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30章 古代对黄帝的祭祀(3)

  清朝对黄帝陵庙的祭祀,仪式隆重,规模宏大,次数较多。除常规之祭外,逢皇帝登基,太后寿辰,国家庆典,平息叛乱,水旱灾害,五谷丰登,大功告成等重大事件,特别是需要团结御敌,或获重大成功需要祭告祖先在天之灵时,也常由皇帝决定祭祀黄帝。清朝对黄帝陵的祭祀,见于记载的有30次:清世祖顺治八年(1651)派专官到黄帝陵进行祭祀;清圣祖康熙元年(1662)敬遣专官到黄陵祭祀;清圣祖康熙七年(1668)遣工部杨运昌祭告黄帝陵;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遣工部右侍郎加一级苏拜致祭于黄帝陵,陪祀官有督理陕西等处地方粮储道副使加四级李国亮、延安府知府毛文堃、中部县知县金兰芝等;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1688)遣鸿胪寺卿刘楷致祭黄帝陵,陪遣官有延安府知府张伟、□州知州胡正著、洛川县知县许廷佑、中部县知县李暄、宜君县谢裁秋、儒学训导阎仕、典史葛珙等;清圣祖康熙三十五年(1696)因岁歉为民祈福,遣都察院协理院事左佥都御史常继圣致祭于黄帝陵;清圣祖康熙四十二年(1703)为康熙帝五旬大寿并亲阅黄淮堤工回銮,派遣大理寺少卿莫音代致祭于黄帝陵,陪祀官有延安知府吴存礼、□州知州高怡、洛川县知县萧长祚、宜君县知县卢兆鲲、中部县知县黄觐光、典使孙时铉、儒学训导阎仕等;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为皇太子废而复立,遣户部右侍郎加二级张世爵致祭黄帝陵,陪祀官有延安知府加一级孙川等,从祀官□州知州高怡、洛川县知县萧长祚、宜君县知县李之□、中部县知县祝文彬等;清圣祖康熙五十二年(1713)为康熙帝六旬大寿遣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蔡升元致祭于黄帝陵,陪祀官为延安知府加二级孙川,从祀官有□州知府加一级功加记录二次张云鹤、洛川县知县加一级向兆麟、宜君县知县加一级李良模、中部县知县加一级邰衡等;清圣祖康熙五十八年(1719)遣左春坊左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吴孝登致祭黄帝陵,陪祀官有□州知州加一级功加记录二次张云鹤、洛川县知县加一级军功记录一次向兆麟、中部县知县加一级杜乔等。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遣通政使司右通政钱以垲致祭黄帝陵;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江球致祭黄帝陵,陪祀官为整饬榆林中西二路兼分巡道陕西按察使司布政司参议朱曙荪,从祀官有延安府正堂加三级记录二十五次沈廷正、□州正堂加一级孙毓诠、署肤施县正堂加一级徐珩等;清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太常寺少卿鲁国华致祭黄帝陵,从祀官有直隶□州知州李如沅、中部县知县何任、宜君县知县许克家等。清高宗乾隆二年(1737)为世宗配享圜丘礼成,遣翰林院侍读学士世臣致祭黄帝陵,从祀官有礼部文林郎加一级邢通、直隶□州知州加三级李如沅、署直隶□州同州府通判加三级商北麟等;清高宗乾隆十四年(1749)遣太常寺少卿钟衡致祭于黄帝陵,陪祭官为分巡凤邠盐道按察司副使永敏,从祀官有同州府通判署直隶□州事赵铨、洛川县知县方楚正、中部县知县杨必名、宜君县知县许治、中部县儒学训导王运会等;

  清高宗乾隆十七年(1752)为慈宁太后万寿晋号,遣太常寺少卿涂逢震致祭黄帝陵,陪祀官有□州直隶知州加三级武敬、洛川县知县老尔昌、署宜君县朱家□濂、中部县知县王纲等,从祀官为同州府盐通判加一级赵铨;清高宗乾隆二十年(1755)为荡平准部、太后晋号,遣太常寺卿熊学鹏致祭黄帝陵,陪祭官有候补知府署□州知府雷正、□州直隶州知州记录十次英德、中部县知县王纲等;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1760)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赫庆致祭黄帝陵,陪祭官有直隶□州知州刘麟勋、中部县知县巩敬绪、宜君县知县侯於蓟、中部县儒学训导李凤冈等;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1772)为太后万寿晋号,遣宗人府府丞李友棠致祭黄帝陵,陪祭官有□州知州阿林、□州分州吴廷试、洛川县知县温崧曾、中部县知县董廷楷、宜君县知县袁维丰、□州儒学训导李如坤等;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1776)为阿桂平定大小金川,遣内阁学士唐吉泰致祭黄帝陵,陪祭官有候补直隶州署□州加三级记录五次林苹范、洛川县知县加三级记录五次温崧曾、中部县知县加三级记录五次董廷楷、署宜君县知县加三级记录三次任重、中部县儒学训导江自岚等;清高宗乾隆四十五年(1780)为乾隆帝七旬寿诞,遣内阁学士钱载致祭黄帝陵,陪祭官有洛川县知县加三级记录黄辉、中部县知县加五级记录五次董廷楷、中部县儒学训导江自岚等;清高宗乾隆五十年(1785)遣内阁学士胡高望祭告黄帝陵;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1790)遣内阁学士依兰泰祭告黄帝陵。清仁宗嘉庆元年(1796)遣陕西副都统花向阿祭告黄帝陵;清仁宗嘉庆五年(1800)为高宗配享圜丘礼成,遣户部右侍郎周兴岱祭告黄帝陵:清仁宗嘉庆二十四年(1819)为嘉庆帝六十寿诞,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和桂致祭黄帝陵,陪祭官有□州直隶州知州鄂山、中部县知县恒亮,执事管右中部县训导朱体元、宜君县马兰镇巡检刘询等。清宣宗道光元年(1821)遣西安副督统哈兴阿致祭黄帝陵,陪祭官为署□州直隶州知州硕庆,执事官有中部县训导赵炳、宜君县知县邓培绶、中部县典史韩廷楷等;清宣宗道光十六年(1836)为太后万寿晋号,遣陕西榆绥镇总兵官郭维昌致祭黄帝陵,陪祭官为□州直隶州知州吴明捷,执事官有中部县训导张云瑞、中部县典史毛诗、前署中部县典史赵洙等;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1846)又为太后万寿晋号,遣西安右翼副都统甘露致祭黄帝陵,陪祭官为署□州直隶州知州张其翰、中部县知县郭云章;清宣宗道光三十年(1850)遣西安左翼副都统常春致祭黄帝陵,陪祭官为署□州直隶州陈捷魁、中部县知县郭云章,执事官有中部县训导李荣春、洛川县训导路三登、宜君县训导孙震生等。30次中,清世祖顺治在位18年,祭陵l次;清圣祖康熙在位61年,祭陵9次;清世宗雍正在位13年,祭陵3次;清高宗乾隆在位60年,祭陵10次;清仁宗嘉庆在位25年,祭陵3次;清宣宗道光在位30年,祭陵4次。

  清末爱国志士祭祀黄帝陵,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光绪年间,丘逢甲历尽千辛万苦来到桥山祭扫黄帝陵墓。丘逢甲,字仙根,号沧海。台湾省漳化人,出身望族。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兵部主事。甲午战争中国失败,清廷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丘逢甲刺破手指写出血书:“拒倭守土”四个大字,召集士绅联名据理力争,并率领“八千弟子”奋起抗日,“倾家财以为兵饷,不足则乞诸义士以助之”。号召青壮年,晓以民族大义,“人自为战,家自为守”,与侵略者浴血奋战二十多昼夜,终因孤军作战、弹尽粮绝而失败。失败后,他漫游各地,到陕西后,在友人的提示下,专程到中部县祭扫黄帝陵,寄托爱国情怀。1908年重阳节,陕西同盟会祭扫黄帝陵,在先祖陵前宣读祭文,决心复兴中华民族。这次祭祀的祭文由郭希仁和张赞元起草,参加祭祀的有陕西16人,四川7人,甘肃、山西各3人,广东1人,共20多人。并决定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祭陵一次,祭扫时必须有“告墓文”,后改称“誓墓文”。

  第二节 祭文

  一、明代祭文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祭文

  皇帝谨遣中书管勾甘,敢昭告于黄帝轩辕氏:

  朕生后世,为民于草野之间;当有元失驭,天下纷纭,乃乘群雄大乱之秋,集众用武。荷皇天后土眷佑,遂平暴乱,以有天下,主宰庶民,今已四年矣。君生上古,继天立极,作□民主;神功圣德,垂法至今。朕兴百神之祀,考君陵墓于此,然相去年岁极远;观经典所载,虽切慕于心,奈禀生之愚,时有古今,民俗亦异,仰惟圣神,万世所法,特遣官奠祀修陵。圣灵不昧,其鉴纳焉!尚飨。

  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1396)秦王祭文

  维洪武二十九年,岁次丙子,六月丁亥朔,越七日癸巳,秦王敬遣左长史茅廷□,敢昭告于黄帝轩辕氏之陵曰:维帝继天立极,垂统保民;百王相承,万世永赖。钦承祖训,嗣守秦邦,奉命西畋,还经陵下。第以□礼未终,弗克躬祀,敬遣文臣,恭陈牲帛,祗告殿廷,惟帝歆格。尚享!

  明成祖永乐十二年(1414年)祭文

  维永乐十二年,岁次甲午,八月辛丑朔,十八日戊午,皇帝谨遣延安通判臣刘□致祭于黄帝轩辕氏曰:

  昔者奉天明命,相继为君,代天理物,抚育黔黎,彝伦攸叙,井井绳绳,至今承之。生民多福,思不忘报,兹特遣使赍捧香币,祗命有司,谒陵致祭,惟帝英灵,来歆来格!尚飨!

  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祭文

  维宣德元年,岁次丙午,二月乙丑朔十一日,皇帝谨遣应城伯孙杰致祭于黄帝轩辕曰:仰惟圣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功化之隆,永久无□。予祗承天序,谨用祭告。惟神昭鉴,佑我邦家。尚飨!

  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祭文

  维景泰元年,岁次庚午,闰正月丙午朔,十五日庚申。皇帝谨遣工科给事中霍荣致祭于黄帝轩辕氏曰:仰维圣神,继天立极,功被生民,万世永赖,余嗣承大统,祗祀事用,祈佑我家园,永祗升平。尚享!

  明英宗天顺六年(1462)祭文

  维天顺六年,岁次壬午,八月一日,皇帝遣延安府知府臣王瑾致祭于轩辕黄帝氏曰:昔者奉天明命,相继为君,代天理物,抚育黔黎,彝伦攸叙,井井绳绳,至今承之。生民多福,思不忘报,特遣使赍捧香币,祗命有司,诣陵致祭,惟帝英灵,来歆来格,尚享!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祭文

  维正德元年,岁次丙寅,四月庚戌朔,十九日戊辰,皇帝谨遣鸿胪寺丞张昱致祭于黄帝轩辕氏曰:于维圣神,挺生邃古;继天立极,开物成务。功化之隆,惠利万世。兹予□□;祗承天序,式修明祀,用祈鉴佑,永祚我邦家。尚飨!

  明正德十一年(1516)祭文

  维正德十一年,岁次丙子,八月庚戌朔,越十八日丁卯,皇帝遣延安府同知臣刘□致祭于黄帝轩辕氏曰:昔者奉天明命,相继为君,代天理物,抚育黔黎,彝伦攸叙,井井绳绳,至今承之。生民多福,思不忘而报,兹特遣使赍捧香币,祗命有司,诣陵致祭,惟帝英灵,来歆来格。尚享!

  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御制祭文

  维嘉靖十年,岁次辛卯,八月壬午朔,越二十四日乙巳,皇帝谨遣延安府通判梁知让致祭于黄帝轩辕氏曰:昔者奉天明命,相继为君,代天理物,抚育黔黎,彝伦攸叙,井井绳绳,至今承之,生多福恩,不忘而报。兹特遣使赍捧香币,祗命有司,诣陵致祭。惟帝英灵,来歆来格。尚飨!

  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祭文

  维嘉靖三十一年,岁次壬子,八月辛亥朔,二十七日丁丑,皇帝遣延安府知府周建邦致祭于黄帝轩辕氏曰:昔者奉天明命,相继为君,代天理物,抚育黔黎,彝伦攸叙,井井绳绳,至今承之,生民多福,思不忘而报。兹特遣使赍捧香币,祗命有司,诣陵致祭。惟帝英灵,来歆来格。尚飨!

  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56)祭文

  维嘉靖三十有五年,岁次丙辰,四月乙丑朔,六日甲午,户部左侍郎邹守愚率陕西布政司右参政朱用、谢淮、左参议粟永禄、按察司副使徐贡元、都司指挥申绍祖,以牲礼香帛致祭于黄帝轩辕氏之神曰:惟帝睿心天授,玄德神侔,口离衷而能言,聪明卓冠于千古;身绝世而首出,文武逖耀于八埏。乘土德以统天,握乾符而驭宇。总百口而祗役,密阐道真;抚万国以咸宁,诞敷皇极。抚群生而开栋宇,法两仪而肇□□。阳雨应期,勋离邃代,凤麟献瑞,治比华胥。乃若王屋受经,崆峒问道,天老迎□启符;丹灶飞珠,荆山铸鼎,仰仙踪而滋邈,抱皇谍而独尊,信天地之与忝,□□民亡未有也;守愚等处将帝命亲履灵封,敢少清于蚁衷,冀俯临于云驭,与乎同天而如在。阳沛德泽而□垂德异世而弥馨,常乘化机而幽赞。神之听之,伏惟尚飨!

  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祭文

  维隆庆四年,岁次庚午,八月丙申朔,二十一日丙辰,皇帝遣陕西延安府知府郭文和致祭于黄帝轩辕氏曰:昔者奉天明命,相继为君,代天理物,抚育黔黎,彝伦攸叙,井井绳绳,至今承之,生民多福,思不忘而报。兹特遣使赍捧香币,祗命有司,诣陵致祭。惟帝英灵,来歆来格!尚享!

  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御制祭文

  万历元年,岁次癸酉,四月庚戌朔,越十六日乙丑,皇帝遣尚宝司少卿石星,致祭于黄帝轩辕氏曰:于维神圣,挺生邃古,开物成务,立极继天。功参二仪,泽垂万世,兹予祗承天序,明祀式修,仰惟鉴歆,永绥远祚。尚飨!

  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1600)御制祭文

  维万历二十八年,岁次庚子,八月辛未朔,二十五日乙未,皇帝遣延安府知府徐安致祭于黄帝轩辕氏曰:追维明德,奉天抚民,盛治弘勋,万世永赖。陵寝所在,英爽如存。兹特遣使赍捧香币,祗命有司致祭,惟神鉴钦。尚飨!

  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御制祭文

  维天启元年,岁次辛酉,十一月戊戌朔,越四日辛丑,皇帝谨遣锦衣卫加正一品俸都指挥使侯昌国,致祭于黄帝轩辕氏曰:于维圣神,挺生邃古,继天立极,开物成务。功化之隆,利赖万世。兹予祗承天序,式展明禋,用祈歆飨,永祚我家邦。尚飨!

  二、清代祭文

  清世祖顺治八年(1651)祭文

  自古帝王,受天明命,继道统而新治统。圣贤代起,先后一揆,功德载籍,炳若日星。明禋大典,亟宜肇隆。敬遣专官,代将牲帛,神其鉴飨!

  清圣祖康熙元年(1662)祭文

  帝王继天立极,功德并隆,治统道统,昭垂奕世。朕受天眷命,绍缵丕基。庶政方亲,前徽是景。明禋大典,亟宜肇修。敬遣专官,代将牲帛,爰昭启荐之忱,聿备钦崇之礼。伏维格歆,尚其鉴享!

  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祭文

  维康熙二十一年,岁次壬戌,三月己酉,越十六日甲子,皇帝谨遣工部右侍郎加一级苏拜致祭于黄帝轩辕氏曰:自古帝王,受天显命,继道统而新治统,圣贤代起,先后一揆,成功盛德,炳如日星。朕诞眷□,临治万方,扫灭凶残,廓清区宇,告功古后,殷礼肇称,敬遣专官代将牲帛,聿修礼祀之诚,用展景行之志。御正明灵,尚其鉴享!

  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1688)

  为孝庄文皇后升□太庙礼成祭文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