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因文章锋芒毕露,成了新党打压的对象。他在湖州被拘捕,当天便被押往汴京,一个月后,被送进御史台的监狱严加看管,然后被正式提审。
“苏大学士,你这‘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两句是不是讽刺青苗法的?你是何居心,快快招来!”主审官厉声呵斥。
苏轼饿了两天,加上行程劳累,已无力申辩。
“不说话?就是默认了!”主审官拿着苏轼的一大沓文稿,“这里有你的一百多首诗词,其中有讽刺皇上、诬蔑新党、谋反叛逆、蛊惑人心等诸多罪证。你不招,我们也有办法治你,你这次是死定了!”
苏轼惊得双目圆睁,愤然,悲怆,绝望……一代文豪跪在小人的面前,是那样孱弱。
“苏轼!你诗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是影射皇帝,你有谋反之心!你‘东海若知明主意,应叫斥卤变桑田’是攻击皇帝的水利政策,讽刺新法!你‘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是侮蔑新政的盐法!”
刑讯逼供,苏轼终于忍受不了,逐渐招认了。这些诗词中,有三十九人受到牵连,其中官位最高的是司马光,源自于苏轼曾经赠写的《独乐园》,被认为是为旧党歌功颂德,为司马光重新执政大造舆论。而此时的司马光,依旧在洛阳编写《资治通鉴》,殚精竭虑,皓首穷经,不知外界政事风云,春去秋来多少个年头了……
汴京的监狱里,苏轼被关押三个多月了,他的精神遭受严重打击,觉得活着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新党的政客们,是铁了心要置苏轼于死地。
在等待最后判决的时候,长子苏迈每天前来送饭。由于父子不能见面,便暗中约好,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死刑判决的坏消息,就改送鱼,以便早做心理准备。有一天苏迈有事,不能去给父亲送饭,就托一个朋友代劳,但苏迈忘记告诉朋友这个约定,偏巧朋友给苏轼送去了一条鱼。苏轼一见大惊,以为自己难逃一死,便写了一首绝命诗给弟弟苏辙: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神宗看到了这首诗,不免感叹万分,当年的文坛领袖,今日却因为新政而沦为阶下囚。神宗皇帝爱惜苏轼之才,不忍杀之。而此时,正值皇太后重病在床,神宗皇帝欲大赦天下。皇太后拽着皇帝的手,嗫嚅地说:“我儿,只要赦免苏轼一人,母后心中就无比宽慰了……”神宗皇帝的心头一热,不禁两行热泪涌出。
朝中大臣们开始为苏轼说话了,连王安石的弟弟也奉劝皇上不可妄杀忠臣。此时,王安石已辞官赋闲在家,置身事外的他,对自己的政敌多了一份理解和包容,王安石也上书皇帝:“岂有盛世而杀才士乎?”为苏轼说了句公道话。
又是一个沉闷的午后,汴京的天空划开一道闪电,眨眼间,倾盆大雨,雷电交加。压抑许久的窒闷一股脑儿地倾泻出来,“哗啦啦”的雨水冲洗着京都的污浊,雨过天晴,人们感觉清新了许多,精神也变得愉悦了。
好消息终于传来:“苏大学士,这几个月来你受委屈了……”
御史台监狱里,被关押了三个多月的苏轼被释放了。他走出牢狱,呼吸着久违的清新空气,流下了激动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