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划毛主席升旗问题的时候人们就想过,毛泽东不可能从天安门上走下来,一下一下地拉动绳子升旗;如由工作人员代升,又失去意义,第一面五星红旗应由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毛泽东亲手升起来。
可使用电钮升旗在中国还是第一次。
开国大典前一天夜里,寂静的天安门广场上,工作人员正在预演升旗。国旗慢慢地走到中途就不动了。那天晚上有点小风,但是任凭小风拍打,巨大的红旗仍飘扬不起来。
时间似乎凝固了。
猛然,有人醒悟起来。几个小时前,国旗的正南方,毛泽东主席铲下了第一锨土,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这面有灵气的国旗在它第一次升起时,自动在半旗位置上向先烈半旗致哀。
为防万一,举行开国大典之时,旗杆下站着几名工作人员,他们预备着:如果电钮失灵,就用人工把旗子送上去。
然而,国旗准确地到达了预定位置。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第一版上,登载着新华社记者李普采写的报道开国大典的文章。见报前,分管新华社的胡乔木审查了一遍,对李普说:“电钮升旗的那句,要加上一根电线连着的细节,否则虽然你懂我也懂,但有些读者可能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呢?”
于是,人们从《人民日报》上看到:“毛主席亲自开动有电线通往广场中央国旗旗杆的电钮,使这一面新国旗在新中国首都徐徐上升。”
那天22米的高空有些许微风。中央电影局的摄影师罗光达站在天安门中间的门洞处,连续拍摄了许多升旗的镜头。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整,丁一岚站在天安门城楼西侧的露天播音台前,用响亮的声音对着人民解说:
“参加大会的30万人民一齐肃立致敬,目视着人民祖国的庄严美丽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部队带队指挥员行举手礼,在队列中间的干部战士以及执行勤务的人员都肃然立正。”
诗一般的解说词,激动着亿万人民的心。之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收到无数的听众来信,没机会参加开国大典的人来信抱怨播音员讲得太少了。
他们不知道,大部分播音稿是新华社记者当场写成的。当时的国家出版局副局长梅益坐在城楼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一张一张地看稿子,认为没有问题的就当场送交播音员。有三两张稿子梅益请示了胡乔木,做了修改。观礼台上不少人也打开收音机,一边听解说一边看行进的队伍,解说错了怎么行。
现写现播,因此梅益尽管在天安门城楼上,但他连一眼也没看游行队伍。40年后记者去采访他时,他说只记得不停地忙。
而播音员丁一岚对40年前的那一刻却记得很清楚。
离正式转播还有一小时,丁一岚与齐越就在麦克风前等候。那时没有录音棚,条件很简陋,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站了7个小时。
周总理很早就来了,他询问了每一个岗位上的准备情况。
“你们怎么样?”周总理问。
“总理放心,全准备好了。”丁一岚信心百倍。当时她参加播音已4年了。
丁一岚当播音员也是机遇。
在日本投降的前夕,晋察冀日报社接到朱德总司令下达反攻命令的新闻电讯稿。当时还没有广播电台,报社连夜组织宣传队去附近领导机关宣读。
那天晚上,没有星星,人们把秫秸点燃,举在手中,围着站在高脚架上的丁一岚。
“我的普通话不错,将来进城到广播电台工作吧。”丁一岚读完电稿,同志们跟她打趣,丁一岚便笑着说。
张家口解放后,丁一岚真的成了播音员,从那时到离休,她整整干了40年。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火炬”节目采制了一盘建国34周年升旗主题会的录音带。齐越和丁一岚都在升旗仪式上讲了话。
关于开国大典的解说,当时的文字稿一份也没留下,只有现场录音带保留了下来。
大会全体人员,不要喊!注意!注意!注意!
“今天是首都全体各界民众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会,现在准备开会。请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同志宣布开会。”
40年后的丁一岚,认为这段开场白很像聂帅的声音,但无把握。
为了对历史负责,丁一岚把这盘磁带捎给了聂帅办公室秘书周均伦,请他鉴别。周秘书在聂帅身边工作了几十年,他只听了一遍,就肯定地说:“这段话是老总说的。”
周秘书还特意给丁一岚写了一封短信。
丁一岚同志:
感谢您赠送的邓拓同志墨宝,开国大典录音带的开头的一段话是聂帅讲的,肯定无疑。
敬祝冬安!
聂帅秘书周均伦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五日
开国大典那天下午3点,丁一岚就见到了聂荣臻。丁一岚与邓拓结婚也是聂司令员批准的。邓拓在报告里说,自己长期参加革命,在生活中遇见丁一岚,相信我们能彼此支持,更好地为党工作。邓拓的结婚报告很生动,丁一岚一直精心保存着,却不想“文化大革命”中邓拓第一个被揪出来,她只得把那张纸烧了。
邓拓自杀后,丁一岚并未丧失信心。他们全家被赶到一间平房里。当飞行员的儿子停飞,女儿也失学,一家人忧愤难当。
1978年底,“文化大革命”中著名的“六十一人叛徒案”酝酿平反,丁一岚找到邓拓的老单位人民日报社,送交了申诉材料。
人民日报社把丁一岚的申诉材料登在内参上,中央政治局人手一份。政治局责成北京市委复查。在即将平反前夕,《人民日报》刊登了丁一岚回忆邓拓的文章。
40年的风风雨雨,使丁一岚非常珍视开国大典时她亲口播出的一段话:
“国旗已上升到旗杆的顶点,开始在人民首都的上空迎风招展。她象征着中国的历史已经走入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将永远飘扬在人民祖国的大地上。”
开国大典是一个新生国家迈出的第一步,当然要热烈隆重。为此,鸣放礼炮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礼炮群坐落在前门一侧的南城墙根上,背向天安门。炮手们早就把炮搬来,并固定好了位置。
开国大典礼炮队是从华北军区炮兵中选出来的。
毛泽东说:“开国大典的礼炮要放28响。”
政协会上有人提出质疑。
毛泽东便叫大会筹委会的唐永建起草个说明,但毛泽东没具体说,唐永建也没多问。唐永建觉得28响就是28响,没有问为什么。而毛泽东说鸣28响是有深刻含义的,因为中国共产党横空出世至今,刚满28岁。
28响礼炮是对28年党史的礼赞。报告送上去,毛泽东二话没说,签上他的大名,材料下发了。
开国大典礼炮队共由108门山炮组成,分为两组。所以习惯上说54门礼炮。
礼炮队的训练是很苦的,每位炮手和装填手都进行了强化训练。
鸣礼炮时,站在观礼台上的华北军区文工团团长刘佳与身边的几位代表兴致勃勃地数着礼炮。40年后他说,不够28响,有时两发之间的距离很远,有漏响的。
但负责组织礼炮工作的特种兵司令员高存信说,不可能漏响。瞎炮肯定有,但不可能54发炮弹一起哑巴。
礼炮队员们十分自豪,因为全中国全世界的人民都听到了他们代表新中国发出的呐喊。
巨人的声音
升旗和礼炮响过之后,毛泽东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自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府背叛祖国,勾结帝国主义,发动反革命战争以来,全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幸赖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人民援助之下,为保卫祖国的领土主权,为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为解除人民的痛苦和争取人民的权利,奋不顾身,英勇作战,得以消灭反动军队,推翻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现在人民解放战争业已取得基本的胜利,全国大多数人民业已获得解放。在此基础上,由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们所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业已集会,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判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决定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于本日在首都就职,一致决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政府的施政方针,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并责成他们从速组成各级政府机关,推动各项政府工作。同时决议:向各国政府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特此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
人民政府主席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公告宣读完毕,林伯渠秘书长宣布阅兵典礼开始。
阅兵式结束后,已是黄昏时分,天色暗了下来。
欢腾的群众游行队伍通过天安门前。
灯笼火把燃了起来,很快由星星点点变成一片灯海。整个广场和城楼下一片通明。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向外行进。
呈现出五颜六色的游行队伍蜿蜿蜒蜒,交互环绕,像一幅巨大的活动的织锦,按自己的方向走出会场。游行的群众唱着歌,高喊着“毛主席万岁”的口号。
看着这壮观、热烈的场面,毛泽东脸上始终露着微笑,焕发出慈祥的光辉。
当游行群众喊“毛主席万岁”时,毛泽东情不自禁地面对麦克风高呼:“同志们万岁!”“人民万岁!”
已退场的群众发现他们心爱的领袖仍在他们之中,听到了领袖那亲切感人的话语,便改变了原来向东西分走的路线,潮水般涌向天安门,挤在金水桥上,狂热地、拼命地呼喊:
“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毛泽东在城楼上一遍又一遍地呼喊:“同志们万岁!”“人民万岁!”……
城楼上下,领袖与群众,水乳交融。
看着这热烈狂欢的场面,很多参加大典的老人感慨地说:“啊,总算活到这一天,见到了!”
天安门城楼上的上海市市长陈毅,此时也激动地大声说:“看了这,总算是不虚此生了!”
随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和开国大典的举行,共和国大厦宣告建立并巍然地耸立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
1949年10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召开第三次会议,宣布了中央人民政府各机构的人员任命名单。随后,各机构很快组建而成,正式开始运转和工作。
从此,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民族以全新的姿态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共和国如巨人耸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过去遭侵略受欺凌的悲惨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天安门前朱德首次检阅陆海空
1949年10月1日,当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宣布阅兵典礼开始后,阅兵总司令员朱德身穿崭新呢料军装,走下天安门城楼,乘着敞篷汽车,威风凛凛地从天安门中间的门洞出来,通过金水桥。
在金水桥南边迎候的阅兵总指挥聂荣臻立即向朱德行了一军礼,并报告说:
“受阅部队准备完毕,请总司令检阅。”
立刻,军乐队奏起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队与老百姓》《保卫胜利果实》等军乐曲。在聂荣臻总指挥的同车陪同下,朱德总司令出东三座门,沿着长安东街、东单广场,直到外国使馆聚集的东交民巷,按顺序检阅了肃立受阅的陆、海、空三军部队。
朱德总司令向全体指战员问好,说:“祝同志们健康!”
立即,指战员们齐声响亮地回答:“祝总司令健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万岁!万岁!”
统帅和战士此呼彼应,如同大海的呼啸一样。声音在京城大街小巷里滚动着,回响着。接着,朱德总司令重新登上天安门城楼,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
他说: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部队,在反对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蒋介石反动政府的革命战争中,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敌人的大部分已经被歼灭,全国的大部分国土已经解放,这是我们全体战斗员、指挥员、政治工作人员和后勤工作人员一致努力英勇奋斗的结果。我向你们表示热烈的庆祝和感谢。
但是现在我们的战斗任务还没有最后完成。残余的敌人还在继续勾引外国侵略者,进行反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反革命活动。我们必须继续努力,实现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目的。
“我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工作员,坚决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
宣读完毕,检阅式至此结束。
检阅式完毕便是分列式。
副总指挥杨成武用电话向东三座门外的指挥分所发出了进行分列式受阅命令。
杨成武后来回忆说:那是最幸福的也是最紧张的时刻。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界民主人士都在注视我们,30万人民群众都在注视我们。我们将要把人民军队20多年的战斗历程,在短暂时间内的行进中显示出来,将要把整个人民军队的风貌,通过有限的行动反映出来。
受阅方队在火红的军旗下由东向西而来。人们第一次看到了“八一”军旗。这支诞生于南昌城头的人民英雄军队,经过血与火的漫长磨炼,跨过漫漫征途,终于行进到了天安门。
最先通过天安门主席台前的是代表人民海军的水兵分队,他们身着崭新的水兵服,以“八一”军旗为前导,由东向西行进。当这支年轻的、英姿勃勃的队伍通过天安门主席台前时,欢呼声陡然高涨,使人想到澎湃的波涛声。
这些沿海岛屿的解放者,从此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保卫者。
紧接着的就是多兵种的陆军代表部队。步兵师的战士们经过千锤百炼的磨炼,踏着《八路军进行曲》的节奏,雄赳赳地走过来了。
步兵师的战士们组成四十方阵,携带着缴获的各种武器,雄赳赳,气昂昂,走过天安门主席台前,接受毛泽东、朱德和其他领导人的检阅。
来到天安门前参加开国大典阅兵式的步兵师是199师,它是1949年7月底编组完毕的。该师从天津调到北平郊外的北苑兵营,后来这座兵营成为总政的黄寺大院。
为了参加开国大典,一九九师的指战员们经过了一番严格的训练。
天坛围墙外的空地成了他们的训练场,场地边缘搭着他们宿营的帐篷。
战士们都有一种光荣感,懂得自己是代表人民解放军的整体接受检阅的,总担心到时会出个什么差错,影响军威,因而训练中特别认真。
有的战士在炎热的酷暑里训练时晕倒了,也不愿意别人来替换。
队伍中有几个因为幼时营养不良而形成罗圈腿的战士,走路东摇西摆,训练时使得齐整的排面晃荡着。领导上想把他们换下来,一开口,几个战士连哭带叫、死也不答应。领导很受感动,这些战士便起得更早,睡得更晚,加大训练程度,最后他们终于参加了开国大典上的受阅仪式。
199师师长李水清当时才32岁,后来谈起开国大典上的阅兵式时,坦率地承认:那一次受阅的心理负担和生理负担一样重。将近60个步兵方队,有冲锋枪、轻机抢、重机枪、六□炮、轻迫击炮、战防地、山炮、火箭筒等等各式武器近6000件,这么多人,这么多武器,哪怕出一点问题都会影响全局。
步兵师通过天安门后,炮兵师、战车师的队伍在《军队进行曲》和《坦克进行曲》的伴奏声中相继开来。
天安门城楼前响起了隆隆的马达声,各种坦克、装甲车以排山倒海之势通过检阅台。炮兵方队携带了92门各式火炮,有十五榴弹炮、十点五榴弹炮、九□野炮、三八野炮、七五高炮、三七高炮、山炮和重迫击炮。
战车师包括摩托化步兵团,轻、中型坦克团各一个,这支钢铁的队伍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反攻”中建立起来的。
拉炮的牵引车是两辆一排,车轱辘和汽车挡板都刷了一圈白条。除了机械牵引外,还有一些用骡马牵引的。这并非牵引车不够,而是展示车拉炮兵是由骡马拉炮兵发展来的,检阅时要对炮兵的发展历程作一个直观的回顾。
来自察哈尔草原的骑兵师分别组成“红马连”“白马连”,1900余匹马以五马并行的队列通过天安门。骑兵们握枪跨马,显出赫赫英风,露出跃跃雄姿。
曾任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的李健,在开国大典时是特种兵司令部的参谋长。阅兵时炮兵方队、骑兵方队以及装甲兵方队都由他调度。
李健回忆说,当时,特种兵所有的武器真像是在开一个万国武器展览会,光各种口径的大炮,就有日式、美式的好多种。它们有的是从蒋介石军队手中夺来的,有的是从阎锡山军队手中缴获来的。
最让李健难忘的是,阅兵总指挥聂荣臻把一些细小的事情都想到了。
在阅兵联席会上,他问李健:“骡马拉炮,那么多匹马,如果拉下粪怎么办?装甲车在天安门前熄火怎么办?在检阅时马失前蹄怎么办?”
李健一时也无法回答。
他回到部队后立即组织战士们召开了一次又一次诸葛亮会议,商量解决的办法。
聂荣臻还亲自主持了一次座谈会。
有的战士出主意说:马掌用的时间长了,已经磨光,而天安门前又是青条石路,很平,很滑,马掌也就容易打滑,应当给马换上新掌,增加摩擦系数。即使万一打滑,骑在马上的驭手只要赶紧收缰绳,马稍往下一沉,就猛提绳子,帮助战马脱离失蹄状态。骡马拉粪,就给马安上粪兜子。
为了防止坦克熄火,阻塞道路,就将坦克安排在队伍的后面受检阅。这样,即使万一开不动了,因为部队已在前面检阅完了,后面是花花绿绿的群众队伍,对阅兵式的影响就不大了。
开国大典阅兵时,坦克没出问题,马倒是有一匹差点失了前蹄,好在驭手眼疾手快,猛拉马缰,结果顺利通过了天安门。
看着这威武、雄壮、整齐的受阅队伍,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和副总指挥兼阅兵指挥所主任杨成武心里是多么高兴、激动!
阅兵式的成功,把人民解放军的优良素质和军容军威显示在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副主席和56名委员面前,显示在600多名政协代表和30万名各界群众面前,这本身就是几个月来他们两人和其他负责人辛勤操劳的报偿。
在阅兵仪式筹备过程中的日日夜夜,聂荣臻事无巨细都要非常认真地加以考虑。
在短短一个多月的训练中,他多次主持召开关于阅兵工作的会议,强调说:“我们这支军队跨过雪山草地,从金沙江到黑龙江,从长白山到南海边,英勇作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胜利,在这次阅兵中,我们一定要展示出这种精神风貌。”
他当时身兼数职,除了担任平津卫戍区司令员、华北军区司令员、代总参谋长等军队职务外,还担任北平市市长的职务。
尽管工作非常繁忙,他还是很周到地指导着阅兵筹备工作,三番五次地听取阅兵指挥所的工作汇报,还亲自和阅兵部队的各级领导共同研究训练中的问题。
据秘书范济生回忆,部队集中训练地,像先农坛、北苑,他都去过不止两三回。
聂荣臻要求部队一定要练到队列整齐划一、军姿庄严、军容威武的程度。
在谈到防空问题时,他下了一道极为严格的命令:
万一遇到敌机空袭时,要原地不动,保持阵容、保持队形!10月1日中午,聂荣臻回到家里匆匆吃了几口饭,就赶到东单视察受阅部队。
上午10时以前,全体受阅人员已完成受阅准备,1万多名受阅官兵个个精神抖擞。聂荣臻看了很满意。
阅兵式一结束,他没再观看群众游行,而是回家睡觉去了。因为这几个月来他实在太累了。
具体抓阅兵式筹备工作的杨成武,这几个月来也不轻松。给他印象很深的是,在汇报阅兵仪式的基本设想时,毛泽东强调:“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听了毛泽东的指示,杨成武心上的弦绷得更紧了。感到对阅兵之事决不能掉以轻心,丝毫也不能出问题!
为了圆满完成开国大典阅兵式这一从未有过的盛大仪式,他不仅查阅了许多有关阅兵的资料,而且四方求教,走访了当时在北平的军队高级领导人。
在受阅部队训练期间,杨成武不但去陆军的各兵种代表部队训练地检查,而且还去视察了空军和海军阅兵部队的训练情况。
在各军兵种分训的基础上,杨成武和阅兵指挥所的其他领导又组织了就地合练,最后,又利用夜间在天安门前组织了两次地面部队合练。
在两个多小时的阅兵式中,杨成武全神贯注,一分钟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指挥联络位置。
当阅兵式结束时,他悬着的心才放下。这时,疲劳和困顿马上向他袭来。
飞过天安门的空中战神
在开国大典的阅兵仪式上,当战车师通过天安门时,人民空军的飞机分别以三机和双机编队,一批又一批地飞经天安门广场的上空。
天安门前,天上地面,浑然一体,汇成了壮观雄伟的立体阅兵壮观景象。
当飞机飞临天安门上空时,广场和城楼上爆发出如雷如潮的掌声。人们挥动着帽子、手帕,一个劲儿地欢呼、跳跃。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和中央人民政府其他副主席、委员都兴奋地仰视着人民共和国自己的空军和飞机……
空军参加检阅仪式,难度可说是更大。
当时人民解放军的飞机和飞行员数量极为有限,大多是从国民党军队中起义过来的。
阅兵仪式的最初设想,只是安排飞机撒发传单,没有出动飞行队参加开国典礼的计划。
直到8月底,中共中央才考虑在开国大典上除地面部队外,空军也要出动。
9月1日,中央军委召开阅兵会议,传达和讨论了中央的指示。但是,直到9月22日,空军参加开国大典的计划表才出台。这时,距开国大典的时间只有8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