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71章 三进三出中南海!小平光辉烛千秋(14)

  邓颖超代表在坐的老同志敬酒。她说:“祝常委同志们健康长寿,寿比南山,活一百岁!”在喜气洋洋的气氛里,大家相互碰杯。

  这时,小平同志点燃一支烟吸了起来。他看了看周围说:“只有我、耀邦、井泉三个人抽烟?”

  “还有夏衍同志也抽烟。”不知是谁答了一句。望着在吸烟问题上的这4位少数派,大家不约而同地笑开了。

  1922年入党的何长工同志说:党中央对退下来的老同志非常关心,我从内心感激党。到今年12月8日,我就85岁了。党号召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我完全拥护。要从我们这一辈人做起,立下这个规矩,为后人做个好样子。

  小平同志说:“既然这样,要喝酒。”他率先举起了酒杯。

  长工同志拿着酒杯,满怀深情地望着小平、耀邦、先念等同志说:“祝你们掌好舵。”

  小平同志介绍说:长工是去法国勤工俭学的老同志,当时我们还不认识。

  何长工和邓小平,20年代虽然没有见过面,但他们都在法国中共旅欧总支部里工作过。1929年,在井冈山的一次战斗中,长工同志左腿负伤致残,从此只能策杖而行。解放后,他曾和李四光一起长期主持地质部工作,为了了解矿产资源的情况,他拖着伤腿,风尘仆仆,几乎走遍了祖国大陆的南北东西。1975年后,又根据党的指示,重回军队工作。几十年的斗争生涯,使他形成一个坚定的信念:“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今年6月24日,他写信给党中央,请求不再担任中顾委常委的职务。他在信中说:“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让位于年轻同志,支持年轻同志进入领导岗位,这是我们老同志的心愿和历史任务,是发自我内心的感情。前几年我虽已退出了第一线,进入了中央顾问委员会,现在也仍有一个退的问题。因为在废除实际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问题上,我们党要建立的根本制度是退休制度,而不是顾问制度。”信中又说:“由顾问委员会转向退休生活,在我一生中可以说是又一个转折,而且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转折。在这个岗位上,我想同样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去做,人退志不能退,人退党的信念不能退。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是我终身奋斗的目标。在晚年为了党的伟大事业我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须眉皆白、精神矍铄的薄一波同志也在席间讲话。他说,这次全国代表会议期间,政治局常委同志和退出中顾委的老同志有两次活动,一次是全体常委与大家合影,是小平同志倡议的;一次就是和大家共进午餐,这是启立同志提议,小平、耀邦同志都表示赞成的。我们这些老同志都共事半个世纪了。这两次活动虽然是小事,但意义不小。它象征着我们党欣欣向荣,亲密团结;象征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时,许多老同志纷纷发言,88岁的帅孟奇大姐笑眯眯地说:我心里特别高兴。小平同志提出废除干部终身制的主张好;党代表会议开得好;中央对退下来的老同志各方面照顾得好。她说,干部到一定年龄退下来是应该的,倒是由于党的事业需要,暂时还没退下来的老同志更要注意身体健康。小平、耀邦、先念、彭真、颖超等同志,你们外事活动多,要注意劳逸结合,祝你们健康长寿。我向大家敬一杯酒。

  小平同志高兴地说:“好,再喝一杯嘛。”

  这时,邓大姐举起茶杯幽默地对小平同志说:“咱们‘两小’喝一杯吧。”在坐的中顾委秘书长荣高棠向旁边的人解释说:周恩来同志和许多老同志都亲切地管邓大姐叫小超,所以就有了“两小”。小平同志又一饮而尽。他对旁边的同志说:今天我已经喝了五杯了。

  大家都为81岁的小平同志强健的体魄感到喜悦。傅钟同志说:这次会议开得好,耀邦的开幕词、紫阳同志对“七五”计划建议的说明很好,小平、陈云、先念等同志的讲话都非常好。我们的收获很大。他对小平说,希望你活到2000年,那时你96岁。

  耀邦也对85岁的傅钟说:希望你百岁长寿。傅钟高兴地说:希望大家都活到一百岁。万毅同志说:参加今天的盛会,心情很不平静。远的不说,“文革”浩劫期间,在坐的三位常委都拉了我一把,使我劫后余生,又为党做了些工作。他回顾了当时的情形。林彪、“四人帮”一伙迫害老干部,要把关押6年刚释放、又正患病的万毅赶出北京的时候,他得到先念同志的批准,留京治病。1975年的一天,他在街上碰见耀邦,耀邦热情地和他打招呼,邀请他去家里作客。第二天,耀邦了解他受迫害的情况后,鼓励他不要丧失信心,要继续斗争,告诉他:党的事业是一定会胜利的。万毅同志接着说,党的十一大开会时,他给小平同志写信反映情况,小平三天后就在他的信上作了批示:“既无政治历史问题,就应作恰当安置,他过去有贡献。”不久,组织上为他安排了工作。讲到这里,小平同志慨叹说:“这种情况当时我批了不少啊!”万毅激动地说:党中央对老干部这样关心和爱护,我从心里感到温暖。这次我们退下来,是党的事业的需要,是我们应当做的,而且也是轻而易举的,党还给我们这样的荣誉和照顾。他引用清人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表达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深情。

  87岁的袁任远同志也说道: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我们这些老同志退下来,是自然规律,没有什么好表扬的。

  耀邦同志说:怎么不值得表扬呢?你们这些老同志年轻的时候,就走在前头,出生入死干革命;现在又走在前头,以自己的行动带头废除终身制。耀邦还对荣高棠同志说:这些老同志的年龄和参加革命的年头可以计算一下,像杨献珍同志已经90岁了,傅钟、长工同志是21、22年的老党员,在坐的参加革命至少50年,有的长达60多年,很不容易啊,应当告诉新闻记者写写他们,让大家学习这些老同志的胸怀和思想。

  这时,邓颖超同志正一一向在坐的老同志敬酒。她向彭真同志敬完酒后说:“如果还有漏掉的,请多包涵。”一波同志风趣地说:“你还漏掉一个人,就是邓颖超。”大家都开心地笑了。邓大姐又说:很多同志都讲了话,我也讲两句。第一,我们开了一次胜利的大会,成功的大会,这次会议将把党的事业大大推进一步。第二,对从政治局、中央委员会、中顾委、中纪委退下来的老同志来说,我们职务退了,但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念不能有丝毫的减退。请党放心,我们年轻时一起为党的事业共同奋斗,年老了我们也要来个比赛,永远保持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本色,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息。一波同志很赞成邓大姐的这番话。他还补充说:不管是退下来的还是没有退下来的老同志,都要响应小平同志的号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

  这时,郭化若等同志提议,再一次感谢党中央的关怀,衷心祝愿我们的党更加光荣、伟大。一个多小时充满战友深情的聚会就要结束了。为了中国革命,在半个多世纪的征途上,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老同志们热烈地握手、互道珍重。

  这时,从清晨开始淅淅沥沥落个不停的秋雨,终于停歇了。道是无晴却有晴。在秋日明朗的阳光下,人民大会堂显得格外庄严、辉煌!

  “见到我的‘父母官’了”

  1986年初春2月。绿色是川西平原一派生机勃勃。除夕一大早,成都西郊金牛宾馆彩灯高挂,春意满园,600多名干部和群众代表喜气洋洋,来这里参加省委、省政府举办的春节团拜会,和小平同志一起过年。

  9时15分,小平同志在杨汝岱、万海峰同志的陪同下,从住房步行来到客厅,来到群众之中。和小平同志一起来的,有王震同志,顿时,客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人们的心沸腾起来。

  小平同志面带笑容,步履稳健地走到每个代表面前,和大家一一亲切握手。代表们见到年过八旬的小平同志红光满面,身体健康,心里有说不尽的高兴,感到十分幸福。

  成都市的掏粪工、省劳动模范罗有彬握着小平同志的手,一股股热浪涌上心头。他忘不了过去“四人帮”倒行逆施,把掏粪工时传祥迫害致死的往事,想到了是小平同志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劳动人民重新当家作主,掏粪工人成了四化建设的主人。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他只是重复说着一句话,小平长寿,小平长寿!

  从老山前线胜利归来的战斗英雄齐迎新、庞启明,在小平同志接见大家的客厅里对记者说,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小平同志主持军委工作以后,军队加强了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取得了很大成绩,形势很好。能见到我们的军委主席,是自己的幸福,也是在老山前线参战的全体指战员的幸福。

  38岁的农民张文康,在和小平同志握手时,多么想向小平同志报告,改革给农村带来一派安居乐业、百业兴旺的景色。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政策指引下,他走上了科学种田致富的道路,获得了“番茄大王”的称赞和省劳动模范的称号。他不仅自己富了,而且带动省内外的一些农民致富,去年12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说,今天好日子,靠党的政策好,靠小平同志的“几刷子”,也“刷”得农村大变样,“刷”得农民喜洋洋,“刷”得人心亮堂堂。

  建筑工人、省劳动模范钟俊芳,在和小平同志握手时,暗暗下定了继续搞好改革的决心。他所在的省建十二公司一处,由于坚持改革,去年人均产值由1928年的6000多元上升到万元,他所在班组去年人均产值达到2万元。他认定改革使企业对国家的贡献更大了。企业的积累增多了。职工的收入也增加了,改革的路子硬是走对了。

  小学教师、省劳动模范匡静惠双手紧紧握住小平同志的手,眼睛里充满热泪,激动得说不出话。她在见到小平同志之前,兴奋地对记者说,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小的小学教师,过去就梦想见到全国人民热爱的小平同志。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小平同志和我们一起过年,是小平同志对人民群众的关怀,是人民群众对小平同志的爱戴。人民心中有小平,小平心中有人民。

  11时,春节团拜会在欢乐、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小平同志回四川和家乡人民群众一起过年的消息,将迅速传遍巴山蜀水,使四川1亿人民在欢乐的春节中更添欢乐。

  正月初五,在成都西郊金牛宾馆东楼前,中共四川广安县委书记罗国兴、副县长王洪峻带着家乡人民的深情厚谊,在这里等候着看望邓小平同志和王震同志。

  10时过后,雾散云开,气温回升,小平同志和王震同志走过来了。大家见到小平同志身体健康,王震同志精神很好,一齐热烈地鼓起掌来。

  小平同志听说家乡的同志来了,笑容满面,十分高兴,风趣地说:“好啊!今天终于见到我的‘父母官’了!”在和大家一一握手时,小平同志问起了他们的姓名,回头看了看罗国兴和王洪峻,连声说:好啊,你们年轻,有文化,有希望。小平同志还亲切地、语重心长地嘱咐他们:“你们要把广安建设好。”

  合影完毕,王震同志招呼广安县的同志:“你们跟我来。”他兴致勃勃地翻开地图册,向罗国兴、王洪峻询问了方案中的交通、农副土特产、矿藏、农民收入水平、农村剩余劳力等情况。王震同志听说当地石灰石的有效成分达到50%左右,县里要兴办水泥厂时,十分高兴地说,那么好的石灰,发展水泥大有搞头。当王老了解到县里打算利用渠江水力资源修建电站时,他提醒年轻干部,修建电站除了上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外,要注意劳动积累。劳动积累是个好办法。最后,王震同志谆谆告诫年轻干部,要扬长避短,发挥当地交通、矿藏、水力、劳力多等优势,尽快把广安建设好。

  罗国兴、王洪峻等同志还受到卓琳同志的热情接待。卓琳同志询问了家乡近几年来建设的情况。在得知罗国兴、王洪峻两人都只有33岁、具有大学文化水平后,她高兴地说,年轻人正是干事情的时候。小平同志经常讲,要给年轻人压担子,对年轻人要放手、放心。小平同志当红七军政委的时候,也才二十几岁嘛。你们年轻,干劲大,这几年党的政策好,一定要发挥当地的优势,把广安建设好,尽快使人民富裕起来。

  当从老家来的亲人谈到小平同志的旧居时,卓琳同志向大家讲了小平同志的意见。她说,小平同志讲过,共产党人活着就是要为人民服务,钱要用在人民的事业上。她对县委准备在小平同志旧居周围多植树表示满意,并鼓励家乡多栽树,把环境绿化好。罗国兴代表全县人民请小平同志和卓琳同志回广安视察,卓琳同志面带笑容地回答说:“回到四川,就算回到了家乡,请你们代向家乡人民问好。”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人忆鞠躬尽瘁耀中华(5)

  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6年8月21日上午,邓小平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时说:“对外开放还是要放,不放就不活,不存在收的问题。”他为开发区挥笔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

  邓小平同志是19日晚从北戴河到达天津的。20日和21日,他在天津市市长李瑞环陪同下,先后视察了天津市政建设工程、居民小区、天津新港,以及正在加紧建设中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古文化街。

  8月19日晚,邓小平一下火车就对李瑞环说:“我要看看你们的开发区。天津开发区很好嘛,已经创出了牌子,投资环境有所改善,外国人到这里投资就比较放心了。”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底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对外开放不是要收,而是要放”的指导思想开始兴建的。从那时到现在,经过一年零八个月的紧张工作,已经和外商签订合同35项。有11个国家和地区在这里投资。今年年底将有20个企业投产。当邓小平得知这些情况时,高兴地对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张炜说:“对外开放还是要放,不放就不活,不存在收的问题。”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邓小平会见了合资企业的中外双方经理,参观了丹华公司的车间和试生产出的自行车。

  天津港负责人向邓小平汇报说,天津港下放地方两年来经济效益提高40%,吞吐量增长22%,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压船问题。邓小平说:“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块地,一改革,效益就上来了。这无非是给了你们权,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权。你们有了权,有了钱,情况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天津期间,邓小平观看了从联邦德国和日本引进设备和技术制造的摩托车和小汽车。邓小平说:“我们要自己解决小汽车的问题。你们要研究出几种新的汽车型号,外型要经常换,像商品的包装一样。”邓小平在参观天津部分轻工业产品陈列时,特别询问了轻工业产品的品种、花色和质理情况,他强调指出:“质量问题是最重要的。”

  8月20日上午,夜雨初晴,邓小平乘车行驶34.5公里,视察了7月1日才落成的天津市区交通大动脉中环线全线。在中山门蝶式立交桥上,邓小平下车会见了这座构思新颖的大型立交桥的设计者胡习华。他握着胡习华的手,连连称赞他“干得好”。李瑞环介绍说,胡习华今年30岁,中专毕业,现在还不是工程师。按照规定,他还不能当工程师,我们准备破格批准他为工程师。邓小平说:“应该,这是谁也不应该反对的,这也叫改革。”邓小平对中环线的高速度、高质量建成很感兴趣,他说:“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

  邓小平在参观了古文化街,游览了天津市容后,兴奋地说:“天津这几年变化确实很大,比以前漂亮多了。古文化街很有特点,对外国人一定有吸引力。”

  邓小平对引滦入津工程一直十分关心,曾对参加这项工程建设的人民解放军给予高度评价。邓小平20日为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题写了碑名。

  在红桥区咸阳北路居民小区的楼间花园里,邓小平见到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嬉戏在绿草花丛间,他高兴地俯下身去亲吻孩子们。孩子们纷纷聚拢来高喊:“邓爷爷好!”邓小平高兴地向孩子们招手。河西区体院北居民区的园林小品引起了邓小平的浓厚兴趣,他漫步在假山、水榭、亭阁之间。附近的居民听说小平来了,跑到阳台上,拥到庭院里,热烈鼓掌,向邓小平同志致意。

  谈话中的幽默

  1987年4月16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记者被允许在场拍摄五分钟,但不许发问。不过邓小平似乎很了解记者的心理,一开始就来了一场精彩的“开场白”,阐述了基本法起草工作的重要性,在场记者听罢都觉得“没有料到”。邓小平就坐后,问身旁的安子介今年过70岁了吧?安子介回答说已经75岁了。邓小平笑着说:“那你比我小。我快83岁了,今年8月就83岁了。明年算是一个关,中国不是有句话叫‘73,84’嘛,不过,我看我是可以顺利度过的。”在场委员听后都笑了起来。在交谈中,邓小平拿起桌上的香烟请安子介抽,安子介表示他不会。邓小平笑着说:“你们都是好人呀,我就有三个坏习惯,一个是抽烟,一个是酒,还有个最不符合西方生活方式的,就是有一个痰盂。”说完,他发觉脚下的痰盂不见了,于是笑着说:“他们(服务员)给我守秘密放背后了。”大家听了哈哈大笑,而服务员也赶忙将原来放在座位后面的痰盂放回前面来了。

  “党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1987年10月25日上午8时多,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有半个多小时就要开幕了。

  83岁的邓小平同志红光满面,健步走进人民大会堂,迎面遇见了邓颖超同志。

  “小平同志,向你祝贺十三大的召开。”邓大姐高兴地对邓小平说。

  “大家一起祝贺,向大家祝贺。今天是党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值得祝贺。”邓小平一边同邓大姐热情握手,一边笑着说。

  邓小平看到88岁的聂荣臻元帅坐在不远处的轮椅上,就约请邓大姐一起去和聂帅合影留念。他们来到聂帅面前,三位老同志热烈握手,互相祝贺十三大的召开,互相叮嘱要注意身体,做到健康长寿。

  “彭真同志,咱们一起照个相留念吧。”邓小平见到了85岁的彭真,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你们照相,先念同志也参加嘛。”坐在附近的赵紫阳笑着建议。

  “好,十三大会上照个相有意义。”李先念高兴地站在邓小平的左边,同他们一起合影。将要在会上作报告的赵紫阳显得很轻松。彭真和他握手时说:“今天看你的了。”赵紫阳说:“我报告时尽量念得快一点,免得时间拖得太长。”

  邓小平坐下后,赵紫阳告诉他:“这次大会,来采访的记者很多,国内外记者有400多人。”

  “好嘛,好嘛!”邓小平高兴地说:“这说明我们的这次大会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好嘛,好嘛!”邓小平高兴地说:“这说明我们的这次大会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记者把镜头对着胡耀邦。胡耀邦笑着说:“照年长的老同志吧!”

  记者把镜头对着胡耀邦。胡耀邦笑着说:“照年长的老同志吧!”

  万里、姚依林同志来到聂帅跟前问寒问暖。

  万里说:“祝老帅健康长寿。”聂帅说:“好,好。”

  乌兰夫同志来得较早,许多同志向他问好,祝他健康。乌兰夫说:“党的事业兴旺发达了,我们高兴,身体也会健康的。”

  开会的铃声响。大会主席团的成员们说笑着走向主席台。走在前边的邓小平向陈云、徐向前热烈握手,互相祝贺。陈云见到了聂荣臻,两位老同志各自举起右手,互致敬礼。

  杨尚昆笑着对记者说:“昨天的记者招待会我看了电视,很成功。希望你们多辛苦一些,把这次大会报道好。”他见陈云、徐向前并排坐在一起,便走上前去问候他们。

  在另一间休息室里,大会的几十位来宾情绪很高。这些长期同共产党风雨同舟的老人,都好像年轻了不少。他们互相握手,共祝党的十三大是“盛世、盛会、盛事”。

  97岁的全国政协副主席陶峙岳,得知党的十三大邀请他作为来宾列席大会,非常兴奋。他专程从湖南来北京出席大会,他说:“这是一次将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盛会,说什么我也要来表表心意。”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和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显得特别兴奋。他们对记者说,共产党开大会,邀请他们到主席台上坐,说明共产党光明磊落,肝胆照人,完全有能力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第二次飞跃。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荣毅仁手拿一份赵紫阳将在大会上作报告的本子向周围的同志说:“向党外征求意见时我就仔细地将报告稿看了几遍,现在这个稿子改得更好了。特别是报告稿强调加快和深化改革,强调进一步对外开放,这是大家所盼望的。这样,我们国家大有希望。”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屈武一面向大家致意,一面说:“耄耋之年,遇此盛世,盛会,又被邀请来同大家一起上主席台,堪称盛事,我虽然91岁了,还要为祖国的昌盛统一尽绵薄之力。”

  大会上午9点开始,休会时已经是11点半多了。许多老同志一直在主席台上坐了两个半小时。他们走下主席台时,仍然兴高采烈。薄一波向记者谈到大家为什么这样高兴;“参加这样一个团结、胜利的大会,就应着中国的一句老话:人逢喜事精神爽。”

  报告之前

  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再有半小时就开幕了。人民大会堂一间敞亮的休息室里,欢声笑语不绝。

  主席团成员邓小平身穿深灰色中山装,步入休息室就笑容满面地拱手向大家问好。他绕室同每位同志握手。他走到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名誉主席屈武面前,问候屈武的健康,并问屈武今年多大了。

  “九十有二。”屈武回答。

  邓小平说:“你比我大八岁。当年我们一同在莫斯科大山大学学习,算来有60来年了。你是我们同学中年纪较大的一位,是学兄。”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