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9、重九与重阳糕

  农历九月九日叫重阳节,民间有登高、赏菊、饮酒、吃重阳糕的习俗。相传这种风俗始于汉代。《续齐谐记》载,东汉年间,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对桓景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速命阖家缝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饮菊花酒,可免此难。从此,每逢重阳,登高饮酒和插茱萸便相沿成风,代代流传。到了唐宋,人们把茱萸泛在酒里或插在头上,登高畅游,盛极一时。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至于重九吃糕还有“步步皆高”之意。在这一天吃“粉糕”,俗叫“花糕”。《岁时记》里说:“民间九月九日,以粉面蒸糕,上置面制小鹿数枚,号‘食鹿糕’。”《唐六典·膳部》所记的“九日麻葛糕”指的就是“重阳糕”。

  随着时代的前进,重阳糕的花样,也随着时俗的移易而翻新。唐代发展到在糕上放动物形象。北宋汴梁的糕面上插剪绿小旗,并用粉做成狮子蛮王状,谓“狮蛮糕”。南宋临安又发展为“取糖肉秫面杂糅为之,上镂肉丝鸡饼,缀以榴颗,标以彩旗。”少则两层,多则九层,并雕饰以两只小羊,寓意“重阳”。宋代诗人范成大写的“中秋才过近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面夹两层多枣栗,当筵题句傲刘郎。”就是描绘这种花糕。明清的重阳糕花色更多,既有油糖果,炉汆的,也有发面垒果蒸的,还有用江米、黄米捣成的。《清嘉录》记载:“吴人食米粉五色糕,名重阳糕,此后,百工入夜操作,谓之‘做夜忙’。”“蒸出枣糕满店香,依然风雨古重阳。织工一饮登高酒,篝火鸣几夜作忙。”南方重九天气已凉,日短夜长,手工业厂坊主人以饮重阳酒和吃月饼为契机,发动工人夜晚加班,以增加其收入。由此可见,重九吃糕是全社会的风尚。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