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38章 僧伽罗国(3)

  寺院的大精舍高一百多尺,中有石佛像,高七十多尺。上面有七重石头覆盖着,虚空地悬着却没有连搭的地方,每个石盖之间相去各三尺多。听老年人说,这是罗汉发愿威力的所致;有的说这是神通的威力;有的说这是药物和法术的功力;考察了这些实录,未能详知它的原因。精舍四周开凿石壁,雕刻着如来在过去修菩萨行的诸因和诸地、诸事,以及证圣果的祥瑞与涅的灵应,大大小小的故事,毫无遗漏,都雕刻在上面。寺院门外的南、北、左、右各有一个石像。听当地的土俗传说,这些像有时大声吼叫,大地为之震动。过去陈那菩萨多住在这所寺院里。

  从这里走千余里路,渡过耐秣陀河,到了跋禄羯昌叶反婆国在南印度境内。

  跋禄羯婆国。

  跋禄羯婆国,方圆二千四五百里。此国大都城方圆二十多里。国土是盐碱地,草木稀疏。熬煮海水成盐。海给他们带来了利益,以此为业。气候炎热似暑,旋风突然飙起。当地的风俗浮薄,人性诡诈,不知道学问技艺,邪道和正道都相信。寺院十多所,僧徒三百多人,学习大乘和上座部的教法。外道神庙十多所,各种教派学派的人杂居在一起。

  从这里向西北走了二千多里,到摩腊婆国即南罗罗国,在南印度境内。

  摩腊婆国

  摩腊婆国方圆六千多里。此国大都城方圆三十多里,在莫醯河的东南岸。土壤肥沃,庄稼丰盛,草木繁茂,花果结实累累。尤其适宜宿麦的生长,故人们多以饼面为食。人们性情善良随和,大都聪明敏慧,出言吐辞雅驯而清楚,学问和技艺也优深。五印度境内,两个国家重视学术,即西南的摩腊婆国、东北的摩揭陀国,都贵重道德崇尚仁义,勤奋聪明并勉力于学业。而这个国家,邪道和正学杂信。寺院几百所,僧徒二万多人,学习小乘正量部教法。外道神庙有几百所,外道的教派很多,多是涂灰外道的教徒。

  国家的史书记载说:六十年前,国王名尸罗阿迭多大唐语言是戒日机智聪慧,才学渊博,爱护培育众生,敬崇佛教教法和僧徒。从他出生直到死亡,从来没有发过脾气,也没有伤害过生灵。象和马喝的水,要过滤后才给饲喂,唯恐伤害水里的生物,他的仁慈到了这般地步。在王位五十多年中,野兽和人亲近,全国黎民百姓都不杀害它。王宫的旁边建造一所精舍。各种工艺巧妙极了,各种装饰具备,其中有七尊佛世尊的像,每年都设立无遮大会,召集四方僧徒,修施四事供养,或者以三衣佛教比丘(和尚)所穿的三种衣服,一僧伽胝,即大衣,二郁多罗僧,即上衣,三安陀婆娑,即内衣。道具,或者以七宝珍奇来施舍。这种美业,世代继承,从无间断。

  从大城向西北走二十多里,到婆罗门邑。旁边有个陷坑,秋夏时节阴雨绵绵,十来天不曾停止,它虽然汇集众流,但没有积水。它旁边又建有一座小塔,听老年人说:这是过去大慢婆罗门生身陷入地狱的地方。从前这个邑里有位婆罗门,出生后就博识多知,学问为当时一群学者之冠,对于佛教和外道的典籍,研究得很深微,历数天文之学,明白如同指掌,仪态风范清高,声名远扬。国王很敬重他,全国人民也尊重他。有一千多门徒,传习学说,钦佩高风。他经常说:“我为这个世界才出生,传述圣学,开导凡人,以前的贤人和后来的哲人,都比不上我。那些大自在天、婆薮天婆薮天:即通常所称的?湿奴,是婆罗门和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主管保护。那罗延天那罗延天:这里指大梵天。、佛世尊者,人们风靡似的祖述他们的教法,无不画图造像,争向他们虔诚地修学致敬。我现在的德业超过他们,著名于当时,如果没有与他们不同处,怎么可以自显呢?”他于是用红色的旃檀木刻成大自在天、婆薮天、那罗延天、佛世尊等像,而在座下是四个脚;他所到的地方,都背负着跟随自己,就是这样的傲慢。这时西印度有个叫做跋陀罗楼支大唐语言是贤爱的和尚,神妙地通达因明之学,深究外道的理论,道风朴实完美,戒行如同香花郁烈,很少欲望,但求知足,所以无求于物。他听到大慢婆罗门的言论后叹息道:“可惜啊!现在没有人了,才使得这个愚夫,敢于肆行悖逆恶德。”于是,背负锡杖远游,来到此国,将自己的夙愿,都向国王表白。国王见他的衣服破旧,内心就不尊重,但嘉美他的志愿,勉强的给予礼遇。于是设下辩论的坐席,通知婆罗门前来答辩。婆罗门听了笑道:“他是什么人啊!怎么敢有这抱负?”就叫门徒一同来到辩论场所,成百上千的人,前后侍候着静听。贤爱(跋陀罗楼支)穿着破旧衣服,在地上铺些杂草坐下。那个婆罗门高踞所持的座位,非难指斥真正[佛教]的教法,陈述外道的邪说。和尚清朗的答辩,口若悬河,流水般的循环往复,辩论好久,婆罗门输了,只好承认理亏。国王就说:“你长久滥得虚名了,欺骗王上,诱惑大众,从前法典记载,辩论输的应当处死。”正要烧红炉铁,命令他坐在上面。婆罗门焦急窘迫,向贤爱投降求救。贤爱怜悯他,乃向国王说:“大王仁爱的教化远被,道路上充满了歌颂,应当布以慈悲,教育大众,不应有残酷的行径。宽恕他的错误,任凭他进退吧。”国王令大慢婆罗门乘驴,把情况遍告都城村邑。婆罗门羞耻自己受到处死的侮辱,发愤吐血。和尚知道这个消息,跑去安慰他说:“你的学问包含内外,声名传布远近,遇到荣誉和羞耻的事,应当明白进与退。所谓名望,有什么实质的东西?”婆罗门深为愤恨,大骂和尚,诽谤大乘佛教,蔑视先圣。话还没有讲完,大地就裂了缝,他自己掉陷进去。此遗迹还在。

  从这里西南进入海角,向西北走二千四五百里。到阿吒厘国在南印度境内。

  阿吒厘国。

  阿吒厘国,方圆六千多里。此国大都城方圆二十多里。居住的人很多,珍贵的宝物堆积,庄稼虽然齐备,但以贩卖为业。国土多是些沙地和盐碱地,花果稀少。生长的胡椒树,树叶和蜀地(四川)的胡椒相似。生长的薰陆香树,树叶与棠梨一样。四季气候炎热,多风沙灰尘。人们性情浮薄,重视钱财而鄙视道德。文学、语言、仪表形态和法律规则,大体同于摩腊婆国。多不相信福报,纵然有所信仰,也尊重外道天神。祠馆十多所,各种外道杂住着。

  从摩腊婆国西北走三百里,到契吒国在南印度境内。

  契吒国。

  契吒国,方圆三千多里。此国大都城方圆二十多里。人户很多,家室富饶。没有国王,役属于摩腊婆国,风土物产,也和摩腊婆国相同。寺院十多所,僧徒一千多人,大乘和小乘,都进行学习。外道神庙几十所,外道众多。

  从这里向北走一千多里,到伐腊毗国即北罗罗国。在南印度境内。

  伐腊毗国。

  伐腊毗国,方圆六千多里。此国大都城方圆三十多里。土地上所出产、气候四季情况、风俗与人们性情都和摩腊婆国相同。居住的人很多,家室富饶,积财达百亿的便有一百多家。远方来的奇货多聚积在此国。寺院一百多所,僧徒六千多人,大多学习小乘正量部教法。外道神庙几百所,各种外道实在很多。如来在世的时候,多次来游此国,所以无忧王在佛所到之处都竖立旌表,建造了塔。过去三佛座位及散步说法的地方,遗迹相互间隔着。

  当今国王为刹帝利种姓,就是过去摩腊婆国尸罗阿迭多王的侄儿,现在羯若鞠国尸罗阿迭多王的女婿,名叫杜鲁婆跋吒大唐语言是常,性情急躁,智谋浅近。但他笃实地信仰佛教,每岁举行七天大会,以特殊珍品佳味,供养僧众,把和尚穿的三种衣服、医药和七宝奇贵的珍品,全部施舍,又以加倍的报酬赎回。贵重道德,崇尚贤能,尊敬法教,重视学问,对于远方来的高僧,特加礼敬。

  距都城不远,有所大寺院,为阿折罗阿罗汉所建立。德慧、坚慧菩萨曾在这里住过,写下阐述佛法的论著,并且广为流传。

  从这里向西北走七百多里,到阿难陀补罗国在西印度境内。

  阿难陀补罗国。

  阿难陀补罗国,方圆二千多里,此国大都城方圆二十多里。人户众多,家室富饶。没有国王,役属于摩腊婆国。土地所宜生长的特产和四季气候、文字、法典规则,也与摩腊婆国相同。寺院十多所,僧徒不到千人,学习小乘正量部教法。外道神庙几十所,各种外道杂住着。

  从伐腊毗国向西走五百多里,到苏剌国在西印度境内。

  苏剌?国。

  苏剌国,方圆四千多里,此国大都城方圆三十多里,西面濒临莫醯河。住的人很多,家产富饶。役属于伐腊毗国。国土是盐碱地,花果稀少,四季的寒暑虽然均匀,但经常刮风。风尚习俗浮薄,人们的性情轻躁,不好学问与艺术,佛教和外道都信奉。寺院五十多所,僧徒三千多人,多学习大乘上座部的教法。外道神庙一百多所,各种外道杂住着。此国正当通往西海的要道,人们都依赖大海的利益,从事贩卖事业,调剂货物的有无。

  距都城不远,有座郁鄯多山。山顶上有所寺院,房宇廊庑,多开凿在崖岭上,树木茂郁,泉水交流于四境,是圣贤游历栖止、灵仙所聚会的地方。从伐腊毗国向北走一千八百多里,到瞿折罗国在西印度境内。

  瞿折罗国。

  瞿折罗国,方圆五千多里。此国的大都城号称毗罗摩罗,方圆三十多里。土地所宜生长的物产与风俗习惯和苏剌国相同。居住的人很多,家产富饶。大多崇敬外道,信仰佛法的很少。寺院一所,僧侣一百多人,学习小乘法教说一切有部。外道神庙几十所,各种外道杂住着。国王为刹帝利种姓,年方二十,智勇高远,深信佛法,高尚而有异能。

  从这里向东南走二千八百多里,到邬衍那国在南印度境内。

  邬衍那国。

  邬衍那国,方圆六千多里。此国大都城方圆三十多里。土地适宜生长的物产和风俗习尚,同于苏剌国。居住的人很多,家室富饶。寺院几十所,大都倒塌毁坏,保存的不过三五所。僧徒三百多人,大乘和小乘都学习研究。外道神庙数十所,各种外道杂居着。国王是婆罗门种姓,博览外道典籍,不信仰佛教。离开都城不远处有塔,是无忧王作地狱之处。

  从这里向东北走千余里,到掷枳陀国在南印度境内。

  掷枳陀国。

  掷枳陀国,方圆四千多里。此国大都城方圆十五六里。土壤肥沃,庄稼繁殖,适宜种菽、麦,并多花木水果。四季气候调和通畅,人们性情善良随和。大多信仰外道,很少敬重佛法。有四十所寺院,僧徒却很少。外道神庙十多所,外道一千多人。国王属婆罗门种姓,虔诚信仰佛教,尊重有道德的人,各地学问渊博的人多集中在此国。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