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1章 怀仁堂群雄受军衔!毛泽东不当大元帅(2)

  邓小平笑笑说,当什么元帅哟,早不带兵了。

  毛泽东又看看李先念、邓子恢、张鼎丞等人很有几分幽默地说:你们几位的大将军衔还要不要啊?

  李先念操着很浓重的湖北口音说:“我没想过当大将,我也不要评大将。”

  张鼎丞和邓子恢也直摆手,不要评了,不要评了。

  罗荣桓是较早知道他自己要被评为元帅的。那天,他回到家里,当晚就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这是一封极诚恳的信,他说,我参加革命时间比较短,对革命的贡献也很小,给我授元帅军衔当之有愧,我恳请不要给我元帅军衔……

  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是在参加了建军28周年的国防部招待会时才知道自己要被授大将军衔的。回家以后,他把自己关进了书房。家人都觉得奇怪,大过节的,他是怎么回事?

  他当夜给毛泽东和军委的其他同志写了报告,他把自己和有关同志作了比较,然后郑重请求:

  给我授大将军衔高了,希望降为上将……

  正是在他们的表率作用下,使那些本来想争一争,评高一点的人不好再讲话了。

  自然也还有个别同志自恃功高、资深,觉得应该得到更高的荣誉和奖赏,而组织给自己评的衔低了。有同志甚至公开说自己应该评什么军衔。

  还有的人因为评衔闹起了情绪,流下了眼泪,要不,毛泽东怎么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

  有那么一位老同志,他参加革命时间长,功劳也的确不小,但进城后犯了错误,受到处分。他认为评衔是论功行赏的事情,期望值较高。当他知道只能评为中将的时候,心中很是忿忿不平,给有关军委领导提意见……罗荣桓亲自找他谈话,和他谈心并告诉他能评为中将是比较公正的,并且严肃指出他的问题。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他的思想通了……

  第二节 怀仁堂里将帅笑刘、林补镜在青岛

  彭德怀、贺龙、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等都身着海蓝色的元帅服,个个精神抖擞地走下车来,就连一向严肃寡言的徐向前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整个授衔的过程中,毛泽东的表情是严肃的。人们习惯上说是为十大元帅授衔,其实,在怀仁堂参加授衔的只有八位。

  周恩来检查授衔场所

  授衔的前一天凌晨,女摄影师舒世俊正在台上测光,忽然听到有人叫她:“小舒,小舒。”

  她抬头一看,是周总理,赶忙走过去,说:“总理来了。”

  “你们什么时候来的?”

  “昨天上午。”

  “准备得怎么样了?”

  “快完了。”

  周恩来总理没再说什么,径直朝着主席台上走去。

  周恩来的卫士成元功说,总理是刚刚开完了授衔的准备会来这里检查会场的布置情况的。这是周总理的工作习惯。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掀起了妇女解放运动的高潮。首批女摄影师很快产生,说是一批,其实全国也就仅有5个人。刚刚从华北大学毕业的舒世俊作为5个中的一个,于1949年底开始接触电影,之后,便时常出入重要场合,拍摄中央领导人的开会、接见、视察等活动。

  授衔的几天前,舒世俊和李华刚刚举行过极简朴的婚礼。那时人们的心思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婚假也没顾上休。这天,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的徐肖冰通知舒世俊,和负责照明的同志一起到中南海去布置灯光、看角度、安装摄影器材,准备拍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为中国革命做出贡献的元帅、将军授衔仪式。舒世俊早就听说要给元帅、将军们授衔了,但没想到这任务会落到自己头上,心情既激动又紧张。

  那年代拍电影用的家什,远远不止一架轻便摄影机,而是苏联笨重的照明灯、沉重的电缆、自带发电机,外加一大堆一分钟就得换一次的胶片。收拾起来,整整两大卡车。

  来到怀仁堂,他们就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拍摄的场地不仅仅是大礼堂,东大厅、西大厅、休息室,还有怀仁堂北面的草坪都要布灯布线。

  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多,还没有忙完……

  礼堂的灯全部打开着,主席台上的桌椅和话筒也已摆放停当,舒缓的穹顶,明亮的灯光……

  周恩来首先走到主席台的正中央,坐在了毛泽东开会时将要坐的地方,摇摇了身子,站起来,看看前面的灯光,对摄制组的工作人员说:

  “别太正了,晃眼,毛主席、朱德同志、宋副主席,还有林老、沈老、黄老、李老年纪大了,怕光。你们年轻人不理解老年人眼睛怕光,体会不到老年人的痛苦!”

  他又敲了敲话筒,对广播局机要处的工作人员说:“不要太高了,挡嘴,另外,也别影响他们拍电影。”

  周恩来走到主席台的后排,看看舒世俊,说:

  “你们拍电影的,要拍全了,不要把这里丢了。”

  舒世俊知道这里坐的是民主人士。

  周恩来在主席和老帅们将要经过的地方,都亲自走了一遍,然后对服务人员说:“台阶上的地毯一定要铺平。”

  那时,怀仁堂的设施还不很完善,中南海每次开会都要临时布灯布线。当周恩来走下主席台台阶,看到了地上的电缆时,回头问身边的工作人员:

  “这电缆会不会绊人?”

  还没等他们回答,又听他说:“找块胶皮盖上。接头的地方一定不要电了人。”

  周恩来检查了礼堂,又去检查休息室。走到门口,他像是想起了什么,扭过头,对身边的秘书吩咐:

  “天不早了,给他们找点吃的,他们还没吃饭,要照顾好他们。”

  这时,卫士成元功提醒说:“总理,8点还有个会……”

  当周总理他们走出怀仁堂的时候,东方已经亮了。

  怀仁堂里的笑声

  1955年9月27日。下午4时一过,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开进了中南海,停在了怀仁堂前的广场上。

  彭德怀、贺龙、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等都身着海蓝色的元帅服,个个精神抖擞地走下车来,就连一向严肃寡言的徐向前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已经整整28年了,这些老帅们戎马倥偬,征战南北,立下了屡屡奇功,才赢来了今天这个日子。然而,又有多少同样是金戈铁马,驰骋疆场有名的无名的英烈,悲壮地、默默无闻地战死沙场。因此,细心的人们会看得出元帅们此时的心情是沉重的。

  “我们的总司令来喽!”是陈毅老总的声音。只见朱老总健步走进休息室,着元帅服的朱总司令显得特别魁梧,神采奕奕。

  “各位早来了!”

  朱老总双手抱拳,向大家致意。见大家站了起来,他忙说:“免礼了,免礼了!”

  陈毅站在朱德面前,上下端详着说:

  “老总哎,穿起这行头好漂亮噢!比南昌起义时还年轻嘛!”

  大家都笑了起来。

  陈毅转过身,用浓重的四川口音问贺龙:

  “贺老总当初在南昌打第一枪时,想没想到今天要当元帅噢?”

  贺老总摸了摸他独特的一字形黑髭须,沉思了一下说:

  “别说想当元帅,那时连打响的是第一枪也没想过呢!就是一心想把那一枪打好!”

  老帅们被贺龙的直率逗得哈哈大笑。

  说到“八一”南昌起义,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另一位起义的领导人——叶挺。

  “要是叶挺还在,你们新四军就会出两个元帅。”一向沉稳的叶剑英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给原来其乐融融的气氛点缀了一束冷色调的康乃馨,把老帅们又一次拉回到硝烟弥漫的战场。

  “叶挺要是还健在,能看到今天该多好啊!他要在,我一定要把元帅的桂冠奉送给叶军长!”陈毅的语调,充满了深情。

  “如果新四军中有两个元帅的话,十大元帅中该是两个叶帅喽。”诗人的机智不仅表现在诗中,而且是无处不在。陈毅的一句话,又将老帅们的思绪从十几年前拉了回来。

  只有彭德怀似乎仍然处在一种沉思中。他面带微笑,眼睛却望着窗外很远很远的地方……

  “哟,大家都穿上了新衣服,祝贺大家!”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三)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