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2章 和硕睿亲王(4)

  皇太极总结历次攻锦经验教训,决定采取长期围攻的方针,于崇德五年三月,命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为右翼主帅、多罗贝勒多铎为左翼主帅,带兵至离锦州九十里的义州城,驻扎屯田,骚扰明境,使山海关外宁远、锦州地方不得耕种。第二月皇太极还亲往巡察,命令军士抢收锦州城东、城西庄稼。围锦官兵,三月一换。

  崇德五年六月十五日,命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肃亲王豪格、多罗安平贝勒杜度、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率其属下将士的一半,往代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等,于义州筑城屯田,围困锦州。多尔衮到达后,即督令士卒火速收割锦州城西禾稼,两日就收割完毕。明以锦州被围,遣兵来援,军至杏山,多尔衮率兵往击,皇太极闻知,即遣前锋统领吴拜率属下兵士一半,迅速前往助攻。从此,多尔衮与明兵多次接战。九月,郑亲王往代,多尔衮返沈阳。十二月,多尔衮、豪格、杜度、阿巴泰再度率兵往围锦州。《清太宗实录》卷33,崇德五年六月十五日、七月初六日、十二月初三日。

  崇德六年三月,郑亲王济尔哈朗往代,多尔衮等率部回辽。未到之前,因睿王等曾遣部分军士还家,皇太极勃然大怒,指责多尔衮私遣擅归,松懈疏忽,影响围城效果,命令查出主使人员,从重议处。出征王、贝勒、公、固山额真、梅勒章京、护军统领及议政大臣以上官将,俱驻辽河傍金利塔,不许入城,不准返家,听候治罪。

  皇太极还特遣内大臣昂邦章京图尔格、固山额真英俄尔岱、大学士范文程等,往问出征王、贝勒。《清太宗实录》卷三十五载录了帝对诸王的责问。其谕问多尔衮的话如下:

  “朕待尔与诸子弟不同,良马任尔乘,美服任尔服,馔任尔食,所以加恩于尔者,盖欲尔勤劳国政,不违朕命耳。今违朕命,屯兵远居,遣兵回家,如此,朕焉能以尔为可倚。”

  问肃亲王豪格说:

  “肃亲王,尔明知睿亲王失计,如何缄口不言。”

  问阿巴泰、杜度、硕托说:

  “饶余贝勒、安乎贝勒、芍托公,尔等何为事不关己,是曰然,非亦曰然,如宾客路人相待。无论尔等,即新附蒙古,尚知为国出力,尔等不忧国竭忠,漠不相关,皇天列祖岂不鉴之。”

  并令;“凡此谕旨,皆与众固山额真、大臣,王、贝勒、大臣等将倡兵回家之人举出,若是睿亲王部下虾大臣所言,令睿亲王即行拿送,不可轻应此罪,当议定来奏。”

  皇帝震怒,谕令严查,看来将遭重惩,灾祸难逃了。皇太极这样大发雷霆,实为欠妥。事情并不如他所说那样严重,说什么明兵已经自由出入搬运粮草等等。多尔衮之所以两次遣兵回家,一次是每牛录三名,另一次每牛录五名,有其客观原因,那就是明军拼死反击,兵多势大,清军死伤累累,人疲马乏,不得不轮班回家“整顿盔甲,喂养马匹”,略事休整,即行返军。明军仍被围困,运输基本断绝。多尔衮这样作,没有什么大错,不知道是什么人上了密折,夸大其词,激怒了皇太极。多尔衮据实回奏,说明情由,皇太极更加发怒,指责所奏皆系“巧辩之词”,令各王、贝勒自定其罪。《清太宗实录》卷35,崇德六年三月初四日、二十日、二十一日。

  当此紧急关头,多尔衮挺身认错,全揽在自己头上,不委过于人,自议其罪说:“我既掌兵权,又先令兵回家,违命之罪甚重,应死。”肃亲王豪格也表现很好,象个大丈夫,告诉审案大臣说:“睿亲王乃王,我亦王耳,既与叔父睿亲王共掌兵权,彼既失计,我亦随之,应死。"安平贝勒杜度、饶余贝勒阿巴泰自议贬黜为民,拨出所属牛录。罗托贝子、硕托公,屯齐公皆革爵罚银二千至五千两。阿山、谭泰、叶克书三位固山额真,俱当死。蒙古固山额真和洛惠、梅勒章京曹亥等高级官将三十余人,俱革职。《清太宗实录》卷35,崇德六年三月二十一日。

  也许是皇太极感到处理过分,或者是因为牵涉到这样多的王、贝勒、贝子、公和大臣,皆是统兵治政的主要人员,若依本人自议之罪,则将杀掉和革掉一半以上的军政要人,今后谁来治理国政统兵远征。总之,不管是什么原因,他终于决定从宽发落。崇德六年三月二十二日,皇太极下诏与图尔格等,定诸王大臣的罪:睿亲王多尔衮降为郡王,罚银一万两,拨出部下二牛录;肃亲王豪格降为郡王,罚银八千两,拨出一牛录;饶余贝勒、安平贝勒各罚银二千两,贝子罗托、辅国公硕托、屯齐各罚银一千两。固山额真谭泰、阿山、叶克书各罚银一千两。其余三十余员官将罚银五十两、一百两不等。《清太宗实录》卷35,崇德六年三月二十二日。多尔衮差点被从重惩处,险被错斩。但是多尔衮毕竟是个有胆有识、足智多谋的俊杰,事情一过,并未沉浸在不满忧伤的生活中,立即振作精神,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攻灭明军的大战中去。

  二、大败明军。

  三月二十四日,因锦州外城蒙古贝勒诺木齐等密约降清,郑亲王济尔哈朗、英郡王阿济格等率军攻取了外城。五月初三日,郑王奏报,明经略洪承畴率总兵六员带兵六万来援锦州,屯于松山北岗。郑王率军往击,失利,伤亡不小。十五日,皇太极遣内三院大学士希福、刚林等,前往锦州、阅视郑王所掘壕堑,查看屯营形势。

  六月初四日,多尔衮与豪格率军前往锦州,更换郑王部队,皇太极出地载门,送五里而返。

  八月初六日,多尔衮、豪格自锦州军中,遣人奏报:明国会集各省兵,来援锦州,“来兵甚多”。初八日,皇太极“因明朝援兵众多”,命固山额真英俄尔岱、拜音图率每牛录兵十名,前往增援,并遣学士额色黑前往传谕。十一日额色黑从军中回,奏报说:敌兵“实众”,“欲和硕郑亲王领兵前去,合营拒敌”。《清太宗实录》卷36,崇德六年八月初六日、初八日、十一日。多尔衮的奏请增兵,十分正确。如果他不及时上报真情,要求援兵,皇太极不会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不会立即调兵往援,并亲统大军前往,那末,松锦之战可能又是另一结局了。因为,此时多尔衮面临的对手,不是凡夫俗子,而是颇有才华军功累累的少有的劲敌,这人就是明蓟辽总督洪承畴。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南安人,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初任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天启时升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初年(1628―1633),因打压陕西农民军,“剿御有方”,屡次奏捷,擒获闯王高迎祥,连败李自成部,迫使自成以十八骑逃居商洛,陕西义军“略尽”而不断擢升。数年之内,由督粮参政一跃而为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后又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督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湖广牢务,随改蓟辽总督。崇祯十四年(清崇德六年,1641),率东协总兵曹变蛟、辽东总兵王廷臣、援剿总兵白广恩、山海总兵马科、宁远总兵吴三桂、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共八总兵官、兵十三万,军马四万匹,集宁远,救援锦州。八月初,洪承畴率军至松山,与锦州守军相呼应,充分发挥火器的长处,猛攻清军。

  多尔衮虽然率军奋勇冲杀,但敌众我寡,前后受敌,初战失利。直到四年以后回忆松锦之战时)多尔衮还心有余悸地说:当时“洪军于南山向北放炮,祖大寿从城头向南放炮,我兵存身无地,神器实为凶险。”《摄政亲王起居注》顺治二年闰六月初七日。

  这样的局面,对多尔衮来说,是一个严重的考验。如果他据实上报,奏请增兵,有可能遭到朝廷的耻笑。这几年清军屡败明兵,八旗劲旅所向无敌,现在突然告称失利求援,既有损个人威严,又可能落个胆怯畏敌的罪名,不仅不增援,还将革职问罪。但是,设若谎报军情,讳败为胜,孤军迎战,必将惨败,严重威胁到清国的盛衰兴亡。聪明的多尔衮,很快下了决心,据实上奏,乞请援兵。

  皇太极得到了围锦清军“屡战败衄,势将败北”的真实消息后,立即决定,全力以赴,“悉索沈中人丁,西赴锦州”。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3686页

  八月十四日,皇太极统率大军亲征,十五日渡辽河,十九日晚,至戚家堡下营,传谕多尔衮、豪格,欲至高桥,合困松山、杏山。多尔衮、豪格回奏,建议皇太极不参加战斗,驻营于松杏之间。这个奏章,颇为重要,摘录如下:

  “(睿王、肃王)令学士刚林、罗硕复奏云:蒙皇上威武,臣等岂敢畏敌,但恐以臣等为怯,若不奏闻,于理不当。今皇上亲至,臣等勇气益增,皆不以敌为意,唯以冲击为事,一心为国,故不敢不以所知实奏。汉兵果众,当同臣等先至兵,围困锦州。况先番上阵,颇有中伤,今如再战,恐力不及。今皇上令屯营高桥截路,倘敌兵为我所迫,约锦州、松山内外夹攻,舍死冲战,万一有失,如之奈何。皇上即欲发兵来援,亦必待胜负决后,方可赶至。以臣愚见,皇上若肯驻松,杏山之间,臣等大有益矣。”《清太宗实录》卷36,崇德三年八月十九日。

  多尔衮讲明了明军众多,清军前曾失利,双方交战,颇有危险,为保皇太极安全,建议帝驻松杏之间观战,由他率众军猛攻。即使皇太极要上阵,也等胜负决定后再加入冲击。真是一片赤忱,为主效劳,保主安宁。皇太极采纳了这个建议,驻于松山杏山之间。

  明军见清兵大至,营垒森严,“各个丧胆”。二十日晨,明八总兵来攻,为清军击败,二十一日再战,又败。二十一日晚明军突围,遭清军猛攻,溃不成列。多尔衮遵帝命,率四固山护军从锦州大路至塔山大路截杀。八旗官将各按信地,奋攻明军,只杀得明军“尸横遍野,自杏山沿海,直至塔山,投波入海,如同鹅鸭,尸蔽水面,死者不可胜计”。《清太宗实录》卷36,崇德六年八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二十四日、二十六日。洪承畴和曹变蛟,王廷臣二总兵及巡抚丘民仰,困守松山孤城,吴三桂等总兵,先率残兵入杏山,二十六日逃往宁远。几天之内,明军大败,死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人,清军大胜。《清太宗实录》卷36,崇德六年八月二十九日。

  因宸妃病危去世,皇太极于九月离松山,回沈阳,留杜度,阿巴泰、阿济格等围锦州、松山、杏山。

  十一月初三日,多尔衮奉命出发,往围锦州,不久,郑王济尔哈朗亦往。崇德七年二月二十一日,围守松山的肃郡王豪格等攻下松山、生擒洪承畴、丘民仰及副将游击等官一百余员,尽杀守兵三千余人。三月初十日,祖大寿粮尽援绝,率部至济尔哈朗,多尔衮营前投降。四月初九和二十一日,先后攻下塔山、杏山。至此,著名的“松锦之战”,以明军惨败清军大胜而告终,从此明国一蹶不振,清军士气高涨,积极为入主中原作准备。多尔衮为奠定入关之征,建立了重大功勋。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