂、深邃的屋宇,开通山崖而枕在峰上,一重重楼、一层层台榭,背着崖面临壑,这是阿折罗大唐语言是所行阿罗汉建造的。罗汉是西印度人,当他的母亲逝世后,他观察母亲往生哪一趣《大毗婆沙论》卷一百七十二:“趣是何义?答:所往义是趣义,是诸肖情所应往,所应生,结生处,故名趣。”佛教认为众生由于造业(自己善恶行为),死后趣向不同地方转生。,看到她在此国轮回为女人,罗汉就来到这里,准备开导教化众生,随着机缘吸引。他至乡里乞食,到了母亲转生之家,女子拿着食物来施舍,乳头就流下乳汁。亲属看到了,认为不吉祥。罗汉就讲说本来的因缘,女子就证了圣果。罗汉深感生育的恩情,是怀有业缘所致,为了报答厚德,建造了这座寺院。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