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3、野宴风俗的来历

  园林美景以饱眼福,佳肴美馔以饱口福。人们到野外风景秀丽的地方设宴,把两种享受结合起来,更加乐趣无穷。这类饮食方式称为“野宴”或游宴。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关于野宴盛况的记述。他在永和九年暮春,约友人到会稽山阴的“兰亭”饮宴。当时“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上有万里晴空,下有清流激湍”,又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他们“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面观赏自然美景,一面投壶猜拳,开怀畅饮。美景与美酒、佳肴相得益彰。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也记述了他任滁州太守时约朋友在琅琊山亭饮宴的欢乐情景。其实这位六一居士设在山亭上的筵席,不过是一些“山肴野味”而已,但是由于他们一面观赏那“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美景,一面觥筹交错,谈笑赋诗,其情景就令人陶醉了。正如欧阳修所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

  我国历史上的野宴,名目繁多,情趣各异,是中国饮食风俗的一个重要特色。但它始于何时?因何而起?尚难断言。晋代人在战国时魏王墓中发掘出一批先秦时的竹简书籍,其中有一部《穆天子传》,记述了周穆王游到西王母国时,西王母在瑶池设宴款待穆天子的故事。这是我国文献中关于野宴盛况的最早描写。但人们认为书中这段文字具有小说的性质。从早期的野宴记述来看,多与古时的郊祭,特别是春日的祓禊风俗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周代,许多地方在每年三月上旬逢巳的一天(上巳节),带上祭祀的食品到野外有水的地方举行祭神活动;还要在浸泡了香草的水中洗澡、玩耍,认为这样可以消除疾病和其他不祥。祭祀过的食品大家分食。这种活动叫做“禊”或“祓禊”。随着岁月的推移,人们对祭祀仪式越来越淡薄,而对于这一天的水边游乐、进餐则兴趣日浓,使上巳节成为以郊游野宴为主的节日。到了魏、晋,一些文人骚客很讲究在上巳节约友人到山水秀美之处去饮酒赋诗,还别出心裁地把盛有美酒的羽觞(酒杯)放在曲曲弯弯的小溪里任其漂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得一饮而尽,称为“曲水流饮”。看来,古时的郊祭风俗可能是后代“野宴”风俗的滥觞。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