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缅怀父亲刘邦显

刘少峰

父亲九十高龄辞世,给我留下太多的缅怀与思念,每每端详床前慈父的笑容,思绪万千。

一 儿时眼里的父亲伟岸而神气

我七岁之前的父亲印象完全是从爷爷口里听来的:爷爷奶奶35岁左右时骊山老母把天上的文曲星送子给了他们。家乡十里八村从没有人读书胜过他们的儿子,能进省城读书的算得上是凤毛麟角,其中只有爸爸是年年由县里敲锣打鼓送来头名状元奖。有时爷爷讲得兴奋,一边捋着胡须一边神秘地低声说,你爸在西安事变后进了北山(隐指陕北解放区,是山区,位于关中北面),你爸接我去看过。那个地方可是个清平世界,人人安居乐业,是由神人治理,将来中国就是这些人的天下。我从你爸那儿回来时,马失前蹄,在即将跌入万丈深渊的瞬间,突然出现一个陌生人从旁边勒住了马缰,救了我。没有神人我能活?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一个晚秋的下午,正在爷爷讲得很得意时,一个头戴礼帽身穿长袍的绅士模样人物走了进来。随着一声爸、妈的呼唤,二老忽地都站了起来,拉住了来人,老泪纵横。奶奶细心,把我领到来人面前,说,快叫爸。爸爸拉住我的手,高兴地说,三年多不见,长得这么高了。我才看清我的父亲是一个身材高大,肤色白净,方正脸庞上一双注视我的眼睛那么明澈有神,智慧深不见底。爷爷夸爸爸如文曲星,一点不假,他的形象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令我永生难忘。

更令我高兴的是,爸爸一回来就说服爷爷同意把我从私塾转到小学读书。我非常喜欢小学里的朝气活泼的学习气氛。也许是借了爸爸的神威,这年年末背书考试我居然考了第一。

在我从初小到高小的数年时间里,多半的老师都自称是爸爸的学生。我的老师无不尊敬地回忆他们的老师,我的父亲,在1940-1942年任马额小学校长的近两年时间里,使马额塬上的教育事业有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把马额小学由初级小学升格为高级完全小学,不仅校舍扩大了一倍,更令他们难忘的是,开创了一种清新活泼的教学氛围,说爸爸讲课抑扬顿挫、娓娓道来、联系当前,展望未来,给学生以美好的启迪,爱的教育,为学生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学生们唱着老师创作的抗战歌:“向前走,别害怕,陕西出的尽是楞娃,第一是临渭,其次是二华,扛的是大刀,掮的是杈杷,朝着日本鬼子,杀,杀,杀”。爸爸的文品、人品一直润泽他们的心田。他们把对老师的怀念变成了对我的特别关爱。

1946年,有个叫卫平的叔叔,时任地下临潼县委书记,成功完成了护送李先念过临潼的光荣任务。卫叔叔特爱逗我玩,用他的话说,我们是好朋友。他说临潼特别是马额地区能成为从鄂豫皖到延安的白区中的红区通道,爸爸任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那次护送李先念过关中的过程中,时任国民党马额镇长的刘怀仁先生,也有一份特殊贡献。是他在带兵围捉李先念之前,事先通风报信,才使李先念一行提前脱险。有意思的是,这位先生事后对我的爷爷说:“你养了个好儿子,他任马额小学校长时的表现,使我认识并尊敬上了共产党人。”

一个共产党的地下县委书记,不但圆满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而且在小学校长任上出色的为发展教育事业作出卓越贡献,我从小就对爸爸佩服得五体投地,举手投足都学爸爸的样子。

二 爸爸平民情结和求实精神的几件事

1.爸爸的平民情结与调查作风

1949年秋,爸爸接奶奶进城时,是从零口车站上的火车,零口是个小站,车次少。爸爸安排我陪奶奶在站前茶摊休息,就走到附近候车的人群中,以关中人特有的姿势,也蹲在群众中间。很快就与他们聊得热乎。大家非常踊跃回答爸爸提出的问题并不时传出人们的嘿嘿笑声。那时,村里人都说建国后爸爸当了个比县太爷还大的大官,但我看到的还是建国前的那个平民爸爸。建国前只要爸爸春节在家,必定带着我给村里人及亲朋好友去拜年。他给老人磕头,让我给几乎遇见的长者都磕头。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他在村子里一出现,总是围拢来一群人,问长道短。这一次在车站前爸爸也是对着一群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不露声色地进行调查研究,使我感到非常新鲜和好奇。

2.不为浮夸风所动摇

1958年“大跃进”中,我所就读的兰州大学聘请甘肃省委第一书记与常委为名誉校长,他们描述的甘肃“大跃进”形势和亩产数千斤粮食的喜讯,令我和同学们都激动不已。我立即给在陕西省委工作的爸爸写信,希望陕西向甘肃学习。放假回家探亲时,爸爸要我回农村老家进行调查研究。在老家,村里的老农都说不可能亩产千斤,更不可能亩产数千斤。爷爷对某些人鼓吹的每亩种五斗(150斤)产千斤的口号更是一肚子无名火,说这些人吹牛不贴印花税,糟蹋粮食不心疼。

我将调查结果报告给爸爸后爸爸才说“凡事都要动动脑筋,调查研究。不要听风就是雨”。一直到后来许久,我从爸爸那里得知,在中央七千人大会期间,毛主席当着一些省第一书记的面,批评时任甘肃省委第一书记,让他学学邻省陕西。

3.坚持实事求是,科学看待问题

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向社会学习的指示,当时已在北京工作的我申请参加了中央机关到陕西省长安县搞农村四清试点的工作,当时父亲任陕西省副省长。我利用回家探亲之便,并应同团一些同志的要求,向父亲询问陕西的情况。父亲说从他对陕西97个县的调查看,农民生活普遍很苦,要教育帮助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力。

时任陕西省委书记,原北京市副市长、政法委书记冯基平在看望我们团领导公安部第十二局局长狄飞时,传达了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的指示:陕西是彭(德怀)高(岗)习(仲勋)反党集团搞和平土改的重灾区,把65%以上的地主、富农包庇下来。这些漏划的阶级敌人在农村兴风作浪。其黑后台是陕西省委第二书记赵守一(时任第一书记张德生重病住院,由赵守一主持工作),这次运动的重点就是把他们清查出来。

听了传达,我十分震惊,父亲与刘澜涛对陕西的看法完全对立,我有耳闻,父亲与赵守一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都十分默契,我也知道一些,我立即把刘澜涛指示反映给爸爸,并问道我该怎么办?爸爸坦然回答道:做法上你按你们领导布置办!但自己到农村要学会调查研究。显然父亲是在教我工作方法。

我所进住的村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汉代大将周亚光驻军的细柳塬上的好村。好村、西刘村与尚村三个自然村组成一个生产大队。我在这里认认真真按党划分成分的标准进行了摸底:小队、大队干部无一是漏划地富家庭出身;三个村子也没有一户漏划地富。其他村子反映出来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我也觉察出许多四清工作队员对理论与现实的矛盾感到困惑。

1964年的冬天从四清工作简报上,看到上任西北局第二书记和陕西省委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对陕西形势的估计与刘澜涛有区别。上层领导的争论情况,我们一般四清工作人员全然不知。只是后来从狄局长办公室一位负责人的感叹中,我才听出了党内斗争的激烈。这位负责人感叹道:我们何必要介入陕西的党争呢!

这一斗争先是发展为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刘澜涛挫伤了主张发展生产力的胡耀邦,胡耀邦被排挤出了陕西,不再担任西北局第二书记兼陕西省委第一书记的职务,再后来,斗争的两方皆被红卫兵运动所打倒,先后进了牛棚。

1974年,父亲从牛棚中出来,利用来京开会的机会以领我女儿散步为名,秘密拜访了在家赋闲的胡耀邦。听说他这次拜会还被当时陕西省委第一书记不指名的讽刺为拜佛。这是小插曲不值一提。两个知己相逢,别提多高兴。父亲赞叹说,还是耀邦站得高,耀邦的原话是:“人家不用(我),我就认真读书。读的知识是自己的,谁也拿不去。越读越深刻认识到,科学和技术就是生产力。”两位老友一直关心生产力的发展。

爸爸晚年回忆这段往事时说,耀邦比我站得高,看得远。但我们都坚持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注重科学技术,注重发展生产力。曾因此与一些同志发生了激烈争论。他们整人往死里整,我们只争论从不整人。他们从深入地调查研究和科学地分析得出来的结论历史终将证明是正确的。

三 随着爸爸的思绪漫游故乡

爸爸晚年常因食物呛入气管引发高烧和其他疾病。躺在病床上,常常回忆他的少年时期。我陪在爸爸床前,循着爸爸的思绪,尽情分享爸爸的少年生活乐趣与情操。

儿时的爸爸是由爷爷架在脖颈上,或牵着手,游遍故乡的山山水水。老家祖籍新丰塬,家住马额塬,都属于骊山的山水体系,都可登高眺望秦始皇陵墓。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隐藏着大自然最深沉的智慧,给予生于长于这里的人们以最美好的启迪,陶冶了爸爸的淳朴、自然的心性。

少年的爸爸,就是爷爷手把手教会他耕种庄稼的技艺。田地、场院的农活,父亲全拿得起来。从爷爷最常讲的一句农谚“人糊地一时,地糊人一年”中,爸爸悟出了一个大道理:大自然是会报复的,自然规律不可违背。爸爸一生都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认真做好工作。在任上,常年花大部分时间下基层搞调查,跑遍三秦全部县市和大部分乡镇。

在爸爸十来岁时,目睹了爷爷曾经当了一年“保正”的经历。所谓“保正”,即辅助镇保长向农户收钱粮的农村最基层的官。古云,无官不贪,但爷爷硬是不向农民多摊派一文钱。一年下来还得卖了一亩地来补窟窿。爷爷说这样做心安理得。

在同一环境中,不同的物种可能长成完全不同的结果。稻苗长成为大米,而稗子只能是杂草。你爷的三弟问你爷“大哥,捞了几个钱?”你爷吐了一口“羞先人呢!你不看你大哥捞钱不?”“我一生都记着这一幕,从那时就立志要向你爷一样成为一个正派人。”“我一生不多花公家一分钱,更不会贪污一文钱,主要是你爷爷的榜样。”

爸爸一生,清正廉明,要求子女要向他一样一心扑在工作上,生活待遇听从组织安排。我大学上的是五年制的原子能专业。到了1958年“大跃进”时,四年级毕业生供不应求,学校就从我们三年级学生中挑出一部分人,按四年级毕业生进行分配。我以学业未满,专业不合格,表示希望读完大学再说。父亲劝我说“国家需要就要服从分配”。

我到公安部报到后,对我按三年大专待遇,转正工资为48.5元,而我们班同时分配的同学,转正工资都是55元。我忍了,但被来京实习的同学发现。他们建议我先向组织证明,他们回到母校后向学校反映这一情况。我向组织的反映不知怎么被爸爸知道了,就从陕西托人捎话:一心搞好工作,不要闹工资待遇。1963年,母校来函使我的待遇得以纠正。我对爸开玩笑说,我是你的崇拜者,对你的话言听计从。但在我的工资待遇上你却犯了主观主义错误。

爸爸是党培养的千百个廉洁奉公的干部中的一员。他的特点仅在于,在少年时他就能发现并接受中华文化中任何闪光的思想,清廉为公就是这闪光思想中的一颗瑰宝。正是这个瑰宝是从他父亲身上表现出来,他就更早更快地吸收下来,并在党的培养下发扬光大,终生矢志不渝。

虽然爸爸的身体越来越差,但他对父母的热爱、对儿时伙伴玩耍的情景,与革命战友的生死友谊,如涓涓细流,持续不断的从他的心田中流淌了出来。我直后悔没有多陪陪爸爸,把这些全都记录下来。

听说2007年2月27日父亲离开人间的前夕,还在呼唤着我的名字。那时我远在北京,由于患流感而未送父亲一程,成为我永远的遗憾。但这父亲的呼唤与儿子的缅怀,将成为父子亲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永恒。

怀念我的父亲刘邦显!

2007年10月26日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