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四章 丰德寺

  樊耀亭

  丰德寺位于沣峪口东山坡,南5里有净业寺,北7里有灵感寺,距西安约60华里。创建时间有二说,其一,据原存寺碑曰该寺创建于唐高宗永徽年间(650—655),其二据《陕西通志》曰:“丰德本姚秦草堂罗什译经处。”如按此说,罗什法师草堂译经在弘治年间(401—413),丰德寺创建时间最迟当在401至413年这段时间,据笔者从净业寺今存《唐宣律师遗迹》碑得知,此寺最迟也应创建于隋。

  大部分学者赞同第一种观点,即丰德寺创建于唐高宗永徽年间(650—655)。之后的1998年7月14日陕西日报第八版“文物旅游”专版刊登了一篇题为《四重舍利宝函“出土”记》的报导,文章系丁建民写,报导中说:“1997年4月,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准备兴建一幢占地350平方米的教学楼,地基已处理了一米多深,几个民工还在向下挖,忽然一个民工镢头冒出了火花,震得他手臂发麻,他左移右挪,最后发现竟是一块边长50余公分的石板,再细看,上面模模糊糊的还刻有许多字迹。……搬开石板,又发现了一个深40余公分的石匣子,中间还镶了一个10余公分见方,锈斑重重的铜盒子……”。接着作者叙述失而复得的石函、铜函、6.5公分高的银质净瓶、2.8公分高的翠绿色的玻璃小瓶、重10克,口径2.5公分,高2.3公分的刻花金钵及石佛头、“开元通宝”铜币70余枚。结尾作者写道:“据文物专家考证及墓志铭记载,现西工大附小地处原唐代佛门重地慈门寺旧址,该墓为安葬唐代十大高僧之一智藏禅师之遗身舍利所建,智藏禅师生前隐居终南山,为丰德寺住持,大唐三年为朝廷别召人京,充任僧官,唐武德8年(625),86岁的智藏圆寂,由担任慈门寺住持的弟子僧献小昙等人将其安葬。目前尚未发现史书对其葬地有所记载,这块被抢救回的墓志铭可以说是揭开了一个历史秘密。”“经省文物专家鉴定刻花金钵为国家二级文物,银净瓶为国家三级文物。”

  智藏禅师生前隐居终南山,为丰德寺住持,这一事实证明,在智藏禅师任丰德寺住持期间,丰德寺存在当是无疑,智藏禅师于唐武德八年(625)86岁时圆寂,而第一种观点认为丰德寺创建于唐高宗永徽年间(650—655)显然不准确的,因为任丰德寺住持的智藏禅师圆寂时只是唐武德八年(625),就是说丰德寺在公元625年以前存在是确切无疑的。另据今存净业寺的《净业律师遗址》石碑记“(道宣)晦迹于终南仿掌之谷所居之水,神人指之,穿地尺余,其泉迸涌、时号为白泉寺。猛兽训伏,每有所依,名花芬芳,奇草蔓延。隋末迁丰德寺,尝因独坐,护法神告曰:彼清官村故净业寺,地当宝势,道可习成……。”其传说我们先置之一边,终南仿掌之谷今在何处,也留后考证,但此白泉寺应该说是存在的,以后至隋末,道宣律师至终南山仿掌谷白泉寺,一年后又迁住丰德寺“后复依护法神所指,更迁以南不远处之清官村山巅净业寺”。由此可知丰德寺“始建于隋开皇三年(583)后不久”(陈景富著《中韩佛教关系一千年》517页“丰德寺”条),当然如果《陕西通志》言“丰德本姚秦草堂罗什译经处”存在,丰德寺的创建历史当推至弘治年间(401—413)。不管怎么说,丰德寺最迟创建于隋当属无疑,确是终南山历史悠久的著名古刹了。

  顺着丰德寺下的村间小道龙盘蛇行向上攀登,我们从北侧入寺。但见丰德寺坐落之处平坦如案,背后山梁树木苍郁,如弯膊搂揽,寺北侧一片塔林,处于寺外一片麦田边,埋葬着现代高僧的灵骨。寺南麦田边有三座石塔,其中间一塔镌刻着“空通禅师塔”字样,落款为:“大明永乐戊子辛酉月吉日本山住持本宗德注募”,其他两个石塔未镌刻字。

  丰德寺解放初有大殿5间,内塑佛像3尊,山门殿3间,两廊厢房共8间,“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坏严重。

  今寺门前新修影壁一面,前殿3间虽显破旧,然样式不凡,看去依然古雅、庄严。寺内有韦陀殿、南廊房、灶房、斋堂各3间。

  5间大雄宝殿前竖有金刚经幢1座,久经风雨剥蚀,字迹已不可辨。大雄宝殿与韦陀殿之间的院子中花草茂盛,古树参天,院中香瓜累累,月季奇香,最令人称奇的是南北两棵爬柏龙条树,柏与龙条藤,如龙如蛇,紧紧扭长在一起,龙条藤如蛇蟒飞腾作势,古柏如龙爪伸空,堪称一奇,作为珍稀古树西安市人民政府已挂牌保护。前院还有一古桂花树,亦为受保护花木。

  康寄遥在《陕西佛寺纪略》中曰:“寺有铁狮子一对,高约四尺,明朝所铸,寺前有古柏两棵。”然今游访,既未看到明铁狮子,亦未见到寺前古柏,不免使人惋惜。

  丰德寺是终南山的著名寺院,是我国佛教南山律宗的祖庭之一,唐代时名僧智藏、道宣、圆测都曾住锡该寺。寺内原有道宣律师建立的戒坛,寺后东岭有圆测法师舍利塔,今兴教寺玄奘塔旁之圆测塔就是从丰德寺东岭于宋政和五年(1115)分骨迁至兴教寺的。由此可知丰德寺不只是南山律宗之祖庭,亦同法相宗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关于寺院的历次修葺,《西安府志》言、据寺碑载,明永乐三年(1405)重建,正德十五年(1511)又重修。寺内原有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住持通慈等重修碑,同治年间遭兵灾寺被毁,光绪十九年(1894)重修,有住持颖川等所立碑。今游访丰德寺,寺住持妙觉禅师领我们去看山门外所放石碑,清光绪十九年(1894)重修碑今存,高185厘米,宽19.7厘米,厚9.5厘米,然字迹已看不清楚。另有一碑,碑头处镌刻“皇清碑”,长153厘米,宽73厘米,厚6厘米,据妙觉师说,此碑原在村民家。因碑面粘有凝固了的水泥,石碑受腐蚀,表面已千疮百孔,碑上有“石工富邑”可辨。据资料载,此碑记载的是丰德寺方丈颖川大师募修之事。据碑文,该寺创建于隋开皇三年(686),为南山宗祖庭之一,此说与前出土文物创建年代相近;还有一碑为长安县公安局文物管理处镌刻。另外还存有两块粗石石碑座、一个碌碡。据新修《长安县志》载:丰德寺原有残幢一根,幢为六面,高1.95米,棱面宽0.21米,今已断成三截,无顶,字迹全无,底座有虎头图案。据妙觉尼师说,今寺院有土地6亩,有14个比丘尼,寺周围坡上原属寺之树林已分给农民。

  为了能留一下张丰德寺全景图,我上了东岭,在雨中拍摄两次。当我登上东岭时,极目远望,但见山下平原,麦海铺金,沣河远去消失于地平线,公路、村庄、池塘、工厂历历在目,宛似一幅千里江山图,我不尽为这景观之奇妙而惊叹。下得东岭,已至6点,我们告别妙觉师下山而去。

  咏寺诗选

  秋霁丰德寺与真少卿月诗

  唐咸通时(874)进士唐彦谦

  露冷风清霁魄圆,高楼更在碧山巅。

  四溟水合疑天池,八月槎通好上天。

  黯黯星辰环紫极,喧喧朝市沥青烟。

  夜深独与严僧语,群动清声举世眠。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