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3章 创业艰难百战多——汉高祖刘邦(2)

  秦末大乱未起之时,刘邦以泗水亭长的身份,为县府押送一批刑徒前往关中,参加骊山陵墓的修建。自从出发以来,刑徒逃亡的事情就不断发生,逃亡的人数越来越多。刘邦暗自估计,等到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大概刑徒们也就全部逃光了。按照秦朝的酷苛法律,刘邦作为押送刑徒的负责人肯定要被严厉惩治的,甚至于生命不保。朝廷以暴政待民,人心尽失,刘邦心中料定这个政权有土崩瓦解之患,自己不如早作打算。因此,走到丰县以西的荒泽之中,刘邦传令停止前行,在苍茫夜色之中,与同行者酣饮一番,并且当即将押送的刑徒全部纵放。刘邦以无所畏惧的口吻说:“各位,你们都逃走吧,我从此以后也要做一个亡命天下的人了!”在场的刑徒中有十多位壮士,叹服刘邦的敢作敢为,自发表示甘愿生死相随。刘邦得到这部分人的倾心拥戴,在穷困潦倒之时,倒也有点洋洋自得的感觉。刘邦斩蛇塑像借着酒后豪气,刘邦率领着追随者,连夜行进在荒泽之中。刘邦还派出一人前行,姑且充作军旅行进的开路先锋。一会儿,前行者神色慌张地回来报告:“前面有一条大蛇,挡住了前行的道路,请退回吧。”刘邦当时还在醉中,借着酒后的豪气,大喊一声:“壮士前行,有什么值得畏惧的!”他挺身前行,拔出身上的佩剑,以他本人前所未见的武勇神态,将拦路的大蛇斩为两段。蛇死而路开,刘邦雄赳赳地走在前头,带领众人继续前行。走过几里路之后,刘邦醉卧在地,酣然入睡。刘邦斩蛇的豪举,使得追随者敬佩不已。一个新的神话随即出现了:当天有人在刘邦一行人之后赶路,经过过刘邦斩蛇之处,见到有一位老妇人在深夜痛哭。路人问:“为何哭泣?” 老妇人回答:“有人杀了我的儿子,所以在此痛哭。”路人好奇地问:“您的儿子为何被杀?” 老妇人回答:“我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化为大蛇当道,今天被赤帝之子所斩,我因此来此痛哭。”路人认定老妇人一派胡言,准备好好训斥她一番,不料想老妇人却突然神秘地消失而无影无踪了。这位路人当然感觉神奇之极。他继续前行,赶上了正在休息的刘邦一批人。恰恰刘邦也过了酒劲而清醒了过来。后来者把途中的奇遇告知了刘邦等人,大家都感到惊奇,唯独刘邦心中特别高兴,自己醉后的斩蛇之举,竟然可以与赤帝之子相联系了!为此他很感自负。这段无法考实的传奇,震慑人心的效果是明确无误的:“诸从者日益畏之。”刘邦居然有些神圣性了!

  古人按照“五德终始说”的理论框架解释朝代的兴替鼎革,在安排了汉朝居“火德”、“色尚赤”的序列之后,刘邦以“赤帝子”的身份而斩“白帝子”的传闻,竟然成为刘邦灭秦兴汉的征兆了。《高祖泗水亭碑铭》(见《艺文类聚》卷十二)就有如下文字“皇皇圣汉,兆自沛、丰,乾隆著符,精感赤龙,承魁流裔,袭唐末风。寸木尺土,无俟斯亭,建号宣基,惟以沛公。扬威斩蛇,金精摧伤,涉关凌霸,系获秦王。”

  唐代诗人对刘邦的“斩蛇起事”津津乐道,引出三首唐诗以作见证:

  长孙佐辅:《野田行》(《全唐诗》卷四百六十九)

  风昏昼色飞斜雨,冤骨千堆髑髅语,

  八纮牢落人物悲,是个田园荒废主。

  悲嗟自古争天下,几度乾坤复如此。

  秦皇矻矻筑长城,汉祖区区白蛇死。

  胡曾:《大泽》(《全唐诗》卷六百四十七)

  白蛇初断路人通,汉祖龙泉血刃红。

  不是咸阳将瓦解,素灵哪哭月明中。

  薛逢:《重送徐州李从事商隐》(《全唐诗》卷五百四十八)

  斩蛇泽畔人烟晓,戏马台前树影疏。

  尺组挂身何用处,古来名利尽丘墟。

  不管诗人是在咏叹世事无常、名利归虚,还是在吟唱天命攸归,有一点则是无疑的:经历了后人的一再诠释和神化,刘邦的斩蛇,已经从深夜大泽的酒后“壮举”,升格为改朝换代的象征了。读者诸君,你道世间之事,奇也不奇?

  对于刘邦的“斩蛇剑”,后世赋予了浓厚的传奇色彩,在此应该稍作说明。汉王朝建立之后,刘邦的“斩蛇剑”是作为“国宝”而被珍视和保存的。东汉学者卫宏撰写的《汉旧仪》卷上记载,皇帝辇驾出动的仪仗摆设之中,就有“带七尺斩蛇剑”。此剑的长度也成为一个问题。《汉旧仪》有“斩蛇剑长七尺”的记载,但是,秦汉时期常人所佩戴的剑的长度是三尺,刘邦晚年为了强调自己是以“布衣”夺得天下,还以炫耀的口吻说:“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刘邦在斩蛇之时,只不过是一位逃亡之中的亭长,身边佩剑理应为三尺,或许在刘邦登基做了皇帝之后,为了渲染“斩蛇起义”的神异,奢言当年所遇之蛇形体巨大,而斩蛇所用宝剑也非寻常佩剑而是七尺宝剑。东汉末年的官僚兼学者应劭所撰写的《汉官仪》卷上也记载,当时的侍中职掌之一是,“驾出,则一人负传国玺,操斩蛇剑乘。”由此看来,自刘邦开国以来,他的“斩蛇剑”就已经被神化,甚至成为与“传国玺”相提并论的皇权象征。这种对所谓的“汉高斩蛇剑”的神化,一直持续到西晋后期。据《晋书·张华传》记载,在西晋“八王之乱”发生前夕,永城刘邦塑像保存兵器和历代国宝的武库发生了火灾,“累代之宝及汉高斩蛇剑、王莽头、孔子屐等尽焚焉。时(张)华见剑穿屋而飞,莫知所向。”刘邦的斩蛇剑还有“穿屋而飞”的功能,着实令人吃惊。

  至于刘邦醉后挥剑斩蛇的位置,《史记·高祖本纪》的记载简略到只有“丰西泽中”四字。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磨蚀,它究竟在何处,恐怕很难确指了。我们知道至少有两个地方筑有“汉高斩蛇”碑、亭之类的建筑物,以此来证明当地是汉高祖斩蛇而起的“龙兴之地”:一是江苏省丰县,据《史记·高祖本纪》注引唐代地理书《括地志》记载:“斩蛇沟源出徐州丰县中平地,故老云高祖斩蛇处,至县西五十里入泡水也。”有人相信,位于今丰县城西十多公里的王沟乡“斩蛇亭”,就是当年的事发之地。一是河南省永城市邙山镇,此处地处丰邑之西,位于刘邦起事前期隐身之处的邙砀山一带。民间传说,西汉惠帝时为了纪念斩蛇起义,在此建高祖庙;汉文帝时在庙前立斩蛇碑。现在可见的石碑,是明朝隆庆五年(1571)所立“汉高祖断蛇处”的残碑一块。宋明以降多有文人墨客来此凭吊,有若干诗文流传于世。可以参看朱继彪、曹长春主编《汉兴史论选编》(中华诗词出版社,2006)。因为明代石碑残破,1982年永城市仿照原碑在原址之上重立斩蛇碑,并且建有碑亭。有意思的是,这块新立的石碑,竟然出现了充满神秘气氛的灵光幻影。在名为《中国·邙砀山》的风景区介绍材料中就有如下文字:

  永城斩蛇碑亭

  近年来此碑却出现一种神奇的灵光幻影。每当夜幕降临,灯光直射碑体,只见一尊金光灿灿的古代帝王影像当面而立,恰似当年戎马征战的刘邦再现,被誉为“天下奇观”。

  朱继彪、曹长春主编的《汉兴史论选编》,对此有平实的表述:“新碑因碑面凸凹不平,夜晚灯照时,显出幻影,成为当地奇观。”据说这是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报道这一奇观时采用的观点。

  “汉高祖斩蛇地”的地理位置之争,延续至今依然没有定论,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汉高祖在历史上影响巨大的一个例证。

  刘邦在斩蛇之后,率领着他的第一批追随者,摆脱了秦朝的人身控制,从而成为一支民间武装力量的首领人物。为了躲避秦朝地方官吏的缉捕行动,刘邦选择了邙砀山一带作为自己的藏身之处。又一个政治神话应时出现了:据记载,秦始皇帝多次说:“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借助“东游”来加以镇压。刘邦据此而自疑,这股神秘莫测的“天子之气”是否应在自己的身上?于是,率众逃亡,隐匿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刘邦的妻子吕雉多次带人来找他,总是顺利地找到他。刘邦感觉奇怪,问其原因,吕雉的回答令在场者惊奇不已:“你所居之地的上空时常有云气,我按照云气所在寻找,总是能够找到你。”刘邦听后心中特别高兴。

  如此众多的灵异,集中在刘邦身上,为刘邦争取人气,起到了极好的舆论动员作用。史载“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这正是刘邦与他的妻子吕雉所要看到的效果。

  刘邦的政治流亡生涯,随着陈胜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爆发而发展到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率领戍卒揭竿而起,打起了反抗暴秦统治的旗帜,建立了号为“张楚”的政权。响应者遍及各地,形成了“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的局面。秦朝的沛县县令在惊恐之中,为了自保,也萌生了以沛县响应陈胜的念头。而沛县的豪吏萧何、曹参却告知他:“君为秦吏,今欲背之,帅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他们二人本来就是刘邦的好朋友,这一建议的本意是借机将逃亡中的刘邦迎接回来。县令起初听从了二人的建议,派出刘邦的连襟樊哙召他入城。当时,刘邦的部属已有数十百人之众。很快樊哙跟随刘邦率军来到沛县城外。看到人多势众的刘邦,县令却后悔了,唯恐刘邦借机生变,就下令闭城坚守,拒绝刘邦及其部众入城。并且准备诛杀萧何、曹参等刘邦密友。萧、曹脱身而逃,逾城投奔刘邦。刘邦写了一封告喻沛县父老的书信,用箭射到城上,信中说:“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沛县父老就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接刘邦,准备共同拥戴他出任沛县的县令。素来号称豪迈不羁的刘邦此时却自谦起来,他自称恐怕才能有限,不能保全父兄子弟。希望推举其他更合适的人担任一县之主。萧何、曹参等人不愿意做反秦义军的首领人物,或许也有为自己预留后路的考虑,全部推戴刘邦。沛县的父老都说:“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于是刘邦在几次谦让之后,答允众人出任县令,并且按照楚地旧俗,自称为“沛公”。刘邦的密友萧何、曹参、樊哙等人,都是当地有势力、有影响的人物,分别出面招集了沛县子弟二三千人,参加到刘邦的军队中来。

  此后,刘邦以“沛公”的名号,参加到反秦义军的阵营中来,而且其影响日益扩大。从斩蛇起事到自称沛公,刘邦的军队由小到大,而且军队的基本骨干力量,开始形成。

  三、鸿门宴

  反秦义军受到了严重挫折。秦军统帅章邯击败了陈胜的主力军队,吴广、陈胜先后被杀。章邯毫不容情地对各地义军展开镇压。在反秦义军处于低潮的时刻,由项梁、项羽叔侄二人率领的楚军,在控制了江东会稽郡之后,渡江北进,成为各地义军中军威最盛的一支,也就成为抗击秦军的中坚力量。由项梁拥立的楚怀王,自然成为反秦义军中继陈胜之后的政治中心。

  此时的沛公刘邦,还没有完全独立的能力,他审时度势,及时投奔到项梁麾下。项梁很器重刘邦,为了表示对刘邦率众来归的嘉奖,项梁下令将精兵五千、五大夫将十人拨付刘邦指挥。刘邦也对项梁充满敬意。所以,刘邦与项羽同为项梁部下的重要将领。

  项梁分兵作战之时,项羽和刘邦曾联手对敌,在成阳、濮阳、定陶、雍丘等战役中,连破秦军,斩杀了秦三川郡郡守、丞相李斯的长子李由,扭转了陈胜被杀以后的被动局面,义军的局势再度好转。项梁在此一阶段,无疑起了主持大局的作用。遗憾的是,项梁在连捷之后,盲目轻敌,秦军统帅章邯突袭定陶,项梁战死。正合兵攻打陈留郡城的项羽和刘邦,不得不撤兵,退守彭城、砀县一线,以稳定局势。楚怀王也迁都于彭城。

  项梁所拥立的楚怀王,在反秦斗争中曾起了号召关东诸侯的“盟主”作用;但在项梁的控制下,他只是一具傀儡。项梁被章邯袭杀后,楚怀王急谋应变之策。虽然历史留给他的时空舞台太过狭小,他的政治才干,无法得以完全施展开来,但从几件偶载于史册的事情来看,楚怀王实非庸劣之辈。项梁被杀之后,义军以彭城(今徐州)为中心,收缩防守,以三支兵力布防:吕臣驻防彭城以东,项羽守卫彭城以西,刘沛屯兵砀县。三支军队互为犄角,成为拱卫彭城的屏障。由此可见,刘邦在义军阵营中的地位已经是举足轻重。楚怀王很快从原驻地迁至精兵屯卫下的彭城,并立即把吕臣、项羽所率的两支精兵,全部置于自己的直接指挥之下。显然,怀王有意于摆脱傀儡地位,这当然需要抑制项羽。这也为此后刘、项之争,留下了伏笔。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