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中有赛马活动,走马观专门是为观赏赛马而建的。武帝非常喜欢赛马,常与宠臣董偃“游戏北宫,驰逐平乐,观鸡鞠之会,角狗马之足”,在建章宫“设戏车,教驰逐,饰文采”。《汉书》卷65《东方朔传》。成帝常与宠臣微行出游北至甘泉,南至长杨,斗鸡走马长安中,积数年。《汉书》卷59《张汤传》。
苑中有足球活动,专辟有足球场,称为“鞠城”。汉武帝是足球场最经常的观众,其宠臣董偃曾将各郡国的蹴鞠名将荟萃长安,进行比赛,“郡国走马、蹴鞠、剑客辐董氏”。《汉书》卷65《东方朔传》。《汉书·艺文志》有“蹴鞠经”,可见当时足球运动流行之普遍。
角抵运动,西周已开始,秦汉盛行。秦二世时,“在甘泉方作角抵优俳之观”。文颖注云:“秦名此乐为角抵,两两相对。角力,角伎艺射御,故曰角抵也”。《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角抵相当于现在的摔跤,在秦始皇陵就发现了这种类型的陶俑。汉时常在上林苑平乐观举行此种活动,以享外国及国内观众。“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以享外国朝献者,三百里内人皆观”,“元封六年夏,京师民观角抵于上林平乐”。荀悦:《汉纪》,中华书局2002年。
平乐观是上林苑文娱活动的中心。《西京赋》云:平乐观“程角抵之妙戏,乌获扛鼎,都卢寻,冲狭燕濯,胸突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乌获扛鼎”即今天的举重。“都卢寻”相当于今天的爬杆杂技。“冲狭燕濯”类似今天杂技中的钻刀圈。“胸突锋”属气功之类。“跳丸剑之挥霍”亦称弄丸,表演者两手快速抛接若干弹丸,也有抛接短剑的,亦称跳剑或弄剑。“走索上而相逢”,类似今天的走钢丝。另外当时还有“吞刀吐火”,“鱼龙曼衍”,“海中砀极”、“自缚自解”等幻术。从上所言,可以看出当时上林苑中马戏、杂技、幻术等表演的盛况。
上林苑许多杂技、幻术都是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或罗马传入的。《史记·大宛列传》云:“汉使至安息,安息以大鸟卵及梨轩善眩人献于汉”。“眩人”据颜师古注云:“眩通与幻,今吞刀吐火、植树种瓜、屠人截马之术皆是也,本从西域来”。
苑中还有各种各样的乐舞表演。《上林赋》:“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山谷为之荡波,巴俞宋察,淮南干遮,文帝滇歌,族居递奏,金鼓迭起,……洞山骇耳。荆吴郑卫之声,韶武象之乐。”汉武帝在建章宫“撞万石之钟,击雷霆之鼓,作俳优,舞郑女”。《汉书》卷65《东方朔传》。
汉代流行的七盘舞、剑舞、巴渝舞、踏歌也是上林苑中经常为皇帝后宫表演的节目。自从西域的箜篌、胡茄、胡笛、胡角乐器传入后,便成为上林苑中歌舞伴奏的乐器。
秦始皇陵发现的青铜水禽坑的青铜仙鹤照片上林苑中的文娱活动在秦汉帝陵中得到了明确的体现,秦始皇陵中发现了百戏俑坑、珍禽异兽坑、青铜水禽坑,汉武帝茂陵也发现了白鹤馆的遗址,白鹤是汉武帝非常喜欢的珍禽,这个遗址呈不规则长方形土台,附近有不少的散乱砖瓦片。还有西园是专为汉武帝死后行乐打猎而建的园林,在茂陵地宫中还埋藏着供皇帝涉猎的珍禽异兽,如鱼鳖、牛、马、虎、豹等。
四、上林苑的管理
上林苑有一套严密的管理系统。西汉初年,上林苑由少府管辖。汉武帝时扩大了上林苑的规模,其管理由少府转入水衡都尉。《汉书·百官公卿表》云:“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上林苑,有五丞,属官有上林、均输、御羞、禁圃、辑濯、钟官、技巧、六厩、辨铜九官令丞,又衡官、水司空、都水、农仓,又甘泉上林都水七官长丞,皆属焉,上林有八丞十二尉”。
上林苑为何由少府管转为水衡都尉呢?《史记·平准书》云:“初,大农管盐铁,官布多,置水衡,欲以主盐铁,及杨可告缗钱,上林财物众,乃令水衡主上林”。可以看出是由于杨可告缗后,上林财物众多,因而设水衡管理上林苑。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上林苑自武帝扩大后,功能增加,不只为皇家游猎之地,而是一个包括宫殿台阁、山水园池、祈祷求仙、听政受贺、手工业加工、农业等活动为一体的园林。因而原来属于少府的上林令显然适应不了这一要求了。
水衡都尉属官甚多,现分述于下:
上林苑令:主苑中禽兽,是水衡都尉中较高的官吏。“上林苑令一人,六百石,主苑中禽兽,颇有居民,皆主之”。《续汉书·百官志》。
上林丞:上林苑令之辅佐。《封泥考略》卷一有“上林丞印”。
上林尉:《汉旧仪》云:“上林苑,……置令丞左右尉”。而《汉书·百官公卿表》有“八丞十二尉”,因而《汉旧仪》所云可能为汉初所设,后来增加了。上林尉主管上林苑的安全保卫工作。现存“上林尉印”。罗福颐:《秦汉魏晋南北朝官印征存》,文物出版社1987年。
上林三官:《史记·平准书》云:汉武帝“悉废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史记集解》认为上林三官为均输、钟官、辨铜。陈直先生则认为非也,当为钟官、辨铜、技巧。陈直:《史记新证》,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此三官皆属于上林水衡都尉管辖,故称“上林三官。”其分工为钟官主铸造,技巧掌刻花技术,辨铜掌原料。
上林农官:顾名思义,管理苑中农业。传世有“上林农官”瓦当,现存安康地区文管会。
上林十池监:管理苑中十池的官吏。一池一监,负责每个水池的水量、船只等。
上林诏狱:《汉官旧仪补遗》:“上林诏狱主管苑中禽兽宫官事”。乃上林苑中所设监狱的官吏,成帝时罢去。
水衡丞:佐助水衡都尉,有一丞。
均输:管理苑中的物资调配。这和大司农属官均输令名虽相同,实质并不一样。
御羞:上林苑中御羞苑的主管官吏。为了加强各小苑之间的联系和管理,每个小苑有主管官吏。
禁圃:专门负责苑中蔬菜栽培。《封泥考略》卷一有“禁圃左丞”封泥。既然有左丞,可能应有右丞。《汉书·百官公卿表》有“禁圃两尉”。在户县、周至也发现了两个“禁圃”瓦当。张天恩:《“禁圃”瓦当及禁圃有关的问题》,《考古与文物》2001年5期。
农仓:上林农官之属官。当时苑中有许多仓库,即由农仓管理,如细柳仓、籍田仓等。
辑濯:如淳注曰:“船官也”。管理上林苑中船只。《汉书·刘屈髦传》中有:“辑濯士”,当为辑濯之属官。
舟牧:《上林赋》:“命舟牧,为水嬉”。疑为辑濯之属官。
六厩:苑中专管马匹之官吏。苑中有众多的马,这是皇帝游猎必备之物。
左弋:顾名思义是佐助弋射。武帝太祖元年改左弋为飞,出土有“佐弋”瓦、“飞”瓦。
虎圈啬夫:专门负责上林苑中虎圈的日常事务。
狗监:狗是皇帝狩猎时必用的,于是专门设置狗监负责此事。《汉书·司马相如传》中有杨得意为狗监的记载。
步兵校尉:专门负责上林苑的门卫工作。上林苑共有十二门。“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汉书》卷19《百官公卿表》。
衡官:掌苑中税收。
都水、甘泉上林都水、水司空:管理苑中河水湖泊。
从上文可以看出,西汉上林苑已经是一个多功能的综合苑囿了,具有一套周密的管理系统。
五、上林苑的特点
上林苑在中国苑囿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有以下几个特点:
1.依山而建,山形水胜
汉苑囿均建在山形水胜之地。秦汉时期关中环境幽雅,气候温暖湿润,又是山形水胜之地,如上林苑依终南山而建,梁山苑依梁山而建,加之长安八水的分流,对于点缀苑囿之美起了重要作用。这种建筑方法是秦汉造园家们的一个尝试,在山形水胜之处建苑,除了环境幽雅外,而且节省材料和劳动力,这就摒弃了先秦时期只能利用自然的情况,已开始改造自然,将著名的山水包括在苑中,能工巧匠们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巧妙地把大自然的风景浓缩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使人从中欣赏到大自然的奇峰、异石、流水、湖面、名花异草、珍禽异兽,再加上亭台楼阁,人在其中犹如生活在图画中一样。
2.规模宏大,雄伟壮观
汉苑囿规模远远大于商周时代,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由于国力的强大,大兴土木,扩大苑囿,他曾想把苑囿扩大成东到函谷,西到陈仓,只是由于谏言才停止。汉武帝时有过之而无不及,将上林苑进一步扩大。苑中离宫别馆,弥山跨谷,富丽堂皇,雄伟壮观。
3.宫苑结合
汉时期的苑囿已形成了宫苑结合的特点,这是由于当时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的高度统一。皇帝政务繁忙,于是为了免于皇帝到处奔波,便在苑中修建皇宫,作为皇帝处理政务之所,这样就把皇帝处理政务、饮食起居、游乐玩赏集中在一起,出现了宫苑结合的特点,正由于此,史书才这样云:“起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又如宜春苑中有宜春宫,梁山苑中有梁山宫,长杨苑中有长杨宫,这种制度到汉唐更加完备,形成“庖厨不徙,后宫不移,百官备具”的局面。司马相如:《上林赋》,费振刚、胡双宝、宗明华辑校:《全汉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4.苑中有苑
这一特点在汉上林苑林中表现得最为充分。据《关中记》云:“上林苑中有三十六苑”。在西汉上林苑确实包含许多苑,结合文献和考古资料,笔者认为上林苑中包括以下苑囿:长门园、御宿苑、御羞苑、广明苑、宜春下苑、宜春上苑、乐游苑、博望苑、黄山苑、甘泉苑、昭祥苑、思贤苑等。
苑中之苑,不但是我国古代造园家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总体布局的手法,而且值得我们今天在造园中借鉴,这样可以增加园林内部环境气氛的曲折变化,同时还可以使园林内部取得小中见大、大中见小的对比效果。
5.功能众多
先秦时期的苑囿,是以动植物等为主要内容的休憩狩猎场所,秦汉时期的苑囿有了很大发展,苑囿的功能很多。如秦汉时的上林苑,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综合性园林,它的功能包括狩猎、祈祷求仙祭祀、听政受贺、居住游园、欣赏奇花异草和奇禽怪兽等,大凡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活动在上林苑均可找到材料。
6.影响深远
秦汉苑囿的建造,特别是上林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对我国苑囿发展影响深远,有许多造园艺术被后代继承下来,如上林苑,秦汉有,南朝刘宋在玄武湖北岸也建有上林苑。由此可看出秦汉园林的影响。西汉上林苑有太液池,池中筑蓬莱山。清代慈禧太后建造颐和园时,也仿效汉上林苑昆明池,在园中挖昆明湖。还有更多的建园经验流传后世。明清时代的园林繁荣与继承秦汉时期的造园经验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