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29、于阗全蒸羊与烤全羊

  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养羊食羊历史悠久。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且鞮侯单于扣留,牧羊北海的故事人所熟知。李陵在《答苏武书》中也说,他在北国的饮食是“膻肉酪浆,以充饥渴。”可知早在两千多年前,这一带人民即以羊肉羊奶为主要食物。他们在长期烹食羊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两种烹制整只羊的方法,一种是蒸,一种是烤。这两种方法,为内地厨师所不及。

  蒸全羊是古时于阗(在今新疆和田一带)人的绝技。五代时这种食品曾传入内地,人们称之为“于阗法全蒸羊”。据说后周太祖郭威非常喜爱这种食品,曾命尚食仿效制作,但因不得要领,蒸出来的全羊,外烂内生,滋味甚劣。时人曾以“西施捧心,学者愈丑”来挖苦郭威的尚食。遗憾的是当时于阗人整只蒸羊的具体方法,史料中未加介绍。值得庆幸的是烤全羊的技艺不仅为后人继承,而且有所发展。

  西北少数民族“烤全羊”的历史始于何时,不得而知。《元史》有“掘地为坎以燎肉”的记述,可能就是关于蒙古烤羊的记述。据《中国烹饪》载:清朝,蒙古王府中常用“烤全羊”招待贵宾;康熙、乾隆年间,驻北京的蒙古族将领罗卜藏多尔济府内(简称罗王府)的饮膳中也有“烤全羊”。今天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每逢重要节日招待贵宾时,仍然离不开“烤全羊”,并将这个菜的工艺列入当地烹饪院校教学课程之中。

  新疆的“烤全羊”,维吾尔语叫“吐鲁儿卡瓦甫”。据传是由古时新疆南部(今和田、喀什、库车一带)商人在旅途中创制,尔后逐渐改进和流传下来的。

  上述两地古时“烤全羊”之法,均无文字记载,全靠厨师代代相传。两地烤法不尽相同。内蒙古的“烤全羊”,要选一至两岁的羯羊,宰杀方法是在胸部割一小口,伸手进去掐断大动脉,以热水汤褪毛,不剥皮;摘去内脏,在腹腔和后腿等肉厚之处割若干小口,放入调料腌渍,捞出后在羊体外面涂一层料酒、香油,用竹签或铁签把羊尾向内牵到腹部,从四肢中间用带钩的铁链钩住,胸部朝上,悬挂在特制的炉内,封严炉盖,进行烘烤;还要在羊身下放一个铁盆,以承接烘烤时滴下的羊脂。烘烤所用的木炭也有选择,关键技术在于掌握火候。新疆烤羊之法,则是剥去羊皮,截去头、蹄。所用调料有特别的选择。两地区的“烤羊肉”都具有色泽美观,鲜美香醇的特点。在宴会上食用时,都要由厨师(或服务人员)先将烤好的整羊,抬入席前让宾客观赏,再切块装盘,并备有调料供客人们蘸食。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