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情
二十七岁的玄奘,聪慧上进,在洛阳城内早已是声名远播,被公认为佛教界的后起之秀。白马寺里的诵经念佛,论法辩证,莫不是这位年轻的法师主持。佛教的长辈们都称赞他:“真是个佛学的好坯子,日后定是白马寺的首席住持!”
然而,在他心中,却埋藏着一个巨大的梦想。那是师傅临终前对他的嘱托:“玄奘,我这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到天竺,那里才有最纯正的佛学经典……”
师傅的话语犹在耳旁,日日夜夜敲打着玄奘的心房。这是师傅一生的梦想,也是他自己的梦想。
他从小就剃发出家,一心向佛。十三岁从景法师学《涅磐经》,十五岁从严法师习《摄大乘论》,二十三岁只身前往天皇寺开坛讲《大乘法》,最后于唐太宗贞观元年再入长安,跟道岳法师学《俱舍论》——玄奘的刻苦努力,在佛教界为众僧有目共睹。
这一切都归根于自己的启蒙恩师。记得那时,小玄奘每天清晨起来都要做功课,念诵佛经,挑水劈柴,还常常按照师傅吩咐去山下镇子买些日常用品。日子久了,小玄奘发现,师傅总是让自己去很远的地方,并且山路崎岖,道路复杂;而其他小和尚则只在附近的镇子上买点儿东西就够了,路程短,而且平直舒坦。
小玄奘不明就里,询问师傅,师傅笑而不答。
日落西山时,其他小和尚都回来了。师傅召集大家,问那些小和尚:“你们去的镇子很近,买的东西又少,为什么每次都这么晚才回来呢?”
小和尚们回答:“我们沿途说笑,观看风景,每天都是这个时候回来啊。”
师傅又问小玄奘:“为什么你去的地方道路崎岖,拿的东西又多,却比他们都回来得要早呢?”
小玄奘不假思索地说:“正是因为道路遥远,我肩上的责任又这么重大,所以我不敢一丝懈怠,不停地赶路,反而回来得早了。”
师傅笑笑,点点头,对小玄奘说:“佛学的道理,你自己已经明白了。”
小玄奘恍然间顿悟。原来,在自己心中,已经没有道路,只有目标了。
师傅的教导和鞭策,在玄奘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暗暗发誓,要成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佛学家。而那条通往天竺的西域大道,现在已经被他踩在了脚下。
面对着夕阳,年轻的玄奘大步前行,义无反顾。大唐的最后一座关隘,玉门关,被他远远地抛在了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