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艺术巨匠达·芬奇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几乎在每个领域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代的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所有的赞誉他都当之无愧。

达·芬奇1452年出生在意大利芬奇镇。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位有名的律师,母亲是一位农家女子。儿童时代的达·芬奇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兴趣广泛。他歌唱得很好,他的即兴演唱,不论歌词还是曲调,都让人惊叹。他尤其喜爱绘画,常为邻里们作画,有“绘画神童”的美称。1467年,达·芬奇被送到佛罗伦萨的画家维罗契欧的画室学习。在那里,他除了学习绘画、雕刻以外,还学习了多种技艺。维罗契欧的画室很像现代的工程技术学校,画家、雕塑家、青铜铸造师、绘图人员、建筑师、民用和军用技师们都在那里传授他们的技艺。达·芬奇在那里从学徒成长为技师,学会了多种技艺。1483-1499年,达·芬奇来到意大利的米兰,在米兰大公的府中服务。在米兰时期,他成为一位社会名人,与各种行业的工匠、技师以及出入宫廷的学者们有着广泛的接触。他不知疲倦地学习,终于成为一名科学家。以他为中心形成了米兰画派。在米兰的早期他完成了《岩间圣母》和《最后的晚餐》等重要的作品。1499年法军侵入米兰,达·芬奇又回到了佛罗伦萨。1500-1506年,他在佛罗伦萨进行了多方面的系统研究,名画《蒙娜丽莎》就创作于此时。后来,达·芬奇曾经重返米兰,还到过罗马等地,1516年到法国,1519年在那里逝世。

达·芬奇身材秀美,态度优雅,对各种知识无不研究,各种技艺无不擅长,他是艺术家、工程师、科学家和哲学家,他在每一学科里都成就卓著。无论是在艺术领域,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他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的眼光与科学知识水平超越了他的时代。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他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最著名的巨匠,他不仅是一位天才的画家,并且是大数学家、科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是一位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人。他不仅会画画、雕塑、建筑房屋,还发明了武器,设计过世界上第一个飞行器;他又是一个医学家、音乐家和戏剧家,而且在物理学、地理学和植物学等其他科学的研究上也很有成就。他左右手都会写字、作画,他用左手写的字是反向的,人们只有在镜子里才能看懂。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成就以达·芬奇最为突出。他留下了很多艺术珍品,一些关于他的作品的创作过程的故事,也为后人广泛地传颂。我们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他从小坚持画蛋,终成一代宗师的故事。在艺术创作方面,达·芬奇解决了造型艺术三个领域——建筑、雕刻、绘画中的重大课题:

一、解决了纪念性中央圆屋顶建筑物设计和理想城市的规划问题;

二、完成了15世纪以来雕刻家深感棘手的骑马纪念碑雕像的课题;

三、解决了当时绘画中两个重要领域——纪念性壁画和祭坛画的问题。

达·芬奇的艺术作品不仅像镜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还以思考指导创作,从自然界中观察和选择美的部分加以表现。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这三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它们至今魅力不减,是世界著名艺术馆的馆藏珍品,是欧洲艺术的瑰宝。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的作品。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这幅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达·芬奇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是和他的世界观分不开的。关于人的崇高概念,对现实世界的热爱,对自然的美的向往,使他成为人文主义进步倾向的代表人物。他的注意中心在于自然,在于现实存在的人的五官感觉到的世界。在这幅画中,他既是追求严格的现实体系,又不放弃强烈的主观情绪,以致画中人物的个性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了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是达·芬奇苦心经营三年的留世杰作。蒙娜丽莎是佛罗伦萨一位商人的妻子,当时年约二十四岁。达·芬奇创作此画时,在艺术上可谓孜孜以求,他把自己对人像典型的审美理想全部倾注于此。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可以说是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他那奇特的烟雾状笔法。而且,他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他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人物充满神韵,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含义无穷,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妩媚的微笑则使观者如坠云雾,直叹妙不可言。这种至于完美的生动人像,实为人文主义关于人的崇高理想的光辉体现。

达·芬奇比之文艺复兴时期中的任何一人,有更多的、领域更广的幻想。他思想深邃、博学多才。他怀着永无休止的探索精神去研究自然和人生的一切奥秘,他把艺术和科学、理智和情感、形体和精神熔于一炉,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把艺术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达·芬奇是当之无愧的“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