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92章 亲王情系中南海!中柬友谊源流长(1)

  第一节 西哈努克初识中共中柬两国兄弟情深

  细心的西哈努克想了解周恩来,想了解一下他的外交部长陈毅。陪同的周恩来对他说,这就是毛泽东。那一瞬间,西哈努克感动得竟然一时难以说出话来。西哈努克致函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两国间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建议。“中国主席是用生命把友谊送过来的。”亲王因为激动,望着身穿灰色中山服、胸前别着一枚毛泽东像章的中国总理,连声说:“谢谢!谢谢!”

  万隆会议初识周恩来

  1955年4月,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这个著名的海滨游览和避暑胜地呈现出一派繁忙而热闹的景象。大街小巷被打扫得干干净净,高矮错落的建筑物上挂满了标语彩带。往日寂静的气氛也随着车辆的增多而被打破,政府警察们坐在一辆辆敞篷吉普车里来回巡逻,一些重要路口和桥梁上,政府士兵荷枪实弹,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

  这当然不是为了一年一度旅游旺季的到来,尽管这时候仍有国内外游客大量拥来。

  1955年,是二次大战以来世界局势大动荡之后刚刚出现安定局面的时期,与十年前比,这时候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已经得到巩固;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刚刚赢得解放,置于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头一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上,世界各国均签署了在印度支那停战的协议,并对摆脱了法国殖民主义统治的柬埔寨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予以国际承认,一个过去看外国人脸色行事的国家第一次开始行使其完全独立的主权;非洲的一批国家也挣脱了法国、荷兰、德国等老牌殖民主义者的统治,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第一次挺立起了身躯。这些获得了解放和独立的国家在历史遭遇和未来发展中有着共同的经历,想要相互倾诉和彼此倾听的愿望又是如此地强烈。更重要的是,在西方列强仍然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力量上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这些小国应当如何迈出自己的步伐,既维护住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又求得政治经济的发展,不至于被淹没在险恶的世界风云之中?

  于是,经过反复磋商,这些亚洲和非洲的国家决定召开一次首脑会议,探讨彼此的发展之路,商议如何在国际社会中采取一致立场,维护住自己国家的利益。

  这便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万隆会议”,一共有29个亚、非国家的政府首脑参加了这次会议。

  刚刚于3月间宣布放弃柬埔寨国王宝座,让位于其父苏拉马里特亲王的诺罗敦?西哈努克,以政府首相的身份出席了会议。

  这一年的西哈努克,是个刚刚才33岁的年轻政治家。他18岁继任国王职位,已经为柬埔寨人民的幸福奋斗了15年。值得他永远骄傲的是,担任国王期间,他为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八方奔走,终于在1953年从法国殖民统治下获得了完全的独立。自此,他被他的人民称为“独立之父”,而他的国家从此时开始,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政策,全国上下和平安定,所有到过柬埔寨的人都为这里的湖光山色和人民脸上洋溢出的宁静微笑所打动,将它称为“和平绿洲”。

  年轻的西哈努克天资聪颖,多才多艺。他是个相当不错的作曲家,他谱写的歌曲在人民中广为传唱;他爱好摄影,对电影情有独钟,曾自编、自导、自演了多部电影,展现柬埔寨的历史和人文风景,在世界上广为人知;他还爱好驾驶汽车、飞机;他的萨克斯管的演奏据说已达到了专业水平,令他的人民如痴如醉。

  风华正茂、风度翩翩的西哈努克一到万隆便引起了各国新闻界的瞩目。不过,这位最年轻的前君主来万隆没有带上自己谱写的歌曲,也没有带上萨克斯管,他是作为政府首脑来与亚非各国领导人共商和平发展大计的。

  从会议发给的与会者名单上,西哈努克看到了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和外交部长陈毅的名字。

  对于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哈努克知道得并不多,但凭政治家的直觉,他当然清楚如此巨大的一个人民共和国在摆脱了外敌入侵和外国控制、走上独立自主之路之后,对亚洲和世界局势意味着什么。他凭本能,觉得应当与这个可以称做是邻居的东方大国建立起一种友好关系。

  而这时候,柬埔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还没有任何外交往来,倒是同蒋介石的“中华民国”保持着领事关系。

  细心的西哈努克想了解周恩来,想了解一下他的外交部长陈毅。他让自己的外交大臣迪潘告诉他有关中国和中国领导人的情况。从没有到过中国,没有想到首相会突然对这个国家感兴趣的外交大臣,如何能在短短时间内说出新中国和她的领导人的详细情况?他与中国人惟一的一次直接接触,便是在头一年的日内瓦会议期间,参加过中国代表团的招待会。在那次招待会上,让迪潘大开眼界的是琳琅满目、色香味俱佳的中国菜肴,和中国人彬彬有礼、不失大国风范的姿态。周恩来主持了那次招待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可惜由于当时柬埔寨尚同台湾保持着联系,迪潘没有与中国人作进一步的接触,只是在回到金边、在国王和王后面前谈起他的日内瓦之行的时候,对中国菜肴津津乐道,赞不绝口。

  西哈努克现在需要的,当然不是迪潘对去年日内瓦招待会菜肴的重复赞扬。他让这位大臣给他找来了一些资料,开始认真地研究北京,研究没有出席万隆会议的毛泽东、刘少奇,和现在近在咫尺的周恩来、陈毅。他开始对这个泱泱大国,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伟大革命,以及对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内政和外交政策,有了初步印象。

  在西哈努克后来的描述中,他曾谈到这次会议上出现过的四位“超级明星”,他们是印度尼西亚的独立之父苏加诺总统,一位能言善辩的演说家;印度总理尼赫鲁,他说话语调轻缓,但却充满智慧;埃及总统纳赛尔,一位富于战斗精神的非洲政治家;再就是周恩来。与其他三位领导人比起来,周的调解技巧和引人入胜的讲话,使大家不知不觉地围聚在他的周围。

  西哈努克开始把目光投向周恩来,投向中国。他注意到,这位穿着毛式高领服装的中国总理举手投足是那么地优雅,富于风度和涵养。他的姿态和对中小国家和睦友善的态度与当时西方宣扬的共产党共产共妻,杀人嗜血的形象有着天壤之别。他不禁暗暗自问:究竟什么才是中国人的真面目?

  轮到中国总理在大会发言了。西哈努克全神贯注地看着讲坛上的周恩来,认真听着翻译转述的中国总理的每一句话。

  周恩来的发言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宽容大度和高尚的和解精神,并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对中小国家横加干预、指手画脚的外交政策作了正气凛然的谴责。正是在这次讲话中,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以此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础。

  周恩来的讲话被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所打断。令西哈努克感动的是,中国总理在这个发言中,专门发表了一个“关于柬埔寨奉行中立政策的声明”。他高度评价了柬埔寨在西哈努克领导下所进行的争取完全独立的斗争,并表示完全尊重柬埔寨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柬埔寨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是不谋而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以使小国的主权得以保证,它理所当然地会得到包括柬埔寨在内的各亚非国家的赞同。西哈努克对中国总理的敬意和钦佩之情不知不觉地增添了几分。

  但西哈努克没有想到,中国总理会主动接近他这位“资产阶级的亲王”。大会间隙,周恩来在其助手陈毅的陪同下,邀请亲王和柬埔寨代表团的几位主要成员蒙塔纳亲王、宋双等出席专门为柬埔寨代表团举行的招待会。周恩来那种无拘无束、平易近人的态度立即博得了亲王的好感,他几乎没有思索就立即答应了周恩来的邀请。

  中国代表团抵达万隆后,受到了东道主苏加诺总统的礼遇,他专门把他的一幢别墅腾出来,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下榻之地。招待西哈努克的宴会,当然也就在这依山傍水、绿树掩映的优美环境中进行了。

  周恩来、陈毅、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等陪同着柬埔寨客人进到宴会厅。当色香味美的中国菜肴摆在亲王面前时,他真有点像他的外交大臣所说的,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好客的主人打开了著名的中国茅台酒,说让亲王尝尝中国的佳酿。西哈努克是喝惯法国酒的人,中国的烈性酒让他一下子难以适应。亲王喝酒时那种欲喝不能,欲罢不忍的姿态,令中国主人们忍俊不禁。

  宴会的气氛从头至尾亲切融洽,宾主谈笑风生。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政治信仰,并没有阻隔两国领导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出席宴会的每一位柬埔寨客人都感到,从领土面积来讲,柬埔寨只相当于中国的几十分之一,可是中国人的态度使他们感觉到,中国对大小国家一视同仁。在个人关系上,也享有完全相等的权利。席间,西哈努克高度赞扬了周恩来总理在大会上的讲话,认为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可以使像柬埔寨这样的小国的主权得到保证,因此柬埔寨愿意对此承认并遵守中国总理提出的五项原则。对柬埔寨仍然与台湾保持着领事关系,而与红色中国尚没有任何来往这个敏感问题,双方都没有提及,但彼此都能感觉到两个国家之间的友谊已经从此时开始植下了根苗。

  虽然喝了点烈性酒,但亲王的头脑仍相当清醒。他放下酒杯,向周恩来说道:“总理阁下,我想邀请您和陈毅元帅,在今年内对我国进行一次国事访问,不知是否可行?”

  “谢谢亲王。”周恩来从西哈努克的话语里感到了他的诚恳。“我和陈毅元帅很乐意到您的国家进行这次访问,而且我相信,这对我们两国都大有益处。”

  西哈努克看见周恩来同陈毅交换了一下目光,接着就对亲王发出了邀请:“我们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邀请亲王殿下对我国进行一次访问。这次访问,我们认为,安排在我们两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之前比较合适。”

  如同接受这次宴会邀请一样,西哈努克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邀请。

  宴会结束,已是午夜时分。

  送走客人,周恩来、陈毅和章汉夫等人又回到会客厅里,谈论与柬埔寨关系的处置问题。须知,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不久,朝鲜战争也刚刚结束,中国的大多数邻国要么处于西方殖民主义的控制之下,要么在外交上受到西方大国的影响,在中国的四周形成了一个反华包围圈。如果能够争取到周围一个邻国的承认和支持,就等于冲破了一道封锁线,对中国和平地建设社会主义就多了一分有利的因素。

  周恩来等人一致认为,西哈努克是一位民族主义者,是一位开明、爱国的亲王,他对中国人民的感情和友好态度是发自内心的,只要通过多接触,两国之间一定会建立起睦邻友好关系,在大国和小国的交往中树立起一个典范。

  事实证明周恩来和陈毅元帅的判断相当准确。这也是为什么在后来的数十年风雨中,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对西哈努克都报以热情友好态度的最初起因。

  万隆会议从18日开幕到24日结束,中国以一个新生国家的崭新风貌赢得了出席会议的各国代表团的尊敬,也结交了像西哈努克这样的诸多朋友。在未来的世界政治风云中,这些国家与中国之间在彼此支持、相互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共产党主席与王族亲王

  将这两位人物进行比较是件未必明智的事情,但是,当他们站在一起的时候,你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们之间的巨大差异――

  一位是皇族嫡传后裔,一位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后代;

  一位是凌驾于子民之上的亲王,一位是以人民的名义管理国家的领袖;

  一位是君主制国家的最高权力象征,一位是以推翻封建制度为己任的旧世界反叛者;

  一位是古老传统和历史的继承者,一位是新制度和新时代的创造者;

  一位是直言不讳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一位是令西方谈虎色变的共产党国家的首脑;

  就他们之间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对国家的管理手段等等方面的差异,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关键的一点是:他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两种不同的政治形态。

  他们友好地相处确实可以称之为传奇一类的东西。特别是两人毫无虚饰的开怀大笑,彼此表示由衷地高兴的时候,你会感到在他们中间,有一条非常奇特的联系纽带。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席毛泽东和柬埔寨王国的国家元首,后来的柬埔寨王国西哈努克国王。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