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为百姓脱贫致富奔波

一 担任省扶贫顾问小组组长

刘邦显从领导岗位上彻底退下来后,住进了医院。几十年的辛勤工作加上年事已高,肺上的病、气管的病、心脏的病,胃肠的病,交替折磨着他。他躺在病床上,回顾着这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当想到胡耀邦与他的那次推心置腹地长谈,他总感到似乎还可以为老百姓干点什么事,不能躺在医院等着去见马克思。恰这时,陕西省委、省政府成立了一个扶贫顾问小组,由多名离退休下来、情况熟悉的老同志来当扶贫顾问,拟聘请刘邦显任这个小组的组长。刘邦显在医院躺不住了,回到家中,也待不住了。几十年来,他跑了陕西省近100个县、市,至今还有三分之一处在缺吃少穿没钱花的境地,应该尽快改变这些地区的贫困面貌。

扶贫顾问小组组长刘邦显上任了。他和部分同志乘着一辆吉普车,开始了全方位的、全省范围的调查了解,以新视角再次为百姓脱贫奔波。

当吉普车从西安出发,经蓝田县,从九间房进入秦岭,走了近七个小时,才到达商县县城,这时刘邦显仿佛第一次感到,才100多公里的山路,怎么这么长的时间!这路也太跟不上要求了。晚上,他在招待所的房间中回忆着商洛的情况,熟悉的往事泛入他的脑中。商洛地区,他来过几十次,他非常清楚,这是全省九个地、市最贫穷的。除洛南县稍好点外,其余的六个县都是贫困县。这里既没有什么工业,粮食也不能自给;六山二水一分田,闭塞的交通状况,制约了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教育、医疗经济,也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情况明,决心大,还要方法对。该从哪儿下手呢?刘邦显和他的同事们连续跑了多天,又听到乡、县、地三级有关领导的看法,他最终得出了这样几点结论:要想富,先开路!路不修通,啥都弄不成。一个面积近两万平方公里的地区,怎么能仅有一条从商南到蓝田的沥青公路,而且还是坑坑洼洼的呢?规划中的西康铁路也不能再拖了,这条铁路恰恰能把商洛最穷的两个县——柞水和镇安激活;多种经营是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为什么不能把商洛的六山二水也想办法搞得为发展经济服务呢?刘邦显想起在金花饭店当总经理的三儿子曾告诉他,欧美等国的老外最爱到自然山水中玩了,去过一次柞水溶洞,感到美得不得了,还给沿路的风光起了九曲十八景的名字。但是,就是路况太糟糕了。他逐渐产生这样一个想法,用自然山水搞旅游,是商洛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还是路,这是制约商洛经济发展的瓶颈。

安康,刘邦显和他的同事们也很熟悉。这里的情况比商洛好一些。自然状况确有相似之处。本可从商洛的镇安县直接到安康仅70公里路,却必须拐回西安,翻山越岭,绕道200多公里才能到达。冬季,大雪封山,那就更加困难了。西康铁路早日修好,不仅是商洛人民的福,也是安康人民的福。交通问题解决了,这里发展旅游就更有条件了。

在商洛和安康,刘邦显在与当地的负责人交谈中,反复说,要他们给省上反映,必须改善现有的交通状况,把公路加宽、修好,争取尽快达到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争取早日让西康铁路开工。同时,把旅游开发提到议事议程上。回到省上,刘邦显在给省政府的汇报中,强调了交通是陕南两地的发展关键,建议尽快提到议事日程上。尤其是西康铁路,早动工比晚动工好。

不久,这条当时以自筹为主的铁路——西康铁路,克服了种种的困难,终于提前开工了。今天,商州到西安,汽车行程仅需一个半小时;安康到西安,四个小时的火车。这两个地区,经济活跃,旅游已是当地的支柱产业,金丝峡、瀛湖等旅游景点更成为名扬中外的名胜景区。两地已渐成为西安800万人民的后花园了。

在商洛和安康,让刘邦显感到最痛心的另一个感受是,这里的老百姓日子太困苦了。走访了不少的山民,穿着多是破衣烂衫,相当多的家庭竟然连十元现钱的储备都没有。文盲的比例之高,不敢想象,家境的凄惨,催人泪下。更令他感到内疚的是,一些这样的家庭,竟然还是当年的红二十五军的先烈之家,或解放战争中李先念曾领导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革命者的军烈遗属。刘邦显再也坐不住了,这里也是革命老区呀!他想到国家每年给陕北老区都有一定的救济扶贫款,怎么忘了这里呢?刘邦显决心将这里的情况迅速上报省委,上报北京,尽快争取到一定的资金,尽早改变现状。他这样想了,也这样做了。他向中央扶贫办负责人杨克、何载等人详细地进行了汇报,这个汇报,在中央有关部门引起了相当大的震动。杨克等扶贫办的领导写了专题报告,亲自走访了李先念等当年在这儿战斗过的老同志,首先得到他们的同情支持。刘邦显还派省扶贫干部李智龙长驻北京,随同有关领导向王任重、田纪云、陈俊生等国家领导人和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等部门反复汇报情况,终于得到国家支持,为陕西拨扶贫专款3000万元,同时,把商洛山区作为老区,列入计划综合考虑。这3000万元到陕后,省政府有人提出由省财政厅代管,刘邦显坚决反对。提出:必须作为扶贫的专项基金,不得挪为他用。

刘邦显和他的扶贫顾问组成员们又来到渭北旱原。无论是渭南地区的澄城、白水、合阳,还是咸阳地区的北五县——长武、彬县、旬邑、淳化、永寿等县,这个地区是十年九旱,多数列入贫困名单。在以往的“以粮为纲”的传统经济模式下,粮食产量低,人们吃不饱,还破坏了自然生态。如何让这一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脱贫致富?如仍把目光死盯在粮食产量上,对这儿情况了如指掌的刘邦显非常清楚,这是一条死胡同。他曾经数十次来过这里,他想起在临离休前,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经贸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出口的产品越来越多,淳化、旬邑等县的苹果市场越来越好,一定要在苹果上大做文章。老的“秦冠”品种不行了,要引进新的品种。一个县的产量不行,在整个渭北旱原上扩大种植面积,甚至扩大到延安南部各县,大有英雄用武之地。卖不了的苹果还可以榨汁做成饮料嘛。顺着这个思路,刘邦显和几个老顾问跑了各个县,与每个县的有关领导多次商量,又请了农科院和西北农学院的专家专门给有关县领导和果农们上了课,讲了培育优质品种“红富士”苹果的技术。刘邦显和他负责的顾问组专门把这作为一个渭北旱原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向省委、省政府进行了汇报。省委、省政府为此专门聘请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有关苹果培育专家来陕西考察。专家从土壤、日照等方面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这里的条件是苹果生长的最优环境,适合大面积栽培。很快,咸阳地区、渭南地区、延安地区,黄陵、洛川、淳化、旬邑、白水等县把苹果作为本县的经济作物龙头来抓,人均拥有果园一到七亩不等,迅速地使陕西的苹果种植量成为全国第一位。渭北旱原也改变了以往光秃秃的景象,绿葱葱的成片果树保护了生态环境,也减少了水土流失。今天,陕西的苹果无论产量、出口量,还是质量,都已成为全国第一位。全球每六斤苹果中,就有一斤是中国陕西出产的。

刘邦显和他带领的扶贫工作组来到榆林、延安。他们高兴地看到,毛乌素沙漠被相对固定住了。延安周围也可以看到一些绿装。但是,粮树还在争地,干旱的黄土山峁仍然是以秃为主;山坡中的山羊不时把幼小稀疏的小草连根拔起;粮食产量仍然很低。值得庆幸的是整个陕北发现了大面积的优质煤,发现了丰富的石油,还发现了天然气,只要放宽政策,大力开发,搞多种综合经营,经济状况会迅速好转。可是,本来就成问题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是就更大了吗?从宜川到黄龙,再到白水县的考察调研中,刘邦显一行突然感到黄龙县整个被淹在郁郁葱葱的绿色之中。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公路两旁不时有不知名的动物跑来跑去,所看到的庄稼地也长势喜人。在与黄龙县的负责人交谈中,认为必须更加坚定地把绿化和植树造林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全县绿化面积已达百分之八十以上。所以,水土保持好,生态环境好,气候相对周围县也好得多。粮食种植面积虽不大,但稳产高产,自给有余。这个县的负责人还说,为什么非要在水都存不住的秃山荒山坡上硬种粮呢?粮食长不好,水土还要大量流失。外边来的人到我们县一看,都说我们这儿根本不像是陕北黄土高原,好像是江南的山林。这次谈话,使刘邦显等一行人反复在脑子里回味着这句话:为什么非要在水都存不住的秃山荒坡上硬种粮呢?在给省委、省政府的汇报中,刘邦显和他的几个扶贫同事这样建议说:黄龙县面积相当于咸阳地区的一半,可绿化比咸阳好得多,真像到了江南。粮食产量亩产平均也不比咸阳少。如果整个陕北的榆林、延安和渭北的几个县在山坡沟畔也大量减少收成希望不大的粮食种植,封山育林,像黄龙县那样,那川道里的粮食产量肯定大幅度的提高,山林成材,多种经营,上边再能给一段时间相应的政策补助,何愁整个陕北、渭北不能脱贫致富呢!

与此先后,省内、陕北不同部门和地区的同志也提出过类似的建议和意见。省委、省政府在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后,综合情况,向中央进行了汇报。

在朱镕基任国务院总理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综合各方面情况,国务院作出一个划时代的决定:在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退耕还林。同时,山羊圈养,严禁放养。榆林、延安和渭北的部分县、乡,均在此规定之列。为保证当地人民的生活,相应的补助措施也随之出台。几年后,刘邦显的几个孩子从榆林红碱淖一路南下到西安,兴奋地告诉躺在病床上的刘邦显,榆林城北的毛乌素沙漠绿了,延安绿了,宜君绿了,宜川绿了,无定河两岸也绿了时,他欣慰地笑了。

二 扶贫不忘反腐败

数年的走南闯北,深入实际,扶贫顾问组的同志们不断地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不少的意见和建议。有的被采纳,有的被反映,还有的在整改中。刘邦显逐渐感到,有些问题,上边能解决,但大量的问题,还在具体工作中,自己想方设法,一味地等、靠、要不行。比如资金问题,是瓶颈,是关键,谁也不能永远靠输血活命。省上、中央都可以帮助一部分,最终还得自己能造血才成。再一点,就是形势变了,无论如何要教育下边的干部,不能大吃大喝。实际走访中,几乎每到一个县,甚至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当地的干部都要请他们大吃大喝。为陪他们一行四五人,有时竟要陪四五桌,甚至连陪三天。一次,刘邦显发火了,带着扶贫组的同志集体罢饭,才把一个贫困县为接待他们的大吃大喝行为禁止住。还有一次,在一个贫困县,第一顿接待饭又给刘邦显他们上了十多盘菜,外加两瓶酒,一共四桌。开席前,刘邦显主动要致祝酒词。他站起来说道:我们是来了解扶贫的,不是来吃酒席的。你们县是贫困县,哪里来的钱请我们?如果这是向我们表示你们已脱贫致富,我谢谢你们,并向省上反映,立即把你们县的贫困帽子摘掉,享受的有关政策优惠也同时取消;如果不是这情况,哪里来的钱这样挥霍?接着,他话锋一转说,这些菜既然做出来了,我们把它吃了,但是不论是哪种情况,都不能白吃!国有国法,党有党纪。我提议,从我开始,今天到场的每个同志都把这顿饭的伙食钱先交了,每人50元,然后,我们再动口。说完,刘邦显带头交了一百元。陪同的县领导非常不好意思,每人也自掏口袋,交了相应数目的钱。

在给中央扶贫办负责人的信函中,刘邦显详细地反映了基层存在的上述情况,提议通过中央扶贫办向中央有关领导和组织、宣传部门反映。把基层,尤其是把县级干部的教育当做大事来抓。一叶知秋,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这类问题在全国有共性,应在全国范围进行教育。抓一抓,会好一些。放任不管,不但扶贫无望,未来的发展也令人担忧。

三 组建扶贫基金会

在与中央扶贫办负责人沟通之后,刘邦显又向省委、省政府建议,可否由他出面筹建一个省扶贫基金会。不要省上出一分钱,一切资金自己筹集,筹集来的基金用来弥补中央、省扶贫资金的不足,用于一些贫困地区建立造血机制,为扶贫服务。在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同意后,刘邦显开始了筹建。

首先,是扶贫基金会领导人的选择。刘邦显反复思考、多方听取意见后,认为只有选择出好的领导人,筹集资金才有可能,资金使用正确才有保证。他在离退休任过省级职务的干部中,选择了如下四个老同志:

何承华:曾任陕西省委常委、副省长,省人大副主任。主要是任过较长时间的西安市委第一书记,在西安人缘很熟,和一些大中型企业也有一定的来往。另外,曾在甘肃、东北和中央的某个部委任过职务,和朱镕基同志也曾共过事。通过一定的活动,可能筹集到一定的资金;

李连璧:曾任陕西省人大副主任,并在外交战线上工作过十年左右,任过驻欧洲共同体大使。

陈明:曾任陕西省副省长、省人大副主任。长期任陕西省侨联的负责人。

林季周:曾任陕西省副省长。既是农业专家,也是个学者。扶贫对象主要是农口,在农村。资金使用是否得当,这位专家是个关键。

经过再次给省委、省政府汇报,包括刘邦显自己在内的扶贫基金会领导人选最终确定了。在决定会长的人选时,刘邦显多次明确表态,自己是省扶贫顾问组的组长,不宜也不能再兼扶贫基金会的会长。提议由李连璧担任会长,其余四位任副会长。最终,刘邦显的这个提议被大家接受了。

扶贫基金会成立了。刘邦显充分利用自己多年分管全省财贸工作的优势,与财政部门、各专业银行、有关金融机构多方面商洽,很快筹集到第一批资金。然后,他南下广东、深圳、海南和一批陕西籍的企业家不断往来,苦口婆心地给他们讲陕西扶贫工作的情况及建立扶贫基金会的意义,期望得到他们的支持。辛勤的工作又得到一定的成效。其他几位基金会的领导和成员们也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为基金会筹措到一定的资金。陕西省扶贫基金会开始了正常的运转。

四 对耀邦的深切怀念

这时候,刘邦显再一次病倒了。身体状况的恶化,迫使他不得不到北京住院治疗。他的老伴雷田颖、儿媳黄凌晖陪同他来到北京,住进协和医院。知情的亲友们知道,让刘邦显躺倒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他的挚友、他最敬佩的人、在人生进入老年后对他帮助教育最大的领导者胡耀邦因心脏病突发离开人世。躺在北京协和医院的病床上,刘邦显想得很多很多。他怀念胡耀邦,他根本不相信加在胡耀邦身上那些负面言辞。胡耀邦的为人和人品他是从心底了解的、佩服的。但是,他不能再说出口了。这就是党的纪律。最后,他在心中默默地念到:耀邦,一路走好!我会记住你给我的最后叮嘱!在最后的有限时间中,全力做好为人民的事,这样去见马克思的时候,才不会后悔。

经过著名的医学专家吴阶平叔侄的精心治疗和手术后,刘邦显再一次地站了起来。他不愿待在北京,听1989年春天北京那么多的传闻,也无心情看那些子女们不时得到的各种消息。他要返回陕西,继续他在最后的有限时间中,为老百姓做他该做的事。

五 最后的努力

20世纪的最后十年间,刘邦显深感自己年老体衰,又被新老疾病缠身。他知道,按照自然法则,自己的日子确实不多了,可是,确实有许多事还未完成。比如,扶贫、帮助各贫困地区建立造血机制还差得很远。他又开始了下乡的奔波。这一轮的显著特点是帮助贫困地区与有实力的企业相互搭桥,或帮助当地建立企业。在旬邑一个偏僻的地方,当地农民种植了几百亩苹果,但是,品种是已被逐渐淘汰的“秦冠”,想更换新的品种,又无资金。刘邦显为帮助他们,先后亲自和西安地区的四家企业联系,设法让他们结合,取长补短,既达到扶贫解困的目的,又使这些企业有一定收入。在他认识或知道的人中,如有谁想办企业,刘邦显总是希望他们能和贫困地区相结合。对基金会的有限资金,刘邦显和他的同事从严掌握,看准目标后,或是入股,或是外借支持。陕西天奴生物保健品有限公司、陕西省秦兴扶贫开发实业公司就是扶贫基金会支持创立、发展并成功的两例。这个企业的创建人本是扶贫干部,在具体的扶贫过程中,他深深地体会到,说教、建议作用都不明显,应该实际干,干中说,干中教,才有实际意义。这位干部自己动手干了,实际闯了,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奋力游了。在扶贫基金会的全力支持下,最终成功了,带动了几个贫困点的经济发展,为扶贫事业作出了扎扎实实的贡献。当然,实际操作中,不是每一次都一定成功。市场经济的运作知识和规律不断推陈出新,失败和教训是不可避免的,每一次失误和教训后,刘邦显和他的几个老伙伴总是让大家总结经验、教训,“失败是成功之母”。然后,又强调学习、学习、再学习。没有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懂企业管理,不明白市场所需,建立的造血机制必然是很快被淘汰掉。

扶贫基金会有了一定的资金来源和相对可靠的收入后,一部分干部提出,可否给每一个成员每月一定的补助。刘邦显不同意这种意见。他认为基金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退休工资,来扶贫是为贫苦的老百姓办实事,不是来挣钱的。但是,多数领导成员认为在市场经济下,给补助有一定的合理性。虽然这个建议最后被通过了,但是,刘邦显仍坚决不要!多年下来,刘邦显名下的这份钱已积累到数万元。在大多数人的要求下,其他领导与刘邦显谈话,希望他“个人服从组织”。刘邦显慎重考虑过后,同意收下这笔钱。但是,他不是装入自己的口袋,也不是拿回家中,而是把这笔钱连同他的一些积蓄和其他争取来的专项戴帽帮贫款共十万余元寄到临潼马额塬投入当地打井抗旱和教育事业之中。

在实地扶贫中,刘邦显越来越感到只扶贫不教育干部是万万不行的。一次,在淳化县的工作中,刘邦显了解到,这个县已有三个月没有发工资了,可是奇怪的是有些没有工资的干部,仍然大吃大喝,一些人经常去歌舞厅,甚至还要小姐陪同。进一步了解后,方知这些消费竟然几乎都是打的白条,有的餐馆、歌舞厅积累的白条已达几十万元。刘邦显生气地说:这还是共产党的干部吗?他再次与中央扶贫办负责人何载联系,反映了这一情况,表示了希望他能进一步向上反映。何载是一个很正直、很有正义感的老同志,曾是中组部的负责人之一,对扶贫事业尽职尽责。在扶贫过程中,他曾多次微服私访,也亲眼见过一些地方干部的腐化堕落,亲耳听过广大人民对腐败干部的憎恨和咒骂声,和对当地党组织的失望悲愤言辞。敢于直言的何载给中央组织部写了一封言辞犀利、情况属实、感情真挚的反映信。这封信递到了有关负责人的手中。前中央常委、中组部部长宋平作了严肃的批示,后主管这一工作的中央领导曾庆红也提出具体要求给中组部。何载将有两位领导批示的信件复印件寄给了刘邦显。刘邦显明白,中央已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反腐败的力度肯定会加强,教育干部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也必然会出现一个新的高度。

六 留下珍贵的遗产

刘邦显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了。八十五岁以后,他几乎每年都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时间是在医院里度过的。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医院,躺在床上,他开始回顾总结自己这一生,总觉得应该给儿孙们留下点什么。不是留下什么钱财,而是留下自己这一生的经验教训,留下让孩子们如何做人的准则。

他首先回忆到自己的双亲。父母毕生是勤奋的,是靠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计、养家糊口的。父母又是明事达理的,他们能把自己这唯一的,又是最小的儿子交给革命事业,而且支持、掩护、担惊受怕。父母还是正直的,他们用自己的品德赢得乡亲们的尊重和信任。可是,作为唯一的儿子,自己却未能很好地孝敬他们、赡养他们。母亲早早地在1951年就撒手人寰。父亲在农村操劳到92岁,也去了。自己未尽到一个做儿子的应尽的责任啊!想到这里,刘邦显把三儿子叫来,让他把自己父母的遗像找出来,加印放大,装入相框。让二儿子把两个老人的相片挂到他房间病床的正前方。他觉得自己应该在有生之年陪陪自己的父母了。他又把与两个老人生活时间最长的大儿子人叫到床前,亲自口述让大儿子笔录,写下了《我的双亲》一文,既是对二老的哀思、悼念,也是给自己的孩子们留下的一份遗产,让自己的孩子们在今天这样宽松的生活环境中学习二老的品德,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他又想到了离开自己已三十多年、最钟爱的四儿子刘少雄。这是他的一块儿心病,一个永远也抹不平的时时发出阵痛的伤疤。自己这么多孩子中,唯有刘少雄个性最突出,也是最无私无畏的。可惜,那场浩劫让他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就早早走了。他知道,为这事儿,老伴雷田颖不谅解他,其他几个儿子也对他有意见。可是“现行反革命分子”这个结论,在当时他是根本不能逾越的。只是,当时自己为什么不能再积极地想想办法呢?这是他一辈子的遗憾。

他想到了自己这一生,有成绩,有失误,有欣慰,也有遗憾。回想到许多已先自己而去的老领导、老同事,也回想到自己走过的路。这条路太曲折了,历史的征途有不少人生的坎坷,这是需要每个人,尤其是干革命的人认真总结的。哪些天灾是不可避免,哪些人祸需要认真总结的,总的讲,革命大方向没有错,他无怨无悔。

他又想到今天的社会,生活确实好多了,政治环境也宽松多了,但是,腐败仍在国家机器里蔓延着,侵蚀着。这不能不让人忧心忡忡啊!

刘邦显回头看了看墙上那幅毛泽东手写体题词,想起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以后带着新的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奔赴西柏坡,重温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再次大力倡导两个“务必”时,给子孙后代留下什么,他的心中有数了。

在刘邦显89岁生日过后的一天,刘邦显把主要照料他的三儿子叫到自己病床前,对他说:我的日子可能不太多了。你也用不着安慰我。如果我走在你妈前边,你一定要把你妈照顾到底。再就是,我给你们弟兄留下五句话,由你给他们几个转达。他扭头指着墙上那幅题词念道: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这是立场!千万记住;接着背诵着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作风;之后说到,“实事求是”这是方法,是基本品德。我一生被多次批评为右倾,我现在想通了,不是“右”,是实事求是;“群众观点”是做事处人的基本观点;“为人民服务”是一生行为的根本宗旨!这立场、观点、方法、宗旨、作风五句话都是毛泽东、周恩来他们那一代一生革命斗争的结晶,我一生力求按这五句话去做,但做的不尽满意。现留给你们弟兄,也算完成了我的一个心愿!

2007年2月27日,刘邦显走完了他一生90年的历程。他的心脏指针停摆在这一天早晨的九时三十分。

在2007年3月5日刘邦显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刘邦显遗像两旁一幅醒目的挽联高度概括了他的一生:

民族危难 携笔挺戈 历尽坎坷 为救国一身胆魄!

华夏待兴 奔波三秦 艰苦创业 图富民两袖清风!

七 后 记

2007年2月27日,刘邦显同志走完了人生90年的征程。在悼念他的过程中,许多来自天南海北的同事和战友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心愿:刘邦显是陕西的一位有影响的老同志,长期担任重要工作,仅在省级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了近半个世纪,并且一贯清廉自律,勤政为民。应该将他的成长过程、工作经历、毕生业绩、懿德茂行写出来,以告慰英灵,启迪后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前负责人杨克等同志先后三次打来电话,要求家属子女一定将这个意见反映给有关领导,并积极参与这一工作。

几个月来,笔者走访亲朋,寻踪觅迹,约稿求索,查阅资料,基本了解了刘邦显一生的经历。因为刘邦显的同代人大多已经作古,有些情况主要依靠一些知情人的回忆,加之时间仓促,难以避免出现某些纰漏,特此说明。

另,特别说明一点:中共陕西省委在1943年元月之后,与关中分委合并,称关中地委。抗战胜利后,又更名为陕西省工委。1947年3月后,再次更名为关中地委。建国后,重新组建了陕西省委。考虑文中省委名称的多变,易引起读者的疑惑,故一直用“省委”或“省工委”的提法,特此说明。

本文笔者:山水

2007年10月31日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