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2章 创业艰难百战多——汉高祖刘邦(11)

  新丰县,据《汉书·地理志上》的记载,是在高帝七年始置。《汉书·高帝纪下》记载,高帝十一年夏四月,“令丰人徙关中者皆复终身。”东汉学者应劭注释:“太上皇思欲归丰,高祖乃更筑城寺市里如丰县,号曰新丰,徙丰民以充实之。” 据此可知,刘邦为了照顾其父亲的思乡之情,在京城附近修筑了“新丰”,又将丰地的旧街坊搬迁过来,并且给予终身免役的优惠待遇。关于此事的更具体记载,见于《西京杂记》卷二“作新丰移旧社”条:“太上皇徙长安,居深宫,凄怆不乐。高祖窃因左右问其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高祖乃作新丰,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故新丰多无赖,无衣冠子弟故也。高祖少时,常祭〖〗榆之社。及移新丰,亦还立焉。高帝既作新丰,并移旧社,衢巷栋宇,物色惟旧。士女老幼,相携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鸡鸭于通涂,亦竞识其家。”异地而建的“新丰”,与刘邦故里的丰地,竟然完全一样,不仅人识其居室,而且连犬羊鸡鸭也各识其家,无疑是一场成功的“克隆”工程。当然,如此“尽孝”,只有“贵为天子”才有可能做到。

  其三,把皇帝之尊的威严,适时地引入到处理与家人的关系之中。早年间,刘邦的长兄早逝,嫂子携子寡居。刘邦不务正业,时常与一批酒肉朋友到长嫂家中混吃混喝。寡嫂维持生活已感不易,又从心中瞧不起这位游手好闲的小叔子,自然就要设法打发他。一日,刘邦带几位朋友到来,嫂子声称锅中饭羹已经吃完,并用勺子敲打饭锅,刘邦的朋友们只好怏怏离去。稍后,刘邦回来查看,锅中尚有饭羹,喜欢交游的刘邦,因在老朋友面前丢了面子,因而对长嫂怀恨在心。等刘邦称帝之后,遍封宗亲,唯独长兄之子不得封赏。刘邦的父亲出面代为求情,刘邦仍愤愤不平地说:“不是我忘记了封他,只因他的母亲太不厚道。”实在拗不过太上皇的面子,勉强封这位侄子为侯。但却在封号上继续做文章,定为“羹颉侯”,以示凌辱,实际上是一种泄愤心态。刘邦早年间游手好闲,老父曾责骂他不成器,不如其兄善于持家殖财。在称帝之后,借着未央宫修成,刘邦大宴群臣,席间他向太上皇敬酒,竟以开玩笑的口吻,说道:“当初,大人时常骂我为无赖,不如二哥能发家致富,现在我所成就的基业,与二哥相比谁多谁少?”笃厚的太上皇哑口无言。殿上群臣以大呼万岁来满足刘邦的炫耀之心,以满堂欢笑来冲淡尴尬气氛。而此时的刘邦,心中的得意之感,几乎可以与第一次享受叔孙通所定朝仪时的尊贵快感相媲美。

  既然做了开国皇帝,在享受“至尊”权力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当然也要承担数不清的烦恼。

  八、晚年悲情:宠妃爱子谁堪托?

  对于晚年的刘邦而言,除了忧虑国事,最令他苦恼的是“家事艰难”。元配妻子吕雉,现在已经是尊为皇后。她为人工于心计,做事不择手段,在剪除功臣韩信、彭越等人的政治斗争中,与刘邦配合默契,可以说是刘邦的得力助手;但是,作为一个女人,她显然不具备“温柔娇媚”的风姿,不是那种需要男人呵护从而使得男人展示雄风的“小女人”,再加之,吕雉已经是“人老珠黄”,刘邦对她基本不会有男女之爱的情感了。“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本来就是人之常情。吕雉不得宠,是肯定无疑的了。偏偏刘邦的身边,有一位婀娜多姿、能歌善舞、善解人意的美姬——戚夫人。假如仅仅是后妃争宠,或许刘邦还可以从容应对,麻烦在于后妃之争的背后,还存在着废立太子之争的大问题。吕雉所生的儿子刘盈,早已被立为太子。太子为人仁弱,与刘邦的性格大不相同,因此,刘邦曾经有“不类我”的感叹。戚夫人所生的一子,取名“如意”,立为赵王。刘邦对这个儿子特别喜爱,多次说“如意类我”。其实,赵王刘如意尚小,处世风格未曾形成,是否与刘邦相似,本来无从判断,刘邦对他的偏爱,主要是出自“爱屋及乌”的原因——由于喜爱戚夫人,转而怜惜刘如意。“母爱者子抱”,这是古人早已洞悉的秘密。刘邦多次表示,要废太子而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废立太子,固然是国家大事,刘邦不得不有所顾忌;而对吕后、戚夫人而言,首先意味着在刘邦死后她们各自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因此,两位均施展浑身解数,展开了“你死我活”的宫廷斗争。年轻美貌的戚夫人,当然要利用她的优势条件,把“怜香惜玉”的刘邦搞得晕头转向。《史记·吕太后本纪》的一句话,把这种关系点破:“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吕后年长,无法在姿色上、感情上左右刘邦,却运用她的政治资源和阅历,拉住朝廷中的大臣,为巩固太子的地位苦苦努力。后来的事实证明,吕后的应对之策更加高明。

  朝臣之中,力保太子、反对废立之事的人,并非都是吕氏一党,也有人是为了政权稳定的根本大计。而吕后必定适时出现在关键场合,对当面反对刘邦废立太子的人,表示诚挚的感谢。周昌一事,就很有代表性。

  周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何、曹参等人以下都为此而心怀敬畏。这位骨鲠大臣,时任御史大夫,他的极言直谏,曾经让刘邦伤透了“面子”。一次,周昌在刘邦饮宴取乐时入宫奏事,刘邦正在拥抱着戚姬嬉戏,周昌立即转身退走。刘邦的“猴气”突然发作起来,他并不因为自己的男女嬉戏行为被大臣发现而感到难为情,而是追了上去,将周昌扑倒在地并骑上他的脖项,问道:“我何如主也?”周昌倔强地仰起头回答:“陛下即桀纣之主也。”刘邦一笑置之。其实,这也是刘邦为自己解嘲的一个妙着。但是,在刘邦心中确实对周昌有所忌惮。等到刘邦欲废太子,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多位大臣表示不同意,刘邦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此时,周昌在廷议之处极力争辩,刘邦加以责问,周昌有口吃的生理缺陷,又在盛怒之中,大声回答:“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刘邦听了他的“期期”之言,也只好“欣然而笑”。当时,吕后藏身于东厢偷听,君臣议事完毕,周昌出得殿来,吕后不顾皇后之尊的威仪,跪地道谢:“今天假如没有您,太子就要被废了。”(《史记·张丞相传》)此时的吕后,对周昌真是千恩万谢。侧室潜听、跪谢周昌,都说明吕后为了保住太子之位,已经是不择手段了。

  坚决反对刘邦废立太子的大臣,还有太子太傅叔孙通。本来,叔孙通以“识时务”、多机变而著称,而在捍卫太子地位的问题上,他却态度鲜明地进谏了。他引经据典地规劝刘邦:春秋时期的晋献公因为宠爱骊姬而废立太子,导致晋国数十年的混乱,为天下耻笑;秦始皇因为不及早确定扶苏的太子地位,使得赵高得以诈立胡亥,导致社稷灭亡。他明确提出:“今太子仁孝,天下人都知道。吕后与陛下同甘共苦,其可背哉?陛下必定要废嫡长子而立少子,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叔孙通的以死谏阻,令刘邦大感意外,也被感动了:“先生,算了吧,我只不过是开玩笑而已。”叔孙通义正词严地说:“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根本稍一摇动,就会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安危开玩笑!”刘邦不得不暂且让步:“吾听公言。”(《史记·叔孙通传》)

  迫使刘邦改变了废立太子欲望的关键人物,还有一位张良。事情的起因是,吕后胁迫张良设法巩固太子的地位,张良献策让太子以谦恭之礼请出“商山四皓”为辅佐。这四位名满天下的高年隐士,是刘邦曾经想要罗致而未能如愿的。张良的这一“奇招”确实见效了。就在刘邦公开宣传“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的背景之下,刘邦在宫中设宴,太子刘盈侍奉在侧。刘邦发现有四位仪表不凡的老者侍从太子,他们“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素,衣冠甚伟”。刘邦感觉惊异,询问其姓名,四人各言名姓。刘邦乃大惊。“四皓”敬酒之后,随太子退下。刘邦目送他们慢慢走出,他指着“四皓”的背影对戚夫人说:“我真心准备改立太子,但是,现在太子已经得到四位高士的辅佐,羽翼已成,难以动摇了。我死之后,吕雉就是主宰你们母子命运的人了!谁知她会怎样相待!”戚夫人听后涕泣不止,刘邦只好极力安抚注定要遭受厄运的爱姬:“你为我跳一段楚舞,我为你唱一曲楚歌。” 说罢,二人长歌当舞,以泪洗面。伴随着美姬的翩翩舞姿,刘邦放歌一曲:“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缴,尚安所施!”(《史记·留侯世家》)刘邦反复吟唱,实际上是在满腹悲愁地愧谢戚夫人。冰雪聪明的戚夫人嘘唏流涕,刘邦无法自持,罢酒而去。

  “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太子,对刘邦究竟产生了多大的心理影响?后人已经难于准确判断了。或许,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测:在接受了周昌、叔孙通、张良等人的劝谏之后,刘邦已经在重新思考自己废立太子的想法的正确与否,而与此同时,他也不得不顾虑到如何在戚夫人面前收回自己的诺言?如果这一推测有成立的可能,刘邦就完全可能借着“商山四皓”的出现,而在戚夫人面前为自己找到了改变承诺的“台阶”。这样,刘邦在戚夫人面前的悲歌当哭,就既是愧疚之心的流露,也难免一点“作秀”的嫌疑。

  既然废立太子的初衷无法实现,刘邦开始为自己的宠妃爱子的未来作出安排。首先,刘邦精心选择最有骨鲠之气的大臣周昌出任赵王如意的丞相。本来,周昌当时在朝官居御史大夫,官高位显,改任赵国的丞相,从官秩而言,属于“左迁”——降级使用;但是,刘邦选择周昌,实在是要借重骨鲠大臣,给赵王如意筑建一道保障生命安全的屏障。请看《史记·张丞相传》的如下记载:

  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赵尧年少,为符玺御史。……居顷之,赵尧侍高祖。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赵尧的推荐、刘邦的任用,都是看重周昌的为人耿直,而且自吕后、太子、大臣对周昌都有敬惮之心。这一安排,就一般常理而言,是最佳选择了。

  刘邦为赵王如意安排的第二道安全屏障,是选择赵尧继任御史大夫。就常规而言,赵尧不具备出任御史大夫的条件,他的官秩偏低。刘邦之所以破格任用,完全是因为赵尧在推荐周昌为赵相时表达出来的政见——必须事先安排好刘邦身后对赵王如意的特殊保障。刘邦认定,这是懂得自己真情实感的人,也是可以托付身后事务的人。刘邦还特意安排赵尧跟从出击陈〖〗叛军,使他立有军功,晋封为江邑侯。这是为了提高赵尧在朝廷说话的分量。

  刘邦为赵王如意安排的第三道安全屏障,是尽力排除可能会危及赵王安全的势力。在刘邦重病垂危之时,对猛将樊哙的斩杀密令,就集中体现了刘邦的这一思路。樊哙,娶吕后之妹吕〖〗为妻,与刘邦有连襟之亲,在楚汉之争中立有汗马功劳,刘邦对他一直以心腹相待。燕王卢绾反,刘邦任命樊哙为燕相国领兵平叛。出征之后,有人向重病在身的刘邦报告:樊哙与吕氏结为一党,将在刘邦死后对刘邦的宠妃戚姬和爱子如意有所不利。刘邦勃然大怒:“樊哙见我病重,竟然盼我死去!”他与陈平密商之后,令绛侯周勃在病榻前受诏:“陈平与周勃立即乘快车前往燕地,传旨由周勃取代樊哙领兵,陈平至军中立即斩樊哙,提头来见!”陈、周受诏而出,计议于途中:“樊哙,是皇帝故交,功多,而且又是吕后的妹夫,有亲且贵,皇帝虽因一时愤怒,欲加诛斩,真的杀了他,恐怕会有后悔之时。不如把他囚禁押送给皇上,要杀也由皇帝下令诛杀。”樊哙受诏,就被捆绑,塞于囚车之内,一路押送长安。陈平从权办理才保住了樊哙的一条性命。刘邦对樊哙的无情,就是对赵王如意的特别用情。由于樊哙是吕氏一党的成员,而且是一员猛将,万一刘邦死后樊哙对赵王动手,朝廷之中很难有人能够制约他。

  纵横一生、豪气干云的刘邦,面对困境从来不服输的刘邦,在垂暮之年,开始感受到若干的无奈。仅仅是宠妃、爱子的命运,他都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加以安排了。这不能不使他黯然神伤。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