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安城遗址位于西安市西北郊约10公里处,是中国古代西汉王朝(前206—23)的都城遗址,面积约36平方公里。
汉高祖五年(前202),刘邦定都长安,设置长安县,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修建长乐宫。又令丞相萧何修筑了未央宫东阙、北阙、前殿,以及武库和太仓,建起了大市(东市),同时建造了北宫。公元前194年,汉惠帝刘盈开始修筑都城城墙,工程持续了五年。公元前189年,惠帝在高祖大市之西建起了西市。至此长安城初具规模。
武帝时期,建元三年(前138)起上林苑,元光六年(前129)穿漕渠,元狩三年(前120)开昆明池,元鼎二年(前115)修柏梁台,太初元年(前104)造建章宫,太初四年(前101)营造明光宫和桂宫。武帝时期,还扩建了北宫。至此汉长安城建设达到了顶峰。
西汉末年,王莽在南郊修建了明堂、辟雍、宗庙等礼制建筑,修复重建了官社、官稷等,构成了都城完整的礼制建筑群。
西汉以后,先后有新莽、东汉末、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魏末、北周和隋等王朝建都于此,唐代将此作为禁苑。
汉长安城遗址平面略呈方形,四周筑有夯土城墙,城墙周长25.7公里,墙高达8米,基底宽16米,城垣内面积为36平方公里。城墙四面各有三门,共12座城门,东墙自北向南分别为宣平门、清明门、霸城门;南城墙自东向西为覆盎门、安门、西安门;西城墙自南向北为章城门、直城门、雍门;北城墙自西向东为横门、厨城门、洛城门。每座城门分为三个门道,每个门道各宽8米。城门上建有城楼,城内有8条主要大街,由两条排水渠将道路分为3股道,中股道宽20米,两侧道各宽约12米。中股道为皇帝专走的“驰道”,其他人甚至不能穿越,就连太子也是如此。
宫殿区集中在城的南部和中部,分别为未央宫、长乐宫、桂宫、北宫、明光宫,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武库位于未央宫和长乐宫之间,北宫以南。东、西市工商业区在城的西北部,城的东北部是一般居民区。
城内现存地面遗迹主要为城墙和大型夯土建筑台基,其中城墙遗迹地面可见的约有二分之一强。城内地面保存有夯土台基的遗迹11处,均不同程度遭到破坏,主要有未央宫前殿遗址、天禄阁遗址、石渠阁遗址、桂宫1号遗址、讲武殿遗址等。地下发掘和探明的建筑遗迹35处,从发掘情况看,少府遗址、椒房殿遗址、桂宫2号遗址和长乐宫4号遗址保存最好。
汉都长安城不仅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且也是东西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与当时西方的历史名城罗马齐名。汉长安城遗址是目前我国保存有城墙的时代较早、规模最大且保存较好的一处都城遗址。
1961年3月4日,汉长安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长安城遗址所在地隶属西安市未央区四个街道办事处,有54个行政村,5万多人,遗址内农民的生产生活活动对遗址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工作的压力日益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