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三章 清凉寺

  崔皓

  隋建清凉寺在韦曲凤栖塬西端。据史料考证,该寺院建于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距今已有1400余年,曾名真寂寺、崇福寺、化度寺等,是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寺院。它东接长安县城,在古都西安南郊广播电视塔之西南约1.5公里处,地域属长安县韦曲镇上塔坡村之北塬,其势坐东北而面向西南,塬下二三百米地是长安八水之一“氵皂河”和西安欧亚学院校园相连,塬北与西安市雁塔区长延堡街道办东姜村接壤。

  据长安县档案馆馆藏资料证实,清凉寺原有土地5公顷多,其中建筑面积1公顷,分南北两院。南院有山门三间及大雄宝殿,两侧各建廊房,院内有弥勒佛像一尊,高2米,系蓝田黄花玉石雕刻,头戴宝冠,项挂璎珞,交足跌坐,光耀晶莹,是隋代风格典型精品,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北院南北均为安间房,依塬有窑洞七孔,牛、大车、农具等,一应齐全,住寺僧人有广禅、普照、显良、继林法师等。原寺属十方丛林,地势雄伟,佛像庄严,柏树成林,依势还有“百神洞”、“天地洞”等,居士云集,香火极旺。

  根据寺院老僧们回忆,又据丰镐碑文记载,隋朝时,清凉寺所在地清凉山形若高塔,在山林西侧山腰,建起庙宇一座,因其美丽而幽静,遂名“真寂寺”。韦曲是唐代京畿之地,亦是韦、杜世族居住之处,因而,离塔坡何氏山林清凉寺仅一桥之隔,这里就成了达官显贵、墨客骚人游览观光的有名去处。

  唐朝是佛教文化极为发达的时代。贞元年间,有位澄观法师,因常往清凉山,被德宗赐号“清凉国师”。他游览“真寂寺”后,极为欣赏这块幽境之地,遂派僧人修殿塑像,建立一处吉祥安乐的福地,便改寺名“崇福寺”,弘扬华严经。清凉法师圆寂后,众僧将其安葬于华严寺院,并建砖塔一座,后人称之“清凉塔”。到了金朝,有一位名叫法演的法师来寺住持,并于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扩建寺院,安置蓝田黄花玉石弥勒佛像一尊(现存西安碑林),遂将崇福寺改名“清凉寺”并敕石清凉寺院碑记(流失民间)。为纪念清凉法师,“清凉寺”名一直延续至今,塔坡山林也被人叫做“清凉山”了。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50年)亦进行重修。

  关于清凉寺及何将军山林,在历代名家的诗文中多有记载。

  唐代诗人崔峒在《游崇福寺禅院》诗中盛赞:“僧家竟何事,扫地与焚香。清磬度山翠,闲云来竹房。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望。向晚禅堂掩,无人空夕阳。”

  唐代诗圣杜甫在他的《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重游何氏五首》中就有“异花来绝域,滋蔓匝清池。汉使徒空到,神农竟不知。”这里所指的“匝清池”,就在清凉山古寺之南院。在另外两首诗中又叙述道:“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

  北宋张礼在《游城南记》中对杜诗作了明确注释:“至韦曲,扣尧夫门,上逍遥公读书台,及所谓何将军山林而不见。”“韦曲,在韩、郑庄之北。尧夫,进士韦师锡之字也。世为韦曲人。远祖賘,时人慕其闲素,号为逍遥公。”“杜甫《何将军山林》诗有‘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又曰:‘忆过杨柳渚,走马定昆池。’今第五桥在韦曲之西,与沈家桥相近。定昆池在韦曲之北;杨柳渚今不可考。”

  这里所指的“何将军”,即唐郭子仪的偏将何昌期,唐阳山(在今广东省)人,年轻骁勇,力服奔牛,加之平息安禄山叛军有功,拜“千牛卫上将军”,为捍卫京都长安之禁卫军首领。这位将军在城南樊川韦曲一带有园林,号称“山林”,其地域据《通志》载:“少陵塬及樊川之北塬,自司马村起,至何将军山林止。其高三百尺,在杜城之东,韦曲之西,上有浮属亦废,俗呼塔坡。”杜诗中的“杨柳渚”据陈元方先生考证,在今杜城之南首帕张村西,无存;杜诗中的“定昆池”是指唐中宗之安乐公主欲请昆明池为私沼,不得,乃自凿定昆池,在今丈八沟西南,方圆约25公里,直抵南山。

  元代李好文在其《长安志图·樊川》中记述:“塔坡者,以其浮屠故名,在韦曲西,何将军山林也。今其地出美稻,土人谓之塔坡米。”

  明代赵岖函《游城南》载:“自寺西南行,过申店,渡贑水,西北望皇子陂大冢,其西为毕塬,下为杜城。何氏山林(注:即何将军山林,今名塔坡村北塬,在杜城东约2.5公里。)、逍遥公读书台、岑嘉州诸庄,俱无所考。伫久望之。”

  清代嘉庆《长安县志》载:“清凉寺,在城南二十里,塔坡村北。金大定二年建,明嘉靖二十八年重修,在丰镐村碑记云:隋真寂寺,唐朝改崇福寺,洪武中改今额。按宋志真寂寺在义宁坊,开皇二年高颖舍宅立,武德二年改化度寺,大中六年改崇福寺,与碑记异。”

  建国后,该寺仍有僧人居住,后被长安县法院、县财贸干校、塔坡小学先后占用。1971年,因学校迁址而拆毁全寺,所有土地由村民进行耕种。

  近年来,众僧与信徒多次向政府申请,要求筹建、恢复清凉寺,以开辟宗教活动场所。1996年4月30日,长安县政府召开土地、民政、韦曲镇政府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协调会,以长政纪(1996)14号“会议纪要”形式发文:“同意在清凉寺原址范围内无偿划拨16亩土地,作为恢复清凉寺建设用地”。同年,县土地局为该寺核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证》。目前,在县、镇政府及有关宗教管理部门关怀下,在各方面有识之士和善男信女的捐赠、布施下,该寺已在原16亩地范围内整修了窑洞,经县文物管理部门同意后,盖起了20间僧房和7间大雄宝殿基础工程,修通了上下道路,接通了生活用电,并打深井一眼。台湾原“行政院长”连战之子连永平在此租地为先祖母沈太夫人建立了墓园。每年农历二月二日清凉寺庙会,佛教界、十方居士及省内外游人如织,使该寺成为一处爱国、爱教、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的宗教活动重要场所。

  经多方考察论证,目前,对清凉山进行较大规模开发的时机已经成熟,有专家建议以清凉寺院建筑为主体,营造仿唐式园林公园,建立诸多景观,如何将军山林、距现清凉寺仅100米远的辛亥革命元老井勿幕墓(由蒋介石亲笔题写的墓碑现存塔坡小学内)、紫竹林、百神洞等。西起氵皂河岸,东至长安南路,南起塔坡村北(即西安市工人疗养院北墙外),北至计划中的西安市三环路口处设置大门,与电视塔、长安路立交桥形成重点建设群。一期工程拟恢复建筑清凉寺院,占地5.6公顷,结构为三进台阶式寺庙建筑:中间分别建设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法堂等重点殿宇,两侧分别为放生池、荷花池、居士诵经堂、钟鼓楼、地藏殿、弥勒殿、讲经堂、僧院等,同时进行绿化、美化、净化,使其成为离西安古城距离最近的大慈恩寺、荐福寺、大兴善寺后的第四座规模较大的城南古寺名刹;二、三期工程将随着西安市重心南移而适时扩建,使其真正成为韦曲县城与西安之间一处最大的园林旅游胜地。开发办法可采取多方集资或作为经营城市工程项目进行招商引资,及早立项,全面规划,方能争取主动,在长安撤县升区投入新的建设时期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