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军
那一双狼的绿眼睛一直盯着他们——
他,刘志杰,一位随女儿女婿漂泊在外乡的56岁的农村老头,还有他背上已经睡熟的4岁的二外孙。虽然外孙们都亲切地叫他“爷爷”,他也习惯了这称谓,但不能不向读者说明,他的确是他们的外爷。
这会儿,刘老汉那用“扎腿带”扎起的两条腿,正攒足了劲,一步紧过一步地向前赶路。他没有跑,一是他明知道背着孩子,就是不背孩子,人也跑不过那四条腿的“畜牲”;二是老辈子传下来的经验,见了狼,你不跑,它也不敢没命地往上扑:人怕狼,狼也有怕人的地方。事实果真如此。他走得快一些,狼就跟紧一些;当他放慢脚步的时候,那狼也放慢了跟进的速度。那一双月光下绿荧荧的眼睛,始终和他与孩子保持着十来丈的距离。这也是“斗智”呢!看谁的意志先垮掉——狼盯着人,人也不时回头看一眼狼。不管怎样,这段川道里的路总共只有5华里,前面再赶两三里路就回到村上了。
中等个的刘老汉微锁着眉头,略深的眼窝内,一双眯缝的眼睛里亮着坚毅的光。他脚步紧赶,脑子也在飞转。是的,这一段时间以来,造反派们盯着他女婿留下来的枪栓,就像这双狼眼睛一样,一直寸步不离。女婿是公社武装部长,有1支公家配发给的“三八大盖”步枪。自从“造反派”和“保皇派”打起来以后,这支枪就成了他们追踪的一个重要目标。女儿在这个距公社所在的镇子只有5华里的村小学教书,女婿就将枪拿回来,藏在学校院里的玉米秆柴禾里面。一个后半夜,造反派们翻墙进来,追着女儿要枪,连外孙都惊醒了。最后在玉米秆中翻出了那支枪,兴高采烈地拿走了。可惜那只是一个枪筒,枪栓女婿让藏在另一地方了。
造反派追枪栓的风声越来越紧。好心的生产队长派了牲口,送女儿和大外孙回远在另一个县的故乡。女婿被告知,从潜藏地出发,与女儿在中途会合返回故乡了。一辈子倔强、13岁就开始当“掌柜的”的刘老汉牙根一咬,自告奋勇留下来,守这个“家”,带二外孙。还有,就是守那把留下来的枪栓。当儿女们面临危险时,父母们挺身而出的勇敢,往往都像刘老汉这样。
造反派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来。刘老汉用结满老茧、鼓着青筋的手,小心翼翼地把枪栓放进下炕角的炕窑里,然后和了面糊糊,将整个炕围子和炕窑都糊上了旧报纸。
半夜里,造反派果然来了。他们张牙舞爪的刺刀在墙上乱戳,把个好好的墙戳得窟窿眼睛稀巴烂,刘老汉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幸亏那些笨蛋没戳中炕窑口上糊的那一张报纸。毫无结果的造反派们,干咋呼着走了。
第二天,刘老汉再也不敢把枪栓放在炕窑里了!他反复考虑,放在哪儿都不放心。那些家伙想他不会把枪栓带在身上,每次来都没搜过身……对,还是带在身上最放心。总不能装在口袋吧?刘老汉想到了一个“最保险”的地方。他把宽宽的白粗布腰带展开,把枪栓裹进腰带里,再把腰带紧紧地缠在身上。硬硬的枪栓梗在肚皮上,随时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这样他心里就踏实了。枪是公家发给女婿的,如果让这些瞎熊拿走,恐怕将来国家会追究孩子的责任。再说,公家的东西,咋能让这些瞎熊拿着随便去打人呢!
让刘老汉自豪的是,枪栓至今还在自己身上。不管是磨面,担水,还是赶集,一天到晚,他都把枪栓别在腰带里。赶集时,看到那些造反派扛着女婿的空枪筒子游行,张狂地显其“实力”,刘老汉在心里骂道:张熊……
刘老汉腾出一只手,摸了摸腰带,枪栓还在,心里踏实了一些。虽然背后还跟着那双绿眼睛。
明晃晃的月亮把狼狡猾的黑影勾勒的清清楚楚,它闪着细腰,细脚玲珑地前行,长长的尾巴拖在后面。大路旁的小河碎银似的泛着明亮的白光,不知疲倦地喧响着赶它的路。虽然多次经受“惊吓”,今天竟被造反派押到小镇北头的县中学来要“修理”他,造反派的“司令部”设在这里。但是小时候就跟着头扎红巾的“硬顶队”闹过“交农”,曾经在“红白拉锯”的大风浪中滚爬过来的刘老汉,内心里并不怯火这些张牙舞爪的家伙。他这时最担心的是,一旦这些家伙真要“修理”他,腰带被扯开时,枪栓就会掉在地上!多亏了那一位红脸膛的民兵,他现在是造反派的成员之一。在押解刘老汉的人离开的空隙,这位知道刘老汉是武装部长老丈人的原民兵连长,机灵地塞给刘老汉两个“杠子馍”,让他带着孩子“快走!”……人情呵,什么情况下都可能得到回报。关键看你平时是不是积了德?
前面就是村口了。刘老汉紧走几步,上了村前的小土坡。那一双绿眼睛没有盼到老汉意志垮掉——没指望地逃跑,或者瘫软地倒下……虽然饥肠辘辘,这只狼终于没找到它下爪的机会。
狼失望地蹲在了小河边的大路上,发出一声无奈的长嚎。刘老汉背着二外孙,赶上了小坡。让他满意的是,枪栓还在。但那两个别在腰带上的雪白的“杠子馍”,早不知掉到什么地方去了。这让耿直的刘老汉唏嘘了半天。在那个年代,两个雪白的“杠子馍”,够人美美地享受一顿哩!
选自《铜川日报》2005年8月5日
作者简介:
李延军,笔名乔山,1959年生于黄陵县。现任《铜川日报》记者,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陕西分会会员,铜川市民协副主席。曾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数百万字。20多年潜心于黄帝暨炎黄文化研究。先后出版《赫赫始祖》《轩辕黄帝传说故事》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