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35章 高举社会主义旗帜!江泽民入主中南海(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还要不要继续坚持?党的十三大概括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还要不要继续坚持?这是动乱过后,全党、全国人民在冷静思考的问题,也是全世界密切关注的问题。对此,十三届四中全会旗帜鲜明地作出答复:“要继续坚决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继续坚决执行党的十三大确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必须毫不动摇、始终一贯地加以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坚定不移、一如既往地贯彻执行,绝不回到闭关锁国的老路上去。”因为实践已经证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错误在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不够一贯,没有把它作为基本思想来教育人民、教育学生、教育全体干部和共产党员。因此,党的任务就是,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的要继续坚持,失误的要纠正,不足的要加点劲。”这也正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处理这个最基本的问题时所采取的态度。

  针对一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打着“改革开放”的旗号鼓吹“全盘西化”即鼓吹资本主义化的严峻现实,汲取以往赵紫阳所犯的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错误的教训,江泽民在全会上强调指出:“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们坚持贯彻执行的改革开放,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改革开放。作为鲜明的对照,那些顽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所主张的,却是以实现西方资本主义为目的,放弃人民民主专政,取消共产党的领导,背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改革开放’。他们的‘改革开放’,中心就是资本主义化。这当然是党和人民绝对不能允许的。”这个讲话,划清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改革开放”观的原则界限,对于帮助广大党员和干部全面理解、自觉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保证我国的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全会对当前形势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要求全党特别注意抓好以下四件大事:一是彻底制止动乱、平息反革命暴乱,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进一步稳定全国局势;二是继续搞好治理整顿,更好地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三是认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教育,切实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四是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大力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坚决惩治腐败,切实做好几件人民普遍关心的事情,决不辜负人民对党的期望。

  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制止动乱、平息反革命暴乱这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全会以后,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决地、全面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一手抓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一手抓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建设,认真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全国政治局面迅速趋向稳定,经济形势逐步好转,思想战线出现新的转机。

  两代领导集体顺利交接

  四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就曾多次表示:等新的领导班子一经建立威信,他就要坚决退出中央领导岗位,他希望大家能够以江泽民为核心,很好地团结。他反复说明,一个国家的命运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面,是很不健康的,是很危险的。几个月以后,1989年11月党中央召开十三届五中全会以前,鉴于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已经卓成有效地开展工作,并逐步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邓小平再次正式向中央提出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并表示要带头建立退休制度,结束过去实际上存在的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终身制。据此,五中全会于1989年11月9日通过《关于同意邓小平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决定》,并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委主席。全会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的历史功绩,强调指出:“他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的一系列观点和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全会要求全党“一定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著作,使它今后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发挥重大的指导作用”。

  经过四中全会、五中全会,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第一代是自遵义会议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了顺利的交接,这对于保证党的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这个事实,是党在政治上高度成熟、组织上坚强有力的明证。

  1926年7月的一天,江苏古城扬州正是酷暑难熬的时候,江泽民与所有的婴儿一样,平平常常地降临人世。他的父亲叫江世俊,写得一手好字,是朱自清的同学。江泽民是次子。

  他有一个叔父叫江上青,受过高等教育,政治思想活跃。由于江上青只有两女而无子,大哥江世俊便把儿子江泽民过继给了弟弟,从此,江上青便成了江泽民的父亲。

  对江泽民来说,江上青给他的政治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江上青曾就读过上海艺术大学、暨南大学,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参加进步学生运动,曾多次被捕,关押在上海提篮桥监狱、苏州监狱等处,前后共有两年之久。

  出狱之后,江上青的身影活跃在扬州、仪征等地,他的身份明里是国文教员,暗中仍从事革命工作。1939年8月29日,他被一个名叫王仲涛的叛徒出卖,在武力冲突中饮弹身亡。他被安葬在江苏省泗洪县崔集。1982年春,泗洪县为江上青烈士修建了陵园。

  在江泽民调北京,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1989年他一家老小赴泗洪为江上青的50周年忌日举行了一个纪念活动。江泽民由于公务没能参加,但他给妹妹订了三条纪律:

  一、纪念活动,仪式从简,不在形式,而在实际。

  二、地方工作很忙,家庭搞纪念活动,不要麻烦地方党政领导人,绝不准任何亲属接受地方宴请。

  三、尊重地方干部、群众,所有亲属不能有任何特殊的表现和其他任何奢望。

  纪念仪式上,亲属们只为烈士献上了一个自备的花篮。

  江泽民没有把江上青看做是叔父,不论在哪儿,他都说自己的父亲是江上青。

  受江上青的影响,江泽民在上大学时便热心于学生运动。他于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主要从事地下工作。

  江泽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毕业后,长期在机械研究和工业部门任职。从上大学直到1955年,他一直生活在上海,在上海结婚成家。江泽民的妻子王冶坪也是江苏扬州人,与江泽民从小青梅竹马。

  1956年,江泽民奉命前往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学习。一年之后回国,可没能留在上海,而是调往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作,担任动力处副处长,副总动力师,动力分厂厂长。

  不久,江泽民又调回上海,与家人团聚,担任了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与此同时,全家人分到了一套房子,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全家团圆的愿望。新房在上海曹扬新村。

  第二节 平民总书记不平凡跨世纪新型领导人

  62岁的总书记江泽民带着自信的微笑登上主席台,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后第五位最高领导人,在他的前面是毛泽东、华国锋、胡耀邦、赵紫阳。“中央领导的日历上是没有节日假日,没有星期天的。”“我与前任的老市长不同,我是一位平民市长。”江主席来到了连队饭堂同大家一道就餐。

  江泽民是李先念的女婿吗

  “六四”事件之后,一颗耀眼的政治明星在中国这块古老而又新鲜、贫穷但无时无刻无处不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冉冉升起。他的名字叫江泽民。

  他是一个典型的江苏人,肩体宽厚、额头饱满。在一副极具特色的宽边眼镜下面,有一双睿智的眼睛,一双具有洞察力的眼睛。

  炎热的夏天,北京人拼命吃着雪糕,喝着冰镇汽水,或呆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不肯走出门一步。50年代十大建筑之一的人民大会堂里,一个非同寻常的会议正在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会议的气氛是非同寻常的,头发迅速变白的总书记,往常喜欢操一口河南话的赵紫阳,今天神情不对,他似乎有些心事。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们脸上的表情也告诉人们:就要发生重大的变故,一个对全中国都有影响的变故。

  果然,会议开始了,当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会后离开人民大会堂时,他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共党员了,但他享受退休的中共中央总书记的生活待遇。

  由于“犯了支持动乱和分裂党”的错误,这位为中国改革开放也做了不少工作的河南人被中共中央撤销了职务。当他走出人民大会堂时,他是感到轻松还是有些失落,这些人们就不得而知了。

  当赵紫阳离开中共最高领导职位时,62岁的总书记江泽民带着自信的微笑登上主席台,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后第五位最高领导人,在他的前面是毛泽东、华国锋、胡耀邦、赵紫阳。

  江泽民是李先念的女婿……

  这个莫名其妙的传说如同空穴来风不知自何处诞生之后,在神州大地上传播开来,有人甚至提供了不少细节,把这件事描绘得活灵活现、神乎其神,简直就像是江泽民亲口对他讲的似的。

  江泽民真的是李先念的女婿吗?

  江泽民站出来辟谣了。

  这个传说在1985年江泽民调任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上海市时,已经开始流传。当时江泽民听到了这一传说后,一笑置之,未予理睬。后来,这个传说越传越盛,流传于中国并被一些好事之众传播到海外,于是乎“江泽民原系李先念之女婿”之类的粗黑字标语出现在港台报纸的版面上来,弄得个不亦乐乎。

  江泽民站出来了,他在上海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上辟谣说,外间传说我是李先念同志的女婿,我今天郑重其事地向各位说明,这纯属谣言,是无稽之谈。

  江泽民的夫人王冶坪父亲曾在上海经营一家中小型工艺美术品制作工场,收入虽不丰厚但家里也不算困难,老人供女儿读到中学毕业。江和王于解放后结婚,婚后生有两子。江于1956自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实习归国,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任副总动力师,后来调到上海任一机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冶坪便随丈夫一起调该所工作,起初任文书,后来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此后,江泽民工作调动频繁,王冶坪始终留在上海,直至退休。

  王冶坪在1985年以前的30年间,一直带着两个儿子同老母亲居住在普陀区曹扬新村,那还是50年代江泽民在上海工作时电器科学研究所分给他的宿舍。王每天挤公共汽车上班,下班再协助老母做饭,过着相当俭朴的生活。她和同事邻居的关系处得很好。直到1985年江任上海市长后,家才搬到康平路市委宿舍。

  新任总书记脸上的悲伤

  秋的中南海,美丽而清爽。秋雨把天洗得干干净净,令人心旷神怡,一簇簇的树叶开始由绿转黄,但依然饱满厚实;微风吹来,湖面上涟漪荡开去,荡开去,几只鸟儿幸福地啁啾着……

  江泽民乘车进入中南海,工作人员为他打开车门,将他让进了那个幽静的小院。工作人员有些奇怪地发觉,江总书记的眼角微微有些湿润,心中不免纳闷。

  江泽民同志有什么不愉快的事了么?工作人员想不明白。

  原来,江泽民的哥哥江蛰君去世了。

  1988年初夏,江泽民去江苏视察上海在那儿的三线企业――梅山炼铁厂。由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上,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看书上,在跟同行的三位随员闲聊时,他说他到了南京以后,想顺便去看望一下兄嫂。他的哥哥因患癌症,已住院了,但本人还不知道是得了绝症,要他们到时候说话留点神,言语间颇有几丝凄楚之情。

  江泽民的哥哥是一位颇有造诣的学者。由于父亲不幸早逝,家庭的担子很早就压在大哥江蛰君的肩上,为了把弟弟抚养长大,多年来他兄嫂一家承受了难以想象的重负和艰辛。然而,无论境况如何困难,哥哥江蛰君也从未放弃学业上的进取,他付出了比常人多几倍的心血终于成为一位学有所长的社会科学专家。新中国成立后,他供职于南京博物院。

  江泽民在上海任职期间,一位同志曾问他:“有句古诗‘烟花三月下扬州’,这‘烟花’二字到底是指什么?”江泽民想了想说:“这句诗大家都很熟悉,但‘烟花’的确切含义,我也解释不了,这样吧,你去问问我的哥哥,他是个文人,写过书,在文学上比我强多了。”江泽民的哥哥听了提问后,对“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作了解释:“烟花,即柳絮似烟,桃花如云。”博得众人一致首肯,看得出江泽民对他哥哥的感情很深。

  其实,江泽民与哥哥并非在一家长大。少时,江泽民被家里过继给了叔父江上青做“儿子”,叔父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江泽惠、小妹江泽玲。

  到南京后,视察工作之余,江泽民抽出一天时间,去医院看望了哥哥,把他接出医院到夫子庙玩了一趟。一日相处,他哥哥消瘦的脸上时常漾出丝丝笑意,江泽民与他哥哥手足情深,不料想这便是最后一次见面了。

  第二年秋,他的哥哥江蛰君因病医治无效而逝,享年70岁,此时的江泽民初赴北京担当重任。

  江泽民得知哥哥去世的消息,他是多么希望能抽出时间来到哥哥的灵前痛哭一场以表达对手足的痛惜之情,好让哥哥在天之灵感到安慰。

  可是他不能。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总书记,他已不再属于他自己和他的家庭,他属于中国人民,他是中国人民的公仆,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中央领导的日历上是没有节日假日,没有星期天的。”工作人员这样对有幸进入中南海采访的中外记者这样介绍。

  现在,江泽民无法亲自为亲爱的哥哥奔丧了,他派人送去一块匾,以表达他的哀悼之意。

  江泽民就这样送走了他的哥哥。

  总书记的故乡情

  1990年2月19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江泽民与前来访问的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一行亲切交谈,江泽民问陈映真:“陈先生祖籍是哪里?”

  陈映真回答:“在台湾,我已是第八代了。”

  江泽民说:“我听不出你有福建口音。你的普通话说得比我好,我还带有扬州方言的尾音呢。”

  接着江泽民又说:“中国是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各地都有不少文物古迹。唐朝诗人杜牧的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的就是扬州。我小时候一直找这二十四桥,直到昨天晚上,家乡来人告诉我说,二十四桥如今已经恢复了原貌。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你们到扬州看看。”

  三天后,2月21日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江泽民接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总编辑朱克曼采访时,又谈起扬州。

  扬州曾举行过一次盛大的产品展销会,展厅正门上悬挂着一块鎏金匾额,上面镌刻一幅江泽民的亲笔题词:

  古城扬州是我的可爱的故乡。祝愿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青春。

  江泽民在题词中用了一连串美好的词语,表达了对故乡扬州的挚爱深情。

  扬州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在主要依靠水运的古代,便成了中国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重要港埠,号称“东方四大商港”之一。经济繁荣,贸易频繁,成为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奢华之地,一时间万商云集,楼台遍地,社会昌盛,人文荟萃。

  江泽民1926年出生在扬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祖父是江南一带小有名气的画家,其父亲和叔父也是当时较有地位的文人,而且,江家与大散文家朱自清有通家之好。

  扬州出名人,可是第一个著名的政坛人物,还算是江泽民。

  江泽民在扬州生活了十六七个年头,江家原住在扬州东城的五谷巷内。

  江泽民的小学是在与五谷巷仅隔一条街的“东关中心小学”念完的。这所小学对面即是扬州著名的古迹“琼花观”。相传南朝时观内有琼花树一株,天下无双。据说隋炀帝三下扬州,就是为了观赏这珍奇的“琼花”。“琼花”现已成为扬州的市花。

  江泽民的初中都是在扬州城西南的“育才小学”上的。“育才小学”过去不叫这个名,其前身是1888年美国基督教会创办的“真理女学堂”,由女传教士慕究理女士主持执教。该校创办的初期只收女生,目的是培养教会女干部。学校开初只设刺绣、圣经、钢琴三个班,校规很严。用圣经故事传播教义,从三年级开始设英语、国文等课,教师大都为美国女教徒。1904年,慕究理回国后病逝,为纪念她,学校改名为慕究理女子学堂。抗战期间,扬州沦陷,学校改为兼收男女学生,并增设初中部,招收初中生,江泽民就是在此期间进校读书的。这所学校的早期英语教育,对江泽民日后英语的造诣有很大帮助。

  江泽民的高中生活是在扬州中学度过的。

  1941年,江泽民考入赫赫有名的扬州中学。当时,中国教育界有个口头禅:“北南开,南扬中”,扬中就是指扬州中学。扬中创办于1902年,迄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已培养学生近3万人,校友遍布海内外。以国家科委顾问武衡为首的12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都先后毕业于这所学校。中国运载火箭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黄韦禄,曾任美国政府校管会的首席科学家、现任国际原子能发展技术顾问汤琅孙等,更是扬中同学中的佼佼者。

  扬中还培养出许多政坛、文坛的人才,如著名作家朱自清、中共理论权威胡乔木、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毕季龙、台湾前“经济部长”赵耀东等。

  每年夏季,扬中招考新生,中国各地应考者蜂拥而至,远至四川、湖南,近及江淮、苏皖,人数之众,旅店不够了,当地居民便腾出自己的居室暂做“旅舍”,供芸芸学子投宿,情景之壮观,使人咋舌。

  江泽民就是在那万人翘首、百里挑一的竞争中考入南方这所重要学府的。他于1942年至1944年在扬中上学。

  抗战期间,扬中成了日军的司令部,原扬中部分迁往上海租界,一部分逃往泰州。日军后来让出校舍,当地人又办起扬中,仍名“苏北公立扬州中学”。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也曾将此作其“市党部”之类的衙门机构,后在社会舆论压迫下,不得不迁出,让扬中的师生回校复课。

  有这么一段曲折反复的历史,便培养了青年学生们的民族精神。江泽民说:“在扬州城外梅花岭,有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衣冠冢。冢前有一副对联,叫做‘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就很能激发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他常常在梅花岭下徘徊,凭吊“死而不倒”的民族英雄。

  江泽民在校读书时,学习十分用功,成绩大多名列前茅。江泽民活动能力很强,善讲演,有号召力,能团结人,有学生领袖之称。

  江泽民“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是和他严谨治学的精神分不开的。他经常花大笔钱买书“文革”初期在武汉任职,尽管“读书无用”横行,但他的单身宿舍床上,有一半的地方留给了层层叠叠的书籍,外出旅行的路途上,他的大部分时间也是花在看书上。江泽民不仅爱看电机专业书,也喜欢看文学书,且记忆力极佳,再加上江南“诗书礼仪之邦”的滋润,难怪有人要误以为总书记是文科出身呢。

  今日扬州正以崭新姿态,出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最具吸引力的是扬州的开发远景。扬州地区资源丰富,各项建设兴旺发达,外商到扬州投资日益增多,铁路、港口、机场正在筹划中。可以预见,名城扬州将以新的面貌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平民总书记

  江泽民出任上海市长时,曾说:“我与前任的老市长不同,我是一位平民市长。”

  “平民市长”江泽民的意思是,他没有扛枪打仗的阅历,也没有爬雪山过草地的资历,虽然父亲是一位革命烈士,但江泽民的生活还是跟普通中国人没有什么两样。

  江泽民40年代毕业于著名的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毕业后,长期在机械研究和工业部门任职,本人的职称是高级工程师。

  在出任电子工业部第一副部长、部长的几年中,他又掌握了有关电子方面的专业知识。江泽民还能用英、俄语对话、写作,看得懂罗马尼亚、法、日文书籍。他还在外事、对外经济管理部门以及国外工作过。

  但是,这位新市长在上海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当选后却这样说:“我长期在基层和中央部门工作,没有地方、城市工作的经验,特别是缺乏上海这样一个大城市的工作经验,今后要虚心学习。”

  平民市长自有平民市长的风采。许多江泽民的生活故事在民间和新闻报道上流传、出现,一个个鲜活生动,饶有兴味,又令人深思。

  江泽民是个爱惜财富的人,这在他对待粮食的事情上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一次,江泽民在南京。一天早餐,招待所供应豆浆、馒头、酱菜和每人一个荷包蛋,一位同志因血脂偏高,平常不吃荷包蛋,这次照例不吃。江泽民吃掉了自己那份荷包蛋,便对那位同志说:“一个鸡蛋,有多少胆固醇?我看你偶尔吃一次,没什么关系,不然,岂不是浪费掉了吗?”他又笑着说:“要不,你不吃,我把它吃掉吧,我还有点饿呢。”大家哈哈大笑,那位同志在笑声中开了戒,吃一个鸡蛋当然不至于出什么毛病。中午、晚上在招待所吃客饭,江泽民就像他多年来在家里、食堂一样,不喜欢桌子上剩菜,他自己带头,每顿都叫大家把菜吃光,不要浪费。

  江泽民爱惜粮食,就连他最心爱的小孩子“毛头”也不允许例外。

  在家里,江泽民最疼爱的,是他独一无二的小孙子“毛头”。有空的时候,他喜欢将孙子抱在怀里,逗逗他,亲亲他。用爷爷的慈爱,多少弥补一点远在大洋彼岸的大儿、儿媳未能直接给予“毛头”的温情,这使他自己被绷得紧紧的大脑神经也得到片刻松弛。

  不过,江泽民从不赞成对小孩给予过分的溺爱。“毛头”长到一岁半,要进托儿所了,奶奶想把他放条件好些的机关托儿所。爷爷发话说:别让他进机关托儿所,人家知道他是我的孙子,会另眼相看,这不好,还是放别的什么托儿所吧,让他从小跟普通居民的孩子打成一片。于是,“毛头”就进了所在街道办的“沪港托儿所”。

  家里吃饭时,小孙子总是坐在他的旁边,孩子年纪尚小,难免有米粒掉在桌上,爷爷就叫孙子把掉在桌上的米粒一颗颗捡起来吃掉。有时小孩子胃口不好,实在吃不下去了,江泽民就自己三两口地把孙子的剩饭吃个碗底朝天。

  江泽民是个非常和气的人,平易近人,但有一次,他却非常例外地发火了。那是1989年初夏,江泽民的夫人因病住院。家中的保姆自小红走后就断了挡,这一来江家的生活节奏骤然被打乱了。市委工作人员为了让王冶坪能安心养病,同时也让江泽民能为家里事少操点心,就一面忙着帮他家找保姆,一面决定让行政处的一名小青年小杨去医院照顾王冶坪。谁知小杨才去陪了一天,第二天江泽民就把行政处长叫到办公室,很不客气地训了一顿,“今天,我要严肃批评你。我家属住院,你派人去护理,看上去似乎是帮我忙,实际上是帮倒忙。假如单位有10个人20个人的家属都生病,你都能派人去护理吗?今后你叫我怎么说?你这样做是错误的。我家庭有困难,会通过我的小孩或家里的姐姐妹妹来解决的。”这位处长申辩说:“机关职工生病住院,如家里有困难,我们也派人去照顾的。”江泽民也许觉得刚才自己的火气大了点,这才稍稍降低调门说:“对职工可以,对我就不能这样,这个头不能从我身上开。”

  这是江泽民同志来沪四年对行政处同志的惟一的一次严肃的批评。行政处长挨批的当天,就把小杨从医院里撤回来了。

  江泽民还是一个很有人情味儿的人,特别是与夫人相敬如宾,在他工作过的上海,流传着江泽民为夫人喂饭的故事。一天中午,工作人员到医院看望江泽民住医院的夫人王冶坪,只见江泽民正在病床旁为夫人一口一口地喂饭,吃的是医院供应的病号饭:蛋花面条,冬笋炒肉片。喂完饭,江泽民又轻手轻脚地把夫人从床上搀扶起来。陪她上厕所时,他温存地对夫人说:“王冶坪同志,你辛苦了一辈子了。你这次身体不好,家里的事一切不用管了,一定要好好养病,把身体养好。”这天中午,江泽民是刚开完了一个会,饭也没吃,就赶到医院里来的,等他告别夫人回家,时间已很晚。不少同志知道了这件事都很感动:江泽民夫妇真是一对幸福的夫妻。

  江泽民在上海工作的时候,江家的副食品供应,是由管理科代办的,油盐酱醋、肉鱼禽类,基本上都按市场价买进,都有发票,一个月结一次账。江泽民经常叮嘱他们,不要去弄什么便宜货,不要专门去搞什么东西,市场上有什么就吃什么,为他代购什么他就吃什么。他还关照工作人员说:“我在上海工作,有时稍不谨慎,便会造成不好影响。上海群众来信多,这是件好事,说明上海工人阶级力量强、觉悟高。我们要向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他们是战争年代打出来的,有各种丰富的工作经验。我们要做好三条,一是以身作则,二是集体领导,三是群众监督。你们在我身边工作的同志,千万不要帮倒忙,你们不但要为领导服务,更重要的是要起监督作用。”有一次,管理科跟江家结伙食账时,王冶坪听说上个月吃掉500元,吓了一大跳,就把一个月的订菜单、发票都拿过去仔细看了一遍,然后说:“一个月吃掉500元,这样下去怎么了得?猪肉吃太多了,要限制一些。小品种也要减少,以后多来点大路菜。”

  江泽民到北京就任党中央总书记后,有几次回到上海,头一次是跟市委交接工作,报纸上登了消息。他来上海几次,没住宾馆,没搞宴请,仍住在家里,吃在家里,跟过去没什么两样。

  他头一次回到上海时,老同事们问他:“你现在更辛苦了,回上海是客人了,在生活上可有什么要求?”

  他说:“没什么要求,一切像过去一样。”

  老同事们说:“你已离开上海了,上海也是你的家乡啊,你想吃些什么,就说吧,换换口味也好。”

  他想了想,最后说:“上海有几样小菜特别好吃,一样是毛豆、青椒炒肉丝,一样是凉拦茄子,茄子凉拦了特别好吃,还有,上海的鸡毛菜也很好吃,这几样东西,可经常为我家代购一点。还有,扬州的‘狮子头’也很好吃,我最喜欢吃,也带一点。”

  王冶坪在一旁说:“扬州‘狮子头’太肥了,你还吃肥肉啊?”

  江笑笑,做出无可奈何的表情说:“好,好,王冶坪同志不让我吃,那就不吃吧。”末了,他还要他们代购一点活鱼。

  他的这点要求,简直算不上是什么要求,无非是几样很普通的家常菜嘛,确实跟他没去北京前一个样。至于代购的开支,也依然像过去一样,跟他家里结账,有一分算一分。

  他这趟回上海,把驾驶员、警卫员等过去身边的工作人员,连同为他购菜送菜的工人师傅、为他家帮忙烧过菜的伙房炊事员,都一起请到家里,热热闹闹、开开心心地吃了一顿饭。第二天,他还跟这些同志合影留念。这对于江泽民本人固然也是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这对于这些普普通通的机关工作人员来说,更是留下终生难忘的与一位极平常又极不寻常的人物相处四年的美好记忆。

  江泽民到底会几门外语

  江泽民到底能讲几门外语呢?说法不一。这引起很多人的兴趣。

  比较一致的是,江泽民精通英语和俄语,有人说他能够用流利、娴熟的英语与外宾直接对话,能够用英语和俄语写作。他在外事、对外经济管理部门和国外工作过,他粗通罗马尼亚文、法文和日文,能看懂这三种语言的书籍;有的报刊说他会的是英、俄、法、罗马尼亚语。总之,江泽民是一位精通外语,开放型、世界型的领导人。

  江泽民的书确实不少。古今中外,经史文哲,少说也有二三千册吧。工作人员为他做了好几个书橱,原以为足够他放的了,结果还是堆砌得满满的。在上海工作时,市委大院里,藏书最多者,首推嗜书若渴的汪道涵,其次,便是江泽民了。

  那么多书,绝非只是摆设,从早到晚,公务之余,只要有一点时间,除了听听音乐,逗逗孙子,他大多用来看书。遇上出差,他也总往随身带的包里装上几本,一上火车便一书在手,分秒必争。他的知识面很广,外语也有相当的水平,在“文革”中学《毛泽东选集》他读的就是英文版。有一次他与上海的大学生对话,有学生大谈美国的《独立宣言》如何如何,江泽民说你仔细读懂了《独立宣言》没有?我倒是可以用英语把《独立宣言》都背出来。工作人员为他订了《华盛顿邮报》等几份英文报纸。他提出还想看一份俄文报纸,于是工作人员又补订了《真理报》。

  钢琴、笛子、男高音

  冬到中南海。

  一场大雨正纷纷扬扬地下着,很快就把窗外的世界装扮得洁白一片。江泽民在大办公桌上批改了一大撂文件之后,伸伸胳膊,活动活动腰,好舒服啊。

  “噢,下雪了。”江泽民看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心里很高兴,这一场雪过后,北方冬麦区的灾情又该大为好转了,下雪就是下粮食啊!

  他推开椅子,走出办公室,来到另一间屋子里,看着依墙而立的那架钢琴,嘴角露出了愉快的微笑。这是一架聂耳版钢琴,立式的。看到这架钢琴,江泽民想起了这架钢琴的来历。那还是在上海工作的时候,他喜欢音乐,自己也能弹一手钢琴,多年来一直想买一架钢琴,可是由于家里人口多,开销大,积不起钱,一直没买成。有一天,王冶坪下了狠心,把到期的存折都拿出来,又向在上海的亲戚借了点,凑足2000块,这才买了一架聂耳牌立式钢琴,了却了丈夫多年来的一桩心愿。

  江泽民是学理工的,毕业后不久就搞起了行政工作,他还又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才子,这真应了扬州自古多才子的俗语了。他兴致好时,能用浑厚的嗓子引吭高歌,听过江泽民唱歌的人说,江泽民还是个挺不错的男高音呢!

  除嗓子不错和擅长弹琴以外,江泽民还会吹笛子,对绘画书法也颇有鉴赏力和爱好,只可惜,他的业余时间太少了。

  现在,他忙里偷闲,打开琴盖,准备即兴弹奏一曲。

  他先试弹了几个音,不错。然后就即兴弹奏起来,一股清澈优美的钢琴声就这么从屋里传了出去。

  “总书记弹钢琴呢!”院子里的工作人员听到钢琴声都高兴起来了,“他是该好好休息休息了。”

  江泽民此时完全沉浸在钢琴曲诗一般的意境之中,他眉飞色舞,俨然是一位专心致志的艺术家。

  一位工作人员急匆匆走了进来,他手里拿着一份急需总书记指示的文件,听到琴声,他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悄悄走到门口,站在那里,看见总书记弹得那么沉醉,那么专心致志。

  “拿来吧。”江泽民停住了在琴键上飞舞的手指,把脸转向工作人员。

  作为一个总书记,他牺牲了自己多少生活乐趣。

  他也受物价上涨影响

  一道厚实高大的红墙,把中国的领袖与中国的普通老百姓隔离开来。墙外的老百姓总是这样揣测,里面住着的高级干部们该没有普通人那么多烦恼吧,譬如说,物价……

  其实,在中国土地上生活的人有谁能不受物价上涨的影响呢?江泽民也不例外。

  江泽民在上海时,特别喜欢到市场上去走走。看看菜价和供应情况等,耳朵里自然也直接听到了来自顾客的各种各样的牢骚、议论。有一次,他对工作人员谈起物价问题,两手一摊,不无感慨地说,物价上涨,老百姓骂娘,我也有同感啊,只是我不好骂娘,谁说我不受物价上涨的影响?我家里的情况你们都知道,这么多人都吃我的、刮我的,有什么办法呢?只好过去荤菜吃多点,现在荤菜吃少点了……

  果真如此吗?的确如此。

  江泽民夫妇一个月的收入,工资、奖金、津贴等加在一起收入并不算高,十之七八,都被全家近十张嘴吃掉了。因为吃饭的人多,菜的品种花样也就难以讲究了,早餐通常是家里烧点稀饭,食堂里买点包子或馒头,中午随便吃点,晚餐一般为一荤三素,逢到周末,有时叫保姆去食堂买一只烤鸭,这已算是改善伙食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