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43章 漕矩吒国(4)

  在王城以西一百五六十里的地方,位于大沙碛的正路上,有若干处堆积起来的丘陵,这些丘陵全是鼠壤坟。[我]听当地土著居民说,在这片沙碛之中,老鼠长得像刺猬一样大,那些长着金色、银色等不同于一般毛色的老鼠,是群鼠的酋长。每当这种老鼠出洞游戏时,那些成群的普通老鼠都充当随从。从前,匈奴统率数十万军队,寇掠于阗国边境城镇,在鼠壤坟旁边屯驻军队。当时瞿萨旦那王仅率领着几万士兵,恐怕兵力不支,不能御敌。他原来就知道沙碛中有老鼠的异迹,但是没有把它们当做神物对待。等到大敌当前,无处可以求救,君臣惶恐忧惧,无计可施,所以姑且举行祭祀,焚香请鼠,希望鼠有灵验,能稍许助军士一臂之力。当天夜里瞿萨旦那王梦见大老鼠对他说:“我们很愿意效力,希望君王及早整军,来日黎明就出兵交战,一定能取得胜利。”瞿萨旦那王知道有神灵庇佑,于是整顿兵马,下令将士不等天亮出发,急速挺进,突袭敌营。匈奴听说大兵前来,无不惊惧,正要骑马乘车,披挂铠甲,而那些马鞍、衣服、弓弦、甲链,凡是用来系物的带结,全都被老鼠咬断。[这时候]大军已然来临,[匈奴]只得束手就擒。于是[瞿萨旦那大军]杀死匈奴将领,俘虏他们的士兵,匈奴震恐,以为这是神灵保佑的结果。瞿萨旦那王感念老鼠的厚恩,为他们修建祠堂,举行祭祀,世世代代尊敬这些老鼠,把他们当成神异特别精心守护。所以这个国家上自君王,下至黎民百姓,全都对老鼠行礼祭祀,以求降福庇佑。[人们]走到老鼠洞的时候,都要下马步行。[人们]膜拜老鼠表示敬意,摆设祭品以求赐福,所用祭品或者是衣服、弓、矢,或者是香花佳肴,人们既然竭诚礼拜祭祀,也就得到很多福利。假若没有祭祀,就要遭受灾害。

  娑摩若僧伽蓝。

  在王城以西五六里的地方有一座娑摩若僧伽蓝。这座佛庙中有一座塔,高一百多尺,有很多灵瑞,并且时常放射神光。当初有一位罗汉从远方来,驻足于这里的树林中,运用神通之力而大放光明。当时的国王夜里正在高楼之上,远远看见树林中光明照耀,便询问一个又一个的臣属,大家都说:“有一位僧人,从远方来到这里,在树林里坐禅,显示出这样的神通。”国王于是命令起驾,亲往观察,当他看到了这位得道的贤者,心中无限敬慕,对他的风范钦仰不已,他请求僧人住到宫中。僧人说:“万物各有相宜的地方,众人各有志向,幽林沼泽,是我欣赏的所在;而高堂深宇,不是我过问的地方。”国王对僧人更加敬重景仰,对他深表尊崇,为他建立了寺庙和佛塔。沙门接受国王的请求便住在寺庙之中。不久,国王因为虔诚感应而获得了几百粒舍利,并为这件事而欢庆喜悦,他私下里想:“舍利作为一种灵应,来得为什么这样晚呢?要是早的话,就可以放到塔下面了,这样这座塔不就可以成为一处圣迹了吗?”国王随即来到佛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僧人。罗汉说:“国王不必为这件事发愁了,我这就为君王安放进去。应当[预备好]金、银、铜、铁、大石等做的匣子,将舍利安放到最里边。”君王命令匠人[制作各种匣子],没有几天,匣子完全做好了,匣子被安放到宝车上,送到寺庙里。这时候,王宫护送舍利的前导和随从的僚属、百官有百人之多,观看送舍利的数以万计。罗汉便用右手举起塔来,放在掌中,对国王说:“可以[将舍利]贮藏在塔下了。”于是人们掘地安放舍利匣,[罗汉]等人做完这些事情之后,才放下塔,塔没有丝毫倾斜或坏损。现场目睹的人们都赞叹这件事是前所未有的,因而信佛之心更加虔诚,敬法之志更加坚定。国王对众官员说:“我曾经听说佛的力量是难以思议的,佛的神通是难以寻求究竟的。佛或者分为百亿个化身,或者现身留迹于人间天上。[佛能]把世界托举在自己的手掌之上,而让世上的所有生灵没有动荡的感觉,[佛能]用普通的话语阐明佛法真理,让世上所有的生灵随其慧根而各有不同的领悟。看起来,没有什么事物可与[佛的]神力比拟,也没有什么言辞可以形容[佛的]智慧。固然,佛灵已然退隐,但是佛的教导依然流传。[我们好像]餐和风、饮甘露一样地品味佛法,钦慕德风,[没想到居然]得到了这些神物――舍利,并且深深地托庇得福。努力向善吧,庶民百官们!你们应当更加虔诚地崇敬佛法,佛法是幽深的,从我们今天经历的这件事上我们更可以明白这一点了。”

  麻射僧伽蓝及蚕种之传入。

  在王城东南五六里的地方有一座麻射庙,这座佛庙是这个国家先王的王妃建立的。当初,这个国家不知道如何种桑养蚕,听说东方一个国家有桑蚕,便令使者求取。当时东国的国君保守蚕桑秘密,不送给使者,并且严厉命令边境关防官吏,不得让蚕桑的种子外流。于是瞿萨旦那王谦恭和气地向东国国君求婚。东国国君有怀柔远方的志向,就答应了这个请求。瞿萨旦那王命令使者迎娶新妇,同时告诫使者说:“你告诉东国君王的女儿说,我们国家向来没有丝绵、桑蚕的种子,她可以带一些来为自己做衣服穿。”这位女子听到这一席话,暗地里搜求桑蚕的种子,把桑、蚕的种子放在帽子的棉絮中。到达边防的时候,边防官进行了严密的搜查,唯独对君王女儿的帽子没敢翻检。于是一行人众便进入了瞿萨旦那国,住在麻射庙所在的原址,然后准备婚嫁的礼仪。这位东国君王的女儿被迎到王宫里,而将桑、蚕的种子留在此地。第二年初春一到,王女便开始种植桑树,蚕月来临,又开始采桑养蚕。[王女]刚来的时候,还用其他树叶喂蚕,经过一段时期以后,桑树逐渐浓郁成荫,于是王妃把规章刻在石上定为制度:不准杀伤蚕蛾,等蚕蛾飞尽之后,才可以缫丝,胆敢违犯者,神明不予保佑。而且还为每年先蚕仪式建立了[现在的这座麻射]寺庙。现存的几株枯桑据说就是最早种植的桑树。由于这个缘故,这个国家直到今天仍然不杀带蛾的茧,有人偷着缫取有蛾之茧,第二年就养不好蚕。

  龙鼓传说。

  在王城东南一百多里的地方有一条大河,该河流向西北。国内居民从中得到很多益处,[引水]灌溉农田。后来河水忽然枯竭断流,国王感到十分奇怪,于是下令备马亲往罗汉僧那里询问,说:“大河里的水一直被国内居民取用,如今忽然断流,是什么罪过造成的呢?是因为施政有不公正的地方吗,还是因为仁德有不周遍的地方呢?不然的话,何至于受到上天这么严厉的惩罚呢?”罗汉说:“大王治国,政务清明,教化熙和。河水断流,是龙干的勾当,应当赶快去建祠祈请,一定能够重新得到先前的灌溉之利。”国王于是起驾回宫,设祠祭祀河龙。忽然有一位女子凌波而至,说:“我的丈夫早死,使我没有夫主之命可以遵从,所以河水断流了,农人也随之失去了[灌溉]之利。君王要是能从国内选择一位贵臣,给我配做丈夫的话,水就会像往常一样常流不断。”国王说:“遵命,完全听从你的意愿。”龙女经过巡视,看中了这个国家的大臣。国王返驾以后,对群臣说:“大臣是国家的栋梁,务农是为了生产百姓赖以存活的粮食,国家失去了栋梁,将陷于危境,人要是断绝了吃食则要死亡。要么就是国家陷于危境,要么就是百姓陷于死亡,我们怎样办才好呢?”[那位被选中的]大臣越席而前,跪着对国王说:“臣久已尸位素餐,谬当重任,经常想到要报效国家,只是没能遇到时机,如今被龙选中,[对这样的重任我]怎敢推辞?假如有利于百姓,[陛下]何必吝惜一位臣子?臣子只是国君的辅弼,而人民则是国家的根本。希望君王不要再踌躇多虑了。但愿有幸陛下为我修福,修筑佛庙一所。”国王答应了这位臣子的请求,这座佛庙很快就建成了。那位臣子又请求早日进入龙宫,于是举国的官员、百姓击鼓奏乐,设宴饯行。那位臣子身穿素衣素服,乘着一匹白马,与国王诀别,并对全国居民表示谢意,他把马驱赶到河里,马走水面而不沉溺,当走到河的中流的时候,他挥鞭划水,水从中间分开,他就从分开的那个地方沉没了。过了一会儿,[他骑的那匹]白马浮出水面,背上驮着一只旃檀大鼓,并有一封书信,信的大意说:“大王不遗弃渺小卑微的人物,使我为神错爱选中,愿君王多多修法营福,这将有益于国家,而且泽及臣民,请将这只大鼓悬挂在城东南,假若有敌寇来犯,鼓会事先发声震动。”从此河水重新奔流,至今为百姓利用。随着年深月久,那只龙鼓早已没有了,旧日悬鼓的地方,如今仍然有一只[后来制作的]鼓,池水旁边还有那座佛庙,如今佛庙已经荒芜坍塌,没有僧人居住了。

  古战场。

  在王城以东三百多里的大荒泽中有几十顷地,地上寸草不生,土色黑红。[我]曾听老年人说:这里是[西国]兵败之地。先前,东国出动百万大军西伐,当时在位的瞿萨旦那王也整顿了几十万兵马,东进抵御强敌。在这块地方,两军相遇,随即交战。结果西国兵作战失利,[东国兵]乘胜杀害,俘虏了[西国]国王,杀掉了[西国的]将领,杀害[西国的]士兵,不留一个生灵,血流[成河],浸染了土地,这种遗迹就留在这里了。

  媲摩城雕檀佛像。

  从战地往东走三十多里,到达媲摩城。[那里]有用檀木雕成的立佛像,高两丈多,有非常多的灵应,时常放出光明。凡是有疾病的人,按照自己疼痛的部位往像上贴敷金箔,可以立即痊愈康复。[人们]向佛虚心请愿,也多半能够满足心愿。[我]听当地人士说:这尊佛像是以前佛在世的时候由赏弥国的邬陀衍那王制作的。佛去世以后,这尊佛像先从那里凌空来到瞿萨旦那北部的曷劳落迦城中。当初,这座城中的人生活安乐,财产富饶,但是深深迷陷在异道邪见之中,[对这尊佛像]并不珍重礼敬。他们虽然听说这尊佛像是自己凌空而来的,却只认为神奇而不可贵。后来有一位罗汉来礼拜这尊雕像,国人对罗汉服装容貌的奇特感到惊异,奔跑着去报告城王。城王于是下令,用沙土掩埋这位奇特的人物。当时罗汉身上满是沙土,赖以糊口的粮食也没有了。这时候有一个人心中感到十分不愿。他原来就经常礼敬这尊佛像,见到这位罗汉,便暗中给他吃食。在罗汉将要离开这里的时候,对这个人说:“[我]走后七天,天空将要降下一场沙雨,把此城埋没,不留一个生灵,你应当知道此事,早做离城的安排,这是因为他们用沙土掩埋我,所以遭到了这种灾祸。”罗汉说罢离开,忽然不见。那个人进城[把这消息]遍告亲朋故旧,听到这话的人,对他无不嘲笑一番。到第二天,忽然刮起大风,吹走了污秽的垃圾,从天上还降下各色珍宝,铺满通衢大道。人们更加咒骂告诉他们要发生灾难的那个人。那个人知道灾祸是必然要[发作]的,私下里开凿了一个地下通道,通往城外,做成地穴。到第七天夜晚的夜半之后,从天而降的沙土填满城中。那个人从地下通道走出[城来],往东来到这个国家,住在媲摩城。那个人刚到,那尊佛像也来到了,佛像便在这里受人供养,[人们]不敢挪动[佛像]。[我]听先贤记载中说:释迦佛法灭尽的时候,佛像将入龙宫。如今曷劳落迦城已经成了一个大土丘了。诸国的君王、各地的豪强都想加以发掘,求取宝物,但总是刚刚走到土丘旁边,便突然狂风暴起,烟云四合,使人迷失道路。

  尼壤城。

  从媲摩城以东进入沙碛,走二百多里,到达尼壤城。尼壤城方圆三四里,位于一片大沼泽之中。沼泽地闷热潮湿,难以跋涉,沼泽里长着茂密的野生芦苇、杂草,不再有路可寻。剩下唯一的一条能够成行的通道是前往尼壤城的小径,所以往来的行旅都要取道此城,而瞿萨旦那也就以此城作为东部边境的关防了。

  大流沙以东行程。

  从这里往东便进入大流沙,黄沙流漫,随风聚散。行人走过之后留不下任何足迹,因此人们往往迷路,四顾唯见黄沙茫茫,漫无边际,不辨方向,所以来往的行人将死者留下的骸骨堆积起来作为指路的标记。这里缺少水草,风多是热风,每当热风卷扬的时候,人畜昏迷,并因此积累成病。[在这里人们能够]不时听到歌唱、长啸或是哀号啼哭的声音,闻声四顾,又恍然不知声音发自何处。因此常常有人在这里丧生,这是因为鬼蜮魑魅作祟的缘故。

  [在大流沙中]走四百多里,到达货逻故国境域。此国空旷已久,所有的城镇一片荒芜。

  从这里往东行进六百多里,到达折摩驮那故国所在地,这也就是沮末的地界了。[这里的]城垣岿然耸立,人烟却早已断绝了。

  从这里再往东北走一千多里,到达那缚波故国,这已经是楼兰的境域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