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英何谦
蓝田水陆庵背靠凤凰山,掩映在绿树丛中,两股清水在庵后会合,终年潺氵爰,环境非常幽美。
水陆庵建于明代,是秦藩王朱怀聈为他的母亲修建的。朱怀聈是朱元璋的孙子,他的母亲笃信佛教,因而在隋唐名刹悟真寺的山口选择了这一风水绝佳之地建庵,以为举办水陆法会的道场。水陆法会是佛教为一切众生,即水中、陆地、空中的所有生灵超度升天的祈祷仪式。
因为有皇家的势力和财力,自然有一流的雕塑匠师,这才为我们留下了令人震惊的一流杰作——世界罕见的水陆庵彩塑艺术宝窟,同时这也是极为珍贵的佛教文化遗产。
水陆庵在一个大殿里有大小各种造像二千余尊,井然有序地占满了殿内的所有墙壁,完美地表现了释迦牟尼的一生和他创建的佛国理想。
水陆庵的造像群是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到顶峰之后的作品,因而代表了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高水平。如果从整体水平看,可与敦煌、龙门、云岗、麦积山分庭抗礼,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一页。
水陆庵彩塑群独具的魅力,是在一个不大的大殿之中巧妙地安排了大小二千多尊造像,并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内容丰富、塑艺精湛,一气呵成、举世仅有。水陆庵彩塑群,无论从整体上还是从单个造像看都是精妙的艺术品,无论是大到五、六米的佛像,还是只有五公分的悬塑,艺术家都是一丝不苟,精心创作。为了充分表现佛国理想和释迦牟尼利益广众的一生,这些明代的艺术家煞费苦心、巧妙安排,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穿插了众多的佛传故事。不但在艺术上独具一格,而且大大增强了它的佛教文化价值。
蓝田水陆庵佛国彩塑群具有惊世之美,它和四大名窟一样各具风采;它在方寸之地,以内容丰富、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情节生动而独擅胜场。
三尊如来
走进大殿,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三尊如来的佛像。
正中为本尊佛释迦牟尼佛,左右分别是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三尊如来均坐于莲台之上,台高1.33米,像高2米,佛光高2.3米。
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双目微开,神情安详,左胁侍是大迦叶,右胁侍为阿难。
释迦牟尼佛身后的背光,为椭圆形呈放射状,使用层层复叠的雕塑方法,包容了极为复杂的内容,甚至鬼子母的故事也在其中。但见金龙缠绕、异花生彩、瑞兽呈祥、七宝缨络、十方诸佛、天人菩萨、护法神、人形金翅鸟王等等异彩纷呈;佛光里内容虽多,却并不零乱,只见一片金光闪闪,收到了很好的视觉效果,细细看去,似无穷尽,又非常耐看。把佛光做到如此繁复精美地步的,世所罕有。
在释迦牟尼佛左侧的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佛主,他的两位胁侍是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他们也被安排在佛光里,立于阿弥陀佛两侧是两位侍者。
药师佛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佛主,其左胁侍为日光遍照菩萨,右胁侍为月光遍照菩萨,人们经常称之为东方三圣。但在水陆庵,这两位胁侍却被安排在药师佛身后的佛光里,立在药师佛左右的是两位侍者。
这三尊如来佛像,雕镂手法相同,皆美仑美奂。
佛光故事
金翅神雕
金翅神雕是佛的护法神之一。
在佛光上方中央有一人首鸟身展开双翅的天神就是金翅神雕王。神雕过去以龙为食,弄得龙心惶惶,终日在恐惧中度日,还是难免被神雕纳入口中。龙王没有办法,只得去向佛求救,佛陀答应了。后来神雕在捕食时就会看到金光一闪,就什么也没有了。神雕捕不到龙,饥肠辘辘,快要饿死了,于是找到佛尊求救,佛陀收留了它,从供养中分给它食物,后来经常听佛说法,得到感悟,成为佛的护法神。
现在出家人在进餐时总要留几粒米,据说就是留给金翅神雕的供养。
鬼子母的故事
大兜国中有一个巫婆,生了五百个孩子,她特别喜欢最小的孩子爱奴,但她却有一个怪癖——专门盗食别人的孩子,弄得人心惶惶,她也得了“鬼子母”的称号。
佛陀知道后使用神通从鬼子母怀里抱走爱奴,用钵轻轻扣住,鬼子母于是带着她的五百个鬼子来向佛陀要人。
佛陀坐在那里不动,五百鬼子的棍棒却不能近身。有几个鬼子爬到钵边,企图从钵里把爱奴拖出来,但却无法使爱奴移动半分;有的鬼子用棍子撬钵,也是徒劳无功;鬼子母的巫法也施展不出来,急得眼泪也下来了,她跪在佛陀面前,向佛陀乞求,佛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鬼子母发誓再不危害百姓,改邪归正。这时,钵自然起,爱奴向佛陀揖拜后扑向母亲怀抱。鬼子母发心向善,后来得以生天为主,称鬼子母天,成为佛的护法神之一。
水陆庵的塑像中表现了这一故事,它就藏在正殿释迦牟尼佛的佛光里。
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之八者即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目侯罗伽等。
《贤愚经》中描绘夜叉的形象是色貌青黑,目赤如血,狗牙上出,头发悉竖,火从口出。
夜叉
《长阿含经》中描绘阿修罗的形象是:或谓九头千眼,口中出火,九百九十手,六足,身形为须弥山四倍,或谓千头二千手,万头二万手,三头六手,或谓三面青黑色,忿怒裸形相,六臂。总之,这些异类多有神通,过去多为恶神,因归化于佛之威德,住于诸佛之受用土,护持佛及佛法。另,药师佛也有十二神将。
这二十四个塑像身高均在1.8米左右,个个神态不同,多为愤怒形的动态相,但都气势夺人,有研究者指称此组塑像为“二十四诸天”,但称之为天龙八部众似更妥当。
诸天的形象多为静态相;诸天通常指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各天界的天子和天女们,他们有很长的寿命,但最终仍要进入轮回。佛教的宇宙观是天外有天,没有穷尽,三十三天也不过是欲界六天中的一部分,天龙八部中也包括“天”。
佛陀的降生
距今两千五百年多年以前,古印度有一个小国叫迦毗罗卫城,国王叫净饭王,夫人叫摩耶,虽然拥有众多财富,却没有孩子。
一日摩耶夫人正在睡觉,忽然梦见一个金色儿童骑着六牙白象从天上向她走来,进入她的右肋。
佛经上说,这个金童正是佛陀。佛陀的前身是善惠菩萨,他在兜率天对诸天说道:“今日是度脱众生之时,我应下生阎浮提中。”
十个月后,摩耶夫人来到蓝毗尼花园,坐在无忧树下。当她伸手去摘树上的一朵花时,菩萨渐渐从右肋出,于是树下亦生七宝七茎莲花,大如车轮,菩萨随即落在莲花上,无扶侍者,自行七步,举其右臂狮子吼:“我于一切天人之中,最尊最胜!无量生死于此尽矣,此生利益一切天人!”
说完这句话,“四天王即以缯接太子身,置宝几上。释提桓因手执宝盆,大焚天王又持自拂,侍立左右。难陀龙王、优波难陀龙王于虚空中吐清净水,一温一凉,灌太子身。”(引文出自《大华严经》)
本生故事
本生故事讲的是释迦牟尼的前生故事。
舍身饲虎
久远以前,有一个国王名叫大车,他有三个儿子。长子叫摩诃波罗,次子叫摩诃捉婆,三子叫摩诃萨槃。
有一天三兄弟去森林,看见一只老虎产下了七只小虎,十分饥渴。摩诃萨槃心想,如果没有食物,这可怜的小虎就会死掉,我舍掉一条性命,就能拯救七条性命,这是值得的。于是摩诃萨槃来到虎窝前,这时他用竹竿刺破颈部,血流出来,一直流到虎窝。饿虎舔着他的血,吃完他的肉,这时大地为之震动,天花乱坠。
水陆庵彩塑用伸手喂虎表现了这一故事。
割肉贸鸽
很久以前,有一个大国王名叫尸毗,尸毗王一心向佛,精进不懈。
一天,他看见一只鹰追着一只鸽子,穷追不舍。鸽子走投无路,落在了尸毗王的手臂上,请尸毗王救它;接着那只鹰也落到了他肩上,这只鹰看起来很凶恶,但也饿得快不行了。
如果鸽子被鹰吃掉,一条生命就没有了,如果鹰不吃鸽子就要饿死,也是一条生命,尸毗王对鹰说:
“你不要伤害这只鸽子,我用别的肉代替。”鹰答应了,但要求必须是等量的新鲜肉。
于是尸毗王命人找来一个秤,一边放鸽子,一边开始割自己身上的肉。肉越割越多,但始终不能使秤平衡,最后尸吡王把全部身体倾了进去,此时,大地为之震动,天花乱坠,鹰和鸽子都现出原形:鹰乃帝释天变化,鸽子乃毗首羯摩天所变。
尸毗王就是佛陀的另一个前生。
阿私陀仙人
太子诞生后,举国欢庆,为他起名叫悉达多,意思是吉祥,国王希望能请到阿私陀仙人为太子相面,不料心中刚有此念,阿私陀仙人就自己找上门来。
国王赶紧请阿私陀仙人上座,礼拜再三。阿私陀仙人看到太子,心中非常激动,说太子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世间少有,并且断言太子必修道成为转法轮圣王。最后阿私陀不由自主地唏嘘起来,国王以为有什么不好,结果却是阿私陀为自己赶不上沐浴法雨而深深遗憾。
十七年后,阿私陀的预言应验了。
出家修道
太子在宫中的生活很优越,但是他并不快乐,他常常为众生的生、老、病、死及社会和自然界的不公所忧虑、困扰,终日郁郁寡欢。
太子决心寻求解脱办法,决定出家修道,他的父王百般阻挠都没有成功。在一个夜晚,太子骑着名叫犍陟的白马,和仆人车匿一起,在诸天神的帮助下,悄无声息地离开城邦,来到一个很远的地方。
悟道成佛
悉达多太子来到苦行林,看到了不少苦修者,他们都是单为自己修来世幸福的,也拜访过不少高人,但都解决不了他心中的疑问。于是他独自找了一个地方,开始苦思冥想,每天只进食一次,一点食物,结果不但没有悟道,身体却一天天瘦了下来。
后来他认识到一味苦行的路子是行不通的,应该行“中道”,于是他接受了牧羊女的供养,身体很快恢复起来。他在菩提树下澄心静虑,终于总结出“四谛”、“十二因缘”、“八正道”的理论体系,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思想诞生了。
当悉达多太子从菩提树下的吉祥草上站起来,他已经成为佛陀,佛陀的意思就是觉悟者。
鹿野苑说法
太子悟道成佛之后,希望让更多的人掌握他的真理,他想到了忄乔陈如等五人。这五个人原是净饭王派来侍候并监督太子的,后来被太子的苦修精神感动而追随太子修行,当他们看到太子放弃苦修,认为佛陀是一个“退转者”,发誓不再理睬太子。佛陀来到他们修行的地方,为他们解说苦、集、灭、道四谛,十二因缘,八正道,他们大受感动而顶礼佛足,成为第一批出家的僧人。至此,佛、法、僧三宝俱全。
佛陀来到鹿野苑,首先把这些理论宣讲给五位最早的追随者,这是佛陀的第一次说法,这次说法的内容后来被收入《华严经》,因而《华严经》也成为佛教最基本的经典。
拈花微笑
佛陀在耆门者崛山鹫峰顶的一次法会上,在法座上长时间不作声,然后从面前拈起一支大焚天王供养的优昙钵罗花让大家看,接着又向众人眨了眨眼睛。
佛陀是什么意思呢?虽然大家知道佛陀必有所指,但数万名弟子的脸上都是一片茫然的表情,只有大迦叶的脸上挂着会心的微笑。
佛陀当下赞道:
“善哉!大迦叶!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密付于你,你当护持,传付将来。”
佛陀当众将代表传法依据的金阑袈裟赠给了大迦叶,从此,大迦叶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
庵婆罗丽
毗舍离城的巨富美女庵婆罗丽也要来拜会佛陀,佛陀对弟子们说:
“这个庵婆罗丽是毗舍离城有名的美女,你们要守持正心,勿使放逸。”
庵婆罗丽出身妓女,靠美貌赢得了大量财富,然后又用来经商做生意,成了毗舍离城最富有的人之一。
庵婆罗丽来了,佛陀对她说:
“只有在佛法中,女人和男人才是平等的。女人想要和男子享受平等,只有信仰佛法,努力修行。”
庵婆罗丽当下发起皈依之心,她诚恳地请求佛陀第二天去她家用斋,佛陀答应了。
这时候,五百个离车人穿着节日盛装,坐着彩车,赶来向佛陀问候,也要请佛陀到他们那里去接受供养,离车人请求佛陀改变主意,佛陀说:
“佛法里没有男女之分,贵贱之别,不管什么样的女人,只要严持禁戒,静坐参禅,也可明心见性,证道成佛。”
庵婆罗丽的供养极为丰盛,她请求佛陀接受位于城北的一座庄园,用作僧侣们的讲修之所,这是毗舍离城最大最美的园林别墅,从此成了佛教的另一个胜地——庵婆罗园。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
后殿的主题,是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的故事。
忉利天为欲界六天之一,在四王天之上,居须弥山之顶。此天以帝释天居中,叫“善见城”,东南西北各有八城,故又称三十三天;忉利天之上依次为夜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
佛母按照佛法跪于佛陀面前,佛陀抱拳向母亲致敬;佛的手印是有特定意义的,这个手印很是特别。
佛在忉利天说法的主要内容是讲地藏菩萨的事迹。听法的信众非常之多,环墙三面甚或四面都可以看作是听众;壁塑上下四层排列,刻画了诸天人等的各种神态,值得一个个去仔细欣赏。
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就是那位“不度尽地狱罪苦众生决不成佛”的菩萨,因他在“师子奋迅具足如来佛”面前发此大愿,至今仍为菩萨位。
药王菩萨
药王菩萨居雪山,以药求治众生,名善现,头戴天冠,手持一个药葫芦,结跏趺坐。
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是最著名最受百姓欢迎的佛教菩萨。《法华经》说:“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名观世音。”观世音菩萨不但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也是接引人们去西方极乐世界的向导。
水陆庵的观世音塑像为男相,留着胡须,这在明代是十分少见的。据传观世音是古印度神话传说中的一位王子,他的父王得道成佛后即为阿弥陀佛,另一位王子即是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
因为观世音担负着特殊使命,又要因时、因地、因事点化众生,常常以不同面貌出现,就有了六观音、三十三观音,甚至一百零八观音之说,如果没有千手千眼也应付不了人间的深重苦难。
水陆庵的观音像虽为男相,看起来却如盛唐美女,丰肌玉骨、眉目清秀、比例匀称。观音坐于龙台之上,暗指东海普陀道场,净瓶内插着柳枝,台前立着的即是善财童子。
泥塑“千手”观音
善财童子赤脚立于莲座,脚踝上绑着铃铛,手捧莲苞,很是可爱,头顶上那一绺刘海,很像是关中娃。其实善财童子年岁已高,他经过了五十三次学习和考验,才成为观世音菩萨的胁侍。
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本是他方世界之佛,常来到婆娑世界助释迦牟尼佛宣传佛法。造像中常立于释尊之左,狮子为座,代表智慧;此像有须髯,颌下还有卷曲胡须,静中含智。
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在造像中常立于释尊之后,以白象为座,代表“贤德”。
如意轮王菩萨
如意轮王菩萨是六观音之一,全称如意轮观世音菩萨。此菩萨持如意宝珠及法轮,广济一切众生之苦,成就众生之愿望。如意、宝珠,指世间之珍宝及出世间实相之宝,此二宝能令众生生出福德;法轮,即转法轮之意,能令众生生出智德。此菩萨安置于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观音院中,密号为持宝金刚,三昧耶形为如意宝珠,其形象有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等不同,以六臂为多。
如意宝珠又称摩尼宝珠、如意摩尼,指能如自己意愿而变化出种种珍宝之宝珠,此宝珠尚有除病、去苦等功德。《杂宝藏经》认为如意宝珠出自摩竭鱼之脑中;《大智度论》则说如意宝珠或由龙王之脑中而出,或为帝释天所持之金刚,破碎后掉落而得,或谓佛之舍利变化而成,以利益众生。
水陆庵的如意轮王菩萨为十六臂,其中一手持珠、一手持轮,其它未持物之手均现一眼;男相,有须;跏趺坐于莲花之上。莲花有茎,立于波涛之中,背景壁画中画有竹林,暗指普陀山之紫竹院。
阿弥陀佛
在文殊塑像南侧,以通道相隔的是一个以孔雀为座的佛造像。以孔雀为座很容易联想到是孔雀明王,孔雀明王呈一面四臂之相,手持莲花、俱缘果、吉祥果、孔雀尾,但这是佛与孔雀明王不符。有人指为文殊菩萨,因为他原本是欢喜藏摩尼宝精佛,以孔雀为座,也有道理,我以为此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为密教莲华部主,所乘亦为孔雀;孔雀瑞鸟,色彩绚丽,用以表示转法轮之意。
佛光的安排利用了孔雀开屏,十分巧妙。
佛陀涅槃
佛陀宣布的三个月后将在拘尸那揭罗城外婆罗双树林涅槃的决定使弟子们极为震惊,但他们明白,这是不可变更的,也是无法挽回的决定。
佛陀的上首弟子舍利弗按照规矩,回到家乡先行涅槃,以追随佛陀。
阿难问佛陀:“世尊涅槃之后,弟子当以谁为师?”佛陀回答:“以律法为师。”并且告诉阿难“要把每次说法的地点、参加的人和人数写清楚,还要注明‘如是我闻’字样。”
涅槃前,佛陀得到了他的关门弟子——已一百二十岁的婆罗门须跋陀罗。
佛陀拒绝了所有的供养,但是接受了一位贫苦农夫纯陀的供养。图中弟子把手伸向佛陀,表现的正是此意。
佛陀对弟子说:一万年以后,佛法将永远消失。
毕钵罗窟结集
佛灭度后,在大迦叶主持下召开了一次民主大会羯磨大会,会上推举了五百名均已证得阿罗汉的弟子整理记录佛陀的说法,汇集成经典。这是佛教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大事,整理工作在耆都崛山的毕钵罗窟进行,在封闭状态下整理了七个月。
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长卷里,这些大罗汉或用笔书写,或展卷吟诵,或相互推敲,或沉思默想,表现了极为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通过大罗汉这种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从而表现了佛陀勇猛精进、追求真理的精神。
毕钵罗窟,五百名大罗汉神情肃穆,他们肩负着神圣的使命。
戒律部分由优波离诵出,经所有参加人讨论、补充、研究后认定,然后一条条写出。
佛法部分由阿难陀诵出,经所有参加人讨论、补充、研究后认定,然后写出。
代佛说法部分由大迦叶诵出,经所有参加人讨论、补充、研究后认定,然后写出。
所有佛经必须写明听者、说者、提问者、时间、地点、集会人数,六者缺一不可。
毕钵罗窟的洞门被封住了。
赶赴婆罗双树的渡海罗汉
佛陀在遮布罗那宣布三个月后,在婆罗双树林涅槃。消息传出后,佛陀在各国各地弘法传教的弟子们纷纷向佛陀的涅槃地集中。因为水陆庵的彩塑群整个以须弥山及须弥山四周的四海为背景,因而形成了佛陀弟子渡海奇观,这样反而更为生动,更为多姿多采。
围绕这一主题的长卷处于人们的最佳视线,因而艺术家用心更多,也更加吸引眼球。这些人各展神通,以非常平静的心态对待佛的涅槃,是一些觉悟水平很高的弟子,从而表现了佛陀“寂灭为乐”的人生哲学。
水陆庵彩塑在南北两墙最显眼的位置安排了两个相同的主题,一个是赶赴婆罗双树的渡海罗汉,一个是罗汉整理佛经的毕钵罗窟结集,从而形成了两个环带。渡海罗汉最为抢眼,堪称经典;上图为南墙、下图为北墙的渡海罗汉。
东墙是大门,但在南北两侧都安排了造像。南侧这尊释尊像上方的云头正中塑着阿弥陀佛;左侧是观世音菩萨,下方的云头上立者善财童子,右侧是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的两侧是两位侍者。
水陆庵塑的这么多释尊像方位各不相同,表现了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观者自当警惕所作所为,一心向善,也有处处见佛的吉祥意思。
最引人注目的是北侧主尊佛,释迦牟尼。这尊佛像极为完美,颇有唐风遗韵。在这尊像的上方,并列有三尊像,坐于云朵之上,中间是释尊像,云朵似略高,他的左侧是老子像,右侧是孔子像。
释、道、儒的三位领袖共处一室,在造像上并不多见,这也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三教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