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73章 三进三出中南海!小平光辉烛千秋(16)

  当他和园田直并肩走下舷梯时,炮群鸣19响礼炮以示欢迎。他停了一下,向站在迎送台上挥动着中日两国国旗,用汉语高呼“热烈欢迎”的旅日华人的孩子们招手致意,在舷梯下,邓小平同前来迎接的有关人员一一握手,然后在园田和日本驻华大使佐藤正二的陪同下,乘车前往赤坂迎宾馆。

  到达迎宾馆后,邓小平流露出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里好比是缩小了的法国凡尔赛宫嘛!”

  邓小平讲得没有错。赤坂迎宾馆本是天皇的离宫,1968年到1974年照巴黎凡尔赛宫的模式,改建为富丽堂皇的国宾馆,专门接待来访的各国元首或政府首脑。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1972年9月访问中国谈判日中邦交正常化时曾经表示,待这一国宾馆改建后,希望周恩来总理能够成为这里的第一位客人。周恩来表示,只要中日之间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他一定去日本访问。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从1974年底就已开始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谈判,直到1978年才有了最后的结果。1978年8月12日,中国外长黄华和日本外相园田终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今天,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邓小平作为第一位中国国家领导人来日本访问,实现了周恩来的遗愿。

  23日下午,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在国宾馆举行盛大仪式,欢迎邓小平一行。迎宾馆前的庭院里,百花争艳,秋色迷人。

  9点半,邓小平和夫人在佐藤的陪同下来到了正面门厅。身穿深灰色中山服的邓小平神采奕奕,丝毫看不出有旅行的疲劳。卓琳穿着绣有金花的中式上衣,显得质朴端庄。福田偕其夫人三枝,来到门厅迎接。

  双方握手致意后,一起来到迎宾馆前庭举行仪式的地方。伴随着陆上自卫队乐队奏起的铜管乐,邓小平步履稳健地走上了欢迎台。乐队奏完《义勇军进行曲》和日本国歌《君之代》后,邓小平由福田陪同检阅了由100多名陆上自卫队士兵组成的日本仪仗队。他不时轻轻举起右手向士兵们致意,当走到两国国旗前面时,他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江户日本桥》的乐曲声中,邓小平和福田相互介绍了在场的两国要人和28国驻日大使。日本根据中方的意见,没有邀请苏联大使波利扬斯基参加欢迎仪式。

  这天,东京的天空阴沉沉的,时而从云隙中透出微弱的阳光。但欢迎仪式结束时,天空顿时晴朗,秋天的阳光洒满大地。天气的这种变化,使双方人士都非常高兴,认为这是中日友好前景光明的象征。

  10点左右,邓小平在安倍官房长官的引导下,前往首相宫邸,对福田首相作礼节性拜访。

  10点半,在首相宫邸一楼大厅举行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换文仪式。

  在仪式开始前10分钟,除两国首脑和外长等人外,双方出席仪式的大约70人首先进入大厅就座。制服上装饰着金缏子的陆上自卫队中央乐队的23名队员以明快的旋律演奏了《江户日本桥》《欢迎进行曲》(中国)、《我爱北京天安门》和《君之代进行曲》。

  在管乐队高奏的乐曲声中,福田、邓小平及两国外长脚踏红地毯进入了会场。会场中央,摆放着由白色和黄色的菊花以及红色的石竹花装饰起来的太阳旗和五星红旗,色彩鲜艳夺目。

  园田和黄华在罩着绿色呢绒的桌前并排而坐,福田和邓小平分别坐在他们身旁。在这四个人后面,以金色屏风为背景,挂着两国的大国旗。在大国旗两侧,两面一对地装饰着两国的小国旗,共十二对。

  日本外务省中国课长田岛宣布仪式开始。全体起立,奏两国国歌。随后,园田和黄华用毛笔先后在双方分别用日文和中文写成的批准书上交叉签字,时间是10月23日上午10点38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从此生效。在与会者的热烈掌声中,两位外长激动万分,热烈握手。

  这时,福田率先举起斟满了香槟酒的酒杯:“为华国锋总理阁下的健康干杯!”

  邓小平也马上推开坐椅,举杯走到右边的福田面前祝愿:“为天皇陛下,为福田首相阁下,为日本朋友们的健康干杯。”

  在场的日方人员听到邓小平对天皇的祝愿个个笑逐颜开。

  接着,邓小平放下酒杯,再次走到福田跟前同他拥抱。福田近来虽总是在人面前自称是“外交家”,但显然对共产党国家领导人的这一举动缺乏思想准备,因此表现得有些慌乱、姿势也颇为僵硬。站在一旁同黄华握手的园田大概正在为首相的形象担心,他更没料到邓小平会随即过来同自己拥抱,结果,由于一时反应不过来,弄得十分狼狈。在北京的姑娘们从电视上看到这一情景时,都禁不住大笑说:“园田外相不知所措的表情真滑稽。”

  23日中午,邓小平前往皇宫,在正殿行厅拜会了天皇夫妇。这是中国领导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会见天皇,因此日方人士对这次会见颇为提心吊胆,深怕邓小平会代表全中国人民当面追究天皇在日本侵华战争中的责任。

  然而,会见出乎意料地愉快和轻松。

  身穿西服的裕仁天皇首先伸出手去同邓小平及其夫人握手,说:“热烈欢迎,能够见到你们,很高兴。”

  邓小平,微笑着说:“感谢贵国的邀请。”

  随后,天皇把皇后向中国客人作了介绍。天皇和邓小平相对而座,皇后与卓琳并肩坐在一张沙发上。

  天皇首先开口说:“你在百忙中不辞远道到日本来,尤其是日中条约签订了,还交换了批准书,我非常高兴。”

  邓小平回答说:“中日条约可能具有出乎我们预料的深远意义。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我们今后要积极向前看,从各个方面建立和发展两国的和平友好关系。”

  天皇可能从邓小平这诚恳坦率的话语中受到了触动,他松了口气,话也开始多了起来。“在两国悠久的历史中,虽然其间一度发生过不幸的事情,但正如您所说,那已成为过去。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这实在是件好事情。今后,两国要永远和平友好下去。”

  每个有良知的日本人来讲,战争责任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就中日关系而言,天皇的脑海里大概一直萦绕着战争责任问题,因此才有可能在邓小平的触动之下,一气讲出原稿上没有提纲上也没有的心里话来。共同社说:“陛下在首次会见中国最高领导人时使用‘不幸的事件’这一措词,是从天皇的战争责任这个角度,间接向中国人民表明谢罪之意。”

  邓小平点点头:“一点不错,我赞成。”

  “您身体很好啊。”

  “我74岁,听说陛下比我稍大一点,身体却很好。这最要紧。”

  皇后插话说:“北京很美吧?”

  “北京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在正在加紧进行改造。”

  “东京也有公害问题。”天皇说。

  “看天空,好像在逐渐好起来嘛,北京可差远了。”

  尔后,两人又从城市问题谈及植物和历史,越谈越热烈。

  会见结束时,天皇和皇后把一张署名的照片和一对银花瓶赠送给邓小平和夫人,中方回赠了一幅画着驴子的水墨画卷和彩色的刺绣屏风。

  23日下午3点半至5点25分,福田与邓小平在首相官邸举行第一次会谈。出席会谈的,日方有园田外相和安倍房官长官;中方有黄华、廖承志、韩念龙等人。福田首先站在反省日本过去的侵略战争史的立场上,强调要贯彻全方位和平外交,表示要同所有国家都维持友好关系。不过,他又解释说,虽然叫“全方位外交”,但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并不是说同所有国家都保持“等距离”;在和平宪法的原则下,在自卫力量上也有限制,因此,要坚持日美安全条约;确信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有助于世界和平。

  邓小平在发言中,对包括日美安全条约和加强自卫力量在内的日本外交方针表示充分理解。双方还就国际形势交换了意见,各自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会谈结束后,福田向记者谈及对邓小平的印象说:“非常了不起,总之,非常了解世界形势,虽然同对方立场不同。”

  当晚7点半,福田在首相官邸举行盛大宴会,欢迎邓小平一行。

  24日上午,邓小平前往日本国会议长接待室,对众议院议长保利茂和参议院议长安井谦进行礼节性拜访。

  会见时,保利说:“我迎接阁下一行,深切感到,日中两国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不只是空喊,而是具有实际内容的。”安井说:“过去的日中关系未必都是幸福的。但是,日本以第二次大战的结局为转机悔过自新,作为和平国家投入了新的建设。作为最后的总结,缔结了日中条约。”对此,邓小平说:“对于两位议长的热情讲话表示感谢。”并说:“诸位都是老朋友,彼此都是老相识。今天的好天气象征着两国之间的未来。”

  在这里,邓小平还会见了日本社会党、公明党、民社党、新自由俱乐部、社会民主联盟和共产党等六个在野党领导人,并进行了约15分钟的恳谈。

  恳谈结束后,保利茂和安井谦在众议院议长公邸庭院举行盛大的室外酒会,热烈欢迎邓小平和夫人卓琳。

  24日下午,邓小平和夫人卓琳一行约40人,在川又克二董事长和石原总经理的陪同下,参观了日产汽车公司神奈川县座间市的日产工厂。

  在工厂大门口,约150名男女职工挥动着小型五星红旗和太阳旗,欢迎中国贵宾。随后,邓小平和夫人乘上电动汽车,通过麦克风听取工厂厂长末松的介绍,参观了以设备最新而引以为自豪的车体工厂和组装工厂。

  在车体工厂里,48个产业机器人在依次焊接车体,自动化程度达到96%。邓小平对此非常感兴趣,边点头边仔细观看。

  邓小平问:“这里的工人都受了什么教育?”“零件都是在公司生产的吗?”乘另外一辆汽车的卓琳也不停地询问:“女工的人数和工资有多少?和丰田有什么关系?”

  在传送带以1分钟2.1米的速度运行的组装工厂,邓小平从汽车里探出身体,观看作业。这个工厂的人均年产量是94辆汽车,比中国最先进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人均年产量多出93辆!中国的汽车普及率基本上和孟加拉国一样,处于世界最低水平。看到这种巨大的差距,邓小平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日产汽车厂的工人们对邓小平的来访抱有极大的希望。他们说:“和丰田相比,日产几乎还没有向中国卖车。如果以此为开端,能成交就好了。”

  不过,邓小平此刻所考虑的,大概不会是日产汽车厂的工人们所希望的那样多买汽车吧!

  参观结束后,邓小平在日产广告馆里答谢川又董事长时发表了即席讲话,他说:“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欢迎工业发达的国家,特别是日本产业界的朋友们对中国的现代化进行合作。这也将加深两国的政治关系。”

  当工厂有关人员请邓小平题词留念并拿出钢笔时,邓小平欣然从命,并特意让随员问一下有毛笔没有。他蘸饱墨汁,挥笔写下了如下题词:“向伟大、勤劳、勇敢、智慧的日本人民学习、致敬!”卓琳也挥笔题了词。夫妇一同写下的珍贵题词,使工厂方面感到太不敢当了,说:“这真是了不起的纪念。”

  日产汽车公司和邓小平还互赠了礼品。日产汽车公司向中国政府赠送了自产的最高级的“总统牌”轿车一辆,价值约380万日元。邓小平向日产公司赠送了一幅吴作人的熊猫画。

  福田同邓小平的第二次会谈是在25日上午进行的。会谈之前,福田仍然在首相官邸的吸烟室迎接了邓小平。“您好,您好!”在互相握手之后,福田对邓小平连日来表现出来的充沛精力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他感叹说:“您真是一位超人,一点倦色都没有。”邓小平笑着说:“我多次说过,高兴时就不觉得疲倦。”

  邓小平还爽快地接受了摄影记者的再一次握手的要求,并且十分亲切地说:“能够见到新闻记者们很高兴,但遗憾的是时间短……”。坐在沙发上后,福田再次称赞他是位超人,邓小平对此仍很谦逊地说:“我不过是个兵。在中国,人们把兵称为丘八。”这话的意思,显然是指健康的秘诀在于不摆架子。

  会谈中,双方主要就朝鲜局势问题各自阐述了自己的立场,并强调中日两国要进一步加强经济、文化及贸易合作。

  25日下午四点,一次为世人瞩目的记者招待会在东京日比谷的日本记者俱乐部拉开了序幕。

  邓小平面对的400多名记者们分别来自时事社、共同社、路透社、合众国际社、美联社、法新社、德新社等著名通讯社,都是些提问尖锐,毫不留情的“主儿”。据信,这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在出访时第一次同意以“西欧方式”公开会见记者。

  正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善于猎奇的西方记者们大多希望能从这位共产党领导人的即席发挥中找出些破绽来。

  但是,邓小平让他们很感满意地“失望”了。

  他一入席,就给人一种沉着、自信、充满活力的感觉。

  “如果我的回答有错误,请大家批评。”在概略性地谈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的意义、反霸问题和中国的内外政策后,邓小平摊开双手,微笑着来了这么一句。

  会场活跃起来。四台转播用的电视摄影机和30多台远镜头照相机在忙碌地运作,按快门、作记录的声音接连不断。

  时事社记者率先提问:“在刚才的讲话中,您说由于霸权主义存在,就有世界大战的危险。不过,我国采取全方位外交,要同所有国家友好相处。你认为两国对世界形势的认识有没有分歧呢?”

  既然日本记者把日本政府一直在躲躲闪闪地反霸问题在这种场合端了出来,邓小平也就毫不客气,简明扼要地表了态:“反对霸权主义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核心。因为我们要和平与安全,谋求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友好,谋求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不反霸是不行的。”“按照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包含的意义来说,我想,如果有人把霸权强加在日本头上,恐怕日本人民也不会赞成。”

  既然邓小平的回答在设身处地地为日本人民和世界和平着想,这位日本记者也就不好再说什么,只得信服地点了点头。如果说,邓小平在23日晚福田首相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还是含蓄地谈到中日联合反霸的话,那么,今天的讲话就真可谓毫无掩饰,明明白白了。这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虽然在此之前几乎没有像这样会见过新闻记者,但在巧妙地运用新闻界来宣传自己在一些正式场合不便表达的思想上,丝毫也不逊色于那些天天会见记者的西方领导人。

  当一位记者提出亚洲紧张的局势的中心在朝鲜和越南时,邓小平以其独特的广阔视野,由此谈及了被人为分裂的国家实行统一的问题:“我们历来认为,人为地把一个国家一分为二,分割开来,这个问题迟早要解决。两个越南的问题解决了。尽管越南现在反对我们,但是,它解决自己国家的统一,这是正义的。除‘两个朝鲜’之外,还有两个德国,‘两个中国’,是不是还有一个一国有百分之一的日本的问题。这些问题总是要解决的。十年解决不了,一百年,一百年解决不了,一千年总能解决了吧!这种民族的愿望,这种潮流是不可抗拒的。”对于这个讲话,日本《朝日新闻》评论说,它充分显示出了邓小平真不愧为伟大人物的风度。

  日本记者还提出了“尖阁列岛”的归属问题。尖阁列岛,中国称“钓鱼岛”,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属中国领土,甲午战争后被割让给日本。1972年9月,田中访华时,曾要求周恩来明确该岛的归属权。当时,为了不让这个一时难于解决的问题成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障碍,周曾表示:“现在还是不要讨论,地图上又没有标,出了石油就成了问题了。”对此,日方也表示同意。1978年8月10日,园田在北京又同邓小平讨论了这个问题。当时,正值双方就中国渔民在该岛周围海面捕鱼问题进行交涉后不久,日方想趁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之机,一鼓作气地要求中国承认该岛属日本领土。

  邓小平的神态更为自若。他说:“‘尖阁列岛’我们叫钓鱼岛,这个名字我们叫法不同,双方有着不同的看法,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候,我们双方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这次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时候,双方也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倒是有些人想在这个问题上挑些刺,来障碍中日关系的发展。我们认为两国政府把这个问题避开是比较明智的。这样的问题放一下不要紧,等十年也没有关系。我们这一代缺少智慧,谈这个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下一代总比我们聪明,一定会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

  本来,当日本记者提出这一微妙的困难问题时,会场内刹那间紧张了起来,大家都屏住呼吸,等着看邓小平怎样回答。他们怎么也没想到邓小平竟把许多国家多年来一直为此大动干戈的领土归属问题以如此容易、如此巧妙的中国式方法给“解决”了。于是,会场又恢复了轻松的气氛。

  在回答有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时,邓小平充分让西方记者们领略了他那坦率、务实和开放的风格。他说:“他们所说的在本世纪末实现的现代化,是指比较接近当时的水平。世界在突飞猛进的前进,那时的水平,例如日本就肯定不是现在的水平,我们要达到日本、欧洲、美国现在的水平就很不容易,要达到22年以后的水平就更难。我们清醒地估计了这个困难。但是,我们还是树立了这么一个雄心壮志。”为了要实现现代化,“要有正确的政策,就是要善于学习,要以现在国际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首先承认我们的落后,老老实实承认落后就有希望。再就是善于学习。这次到日本来,就是要向日本请教。我们向一切发达国家请教。向第三世界穷朋友中的好经验请教。相信本着这样的态度、政策、方针,我们是有希望的。”

  记者招待会结束后,邓小平前往新大谷饭店举行盛大的答谢宴会,用精美的中国菜、北京的“五星啤酒”、青岛的红葡萄酒和上海的“熊猫牌”香烟热情款待了包括福田首相、保利和安井议长在内的各界日本人士,从而结束了对东京的访问。

  26日上午8点50分,邓小平在稻山嘉宽陪同下,从东京竹芝码头出发,乘气垫船去50公里外的千叶县君津市参观日本的钢铁大本营――新日钢铁公司君津钢铁厂。

  稻山除了担任日中经济协会会长这个荣誉性职务外,他真正的头衔是规模巨大、财力雄厚的新日钢铁公司董事长。他是日本现代钢铁业的创始人,被人们誉为日本的“钢铁帝王”。1977年11月他来华访问时,李先念同他探讨了由日本协助在中国沿海地区建造大型钢厂的设想――这就是创建上海宝山钢铁厂的最初动议。邓小平来到新日铁访问,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落实这一合作项目。

  在船上,新日钢铁公司董事长、日中经济协会会长稻山嘉宽列举数字向邓小平介绍了从战前到现在世界钢铁生产的发展情况,然后就专心地宣传起来,说:“日本的钢铁,从战前的700万吨增加到1.2亿吨,这是由于实现了工厂的现代化。在这些工厂中,君津钢铁厂是最新式的。”他还热切表示要进一步加强新日铁同中国的合作,他说:“我们公司同贵国的交易过去达到38亿美元。其中你们买了约15亿美元的货,建设武汉钢铁厂的订货是3亿美元,建设宝山钢铁厂的合同是20亿美元,是个了不起的主顾。今后也希望大批订货。”对此,邓小平点头表示同意。

  到达工厂后,邓小平乘汽车仔细地参观了新日铁承包建设上海宝山钢铁厂任务的模范高炉和号称具有世界水平的四号高炉,还特地下车去看了与新日铁将在1979年向武汉钢铁公司出口的轧钢成套设备相同的工厂,历时一个小时。

  参观中,邓小平问稻山:“能不能帮我们搞个比这个还好的钢铁厂?”

  “当然可以”。

  “每吨钢需要投资多少?”

  “每吨需10万日元左右大概就可以了”。

  实际上,稻山的估算对于中国来说偏低了,在日本,新建一个钢铁厂不需要再配套建设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而中国的情况正好相反。本来,邓小平告诉稻山:“宝山的建设将是另一种方式的,我们不会采取日中长期贸易协定中规定的那种延期付款方式,而会以现金支付欠款的。”但后来在建设过程中,投资远远超出了稻山的估计。

  为了把宝钢真正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钢厂,邓小平在参观后还对稻山谈了这样的感想:“(生产系统)是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所以人很少。我们管理能力差,想学习。”他说:“如果在管理方面不教我们,就不好办了。”他还说:“咱们订一个君子协定。如果(在管理方面)上海搞不好,那就不是学生的责任,而是教师不好。”他用这种半认真、半玩笑的话,把想讲的都讲出来了。对此,稻山后来多次表示,一定要帮助中国把宝钢建得比君津钢铁厂更好些。

  10月29日下午,邓小平一行结束了对日本为期八天的正式友好访问,从大阪乘专机离开日本回国。

  访美前夕

  在访美前夕,邓小平接见了美国时代出版公司总编辑多诺万和《时代》杂志香港分社社长克拉克,阐明了他这次美国之行的目的和意义。邓小平着重强调的中心论点是,在日益增长的来自苏联的危险面前,应当加强中美关系,结成统一战线来对付苏联。

  邓小平说: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的议论很多,但是不能低估这件事情的意义。两国关系的发展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方面还是全球战略问题。邓小平认为,对于苏联称霸的野心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在这方面中美和其他国家面临着共同的命运。他指出:苏联的核武器和战略武器的不断发展意味着,可以说,苏联已同美国不相上下。苏联的军事预算占国民生产总值中的约20%。要这些来干什么?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它已把它的常备军在三年内从300万人增加到了400万人。这样做是为了什么?邓小平进一步说:我们看到,去年南也门被苏联拿去了,苏联在埃塞俄比亚得势了。再往东有阿富汗,现在还有伊朗,那里的动乱似乎没完没了,接着是巴基斯坦。再往东,越南用军事手段控制了老挝,越南人以超出十多个师的兵力大举进攻柬埔寨,再往东,我们看苏联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是加强了还是削弱了呢?至少,它的海空力量是加强了,苏联远东舰队的力量现在已经同苏联大西洋舰队的力量相当。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