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美利坚合众国

自由的摇篮——莱克星顿

1775年4月19日清晨,一队英军正在黎明前的薄雾中向莱克星顿前进,他们已经行军一整夜,因而个个困倦不堪,呵欠连天。忽然,他们发现村外的草地上站着几十个村民,正手握长枪严阵以待。很快,清脆的枪声响了起来。这些枪声揭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

1775年4月,马萨诸塞总督兼驻军总司令盖奇得到一个消息:在距波士顿不远的康科德镇上,有“通讯委员会”的一个秘密军需仓库。盖奇立即命令少校史密斯率800名英军前往搜查。部队连夜出发了,4月19日凌晨,他们来到了距离康科德6英里的小村庄——莱克星顿,却没想到他们的行动早已被当地民兵发现。

史密斯看着这几十个衣服破烂的民兵,知道这些武装村民就是莱克星顿的民兵,北美大陆殖民地上的居民都叫他们“一分钟人”,因为他们行动特别迅速,只要一听到警报,在一分钟内就能集合起来,立即投入战斗。让史密斯吃惊的是,这些民兵为什么这么快就知道了英军的行动呢?原来,他们的秘密组织“通讯委员会”的侦察员早就得到了情报。

“射击!给我冲!”史密斯一看对方只有几十个人,原本有些紧张的心情马上放松下来。他根本没把这些人放在眼里,举起指挥刀发出了命令。民兵立刻还击,猛烈抵抗英军的进攻,枪声震响在莱克星顿上空,传出很远很远。几分钟后,枪声渐渐稀疏,民兵们因为人少、地形不利很快撤离了战场,分散隐蔽起来。

史密斯初战告捷,非常得意,指挥士兵直奔康科德。英军赶到镇上时,天已大亮,旭日东升了,但街道上却看不见一个人,家家关门闭户,显得冷冷清清,史密斯下令搜查,英军进入各家翻箱倒柜,折腾了大半天,什么也没找到。因为民兵早已转移了仓库,“通讯委员会”的领导人也隐藏起来了。

史密斯觉得情况有些不妙,连忙下令撤退。但是此时的镇外,喊杀声、枪声陡然大作,附近各村镇的民兵已得到消息,从四面八方向康科德赶来,包围了正在撤退的英军。他们埋伏在篱笆后边、灌木丛中、房屋顶上、街道拐角处向英军射击。英军一批又一批地倒在地上,而当英军举枪还击时却连民兵的影子也找不到。英军一路向波士顿方向退却,沿途遭到民兵的不断袭击,狼狈不堪。这一仗,英军死伤247人,民兵牺牲了几十人,剩下的英军弹药耗尽,回想起来也是心有余悸,他们第一次尝到殖民地人民铁拳的滋味。

18世纪后半期以来,英国先后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每个殖民地都由英国派来的总督统治。这时的殖民地已经开发了大量的种植园,建立了纺织、炼铁、采矿等多种工业,在英国统治者的经营下,北美经济繁荣,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市场。而同时,殖民地间的交往也逐渐增多,有了共同的语言,也逐渐有了强烈的民族和国家意识。各地相继出现了“自由之子”、“通讯委员会”等秘密反英组织,各地也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反英事件。

这一切都引起了英国政府的恐慌,他们立即派军队镇压。1770年3月5日,英军在波士顿向手无寸铁的市民开枪,当场打死5名市民,打伤了6人,制造了震惊北美的“波士顿惨案”。反英的怒火在殖民地人民心中燃烧,一场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战火即将在北美大陆上燃烧起来了。于是,波士顿人民开始反抗了,终于在莱克星顿打响了第一枪。

莱克星顿的枪声震动了大西洋沿岸的十三个殖民地。美国独立战争从此开始。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人民为了纪念莱克星顿的战斗,在这个村镇的中心,铸造了一座手握步枪的民兵铜像。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正是这个小小村庄的民兵为美利坚民族的独立奠定了第一块基石。所以,莱克星顿成为美国自由独立的象征,被人们赞誉为“美国自由的摇篮”。

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华盛顿

1789年4月30日,纽约的空气格外的清新,阳光也格外的明媚。人们是如此的兴奋和激动,整个北美沉浸在一片欢乐当中,他们不仅为独立战争的胜利而欣喜,也为新总统的上任而欢呼。就在这一天,华盛顿在纽约华尔街联邦大厦的阳台上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并宣誓就职。

华盛顿于1732年2月22日生于弗吉尼亚州威斯特摩兰县威克菲尔德种植园,祖籍英国。他自幼丧父,只继承了少量的田产和10个黑奴。16岁的时候,就去西部做土地测量员,后来又在俄亥俄河流域做过土地买卖。华盛顿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通过实践锻炼,掌握了土地测量和农牧生产的技术。18世纪50年代,华盛顿曾参加七年战争,获中校和上校衔,积累了军事指挥的经验。1758年当选为弗吉尼亚议员。翌年与富孀卡斯蒂斯结婚,获得大批奴隶和1.5万英亩土地,成为弗吉尼亚最大的种植园主。

十八世纪以来,英法两国为争夺北美殖民地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英国为战胜法国,竭力争取北美大种植园主的支持。1754年,弗吉尼亚总督答应把20万英亩土地给参加反法战争的富人,华盛顿积极参加了英国方面的对法作战,指挥弗吉尼亚地方武装英勇战斗,屡立战功,协助英军把法军赶出了北美。但战争结束后,英国却立刻翻脸,宣布西部土地为王室私产,不准垦殖。这一禁令使华盛顿一下子丧失了3万多英亩土地。从此,他成为英国殖民政策的坚决反对者。

英国统治者的统治阻碍了北美经济的发展,沉重的赋税也使人民不堪重负。1775年4月19日,波士顿人民在莱克星顿打响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第一枪,北美各州人民纷纷响应,轰轰烈烈的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了。

1775年6月,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在费城召开“大陆会议”,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这时,波士顿义军正在和那里的英军激战,华盛顿立即骑马出发,于7月3日抵达波士顿,他亲临前线指挥战斗,给英军以沉重打击。

独立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美军打得非常艰苦,一方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临时召集来的农民,衣服破烂不堪,没有武器,没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根本不像一支军队;另一方面,美军的后勤供应也极其困难。而他们的对手英军却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后勤供应充足。所以,美军一败再败,纽约等要塞相继失守,到1777年9月,连首都费城也被英军占领,所以有些意志不坚的将领开始率兵向英军投降。

尽管条件艰苦,形势严峻,但华盛顿以非凡的才干,把原来自由、散漫、缺乏组织纪律和统一指挥的美军组织起来,在战斗中锻炼成长,逐步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正规军。他鼓励美军士兵,号召他们为自由而战,指出:美利坚人是自由的,还是奴隶;我们的田产应当归自己,还是被劫夺、被毁坏;两条路正摆在独立军将士面前,一条是勇敢地反抗,一条是驯服。就看我们选择哪一条了。

在战争中,华盛顿努力争取各方面的力量,将各州团结、联系起来,共同作战。1777年10月,美军在萨拉托加大败英军,从而扭转了整个独立战争的局面。与此同时,美国又争取到法国等国的援助。1780年,英军把主力转移到南方港口城市约克镇。美军在法国军队的帮助下,直逼约克镇,取得了约克镇大捷。1781年9月,英军统帅康华理率部上千人向华盛顿投降,美国独立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独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解散大陆军。1783年12月23日递交辞呈,解甲归田。1787年他主持召开费城制宪会议,制定邦联宪法,为根除君主制,制定和批准维护有产者民主权利的宪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最后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1789年4月,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792年,华盛顿再次当选美国总统,而且是以满票当选。连任两届总统后,华盛顿于1796年11月发表了著名的《告别书》,离开了政治舞台,回到了弗农山庄。1799年12月14日,华盛顿在弗农山庄逝世,终年67岁。

来自法国的自由女神像

一个手持火炬、身穿长袍的女子高高耸立于纽约港湾的自由岛上。这座雕像原名为“自由照耀世界之神”,由铜板锤琢成型并铆接起来。对多数人而言,她是美国真正的象征。她的历史与其创作之时美国、法国等国的革命有密切的联系。

1865年4月9日,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以南方的失败告终。也是在这一年,美国政府宣布:要在1876年,也就是美国建国100周年的国庆日期间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法国著名自由主义者、法美协会成员、青年雕塑家弗雷德里克·阿古斯特·巴托尔蒂听到这一消息后,决定为美国人民雕塑一尊自由女神像,以颂扬美国的新共和与自由,并希望自由重返法国,因为在此前的1851年,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女神像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热爱,他也想以此唤醒人们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精神。

当时各国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对巴托尔蒂有深深的影响。提起自由女神,巴托尔蒂立刻回忆起历史上那使他终生难忘的一页:1851年12月1日,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推翻第二共和国的那一天,他亲眼目睹了一位少女手擎火把,高喊“前进!前进!”她无视荷枪实弹的士兵,越过路障。后来波拿巴的士兵朝着少女开枪射击,她倒在了血泊之中。

这位为革命牺牲的少女的精神和形象刻在了巴托尔蒂的心中。1869年,巴托尔蒂完成了塑像底稿设计,他参考了在爱琴海滨的阿波罗青铜雕像,选择了一位名叫珍妮的美貌少女为“自由女神”的模特,面容则是她自己母亲的形象。1875年,雕像初具雏形。在美国独立100周年纪念展览会上,巴托尔蒂展出了女神举火把的手臂,仅食指就有2.44米,这在美国引起轰动。

回到法国之后,巴托尔蒂便着手将“自由女神”运往纽约港。1885年6月,自由女神像的钢构件分装210箱上了“伊泽尔”号轮船,运抵纽约。1886年10月28日,美国第22任总统罗弗·克利夫兰亲自主持了自由女神像的揭幕典礼,自由女神便成了美利坚民族的标志。1916年12月2日,德罗·威尔逊总统亲自为之打开灯钮,女神像又成了海上一座灯塔。

女神身着宽松的长袍,头戴漂亮的额箍,面容端庄慈祥。她双唇紧闭,右手高举,手中紧握一把象征自由的火炬,左臂捧着一部长度为23.7英尺的《独立宣言》,上写“1776.7.4”,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眺望着远方。她所戴的王冠上有着7条长尖状的突出物,象征自由之光照耀在七大洲和七大海洋,脚上的断铁镣表示推翻暴政取得了胜利。雕像的基座高154.2英尺,边长62英尺,整体总高305.1英尺,格外引人注目。她是纽约的象征,也是美利坚民族的象征。雕像的底部刻着犹太裔女诗人爱玛·拉扎罗丝的诗句:

送给我吧,你那些疲乏的和贫困的。

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

你那熙熙攘攘的岸上被遗弃的

可怜的人群;

把那些无家可归的、饱经风霜的人们。

一起送给我。

我站在金门口,

高举自由的灯火!

马背上的英雄——美国牛仔

美国好莱坞的“西部影片”曾经风靡全世界,至今仍有无穷无尽的魅力。在影片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身材高大、健壮结实的牛仔,头戴宽边帽,身穿紧身衣、窄腿裤,脚蹬长统靴,胯边垂着火筒枪,当匪徒一个个应声倒地时,他却若无其事地骑马飞驰而去。

浪漫的传奇故事,再加上刺激性的枪战、打斗,似乎构成了牛仔生活的全部内容。但影片毕竟不是历史,在美国历史上,牛仔的生活可不是骑在马上追击匪徒、除暴安良,他们是美国开发西部的先锋,他们富有冒险和吃苦耐劳精神,因此被美国人称为“马背上的英雄”。

要说美国牛仔,得先说说美国的牛。美国人是欧洲移民的后裔,美国的牛则是欧洲牛的后代。美国的牛最早是由哥伦布带去的。当时,他把西班牙牛带到西印度群岛和中、南美洲沿海一带。1525年,西班牙的种牛开始从西印度群岛引入北美大陆。1611年,英国人又把数量众多的牛运到弗吉尼亚的詹姆斯城,从此英国种牛便在北美大陆广泛繁衍,那里出现了很多养殖点。

1540年,西班牙探险家科罗纳多横渡大西洋去北美寻找传说中的“瑟博拉七宝城”,他带了500头牛,这些牛被运到今天墨西哥北部和今天美国的亚利桑那州一带。此后,牛群不断繁殖,逐渐遍布今墨西哥北部和美国的亚利桑那州。到17世纪初,哈利斯科的牛已达到10万多头。

总之,美国的牛从东面和南面两个方向进入,逐渐遍布全国。18世纪初,牛群出现在美国的俄亥俄和肯塔基。肯塔基在印第安语中意为草地,又称青草州。与肯塔基相邻的伊利诺伊州则被印第安人称为“草原之国”,这里是牛的乐园。到19世纪中期,那里驯牛养牛的技术已经十分高明。南北战争之后,牛群又向西推进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广大草原,那里成了“牧牛王国”。

从南边墨西哥进入的西班牙牛也大量繁殖。19世纪后期,德克萨斯州已有5000万头牛,是美国养牛最多的州。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得克萨斯人便把大量牛群往北驱赶到堪萨斯的铁路边,然后转销美国各地。当时还有专门的“牛道”和“牛镇”,“牛道”是牛群走的道路,“牛镇”则是沿途的歇脚站。

牛群长途跋涉,跨州越县,当然需要人带领、照管,这就产生了“马背上的英雄”——牛仔。

在漫长艰辛的旅程中,牛仔必须能吃苦耐劳,同时还要机智、勇敢、沉着、冷静,能应付途中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故和危险。首先要管束半驯服的牛,特别是性情凶野的西班牙牛,牛仔要跟在牛群旁边,紧紧盯住它们,一刻也不能放松。沿途还要留意狼群等野兽和毒蛇、毒虫的袭击,防范印第安人的冷箭、标枪。

牛仔,有的本身就是牧主,但多数是牲畜商人的雇工,他们在美国东部居民向西迁移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牛仔的长途放牧,本身就带有开拓性,他们为西进的人直接开辟了道路。

19世纪末,美国的交通运输日益发达,牛仔的地位渐渐降低。他们纷纷转行干别的工作,人们越来越少见到他们矫健的身影了。但是他们的奋进、开拓精神却一直激励着美国人。

说到牛仔,人们常常会联想到“牛仔裤”。牛仔裤,最初是在19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西部出现的。19世纪40年代,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人们纷纷赶去淘金。有个名叫利维·斯特劳斯的人也赶到加利福尼亚,他原是个布商,随身带了些可做帐篷、车篷的帆布。有一次,他发现淘金者穿的棉布裤子非常容易破烂,于是他灵机一动,把带来的厚实的帆布裁成裤子出售,裤子设计成低腰、直筒、臀围紧小的式样,大受淘工欢迎。不久,更多的牛仔们也喜欢上了这种服装,后人就称之为“牛仔裤”。

内战烽烟——美国南北战争

美国的著名小说《飘》讲述了一个凄惨而又伟大的爱情故事,它的故事背景就是发生在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南北战争是第一个工业化战争,是蒸汽时代的第一次大战,是工业革命后一切军事发展的总试验,也揭开了战争史上一个全新的篇章。

美国南北战争亦称美国内战。这场美国北方联邦政府各州与南方邦联政府各州之间冲突的复杂原因,源于美国南北两方之间在经济、社会、政治和地理等诸多方面的差异。

19世纪中叶,美国南部种植园奴隶制与北部资产阶级雇佣劳动制产生矛盾,引起了政治、经济上的对立。1860年,反对黑人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总统;南部蓄奴州南卡罗来纳首先脱离联邦,接着乔治亚、亚拉巴马、佛罗里达、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和得克萨斯相继宣布脱离,并于1861年2月8日联合成立“美利坚诸州同盟”(简称“南部同盟”)政府,另选杰弗逊·戴维斯为总统,制定宪法,公开分裂国家。美国联邦政府反对南部种植园奴隶主武装叛乱,决心维护联邦统一。

4月12日,南部同盟军队炮击萨姆特要塞,首先挑起内战。林肯政府于4月15日发布讨伐令,内战正式爆发。不久又有弗吉尼亚、北卡罗来纳、田纳西、阿肯色四州退出联邦参加南部同盟,南方的力量进一步壮大。在战争之初,南方军队处于优势。7月,在马纳萨斯战役中,联邦军队遭受重创,损失惨重。之后林肯政府重新调整军队,于1862年2月展开了新一轮的攻势。在西线,由格兰特统率军队沿密西西比河南下;南线则由巴特勒率军在海军协助下在奥尔良登陆;在东部联邦海军封锁了海岸;北线联邦军主力由麦克莱伦率领,在半岛战役中失利。

在战争中,为了鼓舞人民的参战热情,林肯政府采取了各种积极措施,于1862年5月颁布了《宅地法》,9月又发表了《解放黑奴宣言》,这些法令都大大提高了工人、农民和黑人奴隶的参战积极性。此后,战争开始逐渐利于北方。1863年7月,联邦军先后在葛底斯堡战役、维克斯堡战役中告捷,获得胜利。1864年3月,林肯任命格兰特为全军大将军。1864年5月又由谢尔曼将军统率联邦军队10万人向南部进军。1865年4月3日,格兰特攻占了南部同盟首都里士满。9日南军的白旗升起来了。在一间只有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的小会客室中,南部联军统帅罗伯特·李缴械投降,战争结束。

南北战争是美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继续,也是保卫国家统一的战争。因而它受到了人民的拥护,从而保证了战争的胜利。这次战争给南方带来了毁灭和混乱;但是,从长远来看,美国内战的结果是有利的,它带来的是奴隶制的废除、联邦政府的强化和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为美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也为美国成为下一世纪的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此外它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统一则强,分裂则弱,长痛不如短痛。

戏院中的枪声——林肯之死

1865年4月14日晚,华盛顿的福特剧院里,静谧中飘着悠扬的音乐,演员们正在上演精彩的节目。台下前排的中间位置,总统林肯正在聚精会神地看戏,突然一声刺耳的枪声划破了戏院,观众骚乱了起来,林肯总统被南方奴隶主收买的一个暴徒刺杀了。

林肯总统的不幸逝世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震动,美国人民深深地哀悼他,有700多万人停立在道路两旁向出殡的行列致哀,人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瞻仰了林肯的遗容,表达了对这位总统的爱戴和尊敬。

林肯于1809年2月12日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学,每天跟着父亲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但他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没钱买纸笔,他就在土沙地上和木板上写写画画,练习写字,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书,休息的时候,也不忘带着书津津有味地读。

后来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店员、乡村邮递员、土地测量员,还干过伐木、劈木头的大力气活。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认真负责,诚恳待人。所以他每到一处,都受到周围人的喜爱。

林肯刻苦自学,攻读历史、文学、哲学、法学等著作,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并对政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1834年,25岁的林肯当选为伊利诺斯州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过考试当上了律师。

青年时期的林肯就十分痛恨奴隶制度,因为他当水手时,多次运货到南方,亲眼目睹了奴隶主的野蛮残暴和黑奴遭到的残酷折磨。他当了议员之后,经常发表演讲,抨击蓄奴制,在群众中很有影响力。1854年美国的共和党成立,林肯加入了这个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新党派,两年后他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他在竞选演说中说:“我们为争取自由和废除奴隶制度而斗争,直到我国的宪法保证议论自由,直到整个辽阔的国土在阳光和雨露下劳动的只是自由的工人。”

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林肯的当选,对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构成严重威胁,他们当然不愿意一个主张废除奴隶制的人当总统。为了重新夺回他们长期控制的国家领导权,他们在林肯就职之前就发动了叛乱。1860年12月,南方的南卡罗来纳州首先宣布脱离联邦而独立,接着南方很多州都相继脱离联邦,并成立了一个“美利坚邦联”,推举大种植园主杰弗逊·戴维斯为总统,还制定了“宪法”,宣布黑人奴隶制是南方联盟的立国基础,美国面临着分裂的危机,一场保卫国家统一的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1861年4月12日,南方联盟不宣而战,林肯不得不宣布对南方作战。林肯本人并不主张用过激的方式废除奴隶制,他认为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先限制奴隶制,然后逐步加以废除,而关键是维护联邦的统一。

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废除农奴制、解放黑奴,1862年5月,林肯签署了《宅地法》,这一措施从根本上消除了南方奴隶主夺取西部土地的可能性,同时也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大大激发了农民奋勇参战的积极性。1863年1月1日又颁布了《解放黑奴宣言》,宣布即日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解放的黑奴可以应召参加联邦军队。宣布黑奴获得自由,从根本上瓦解了叛军的战斗力,也使北军得到雄厚的兵源。这两个法令的颁布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战场上的形势变得对北方越来越有利了。

1863年4月3日,北方军队攻占了叛军首都里士满。4月9日,叛军总司令罗伯特·李率残部2.8万人在阿波马托克斯小村向格兰特投降。历时4年的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南北战争被称为继独立战争之后的美国第二次革命,它结束了美国的分裂局势,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美国日后的强大奠定了基础。但是林肯却因为解放黑人而为南方奴隶主贵族所仇恨,最终遭到了他们的暗杀。

林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为推动美国社会向前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在美国人的心目中,他的威望甚至超过了华盛顿。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