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72章 三进三出中南海!小平光辉烛千秋(15)

  邓小平看到乔石、胡启立、田纪云等同志,高兴地同他们握手,说:“你们好啊?你们是年轻人噢!”

  在主席团第一次会议上紧紧拥抱过的彭真和万里,这里两双手又紧紧地握在一起。邓小平笑着同他们握手,诙谐地说:“我今天一起见到你们二位,很高兴。你们二位在全国人大是一退一进哩!”三人都笑了起来。

  李先念来到邓小平面前时,邓小平站起身来同他紧紧握手。赵紫阳、胡耀邦、乌兰夫、王震等同志都过来同小平握手,小平叮嘱他们要注意身体。

  在体息室的另一边,李鹏代总理同将要主持大会开幕式的主席团常务主席万里谈兴正浓。

  李鹏说:“今天我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还是站着讲吧。”

  万里笑着说:“好,我赞成。站着作报告是个改革。”

  “不过。”万里关切地说:“报告较长,站时间久了会很累,会间可以休息15分钟。”

  “不休息也关系不大,站两三个小时没有问题。如果中间休息,我怕会议时间拖长了,一些老同志会疲劳。”李鹏说。

  “那好,就这样定了。”万里高兴地说。

  曾任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的杨尚昆,作为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成员,来到休息室便热情地同记者们打招呼,说:“你们辛苦了,这次大会要依靠你们宣传好。祝你们成功。”他说:“六届全国人大和它的常委会工作得很好,做了许多事情。我们七届全国人大和即将选举产生的常委会,一定要在六届的基础上做好工作,不负全国各族人民的厚望。”

  开会的预备铃声响了,工作人员请大家到主席台上就座。邓小平请李先念、彭真等同志先走,李先念、彭真等同志请小平同志走在前边。于是,邓小平同李先念、彭真、赵紫阳、万里、李鹏等一起步向大会主席台。

  工作人员见小平同志走得快,便请他走得慢一点。小平同志笑着说:“我这个人喜欢走得快些,现在已经走得够慢了。”

  在热烈的掌声中,身着深色西装的李鹏代总理走到设在大会主席台前方的讲台前,以宏亮的声音开始了长达31000多字的报告。他站着报告了2个小时又33分钟,中间没有休息。

  投票前后

  1988年4月8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进入高潮。

  上午8点一过,2883名代表肩负各族人民的委托,兴高采烈地陆续来到人民大会堂,选举人民共和国的主席、副主席,选举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选举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的主席。人民大会堂内外,一片热烈的说笑声。

  身穿鲜艳怒族服装的云南代表亚娜兴奋地说:“怒族人民委托我来投票,我很荣幸。我一定严肃、慎重地行使人民代表的权力,选出符合人民心愿的领导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铁木尔?达瓦买提代表,来自世界屋脊西藏阿里地区的专员拉巴次仁代表,全国惟一不通汽车的县――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县委书记、珞巴族代表坚争都谈到,他们千里迢迢来到祖国首都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选举符合各族人民心愿的国家领导人。现在,行使庄严职权的时刻到了。

  福建省省长王兆国,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万绍芬、省长吴官正,山东省省长姜春云,河南省省长程维高等代表,大会期间曾请假回省处理公务。这一天他们都赶了回来。

  在大会主席团休息室里,更是欢声笑语不绝。身穿深灰色中山装的邓小平代表一进来,就高高地拱手向大家致意。

  万里向赵紫阳解释说,因为计票的电子计算器中只有统计赞成票和反对票的程序,没有编入计算弃权票的程序,弃权票得用人工统计,因此今天的会议时间可能要拖长些。

  开会的预备铃声响了,主席团成员说着笑着走向大会主席台。

  上午9时,执行主席宋平宣布开会。在通过了总监票人、监票人名单后,代表们拿到了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央军委主席的四张选票。在写票过程中,尽管执行主席几次提醒大家会场后区设有几个单独写票处,但只有几位代表去那些用幕布围起来的写票处写票。

  2883名代表9点35分开始写票,9点53分开始投票,10点31分投票完毕,大会会场秩序井然。

  投过选票后,邓小平回到他的座位上,习惯地点燃了一支香烟。台下有位代表见状写了一张条子:“请小平同志在主席台上不要吸烟。”

  条子由台下递上了主席台,传到邓小平手里。他边看条子,边笑着点头,赶快把烟熄掉,并把这张条子递给邻座的赵紫阳。赵紫阳笑着对他说:“吸烟危害健康。”邓小平笑着连连点头。

  赵紫阳建议记者把这件事写到报道中去,以推动戒烟。周围的同志笑了起来。

  主席团成员、体操运动员李宁见气氛这样活跃,便离座请邓小平、赵紫阳、李鹏同志为他的大会首日封签名。来自陕西省武警总队的主席团成员朱世保也赶过来,一下子递上了四张首日封。邓小平、赵紫阳、李鹏分别签上自己的姓名后,朱世保高兴地举起首日封让记者拍照,台上台下响起轻微的说笑声。

  大会执行主席宣布请代表休息、等候选举结果后,北京人艺著名演员于是之代表仍坐在他自己的位子上。他对记者说:“我当全国人大代表这是第一次。以前人家说人大代表是举手代表,我参加了党的十三大,现在又出席了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我从亲身感受中体会到,人大代表不只是举举手,而是在认真行使自己的权力。这次选举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有九名差额,这显然是一个进步。我们的民主程度还要扩大,但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为什么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要一步一步来。”

  下午1时05分,继续开会。当大会执行主席宣布杨尚昆、王震分别当选为国家主席、副主席,万里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邓小平当选为中央军委主席时,会场里几次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杨主席,祝贺您。”

  当新当选的国家主席杨尚昆走下主席台时,许多人向他表示祝贺。

  杨尚昆握着一位同志的手说:“不能称我杨主席,叫我尚昆同志有多好啊!”

  “在外事等正式场合,还是称你为杨主席好,因为你代表国家嘛。”大会执行主席宋平插话说。

  杨尚昆说:“平常我还是主张称同志,既亲切又体现了相互间的平等关系。”

  笑声?心声

  1988年4月13日上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闭幕式,人民大会堂里洋溢着一片欢乐气氛。

  大会主席团休息室里,气氛更为热烈。

  身穿灰色中山装的邓小平代表一进来,便向大家拱手致意。李先念一面笑着同他握手,一面说:“你是全国政协的老主席,我是新主席,还请你多指点。”邓小平笑着说:“这次两个大会开得还可以,就是会期长了点,其实开它十天半月也就可以了。”李先念说:“议题较多,多开了些日子。”万里委员长说:“今后可以总结经验,把议程安排得更紧凑一些。”

  万里对李先念说:“这次政协会议开得不错,委员们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呢!”李先念笑着说:“有话就讲,对的就吸收,这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这次人大会议开得也很活跃嘛。”

  李先念见邓颖超同志来了,赶紧走过去笑着握手说:“你是我的前任,今后多指点。”邓大姐高兴地说:“一定是后来居上。”说得临座的邓小平也笑了起来。

  彭真同志一走进休息室,便笑着拱手向继任和新任的副委员长们致贺。许多同志迎上去同他紧紧握手,李鹏、乔石、胡启立等热情地向他表示问候。彭真握着李鹏的手笑着说:“咱俩今天参加会都很轻松,不讲话,可以安心地听会了。”旁边的赵紫阳指着李鹏,笑着对彭真说:“他今天下午还要同中外记者见面,还得讲话。他还不能轻松。”李鹏笑着说:“是啊,下午我还有一场考验。”

  这边笑声未落,那边笑声又起。新任国家主席杨尚昆一到,前任国家主席李先念便同他热烈握手,紧紧拥抱。李先念诙谐地笑着说:“咱们前几天已经拥抱过了,但报上只登了彭真和万里的拥抱,对咱们太不公平了。”周围同志大笑起来。

  在休息室里,许多同志向新任总理李鹏表示祝贺,李鹏笑着拱手感谢大家的好意。他向一位同志说:“现在需要的不是祝贺,而是对我的工作指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他说:“我深知担任总理这一职务责任重大,工作艰巨,我担当这一职务肯定会有不少困难,但既然党推荐了我,人民这样信任我,我当竭尽全力争取把工作做得好一些,失误少一点。”当有记者问他今后如何履行总理职责时,李鹏坦诚地说:“在总理这个位子上,周恩来同志做出了光辉榜样,赵紫阳同志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要好好向他们学习,不负人民的重托。”

  大会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当宣布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闭幕之后,领导同志来到四川厅休息。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倡议说:“现在还有点时间,新老国家主席、新老委员长、新老总理和连选连任的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一起照个相好吗?”乔石、胡启立积极支持。胡启立见小平、紫阳等同志正在说笑着为大家在首日封上签名,没有听见这个倡议,便走到这几位同志跟前一一通报。

  小平笑着连连点头,说:“好嘛,好嘛。”他们微笑着站到一起,让记者拍了照。

  来到对撞机国家实验室

  1988年10月24日上午,雨过天晴的北京城分外舒爽宜人。位于北京西郊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鲜花似锦,一派节日气氛,迎接前来参观的中央领导同志。为建设对撞机工程奋战了四年的中国科技专家,正盼望着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

  9点40分左右,赵紫阳、杨尚昆、李鹏、万里、胡启立、姚依林、王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到了实验室的专家楼。

  10点整,小平同志来了。这是他第二次来到这里。四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野,小平同志亲自挥锹为对撞机工程奠基,揭开了建造我国第一个高能加速器的序幕。在这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在小平同志“我们的加速器,必须保证如期甚至提前完成”的指示下,十多个部委、几百家工厂、研究所和高等院校的近万名科技专家、工人、干部,夜以继日,艰苦奋斗,如今,一个规模宏大的高技术系统工程建成了,并提前实现了正负电子对撞。

  小平同志走进休息室,同迎上前来的李政道教授亲切握手致意,笑着说:“感谢你为这个工程做了很多工作。”李政道教授说:“这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

  接着,小平同志同参加对撞机工程建设的专家一一握手、问候。

  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向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汇报工程情况。小平同志听得非常仔细,当听到周光召介绍,对撞机工程得到了国际高能物理界的朋友的支持,特别是李政道教授组织了美国五大国家实验室的一流专家给工程许多帮助时,小平同志带头鼓起掌来。

  周光召介绍情况后,请小平同志讲话,小平同志说:“还是请紫阳同志讲,我只讲几句。”他说:“提起这个工程,我先讲一个故事。有位欧洲朋友曾问我,你们经济落后,为什么要搞这些高技术项目?我对他说,我们要看得远一点,不能只看到眼前。”

  小平同志接着说:“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小平同志的重要讲话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接着,小平同志等中央领导人来到报告厅,同参加中美高能物理联合会议的美国专家,以及高能所参加工程建设的部分代表一一握手,并合影留念。

  10点40分左右,小平同志等中央领导人来到专家楼前的广场,700多名在这里等待接见的工程建设者,长时间地热烈鼓掌,表达对小平同志的敬意,他们不会忘记,是在小平同志的关注下,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建造对撞机的决定,也是小平同志始终对工程的进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会见结束后,84岁的小平同志兴致勃勃地同大家一起参观了对撞机的部分设施。他首先来到实验室的地下隧道,这里是长达几百米的电子注入器所在地,空气闷热,机声隆隆。小平同志仍然很有兴趣地听取周光召、李政道等科学家的讲解。

  走完隧道,便是工程的另一个部分――贮存环。从隧道到贮存环,必须弯腰穿过低矮的区间,跨过高台阶,小平同志总是步履稳健地走过去。从贮存环到控制室,他又一口气攀登了100多级台阶。在参观过程中,有人迎上来搀扶,或端来椅子请他歇息,他都说:“不用,不用。”陪同参观的科技专家见小平同志身体这样健康,都感到无比欣慰。

  在中央控制楼的门厅里,周光召陪小平同志看看陈列在厅内的加速管,对小平同志说:

  “这根管子出口要卖5万美元。现在已向美国、巴西等国出口,订购和洽谈的总额已有500多万美元。”小平同志听后,高兴地点点头。

  关注亚运村工程

  1989年4月2日,北京暖风熏人,绿茵丛中,鹅黄嫩绿。

  这一天,年近85岁的邓小平和他的同事们一道,来到北郊正在建设中的亚运村工地,参加义务植树日活动。当听北京市长陈希同说脚下就是未来的亚运村时,邓小平举目环望,面露喜色。忽儿,他持锹停下手中的活,关切地问:“工程怎么样?”陈希同答:“今年底,一定要完工。”随即,邓小平高声笑起来,说:“听说资金困难喽?”陈希同爽快地说:“我们在想办法筹集资金。现在已集资4亿元啦!”在邓小平身边的国家主席杨尚昆笑着说:“市长在到处化缘呢!”邓小平则表示“担忧”说:“市长化缘,名声不好吧?!”陈希同说:“这可是国际惯例呀!”说罢,三人仰脸大笑。

  植完树,邓小平放下铁锹,径直走向一旁的亚运工程地图前。他问:“我们现在哪个位置?”亚运工程指挥官张百发说:“在亚运村中心花园绿地,以后这里有亭子,有溪水,是中国式自然山水园林区。您今天种的那棵树旁边,今后是个大草坪,要建个升旗广场,亚洲参赛各队的旗子要从这里升起。”邓小平又问:“建设比汉城怎么样?”张说:“在绿化上,会比他们好。”接着,这位北京市副市长向在场的赵紫阳、杨尚昆、李鹏、王震、宋任穷、胡启立、李铁映等中国领导人介绍工程建设情况。他手指画图说:“现在,我们正在兴建、改建这些体育场馆……”邓小平插话问:“那么多楼今后怎么办?”陈希同马上答道:“公寓楼今后要出租,也要卖出去一部分,高级知识分子可以到这里再来买房,房子很好。”

  据工程建设者介绍,去年亚运重点工程竣工率为建筑总面积的25%,去年场馆竣工面积不到整个场馆建筑总面积的42%。这引起举国上下的注视。来到亚运村植树的中国领导人更对此关切万分。杨尚昆叮嘱道:“这项工程建设,要从百年大计去考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启立对工程建设者说:“这里规模真不小,你们肩上的担子很重。”

  张百发介绍工程建设情况后,邓小平说:“我该走喽!”陈希同高兴地告诉他:“现在,大家都在帮助工程建设,前边那个游泳馆就是霍英东先生捐资兴建的,全国个体户也包下来一个馆。”邓小平颇感兴趣地翘首眺望游泳馆工地,而后环视着亚运村拔地而起的高楼。正是在这些楼宇上,悬挂的标语牌上写着四个大字:“决战决胜!”这是亚运工程建设者的心声。

  1989年11月13日上午,小平同志会见由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长斋藤英四郎为最高顾问、日中经济协会会长河合良一为团长的1989年度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地点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采访这一次活动的中方文字记者有新华社的朱云龙、人民日报的孙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魏赤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王冬梅、中国日报的张平和中国新闻社的我。

  像往常一样,记者们都早早地来到大会堂。作为经常采访我国领导人活动的记者,记者们意识到这次会见是多么的重要。因为小平同志9月4日写信给党中央,请求辞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职务,而这个请求,已由9日闭幕的中共中央十三届五中全会批准。这意味着,小平同志今后将不会像以往那样频繁地会见外宾了,我们见到小平同志的机会也将会减少。所以,记者们有一个心愿,希望能同小平同志一起照张相。

  那天,正好小平同志的小女儿毛毛也来了,她最后一直陪同小平同志会见外宾。有一个和毛毛比较熟,于是就把大家想和小平同志合影的愿望跟她说了。她很理解我们的心情,和我们商量说:“等会见外宾结束后再说,好吗?”“好!好!”我们高兴地答道。

  十时整,身着深灰色中山装的小平同志,站在福建厅门口屏风旁迎接客人。同往常一样,他笑容满面地同客人握手、问候,但宾主落座后的开场白却与以往不大相同,小平同志对日本客人说,我们都是老朋友,欢迎你们。多年来,你们在中日合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尽了很大努力,非常感谢你们,你们这个团是我会见的最后一批正规客人……

  还是那熟悉的浓重的四川乡音,还是那明快的平和的说话语调。但短短的几句话,却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小平同志,这次是正式会见的最后一批外宾。

  “小平同志最后一次正式会见外宾,今天的机会太珍贵了!”

  “这将是我们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事情,咱们今天可一定要把合影照好。”

  会见厅外,我们几个记者你一言,我一句,兴奋地谈论着。

  这时,大家不约而同地开始着手准备。魏赤娅和王冬梅特意去洗手间涂了点口红;平时显得颇为腼腆的小伙子张平,也问大家:“照相时穿滑雪衫好,还是穿毛衣好?”我也借来了一条红白相间的鲜艳的纱巾,准备照相时用。

  说实在的,平时中国记者在我国领导人面前是比较拘谨的。我们的领导人有时主动地和记者招手,用“你们好!”的亲切话语,同记者打招呼。如果记者提出一起照像留影,他们也都痛快地给予满足。记得去年春天,小平同志会见外宾后,记者请他和大家一起照张相,小平同志就高高兴兴地说:“这最容易办到了。”

  然而这一天,当斋藤英四郎先生最后握着小平同志的手,深情地讲完“为了中国的繁荣、亚洲的繁荣和日中友好,希望你健康长寿!”的话刚一离去时,我们似乎丢掉了以往的拘谨,没等毛毛开口,就立即围上了小平同志,说:“邓主席,和我们记者照个相吧!”小平同志欣然同意了我们的要求,他爽朗地说:“好,这比会见外宾要轻松多了。”大家都笑了起来,并不约而同地说:“这是您最后一次会见正规记者。”小平同志也笑了。会见厅里充满着一片欢笑声。

  于是,我们簇拥着小平同志,从福建厅门口走到他同外宾照相的地方:那个画有阳光、大海、巨岩和海鸥的大屏风前。跟我们站在一起的,还有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接待单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新闻处刘丽萍同志。她急切地解释说:我也是搞宣传的,我也是‘记者’。“咔嚓”,“咔嚓”,人民日报摄影记者徐建中和中新社摄影记者郑瑞德,迅速地按动着相机快门,把我们这美好的微笑,永远地记录了下来。

  已往记者同领导人合影时,摄影记者往往是只为他人做嫁衣裳,自己很少是景中人。后来还是警卫局的同志提醒徐建中,说:“老徐,你怎么还不去照呀!快,快去。”同时他又喊道:“等一等,还有一名摄影记者没有照上哩!”这时,老徐三步并成两步,跑到他们之中来了。中新社的贾国荣立即走下站台,为我们拍照。这时,我也就乘机和王冬梅调换了一下位置,站到小平同志身边,张平则从距小平同志较远的边上,站到了他的身后。对我们的“折腾”,小平同志好像很理解似的,一点也没有烦,一直笑眯眯地站在那里。

  同记者照完像后,人民大会堂的几位工作人员也提出:“邓主席,也和我们合个影吧!”小平同志同样愉快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照相大约用了五六分钟的时间。当小平同志离去时,我们一直把他从会见厅送至电梯,不停地向他挥手致敬、道别。我们感谢小平同志给了我们这个终生难忘的时刻。小平同志和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记者合影,使我们感到,这是他对我们工作的尊重和感谢,也是对我们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关怀和重视。

  同日本天皇握手

  1978年10月22日,下午4点20分,一架尾翼上漆有红色五角星的三叉戟军用专机徐徐降落在东京羽田机场。

  舷梯停靠后,早已等候在机场的日本外相园田直突然改变原定在舷梯下迎接来宾的计划,以礼宾官员猝不及防的速度急步奔入了机舱。

  享受这一破格欢迎的贵宾,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及夫人卓琳。他此行的目的,是对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并出席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仪式。陪同邓小平出访的,还有中日友协会长廖承志及夫人经普椿、黄华外长及良韩念龙副外长等。

  10月的东京,正是秋高气爽,枫叶如丹的季节。坐落在市区中心的赤坂迎宾馆附近的街道两旁,悬挂着中日两国国旗。

  在机舱内,邓小平没等园田直开口,就满面笑容地握着他的手说:“我还是来了嘛!”园田直也致“欢迎辞”说:“您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艳阳天。”

  园田直这话是故意说的。8月8日,园田直为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飞抵北京时,正逢这里久旱之后下了一场瓢泼大雨,前来迎接的黄华外长一语双关地对他说:“你给我们带了雨来,太感谢了。”

  “哈哈哈”。邓小平笑了,跟着园田直步出舱门。他身着黑色中山装,皮肤黝黑,看上去非常健康,全然不像是74岁的人。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