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雕塑界的“摩西”——罗丹

罗丹(Augeuste Rodin,1840-1917)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槛。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迈之年,他走不动了。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罗丹1840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很普通的平民家庭。父亲是一名普通的警务人员,母亲是一名贫苦人家的女儿。罗丹很小时就表现出了对绘画的浓厚兴趣,而且有相当的天赋。与普希金一样,罗丹不喜欢的功课成绩都很差,这使在他身上寄托了很多希望的父亲深受打击。在姐姐玛丽的帮助下,父亲把罗丹送进了巴黎美术工艺学校。姐姐靠自己挣得的工钱来为他提供食宿费,罗丹从小就深深地敬爱着姐姐。

罗丹进的美术工艺学校是蓬巴杜夫人所宠幸的画家巴歇利埃在1765年创建的,学生在这里学习装帧艺术和制图。在这里他遇到了终生敬仰的启蒙老师荷拉斯·勒考克。勒考克是一个普通的美术教员,但他一开始就鼓励罗丹忠实于真正的艺术感觉,而不要按照学院派的教条去循规蹈矩。也许正是这种教导影响了罗丹的一生。在此期间,他常去卢浮宫临摹大师的名画。由于买不起油画颜料,罗丹转到了雕塑班,并从此爱上了雕塑。勒考克又介绍他到当时法国著名的动物雕塑家巴椰那里去学习,使他受到良好的基础训练。在经过三年艰苦而勤奋的学习后,罗丹踌躇满志,准备投考巴黎美术学院。勒考克把罗丹介绍给当时著名的雕塑家曼德隆,他自己作为推荐人在罗丹的入学申请书上签字。但这也没用,罗丹落选了。第二年依然落选。第三年,一个老迈的主持人在罗丹的名字旁边干脆写上:“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属浪费。”就这样,未来的欧洲雕刻巨匠,竟被巴黎美术学院永远拒之门外,这对渴望成为雕塑家的年轻的罗丹是一个沉重打击。

正在罗丹为两次的失败感到痛不欲生时,传来了姐姐因失恋而入了修道院的消息。这使罗丹极为伤心。两年后,姐姐在凄苦中死去。沉重的打击使罗丹不能自拔,他万念俱灰,进修道院当了一名修道士。善良而明达的修道院院长埃玛尔从罗丹压抑的表情上看出了他的心思。当他看到罗丹确有才气后,就劝说罗丹去继续其雕塑事业,并以“用艺术为上帝服务”这句话来鼓励罗丹。罗丹用一颗被抚慰而充满感激的心为埃玛尔院长做了一件雕像。

罗丹重新回到勒考克身边,在他的帮助和支持下,开始了边工作边自学的奋斗生涯。雇不起模特儿,他就请一个塌鼻的乞丐毕比给他当模特儿。乞丐的丑陋使罗丹看到了在其被磨损的脸上,有着人类所共有的愁苦和凄凉,同时他也想到了那位终生辛苦劳作而孤独的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在罗丹的眼中生活的美丑和艺术的美丑有了不同意义。他创作时注意光线在作品表面的表现,将其所要展现的思想内涵融入到作品中去,使雕塑艺术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语言,人们在思想上所感受的内容要远远超过视觉感受。这一艺术思想正是大师米开朗基罗在晚年苦苦追求的,而经过三百多年后第一次在罗丹的《塌鼻男人》中得以成熟展现并贯穿其一生,成为它们的灵魂和魅力的源泉。

罗丹不仅是一位雕塑大师,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他的学生或者助手,哪怕是仅仅有过交往,都在艺术上深受罗丹的影响。但罗丹作为老师从不在艺术观点上束缚学生,因此他的学生都能因自己的独特风格而脱颖而出。他们学习的是罗丹的创造精神,所以其中出类拔萃者甚多,有些日后与老师齐名。

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在雕塑的道路上,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以此而论,罗丹是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刻大师。然而,他的伟大还在于他的深刻思想:他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动人之情,又启人之思,使我们得以感受生命的奥妙、宇宙的玄远、创造的神奇。由此观之,罗丹又超越了浪漫主义,超越了门户派别,超越了时代和区域,成为历史星河中一颗璀璨的巨星。他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将其毕生投入到对艺术执著追求和人生种种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罗丹有一个美丽的学生与助手卡米尔·克洛岱尔。她从十九岁就进入罗丹的工作室,成了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他们之间的爱情与烦恼深深地折磨着艺术家与克洛岱尔本人。克洛岱尔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女雕刻家。罗丹与她相爱期间,创作了以“永恒”为主题的一系列雕塑作品,《永恒的春天》与《永恒的偶像》就是其中两件代表作。这些作品也是罗丹与克洛岱尔爱情生活的反映。据罗丹的助手德博瓦回忆:罗丹让裸体模特儿躺在躺椅上进行雕塑。一次,他走近卡米尔·克洛岱尔的裸体跟前,跪下并以虔诚的姿态吻着她的腹部。这些作品尽管不是表现他与克洛岱尔的情爱生活,但是艺术家一定从自身的体验中受到了启迪,表达了他崇拜女性美的象征性激情。

《永恒的偶像》传达了人类之爱的灵魂升华,是人在肉体与精神升华中不可抵抗的强烈祈求。通过有形的人体雕像,把人间转瞬即逝的情感之火物化为一种凝固的崇拜物,它们所孕育的生命洪流便是一种“永恒的存在”。罗丹以更加坦荡、纯真的爱情形式来表现,强调了男女裸体地追求青春与欢乐的爱情生活,毫无猥琐与卑下的情调。这一类创作只有对生活进行深刻洞察的艺术家才敢于完美地去表现。在这一点上,罗丹是充满信心的,他曾公开表示:“假如真理不该毁灭,那么我向你们预言,我的雕像终将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罗丹所创作的有关男女情爱的作品,过去人们有很多的误会。罗丹自己也认为人存在着“人性”与“兽性”的矛盾,因而构成了人间种种悲喜剧,有的人甚至不能自拔于“情欲”,他把这一些也归之于罪恶与痛苦的根源。在创作这类题材的雕像时,罗丹做过不少异性或同性的裸体雕像,并相互纠缠在一起,《永恒的偶像》便是一例。其实罗丹意在传达一种带有悲悯的人性的展示,揭示人生除了被利禄所惑之外,生活中伴随着的情欲会给人们带来幸福或不幸,谁也无法避免,但个人追求的途径却截然不同。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