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椒房殿遗址汉武帝时,皇帝的后妃宫殿分为八区,有昭阳、飞翔、增成、合欢、兰林、披香、凤凰和鸳鸾殿。后来又增修了安处、常宁、若、椒风、发越和蕙草殿,共14座。汉成帝的爱妃赵飞燕,因其贵倾后宫,住在昭阳殿。此殿由建筑师丁缓和李菊负责建造,建筑十分考究,居后宫诸殿奢华之首。昭阳殿也是以花椒粉和泥涂抹墙壁,大廷之上涂饰富贵的朱红色,整个宫殿涂上各色光亮照人的大漆。殿的椽梁之上,雕刻着萦绕其间的蛇龙纹饰,龙鳞蛇甲,分外鲜明,栩栩如生。墙壁露出的横木之上,镶嵌着醒目的鎏金铜沓,铜沓之上装饰有蓝田美玉制作的玉璧、闪闪发光的明珠和墨绿色的翡翠。昭阳殿中用绿色琉璃制作的窗和光耀夺目的门帘相映成辉。门帘是以五光十色的珍珠串连而成。清风徐来,门帘摆动,宝珠轻碰,声如珩佩,如临仙境。门帘挑起,闯入眼帘的是金黄色的硕大铜铺首,鎏金的铜门槛夹置于洁白的玉石门臼之间。进入殿内,殿上陈列着跃跃欲飞的九条金龙,龙口之中各衔一枚九子金铃,五色的流苏,绿色的绶带,使人目不暇接。雕画精细的屏风背后,有陈设清雅的玉几和玉床。难怪人们称誉昭阳殿“巧为天下第一”殿。
婕妤以下的皇帝妃嫔,都住在掖庭。掖庭也是一组宫殿建筑,其中包括丹景台、云光殿、九华殿、鸣鸾殿、开襟阁、临池观等。虽然掖庭比椒房殿的主人地位低,但作为皇帝的宠幸妃子们的居室,其建筑自然也是堂皇富丽的。
未央宫宫城内有不少的文化类建筑,显示出西汉时期对文化的重视。未央宫中的文化性建筑物大多是用于存放图书、历史档案和开展学术活动。主要的文化类建筑物有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承明殿等。石渠阁在未央宫西北部,石渠阁因“石”而得名,所谓“石渠”即以砻石为渠。
据传石渠阁是萧何主持建造的,秦朝末年,刘邦率军进占咸阳后,萧何收秦朝图书典籍和档案。西汉初期,石渠阁建成后藏之于其中。石渠阁实际是西汉时代中央政府的图书馆和档案馆之一。汉成帝时,曾把汉朝政府的国家档案,收存于石渠阁中。由于石渠阁中有大量图书和档案材料,许多著名学者、文人都曾到那里查阅资料。西汉中晚期,石渠阁又成了长安城中的学术讨论中心,学者们在这里谈古论今。大学者韦玄成被任命为淮扬中尉以后,皇帝就曾诏命他与萧望之等“五经诸儒”在石渠阁研讨问题。此外,当时的社会名流和文人都曾在石渠阁举行过各种集会和活动。该遗址迄今还在,在未央宫前殿西北,今存夯土台基南北长65米,东西宽67米,高约8米。
石渠阁遗址天禄阁在未央宫北部,西距石渠阁520米。天禄阁遗址中部为高台建筑的夯土台基,现存高10米左右,底部呈方形,边长20米,台顶有后人修建的“刘向祠”,这是人们为了纪念西汉大学者刘向在天禄阁整理典籍、著书立说而营建的。天禄阁的功能主要是存放文史档案,也藏有许多重要典籍。除上面提到的刘向之外,西汉时代不少著名学者,如大文学家扬雄等,都曾在天禄阁中工作过。
麒麟阁也称麒麟殿。据说在汉武帝时,人们捕获了一只麒麟,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件大事情,为了纪念这件事,特下令修筑了这座建筑物,并将麒麟的图像绘于殿阁的墙壁之上,这就是麒麟阁名称的来历。麒麟阁内的壁画十分有名,除了绘有麒麟的壁画之外,还有西汉功臣的画像壁画。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匈奴首领单于来到长安,谒见汉朝天子。皇帝为了纪念这件事,就把许多功臣的画像,作为壁画绘制于麒麟阁上。壁画上的人像绘制十分逼真,呼之欲出。人像旁刻上各自官爵姓名。麒麟阁也是藏书之地,大文人扬雄曾在此校阅图书。该遗址在天禄阁的西北。
承明殿位于石渠阁附近,约在石渠阁与天禄阁之间。承明殿属于“著作之庭”。文人学者们在这里饮酒作赋、著书立说。
天禄阁遗址金马殿与承明殿往往并提,都被视作“著作之庭”,金马殿可能是金马门附近的殿室。
曲台殿和金华殿是讲授礼教学问的地方,所谓“曲台说礼,金华说书”就是这个意思。曲台也是学者们校阅精典、著作文章的地方,汉武帝曾让后仓在曲台校书著文,他在曲台高谈阔论礼教之学达数万言,所以人们送了他个绰号——“曲台说”。曲台官员有署长,孟喜曾出任过此职。郑宽中、张禹曾在金华殿给汉武帝讲解《尚书》、《论语》等文献。
这样由六个文化类建筑组成一个学术文化活动中心,足以反映出西汉时期对文化建设之重视。
未央宫中还有朱鸟堂,也称寿成朱鸟堂,这里主要收藏地理方面的书籍。西汉末年,全国各地地理学者都汇集于朱鸟堂,校阅地理书籍。
白虎殿是西汉晚期皇帝活动的重要场所,汉成帝经常活动于白虎殿之中。河平四年(前25),匈奴单于来长安,朝谒汉成帝于白虎殿。白虎殿还是皇帝召见直言之士为其统治出谋划策之地,汉成帝最后就死于白虎殿之内。王莽当政后,就曾在白虎殿大摆酒宴、慰劳将帅、封官拜爵。可见白虎殿在西汉晚期是未央宫中一座相当重要的宫殿建筑。正因为这样,所以西汉晚期的皇亲国戚大治第宅都以仿照白虎殿的建筑为追求目标。如成都侯王商,就在园中堆起土山渐台,营筑仿造白虎形制的宫室。由于这在封建社会被看作大逆不道、僭越等级,所以汉成帝知道后十分恼火,王商几乎遭到杀身之祸。
柏梁台是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兴建的,位于未央宫北司马门内南北大街的西边。柏梁台以清香的柏木为建筑物的梁架,因而取名“柏梁台”。高数十丈,建筑物的顶部装置了高大的、金光闪闪的铜凤凰。柏梁台建成以后,汉武帝曾经在台上大摆酒宴,诏命文武大臣咏歌唱赋,为其歌功颂德。可惜这座宏伟壮观的高大建筑物,仅存在十余年,太初元年(前104)就毁于一场大火灾。
织室是皇室织作各种高级文绣织品的专门手工作坊,其规模相当庞大,又分为东织室和西织室。应是专为皇宫纺织服务的部门。织室的工徒很多,未央宫中为他们单开一座门叫作室门。暴室是属于织作的染练之署。织室和暴室均坐落在未央宫西北。当时由于丝绸之路开通,有大量的丝绸经过西域进入中亚、西亚和欧洲。
马是当时皇帝和大臣的代步工具,因而长安城未央宫中设有养马之地。未央宫中就有“未央大厩”。《汉官仪》中记载:“未央宫六厩,长乐、承华等厩令,皆秩六百石”。
未央宫中的弄田是为天子专辟的象征性耕地。始元元年(前86)春天,年龄刚满九岁的刘弗陵当了皇帝,统治阶级为了鼓励男耕女织,就为小皇帝在皇城中选择了一块土地,让他进行象征性的耕种,作为天下百姓之表率。小皇帝在此戏嬉、耍弄,于是这块地就被称为“弄田”。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从皇帝到达官显贵的宅第,既要有宽敞的居室和办公殿堂,又要营筑风景秀丽的假山和水池,未央宫也不例外。未央宫西南开凿了沧池,池水面积196万平方米。由于池水呈苍色,故称“沧池”。沧池不但美化了未央宫的环境,而且起到保证、调节宫城用水的作用。《三辅黄图》云:“沧池,在长安城中。”何清谷先生认为遗址就在今未央宫前殿西南的一大片洼地。何清谷:《三辅黄图校释》卷4,中华书局2005年。刘庆柱、李毓芳二位先生经过考古调查认为沧池位于“今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乡西马寨村西南。故址现为一片洼地,地势低于周围1-25米。池址平面呈不规整的圆形,东西400米,南北500米,深25-3米。”并且沧池东北距前殿基址270米,南岸和西岸分别在未央宫南墙以北250米,西宫墙以东700米。刘庆柱、李毓芳:《汉长安城》,文物出版社2003年。
何清谷师在《三辅黄图校释》中指出:“沧池是长安城中一大蓄水库,水源来自昆明池。城内用水量浩大,而且昆明池距城较远,水流至此,量不可很多,因此必须有一个蓄水库大量储积来自昆明池之水,供城中各区周流之用;其次,水飞渠入城,这里地势低下,也需要有个水库提高水位,否则水就不容易周流。沧池的作用是储积调节未央、长乐两大宫殿区的用水。”沧池之中筑造了假山——“渐台”,“渐”字当“浸”的意思讲,“渐台”就是置于水中的高台建筑。台上修建了楼阁亭榭。池光台影,风景宜人。西汉末年,王莽被冲进未央宫的军兵追赶,从前殿仓促出白虎门,西逃至渐台。他本想依靠渐台四周的沧池之水阻挡住起义军的追杀,但是由于王莽军队土崩瓦解,人心四分五裂,众叛亲离,最后还是被商人杜吴杀死于渐台之上。
未央宫是当时长安城中最豪华的宫室,宫中设备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