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章 净土宗祖庭——香积寺

  皇陂

  唐代诗人王维,在《过香积寺》一诗中是这样写的:“不知香积寺,数里人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此诗形象写出昔时这儿面山临水,林深泉幽,古刹深藏的幽美环境,此情此景与今日的香积寺是多么遥远啊!然而如果将终南山作为远景,将香积寺所处毕原那种林深草茂未曾开发的自然生态环境复原到王维那个时代,那么王维的这首《过香积寺》就是一首昔时香积古刹的真实写照了。

  远古以前,我们居住的这块地方气候湿润多雨。汉代这儿沿终南山一带北至渭水以南尚是一个相当于今日动植物保护区的皇帝御花园——上林苑。那时到处丛林莽莽,湖泊荡漾,林中山鹿、野羊追逐,树上飞鸟成群……,那时沣、贑、蟚等水都很充沛,均有行船的记载,今许多地名亦留下昔时的一些痕迹,如沣水上游终南山下的“秦渡”,那时曾是渡口,此处曾有“皇子陂”,说明过去这儿曾有堵塞的湖泊。许多唐诗在无意中留下了过去这块地方水文、生态情况的蛛丝马迹。如岑参描述沣水的一首诗:“吾庐终南山,堪与王孙游,何当肯相寻,沣上一孤舟。”就写出沣水可行舟的情景;杜牧的《朱坡》也写出了贑水行舟及朱坡一带的秋景图:“倚川红叶岭,连寺绿杨堤,遍野翘霜鹤,澄潭舞锦鸡,惊涛堆万岫,舸急转千溪,眉点萱芽嫩,风条柳幄迷……”;韦应物的一首观沣涨诗更说出当时的水文和生态气候:“夏雨万壑凑,沣涨暮浑浑,草木盈川谷,槎梗方氵弥泛,涛沫亦洪翻,北来注沣河,所过无安源。”香积寺之西如此,香积寺之东的县城亦如此。唐末诗人罗隐的《皇陂》就写出当时韦曲皇陂的情景:“皇陂潋滟深复深,陂西下北聊登临,垂柳风清弄翠带,鲤鱼日暖跳黄金……”一幅多么美丽壮阔的湖泊渔乡图景啊;省地方志馆编辑出版的《唐长安词典》“皇子陂条”中:“唐长安樊川上的水池,相传秦朝曾葬皇子与坡北,故名‘皇子陂’,周回七里,隋初改为永安陂,该陂因地近长安,唐达官贵人多来此游览。”樊川当时较大的陂池除皇子陂外,还有丰润陂、雁鹜陂、鱼包陂、洛女陂、何池陂等,杜曲兴修水利时曾挖出古船,西北饭店1982年基建时也挖出船桨。近年来,韦曲西区建楼挖地基,下边挖出的青泥土,也证明这儿曾是湖陂,地下泥土被长期浸泡过。而香积寺地处神禾原之尾,这儿为贑、蟚之水汇聚之处,林木应该更加茂盛。据传香积寺西就有一陂池,王维诗中“安禅制毒龙”的典故就出自那个陂池的传说。另外这儿北临樊川,东南临蟚河川,地形比较复杂,如果王维初来游访香积寺,在远处看到终南山云峰下,苍苍茫茫的林木掩映着的香积寺塔时,“不知香积寺,数里人云峰”的感觉自然会油然而生,且这儿高崖河谷并存,林密草茂,王维所写之意境,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起塔建寺相隔839年之后至明嘉靖年间进士王鹤游寺诗曰:“古塔依萧寺,长川抱贑河。林深青霭合,地僻白云多,春意摧花鸟,幽情寄薜萝,探奇得胜境,税驾自岩阿,郊夕牛羊下,村归渔牧歌。佛光天上转,僧影目中过……”这儿虽已有了村庄人烟,然王维所写之景依然可见,如果将此作为今天香积寺一种过渡的图景,再看王维所写《过香积寺》就很容易进入那种境地,理解那种诗意了。犹如一首“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古诗,使寒山寺出了名,王维的一首《过香积寺》,使多少后人为之倾倒,今之游访香积寺,似乎已不能绕过王维这首诗了。正因为如此,才有以上絮语,算是一种进入。

  当我骑车行至香积寺村东时,见此处也有了座瓦窑,村东向北如今也有了平坦的公路。进村后,路两边耸起不少漂亮的二层楼房,村西和香积寺已连为一起了,香积寺小学位于香积寺之东我所来之路南。在“T”形路之北角,有一个小园子位于善导塔东,园内有一砖塔,4面5层,高约3丈,传为善导弟子灵骨塔。今香积寺寺院墙在“T”形路的南北路之西,路南为停车场,至“T”字路处南拐,数十丈,面东有一大门。入内,寺西南角,正在修建二层楼阁,上为地藏殿,下为安置僧人骨灰的殿阁;路北侧是新建之天王殿,内放石刻等物。越新建5间天王殿西山墙北去,此为香积寺建筑之中轴线,其北依次有5间大雄宝殿、5间法堂,大雄宝殿前是一个宽阔的院落,两边分布着客厅、念佛堂、配房、僧舍、库房、戒堂等共有百余间之多。最后的法堂东侧为方丈室。西院是善导塔院。续洞方丈因感冒正打吊针,我同他议定撰写碑文等事宜后,就自个儿在寺院转了起来。

  香积寺创建于唐高宗李治永隆二年(681),它的创建是与净土宗的创始人善导大师分不开的。

  善导,山东临淄人,生于隋大业九年(613),幼年于密州(山东诸城)明胜法师处出家为僧,唐贞观五年(631)受具足戒。他求佛心切,广深博求,贞观十五年(641),29岁的善导去山西石壁玄中寺拜高僧道绰为师,自此专一不二地专习净土法门。

  贞观十九年(645),道绰人寂,他回长安弘扬净土法门。后去悟真寺弘法,亦曾于光明寺讲经说法,大师常坐不卧,艰苦自励,好食供众,粗恶自奉,不论贵贱,不问贤愚,广行教化,所得供养用写阿弥陀佛经10万余卷,画净土变相300余壁。享誉海内外的龙门石窟卢舍那像为主的群雕,就是以善导大师为检校僧主建的。武则天曾助钱两万贯,于调露元年(679)奉敕于佛像之南建置奉先寺,3年工竣。善导大师著有《观无量寿经疏》(亦称观经四贴疏)(四卷),《往生礼赞偈》一卷,《净土法事赞》二卷,《观念法门》一卷,《般舟赞》一卷等多种净土宗典籍,集大成于前,开先河于后,创立净土宗。8世纪其经典传入日本,日僧法然据此立教。永隆二年(681)三月十四日,善导大师圆寂于实际寺,其弟子怀恽想遗烈而崩心,顾余恩而雨面,爰思宅兆,式建坟茔,遂于凤城南神禾原建崇灵塔。后又于寺院造大槃堵波,周回200步,直上13级,此即今存的善导供养塔。由于灵骨塔、供养塔皆在香积寺,故世人以香积寺及初祖道绰住持的玄中寺为其祖庭。佛经“天竺有众香之国,佛名香积”之句,即香积寺名之源也。

  香积寺自创建以来,历尽沧桑,屡遭劫运。太平兴国三年(978),香积寺改为开利寺,不久又恢复原名。宋张礼元佑年间游城南时曰寺中多石像,砖塔中裂”,可知善导塔裂于宋元佑以前。至明嘉靖(1520)进士王鹤游寺诗曰:“古塔依萧寺,长川抱贑河。林深青蔼合,地僻白云多。春意摧花鸟,幽情寄薜萝。探奇得胜境,税驾自岩阿,郊夕牛羊下,村归渔牧歌。佛光天上转,僧影目中过……”虽与王维所写图景有别,然与今车鸣人喧之景迥然,时香积寺朝昏钟梵,佛事依然盛矣。明万历十六年(1618)赵岖函游香积寺曰:“寺塔中裂,院宇荒凉”,从塔上坠落毕彦雄撰写的《净业禅师塔铭》已镶嵌在寺壁上。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曾修葺善导塔,塔门上所嵌“涅槃盛事”即此时镌刻。清之后,断垣残碑,游人只能听贑蟚呜咽,望断垣伤目了。

  解放后至1957年,香积寺有大殿3间、金刚殿3间为本村学校借用作教室。4间僧房其中1间农业社作仓库,另有1间钟楼。据说当时尚有藏书数千册之多。据陈景富编著的《香积寺》曰:“直至清末寺内尚有不少金石文物,(精刻119件)。据传,后来曾遭受了一次巨大的破坏,寺内金石文物被日本浪人大量盗去。当时寺僧为保护文物,曾埋藏若干,但可惜至今下落不明。”

  我在寺院内游观着。老方丈续洞法师打完针后,不顾体弱硬是陪我看了前殿的碑石及院内放着的约4尺长的六棱石刻陀罗尼经幢。那经幢,由于年代久远,文字经风雨剥蚀,已看不清,还有武周碑头一块及一些粗石建筑材料。续洞法师介绍说,1965年香积寺塔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人民政府为了修葺香积寺,拆去子午镇戏楼木料用于新建大雄宝殿5间,并加固了善导塔。继而香积寺成为全国重点开放寺院,国内外礼塔、参观游人日增。1980年中、日僧众数百人隆重举行善导圆寂1300周年纪念法会,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日本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副总裁稻冈觉顺、会长武田周彦等亲临参加。日本友人赠送善导大师像、须弥座、供桌、五供、铜磬、木鱼、石灯等安置殿前。1990年4月,续洞法师荣升方丈,发愿复兴香积寺,这些年来新建、修建法堂、客厅、念佛堂、配房、僧舍、库房、戒堂等达百余间。

  续润方丈还亲自领我们参观了所有佛殿的佛雕,印象最深的是参观大雄宝殿,此大殿颇为雄阔。殿内佛塑庄严、雄伟、大气。新建之天王殿,殿内泥塑尚未着彩,雕工精致,中间为弥勒佛,两边是八大金刚。特别是八大金刚塑像,形态很有质感,惟妙惟肖,一丝不苟,工艺水平很高。这次我们有幸登上善导塔,虽只登至第八层,但整个寺院均现眼底,南山如屏,燕飞脚下,极目远眺,江山如诗如画。

  2001年秋,香积寺善导塔已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续洞方丈传略

  续洞方丈,俗名周社全,1922年农历十月二十三日生于山西临汾县周家庄。他生来命运不济,7岁时丧母,9岁时父亲又离开了人世。11岁开始上学。14岁时,过继给距周家庄很近的老姑奶家。16岁时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烽火狼烟,遍及华夏,山西临汾县沦陷。日本侵略者每到一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周社全为了活命,同继父母去山里逃难,数月不敢回家。两年后,就是他18岁那年,才到姑奶家的上涧北村开始务农。19岁,日本人又在他的故乡拉兵,为了不作亡国奴,不去为日本人卖命,他出家当了和尚。

  他出家的寺院,叫古深山南仙洞碧岩寺。碧岩寺是一个很大的寺院,殿宇、僧舍多达150多间,这仙人洞沟很深,寺院就坐落于仙人洞沟坎子上,殿宇顺着崖坎排成约半里长,寺后还有许多窑洞搁置着。至解放前,碧岩寺驻着一座约400人的中学,仅学校就占去寺院50多间房。

  周社全出家的第一个师父法号上广下教,是山西太原市人。这个沟里有个南仙洞,大概师父想取意于将这个洞里的佛事让徒弟延续下去吧,就给他取了“续洞”这个法号。续洞法师出家的第二年受戒,时年20岁,受戒的寺院在山西太原崇善寺,受戒僧是上明下义和尚。受戒后,他又回到碧云寺。

  师父上广下教由于是太原市人,家里有点门面,经常去城里,在往来途中不幸死于兵乱。师父死后不久,续洞法师就被国民党军队拉去当壮丁,那时他刚21岁。民国34年(1945),日本投降,24岁的续洞离开部队,去山西榆次县圣母庙——一个子孙寺院做饭。这儿有经常从陕西过来的人,一次他在寺院听说陕西卧龙寺朗照法师讲法华经,便同四位僧人准备赴陕去卧龙寺听经。当时日本虽投降,可世事并不平静,沿路关口很多。1946年,他们历尽艰险,来到西安卧龙寺。

  1946年8月至1947年4月这段时间,续洞法师住陕西卧龙寺。1947年4月他离开卧龙寺去户县草堂寺作住持。1948年9月离开户县草堂寺到长安沣峪后庵山净业寺,当时净业寺住持是智海和尚。在净业寺住半月后,又到南五台大茅蓬,当时大茅蓬的当家叫愿成,是湖北人。第二年,也就是1949年,他又住石砭峪大瓢沟观音洞。这时正值土地改革,僧人要分地,他又回到大茅蓬。在1951年至1954年这段时间里,续洞法师曾回观音洞,也曾去石砭峪仙人岔茅蓬。

  生老无常,人生道路曲折,1955年、1956年僧人曾成立高级社,续洞法师曾任台沟高级社主任,台沟、星火合队,续洞法师亦曾任副队长。他曾出家为僧,亦曾被迫还俗为民。“文化大革命”期间,常人所经受到的一切周折、磨难,他都经受了,他曾下队劳动,亦曾被陷害劳教。面对人生,他含笑以待,他相信正义必至,未来美好。

  1970年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他又回到了香积寺,众僧选他为当家。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他虽年岁已高,但艰苦自励,老当益壮。1965年香积寺塔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愈增强了他振兴寺院的信心。1979年人民政府拨资重建大雄宝殿5间并加固善导塔。1990年4月续洞法师荣升香积寺方丈。1991年主持传戒,并当选为西安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几十年来续洞法师发愿复兴香积寺。他坚持众生平等的佛法律则,虽已年迈,且为方丈,但吃、住、行与一般僧人无异,生活艰辛简朴,善导大师的许多优秀品质在他身上得以继承发扬。他艰苦自励,至今功果显著,新建、修建法堂、客厅、念佛堂、配房、僧舍、库房、戒堂达百余间。彩虹起神禾之尾,宝塔屹立交河之滨,净土宗名寺香积寺终于迎来了它的辉煌。

  钟文铭文

  大唐实际寺故寺主怀恽奉敕赠隆阐大法师碑铭并序

  怀恽及书

  昔吾师因地求真,众魔纷挠,果到成佛,龙天捧播,自作镇灵山法躬。靡易告灭,双树示迹伦凡。微言不传,慧烛潜照。届夫岁迈千秋,时淹五浊,欲海沸腾,邪山纷纠。于是释防东逝,爰称兆应。汉梦西通,方崇像法。或青眸接轸,竞扇玄风;或白足相趋,争开佛日。至欲继前贤之令轨,为后进之康衢,照烛重昏,慈舟苦航,人能弘道,斯之谓欺。法师讳怀恽,俗张姓,南阳人也。远祖因官迁京兆,廿一代祖安,晋丞相,袭爵鸿胪公。高祖融,守黄门郎,迁太子庶子。祖英,唐解褐太常太祝,袭爵天平公,寻转吴王祭酒。兰奏位,清陪雅列。法师聪敏,为其性相慈善,资其风骨。母常山夫人,乐姓。降胎之月,不味膻腥。载诞之辰,情欣禁戒。暨年登卯岁,特异诸童,或焚叶为香,或赝沙为塔,虽飞轩纟肃毂,未留步,月宇香楼,怡然忘返。

  高宗天皇大帝乘乾抚运,出震披图,虚已求贤,明邀待士。总章元载,梦者见法师。倏降纶言,远令虔辟。於是临丹扌监,迩青蒲,广献真诚,特蒙褒赞。帝乃亲授朱绂,令处凤池之荣。师乃固请缁衣,愿讠乇鹦林之地。奉槃於西明剃落。善来忽唱,恶业疑销。既挂三衣,俄陪四众。翘勤迁积,思五分而非遥。精苦逾深,想三祗而未远。时有亲证三昧大德善导门者梨,慈树森疏,悲花照灼,情祛□漏,拥藤井於莲台。化无涯,驱钅截围於宝国。既闻盛烈,雅缔师资,祈解脱矢见,发菩提愿,一承妙旨,十有余龄,秘偈真乘,亲蒙休属。自惟薄衤右,师资早丧。想遗烈而崩心,顾余恩而雨雄伟,其地前终峰之南镇,后帝城之北里,广构伽蓝,堂殿峥嵘。瞻星揆雾或候日裁规。据今存唐怀恽碑记,唐高宗李治曾购舍利千粒及百宝蟠花令兴供养。武则天、唐中宗李显亦曾来此瞻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废待兴。1965年香积寺塔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人民政府新建大雄宝殿五间并加固善导塔。继而香积寺成为全国重点开放寺院,国内外礼塔、参观游人日增。1980年中、日僧众数百人隆重举行善导圆寂1300周年纪念法会,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日本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副总裁稻冈觉顺、会长武田大周彦等亲临参加。日本友人赠送善导大师像、须弥座、供桌、五供、铜磬、木鱼、石灯等安置殿前。1990年4月,香积寺住持续洞法师荣升方丈,发愿复兴香积寺,新建、修建法堂、大雄宝殿、门殿、地藏殿斋堂、念佛堂、钟鼓楼、碑廊,东西厢房、东西客堂、伙房、僧舍、库房等达百余间。

  壮乎哉香积寺,彩虹起神禾之尾,宝塔巍立之滨,寺院宏阔,布局井然,殿堂肃穆壮丽。阿弥陀佛,兴隆之日净土宗香积寺祈祷世界和平,愿我中华永久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为垂不朽,今勒石以记。

  原长安县志办公室副主任樊耀亭撰

  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王依仁书

  佛历二五四三年十一月十七日

  公元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香积寺住持续洞方丈率两序大众全立

  (说明:碑文落款“公元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为续洞方丈所定立石日。不幸的是续洞方丈于1999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圆寂,故刻石日期后移。)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