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金投资稳并快乐着
在1965~2005年的41年的时间里,“股神”巴菲特管理的基金资产年平均增长率为21.5%。当然,对于很多熟悉股市的投资者而言,一年21.5%的收益率可能并不是高不可攀。但问题的关键是,在长达41年的周期里能够持续取得21.5%的投资回报。按照复利计算,如果最初有1万投资,在持续41年获取21.5%的回报之后,你拥有的财富总额将达到2935.13万元。
当然投资者可以�取波段操作的方法来投资股票型基金。我们可以将波段操作简化成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即在41年的时间里有21年持有基金,其余的20年持有现金。假设通过波段操作可以在持有基金的年度中取得每年30%的收益率,这相当于巴菲特年度平均收益的139%,应该是相当乐观的假设了。同时我们假设持有现金的年度收益率为2%(这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目前银行活期存款0.72%的利率)。那么,按复利计算,在41年之后你最初1万元的投资只能变成360多万元。
显而易见,因为波段操作,你原来可以获得2935.13万元的财富增值变成了360多万元。和长期持有基金相比,你的回报只是原来的1/8.
实际上,这往往还不是波段操作的全部代价。上述波段操作收益率的前提是建立在每次波段操作都正确的基础之上的,但概率论告诉我们,波段操作在长期而言成功的机会只有50%,这意味着在现实中你因为波段操作而获取的实际收益可能还会明显小于360多万元。
1.2做一个“四有”基民
1.有财商
有财商,也就是要有理财意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增加,以及市场上理财产品的丰富,理财成为一件现实可能的事情,每个人都需要了解理财对于自身人生规划的意义,具备一定理财意识是开始基金投资的第一步。
2.有财智
有财智,也就是要有一定的理财知识。虽然不可能人人都成为理财专家,但是在购买基金时每个人都要首先了解基金是怎样的理财产品,它的特点以及各种不同基金产品之间的差别等。由于投资范围的不同,基金组合的品种不同,股票债券资产配置的比例不同,每只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是不同的,对此,基金投资者需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3.有理性
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对于选择目标有一个合理预期。比如,在投资货币基金产品时,期望每年能有超过10%的收益率,那显然是不现实的;还有把历史业绩简单拷贝,认为2006年的收益在2007年乃至今后都能不断地被复制,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认识。而且基金投资,特别是偏股型基金的投资,其投资风险是不能忽视的,基金绝不等同于固定收益类的存款和债券品种,随着市场的波动,投资基金出现阶段性的亏损是完全可能的,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品种。
4.有恒心
其要诀就是坚持长期投资,如果对中国资本市场、中国经济有充分的信心,那就不必因为市场的震荡而改变自己的投资策略。大部分基金公司现在都已推出了定期定额的投资服务,这也是比较好的投资方案。
总体而言,理性的基金投资者,一定要对自己的财务状况以及风险偏好有清醒的认识。不同年龄、不同期限、不同性质的资金,所对应的投资风险承受度是不同的。不同的风险偏好应该寻找对应的基金品种,方可有效地达成理财目标。
1.3常投心态战胜市场
有些投资者在投资基金时喜欢如“炒股”一般高抛低吸、波段操作,希望能从中获取更高的收益。其实在实际操作中,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作为普通投资人,对波段的判断是非常困难的,最终往往都是在追涨杀跌,错失了良好的行情。而且对基金进行波段操作,需要支付赎回费和申购费等交易费用,使交易成本大大增加。
从国际上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基金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行为,具有10年以上业绩证明的基金更受投资者青睐。衡量基金的优劣不是短短一年、两年的事情。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证券市场价格波动体现出了明显的偏向性特征,股票价格总体上具有不断向上增长的长期历史趋势,而非短期市场表现,这就是基金长期投资能够赢利的重要理论依据。
比如投资大师巴菲特最著名的操作策略就是长期持有,从而带来了斐然的投资业绩。在46年(截至2002年)的投资生涯中,巴菲特只有一年赔了钱,最高收益59.3%,最低-6.2%,年均收益24.3%,资产相当于翻了16393倍。同期指数年均上涨11.2%。投资基金也是一样,坚持投资,始终争取正收益,因为复利的力量将创造惊人收益。
我国基金发展的历史也同样证明了基金是长期理财的有效工具,而不是短期投机炒作的发财工具。坚持长期投资的基金投资者普遍都获得了巨大收益,在市场中追涨杀跌、盲目入市的投资者则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实投资的标准很简单,能有持续稳定正收益的基金就是好基金,以中国股市的发展趋势,假以时日,出现一批年均收益率在15%~20%的偏股基金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因此,作为一种中长期的投资理财方式,投资者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基金长期的增长趋势和业绩表现的稳定性。而对应这种特点的操作方式就是长期持有。坚持长期投资的理念,才是广大基金投资者所应该持有的健康投资心态。只有真正具有耐心的人,才能在基金投资中获取最大收益。
1.4专家投资的强大优势
有统计数据显示,在1996年~2006年的这10年时间里,个人投资者赚钱的比例仅有9%,而90%以上的散户都是亏损的。而基金的专业理财优势正在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将募集的资金以信托方式交给专业机构进行投资运作,既是证券投资基金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它的一个重要功能。
基金是由专业机构运作的。在证券投资基金中,基金管理人是专门从事基金资金管理运作的组织。在基金管理人中,专业理财包括这样一些内容:证券市场中的各类证券信息由专业人员进行收集、分析和追踪,各种证券组合方案由专业人员进行研究、模拟和调整,投资风险及分散风险的措施由专业人员进行计算、测试、模拟和追踪,投资运作中需要的各种技术(包括操作软件)由专业人员管理、配置、开发和协调,基金资金调度和运用由专业人员管理和监控,市场操作由专业人员盯盘、下达指令和操盘。在这种专业管理运作中,证券投资的费用明显小于由各个投资者分别投资所形成的总费用,因此,在同等条件下,投资成本较低而投资收益较高。
基金专业理财存在有形价值,但一个更重要的事实是――专业理财给人们带来的无形价值往往是金钱所不能交换得到的。
在海外,往往越富裕的群体投资基金的财富比例越高,而且持有基金的期限越长,包括一些被认为是聪明绝顶的大企业领导人也持有大量的基金资产。在他们看来,自己并不是没有自己管理财富的能力。但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享受专业分工的好处,把财富交给基金公司这样的专业机构管理,虽然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但却可以取得一定程度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这种生活质量的提高又会提升他们本职工作的效率,增加自己的收入,最终在生活质量的提升和财富的增长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
相形之下,中国的富裕群体要辛苦得多。一些人首先是对类似基金的理财工具不信任,凡是涉及到钱的事情都要亲自经手。随着财富规模的不断扩大,个人能够用来管理财富的精力却日益显得有限,其投资的收益率必然面临下降的趋势。这反过来又加强了自己的危机感,逼迫自己更多地以透支体力和时间来换取财富的继续增长,一种生活质量降低和财富增长减速的恶性循环就此形成。
也许,真正到位的理财服务,不应该仅仅着眼于客户财富数量的增长,客户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可能才是真正的终极目标,而金融机构的价值也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体现。说到这里,您是否应该考虑给基金公司多一些的信任呢?
证券投资基金属于有价证券的一种,所以具备有价证券的很多特征。与房产、收藏品、贵金属等非证券类理财产品相比,有价证券有以下几大投资优势:
(1)有价证券代表的是一定数额某种特定资产的所有权,而资产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它要在社会经济运行中不断运动、不断增值,最终形成高于原始投资价值的价值。所以,证券本身具有收益性,即持有证券本身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收益,这是投资者转让资本使用权的回报,而房产、收藏品等本身并不投入社会再生产,所以本身不具备收益性。
(2)有价证券的流动性明显好于其他理财产品。流动性又称现性,是指资产持有人可按自己的需要灵活地转让资产以换取现金。良好的流动性是证券的生命力所在,它不但可以使证券持有人随时把证券转变为现金,而且还使持有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持有证券的种类。而收藏品、房产、贵金属等理财产品的相对流动性不及有价证券。
更重要的是,有价证券的风险与收益状况与其他类型的理财产品有很大的不同。虽然有价证券和其他理财产品的收益一般都不是确定的,但有价证券的收益取决于发行公司的经营效益,而房产、收藏品的收益则主要取决于市场交易价格。对于投资者而言,发行公司的经营效益相对比较容易预测,而房产、收藏品等的交易价格相对较难判断。特别是证券投资基金�取组合投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风险,风险小于被投资的有价证券本身,收益也更为稳定。
与股票、债券、信托等其他有价证券相比,证券投资基金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
1.5正确认识基金投资的风险
2006年下半年以来,排队买基金成了国内银行的一道风景。有数据显示,基金开户数在2006年增加1.5倍的基础上,2007年1月前14个交易日又净增加144万户,增长38.7%。
但多数新基民对于基金产品的特性、自身的财务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并无清楚的认识,看到别人赚了钱,便也怀着发财梦兴冲冲地入场。新基民如果既缺乏承受风险的能力,也缺乏承受风险的准备,一旦遇上基金净值大幅调整,必然手足无措。基金通常是没有保底收益的,因此,对于投资基金较有可能出现的几种风险,投资者需要有所了解。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股票市场价格波动,从而导致基金收益水平发生变化,产生风险。对于基民来说,特别是以股票或混合基金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基民来说,市场风险是常会遇到的风险。
俗话说:“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宏观经济、政策指向、基准利率、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市场心理等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带来市场的波动。在股市下跌过程中,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基金净值必然会受到影响。虽然基金可通过组合投资分散非系统性风险(偶然因素带来的风险),但是在没有做空机制的情况下,管理人很难回避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市场整体下跌的风险)。
国外的基金经理人可以运用做空机制和股指期货等风险管理工具来防范系统风险。但目前,我国交易机制单一,没有做空机制,基金经理人只能在上涨市道中通过做多来赢利。而在市道低迷或下跌市中,基金经理操作难度将大大增加。
同时,我国证券市场投机性较强,波动性较大,无缘无故大跌或莫名其妙大涨的情形时有发生。如果遭遇暴跌,基金经理也很难及时对手中股票进行减仓,基金净值出现大幅下降也难以避免。2007年1月底2月初的几次市场单日大幅下跌中,基金净值出现5%以上的跌幅并不罕见。
2.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含义,通常是指无法在适当的价位找到交易对手(买方)的风险,导致你不得不以比合理价格低得多的价格卖出。
对基金投资者来说,流动性风险存在于两个方面:
(1)在打算赎回时有可能出现不能按当日净值赎回的情形。
在正常情况下,基金管理人必须以基金资产净值为基准,承担接收持有人赎回的义务。但是,一旦发生基金巨额赎回而导致基金管理公司采取暂停赎回措施,持有人就有可能无法按照当日基金单位净值全额赎回。
基金管理公司这样做是有法律依据的。依据《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开放式基金单个开放日净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百分之十的,为巨额赎回。开放式基金发生巨额赎回的,基金管理人当日办理的赎回份额不得低于基金总份额的百分之十,对其余赎回申请可以延期办理。”
(2)基金持有人大规模赎回,导致基金经理被迫在市场上抛售股票,由此带来流动性风险。
在市场转弱时,卖出股票本来就较难找到接盘,而基金持有人的赎回需求逼迫基金经理只能优先考虑资产变现,无法考虑如何能以尽可能合理的价格卖出股票,由此,基民赎回与净值波动可能出现恶性循环,导致净值大幅缩水,即:净值下降――持有人挤赎――基金经理抛售――市道大跌――净值再降。
3.机构运作风险
开放式基金的运作牵涉到很多方面,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注册登记结算机构、交易所和代销机构都为基金提供支持,在运行过程中,这个庞大的体系的某些环节也可能发生问题。
(1)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能否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和其他合规性风险,是否会出现损害基金持有人利益的事情,如内幕交易、利益输送、操纵市场等行为都有可能危及持有人利益。
(2)相关各方是否会因未能及时履行义务给基金持有人带来损失。
如持有人信息资料的错误,相关机构的低效率可能导致申购赎回出现延误等,有可能让持有人吃亏。
(3)技术环节的差错也可能形成风险。
4.要认识风险,但不要害怕风险
投资必然伴随着风险,但过分强调风险,会使投资者畏首畏尾,一事无成。
开车有风险吗?有,可是只要不闯红灯、不酒后驾驶、不超速、不乱变线,你就没有必要因为潜在的风险而不敢上路。
对于风险,关键是要了解它在哪里,特别是要了解哪些不正确的行为会放大风险。同时,还要了解应当如何防范和控制它,让它不会超出投资者可以承受的能力。只要风险是可控的,就没有必要过多地担心。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控制风险。比如,选好公司重于选好基金,在市场出现风险的时候,好公司的价值就会体现出来。再比如,测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基金类型,构建投资组合。合理的投资组合,可以有效地帮助你抗拒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1.6保持清醒头脑理智投资基金
2006年基金市场给投资者带来的高额回报,使一些投资者忽视了基金背后的投资风险,对于基金的理解已经发生了扭曲,甚至有些投资者误认为新基金就是“原始股”,而且要价格越低越好,这实际上也导致了基金只能通过抛出股票进行高分红来降低份额净值。有人甚至用房屋、汽车、金银首饰做抵押贷款,或者用信用卡透支来购买基金。这类基金投资的非理性苗头已经显现,这也给整个基金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忧。
没有一个市场是永远只涨不跌的。2007年初股市的震荡走势已经十分明显。2007年2月27日大盘近乎跌停更给人以猛醒。虽然支持股市持续走牛的主要因素依然存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但是市场经历了大幅上涨之后,整体估值大幅提升,风险已在逐步累积,短期市场走势的不确定性在加大,市场已进入震荡格局。一旦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对于基金投资者特别是一些新“基民”将会带来巨大伤害。
其实目前对于基金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其根源在于收益预期的过分高涨。但从成熟市场的历史运作看,基金的年收益率是相对比较稳定的。在正常情况下,偏股型基金投资年收益大约在10%~20%左右。2006年我国基金市场出现普遍翻倍回报,应该说是有着深刻经济背景的。例如,股市经历了近5年熊市后从底部反弹,政府对股市进行根本性制度优化,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宏观背景以及税制的调整在上市公司业绩上必然得到真实的微观反映,市场已经越来越有效等等,多种原因共同推动了我国股市的此番大幅上涨。客观而言,这样的牛市是很难以复制的。同理,基金投资的惊人业绩也并不是年年都可以预期的。非理性投资盛行的过热市场,显然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甚至可能给市场发展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从监管层的一些举措来看,例如推迟批准新基金发行以减缓A股市场的大规模投资资金流入等,基金和股票市场这种过热的现象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在当前已经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