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忙说:“是主席指挥得当,考虑周密。”
“不,要论这种场合,非你周恩来不可呀!”毛泽东说完哈哈大笑了起来,周恩来也跟着笑了起来,两人笑得那样开心,那样神往……
“嘘――”周恩来蓦然做了个手势,止住了笑声,毛泽东也猛地意识到了此时已是更深夜静时分了。
窗外,夜色深沉,星月闪烁,预示着将有一个晴朗的好天气出现。
中苏正式谈判开始后,克里姆林宫内的斯大林也十分忙碌,每天清早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到世界各国主要报刊及首脑对中苏会谈的各种反映和分析。他让秘书把这类材料搜集摘录后,准时送到他的办公桌上,少一件也不行。然后就亲自听取米高扬和维辛斯基等人的汇报,每当他听到汇报人总是提:周恩来的意思是怎样,周恩来的建议是如何之类的话时,就皱起了眉头,有时他干脆打断了汇报,说:“我更希望了解到毛泽东的意见怎样,毛泽东的建议如何……”
终于,斯大林再也等不及了,为了摸清楚毛泽东本人对结盟的真实具体意图,斯大林曾几次把电话挂到了毛泽东下榻的地方,此时毛泽东已住进了克里姆林宫内,斯大林请毛泽东住在近处,其目的也在于更方便联系。
毫无疑问,斯大林是一个卓越的、意志坚强、非常熟悉情况的人。然而到了晚年,他又显得性格多疑,他感到周围的人都不太可信,秘密活动到处存在,他对中国人的信任程度也并不能使人满意。记得1948年2月,斯大林对季米特洛夫就中国共产党“不听话”,坚持对蒋介石政权不做妥协的情况汇报时,就说过这样的话:“中国同志在莫斯科时同意我们的看法,但回到中国后又是另一种看法。”
当然,历史也使领袖们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
中苏条约是两国领导人在莫斯科会晤的最主要问题,这一历史性会晤在当时不仅受到了中国与苏联两国的密切关注,在东西方最遥远的许多地方也紧追不放任何细节。
条约具体的内容是在周恩来和米高扬之间讨论和谈判的。周恩来则始终位于会谈的主角,他杰出的外交才能在新中国第一项外交使命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会谈中周恩来的建议和意见使得米高扬也觉得几乎无懈可击,当最后一轮会谈完结时,米高扬握住周恩来的手说道:“我现在终于明白了中国共产党能夺取政权的原因了。”
周恩来风趣地说:“你不久还将看到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建设起一个繁荣昌盛的新中国。”
最后一次关于条约的定案会谈,毛泽东和周恩来一起到会,苏方除斯大林外的所有高级领导人也都全部出席了会谈。
大厅内5盏光线柔和而明亮的水晶大吊灯使得这儿的气氛格外亲切,双方平等地商定了各项协定和条约的原则。
毛泽东意识到这些原则对于实现中国的领土主权的完整,加快经济发展和新中国的建设都是意义重大的,对此他感到满意。整个会谈中,一连几天没有休息好的周恩来仍是精神饱满,话锋敏锐,掌握着发言的主动权,毛泽东只是在关键地方插上几句有分量的话,充分显示出他的驾驭全局能力。
会后一位苏方人员感慨地说:“毛泽东和周恩来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真是少有的领袖人物呀!”
签约,斯大林举行招待会
2月8日,在所有的条约与协定开始拟定之日,毛泽东和周恩来又一起来到克里姆林宫拜访了斯大林。由于条约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双方这次会谈谈得十分投机,斯大林用最好的酒菜招待了毛泽东和周恩来。他习惯地一个劲劝人吃格鲁吉亚式羊肉汤、红菜汤和烤羊肉串。
菜虽不算多,但味道可口,女侍者不停地端来热腾腾的新鲜菜肴,请斯大林过目。斯大林和中国同志边吃边谈着,当他了解到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著述丰富时,便认真地想了想,严肃地说:“毛泽东同志,为了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我建议你应该把自己所有的文章文件尽快整理出来,编辑出版,这是件大事情。”
毛泽东点点头,回答:“我也在考虑办这件事情。如果斯大林同志能支持这件事,我将十分感谢。”
“你需要哪方面的帮助?”斯大林手上的烟斗转动了一下,神色很认真。
“如果能派一位理论上强一点的,精通马列主义哲学的同志协助我们就太好了。”毛泽东直率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唔――”斯大林眼睛盯着杯里的红葡萄酒,沉吟了好一阵子,毅然说:“我马上派尤金同志去协助你,他是位哲学理论专家。”斯大林握着烟斗的手挥动着。
“那太谢谢您了,斯大林同志。”毛泽东说。
斯大林笑了笑,显得有些得意。
毛泽东看了他一眼,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来:“斯大林同志,在条约签字以后,我们准备举行一个招待会。”
“当然。”斯大林点了点头。
“但是不在我现在下榻的克里姆林宫,而是在另外的地方,比如在大都会饭店。”毛泽东明确地说。
“为什么不在克里姆林宫呢?”斯大林不解了。
“斯大林同志,您要明白,克里姆林宫是苏联政府举行国宴的地方。对于我们这个主权国家来说不完全合适……”毛泽东的语气很平和,但态度却有些强硬。
斯大林显然有些不悦了,他沉思片刻,侧起头来说:“是的,可是我从来没有出席过在外边饭店或是外国使馆举行的宴会,从来没有过。”他强调了一句,显然在向毛泽东施加压力了。
毛泽东没有理会斯大林的态度,坚持说:“斯大林同志,我们的宴会要是没有您出席,这恐怕是很难想象的……”毛泽东的话也显得软中有硬,他进一步说:“我们请您,殷切地请您务必参加。”
谈话停顿了下来,斯大林像在考虑什么,而毛泽东则冷静地看着他,等待着他的答复。“好吧,毛泽东同志,如果您是这样希望的,让我考虑考虑……”斯大林终于做了让步的表示,看来他准备打破自己从来恪守的信条了,因为他清楚地意识到面前这位高大健壮的中国领袖,对他来说是一位非常不一般的盟友。
会晤结束后,斯大林再次破例把毛泽东一行送到了门口,目送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斯大林手中的烟斗轻轻转了两下,若有所思。
1950年2月14日上午,中苏双方正式举行隆重庄严的条约签订仪式,它意味着两个盟国的“蜜月时代”从此要揭开序幕了,尽管谁也无法预料到两个社会主义邻国的关系以后将会遇到什么坎坷和变化,这份条约的签订毕竟给当时的世界带来了剧烈的震动。
条约原称为《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后来根据周恩来的建议,改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对周恩来提议加上的“互助”二字十分满意,他认为这两个字“加得很合适”。
签字大厅内的灯光格外地耀眼,大小十余盏各式吊灯挂灯壁灯齐明,更增添了隆重气氛。
条型的签字桌中央分别插着中苏两国国旗,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与苏联外长维辛斯基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上签了字,互换文本后,两人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毛泽东和斯大林都出席了签字仪式。在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同时,也签订了《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协定规定至迟不过1952年底,苏联将交还他们在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在华权益。还签订了《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协定规定苏联将提供3亿美元的贷款帮助新中国的建设。
仪式开始后,进程很顺利,可是当要签订贸易方面的协定时,文本却迟迟没有送到,双方领导人显然都等得有些着急了。斯大林不悦了,他问及下边,得到的回答是“中文的文本没有准备好。”斯大林不动声色,转身对中方翻译师哲说:“请您把这个情况通告毛泽东同志。”
师哲小声地对毛泽东耳语了几句,毛泽东不悦地一摆手说:“算了,总而言之,一切错误都在中国人的身上行啦――”说罢毛泽东再也不言语了。
然而文本的拖延是由于苏方工作人员的差错造成的,他们在修改错误时耽误了时间,对此周恩来是十分清楚的。他理智地示意维辛斯基再等等,一直等到文本送来后,场上的焦灼气氛才缓解下来。
签字仪式终于完结了,在全体人员合影前,毛泽东和斯大林又相互交谈了几句,彼此祝贺与问候。合影时站在中间位置的斯大林比毛泽东矮了些,他很机智地向前跨了半步,这样第二天见报的照片中,斯大林和毛泽东几乎是一样高的并肩出现在全世界面前了。
当印有照片的报纸送到斯大林面前时,他仔细地看着照片,有些狡黠地笑了,似乎是在说:“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你真聪明呀!”
然而毛泽东注意的却是报纸上消息的内容,对那张合影照似乎根本没有去认真留心过什么。
斯大林破例出席招待会
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大都会饭店是一幢带有典型俄罗斯风格的建筑,2月14日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馆把大都会饭店的宴会厅全部包了下来,整整的一层楼都成了中国东道主接待客人的场所。自然,花费的租金也是颇为可观的了。中国党政代表团访苏结束的告别宴会将在这里举行。
下午6时左右,中国东道主和请来的客人们都按指定时间来到了宴会大厅内,到处都是笑脸和热情的话语声,气氛是热烈而隆重的。
然而快到开始的时间了,仍不见斯大林等苏联党政军最高领导人出现,不少人脸上浮现出忧虑不安的表情。大家担心斯大林是否真能破例走出克里姆林宫到这儿来参加招待会。几位苏方人员交头接耳地议论着,认为情况不妙,另外一些人则显得信心十足地在等待着,他们都是平常很难近距离看见过斯大林的人,尽管他们的职位也不算低。
正在人们议论纷纷之时,一位身穿便服的外交官悄悄走到苏方译员费德林身边,神秘地耳语道:“您应当到前厅去迎接斯大林,把他接到这里来。”
费德林心里掂量了一下,说:“你们做这件事或许更好些,难道这种事成了我的特权吗?”
外交官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费德林同志,关于特权的事,我们现在不谈它,我们现在是把你看做汉语专家来要求的,难道您还不明白?”他拉起费德林的手就把他带到了前厅,让他在指定的位置上站好。
6时30分,一队长长的高级轿车在饭店前停了下来,斯大林带领苏共政治局全体成员走下了汽车,前来赴宴了。当前厅大门打开,斯大林威严而颇有风度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时,全场许多人都惊呆了,因为在场的大部分苏联人都从未这么近的看见过斯大林呀!
斯大林走到存衣处解开大衣,殷勤的服务员要上前帮忙,斯大林风趣地说:“谢谢,看来这点事我还会做的。”他说完跟着费德林大步走进了宴会大厅内,顿时,全场爆发出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久久不息,回荡开来……
斯大林停了停,向狂热的人们挥挥手,然后向“主宾席”长桌后面的毛泽东大步走上去,毛泽东微笑着伸出双手与斯大林亲切地握握手,请他在自己旁边坐了下来。
“斯大林同志,您好!祝您身体健康!”
“谢谢,毛泽东同志,您的身体看来也不错,还适应莫斯科的气候。”
“还好!谢谢苏联同志们的关心和照顾。”毛泽东说完话将走上前来的周恩来、李富春、王稼祥等人中斯大林尚不认识的作了介绍,斯大林也微笑着同他们问候并握手致意。
敬酒开始了,大厅内灯光辉煌,欢乐的乐曲四下回荡,两国同志一个接一个地发表祝酒词,但所有祝酒的人都目不转睛地望着并排站在用玻璃板壁隔成小间内的斯大林和毛泽东。两位领袖在小间内交谈着、议论着各种问题,同以往的数次会晤一样,他们的谈话是没有题目的,高兴议论什么就谈什么,十分随便。
祝酒讲话开始不一会儿,大厅内的人流全都向小间前涌去。周恩来眼看玻璃板要被挤倒,忙叫人把它拆开,使大厅小厅合成一处,这样才使狂热的苏联人稍稍安定了一些。斯大林对人们没完没了的欢呼和兴奋看来有些厌倦了,他几次用目光向大家发出呼吁,但最终看来是徒劳的了。
首先发表祝酒词的是周恩来总理,他嗓音洪亮,没有用事先为他准备的讲稿,但所讲的内容竟和讲稿几乎一字不差。周恩来主要讲了中苏两党两国兄弟般的团结是对世界革命的最大贡献,中国人民感谢苏联老大哥的援助,要向老大哥学习等等内容。他的讲话使得在场的苏联同志十分激动,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费德林有时也觉得一时找不到更好的词汇来翻译了。周恩来的讲话结束后,人们更关注下边的议程了。因为斯大林也要发表祝酒词了。
斯大林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站了起来,显得从容不迫,他触了一下装满佳酿的酒杯,打了个手势说:“请注意,我要讲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