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始时代图腾崇拜时期,人们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图腾的化身,因而,每个人都装扮成图腾模样,有些学者称之为图腾同体化。例如,澳大利亚土著民族袋鼠氏族成员在背上绘三个圆圈,两臂间又各作两小圈,代表袋鼠的眼睛,下端有一圈,象征袋鼠的嘴,其余用几何纹样。蛇氏族成员则用色彩涂身,象征大蛇。北美印第安人鱼氏族成员用红黑两色描写鱼形于脸上,鱼的头部直向额间,尾端伸于其颊,其余部分作于额于颊之间。鸟图腾氏族成员结一小辫,盖以头额,以像鸟嘴;脑后留置少许,扮为鸟尾;两耳间梳成小辫,象征鸟的两翼。海龟氏族成员把头发剃掉,只留六条辫子,四条置于左右两旁,一条伸向前额,一条在背后,以象征龟的足、头、尾。海达人在腿、臂、胸部及手上黥刺蛙、蜂、鱼、雀、乌鸦、熊、雷鸟、月亮、虹等图腾记号。中国云南白族古代曾以鱼为图腾,故该地妇女过去都盛行以“鱼尾帽”为头饰。鱼尾帽用黑色或金黄色的布仿鱼形制成。鱼头在前,鱼尾后上,上缀白色的银泡子或白色的珠子表示鱼鳞。畲族祖先以狗为图腾,故畲族妇女过去均戴狗头冠。
在原始时代,以龙为图腾的氏族部落成员无疑都以龙作为标志和象征,在身上或在衣服上绘龙。如古代哀牢夷以龙为图腾,故“刻画其身,象龙文,衣皆着尾”。古越人亦断发文身,以像龙子。闻一多在谈到古越人断发文身时说:越人“断发文身以像龙,是因为龙是他们的图腾。换言之,因为相信自己为‘龙种’,赋有‘龙性’,他们才断发纹身以像‘龙形’。”
王垄断之前,所有崇龙的氏族部落均可自由地使用龙的图像,没有任何限制。龙成为帝王和王权的象征之后,尽管龙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但龙形象的使用却逐步受到限制。特别是在宋元之后,龙纹为帝王所独占,成为个人的私有物,平民百姓不能滥用龙纹,不准穿有龙纹的服饰,龙袍、龙衮只帝王一人能穿。因为在统治者看来,皇帝即龙,龙即皇帝,只有帝王可以使用龙纹。限制龙纹的使用,目的是维护帝王和龙的神圣性。在统治者看来,如果谁都可以像帝王一样可以穿龙袍,那么就没有神圣和凡俗之别,那就难以树立帝王的绝对权威,王权也就难以巩固。
据现有资料,最早穿龙衣的帝王大概是周天子。《礼记?礼器》:“礼有以文为贵者,天子龙衮。”《说文》:“衮,天子享先王,卷龙绣于下幅,一龙蟠阿上乡(向)。”《诗经??风?九?》孔颖达疏“衮衣”云:“画龙于衣谓之衮,故云衮认卷龙。”《礼记?明堂位》:“有虞氏服?,夏后氏山,殷火,周龙章。”郑玄注:“山取其仁可仰也,火取其明也,龙取其变化也。”可见,龙纹和龙衣当是周天子的纹饰。不过,龙衮可能不是仅天子一人可穿,其他王族成员也可穿。《诗经?豳风?九?》中说到周公所穿的便是龙衮:“……我觏之子,衮衣绣裳……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这四句诗的意思是:“……我看见的那人儿(指周公),画龙的上衣五彩裳……藏起画龙的上衣啊!不要让公爷回去啊!”
宋代以后,限制使用龙纹更为严格,规定越来越多。到了元代,对龙纹的垄断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明文规定龙纹的使用范围。元世祖忽必烈曾明令市街商店不得织造或贩卖日月龙凤纹的缎匹,违者除没收其缎匹外,“仍将犯人痛行治罪。”《元史?舆服志一》载:天子“衮龙制服,以青罗饰,以生色销,金帝星,一日一月,一升龙四,腹身龙四,山三十八,火四十八,华虫四十八,虎?四十八。”仁宗时曾定服色等第,除蒙古人外,其他人“不许龙凤文(龙谓五爪二角者)”。此外,器皿不得使用龙凤纹,帐幕“不得使用赭黄龙凤文”,车舆亦“不得用龙凤文”。
明代龙纹的使用和控制更为严格。明代初期的皇帝衮服,饰十二章,其中以龙纹为最重要。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68),明文规定:“官吏衣服、帐幔,不许用玄、黄、紫三色,并织绣龙凤文,违者罪及染造之人。”永乐年间有赐蟒衣之俗,主要赐给有功之臣和宦官,“贵而用事者,文武一品官所不易得也。单蟒面皆斜向,坐蟒则面正向。”但因此又引起蟒服泛滥,有失体统。同时由于蟒与龙相似,穿蟒衣的官员又太多,为防止鱼目混珠,影响帝王尊严,明英宗天正统十二年(1447),朝廷明令禁止私自织绣蟒纹及与蟒纹相似的飞鱼纹等。沈德符《万历野获篇》卷一《蟒衣》载:“正统十二年,上御奉天门,”命工部官曰:“官民服饰,俱有定制。今有织绣蟒、飞鱼、斗牛违禁花样者,工匠处斩,家口发边卫充军;服用之人,重罪不宥。”天顺二年(1458),又明令规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斗牛、大鹏、像生狮子、四宝相花、大西番莲、大云花样,并玄、黄、紫及玄色、黑、绿、柳黄、姜黄、明黄诸色。”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因屡禁不止,而且“国朝品官无蟒衣之制,夫蟒无角无足……内官多乞蟒衣,殊类龙形”,于是明孝宗再次下令严禁。二年之后,即明孝宗弘治三年,都御史再次上奏:“定公、侯、伯、文武大臣及镇守、守备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
清代皇帝服饰的龙纹亦有定制。据《清史稿?舆服志二》记载:皇帝“朝服色用明黄,惟祀天用蓝,朝日用红,夕月用白。披领及袖皆石青,缘用片金,冬加海龙。缘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腰帷行龙五,衽正龙一,襞积前后团龙各九。裳正龙二,行龙四,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列十二章。”“龙袍色用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缘绣文,金龙九,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
总之,在古代中国人的心目中,帝王都是“真龙天子”,帝王的子孙被认为是“龙子龙孙”,帝王的后代被称为“龙种”。龙,尤其是黄龙,是帝王的象征,皇帝即龙,龙即皇帝,两者不可分离,龙成为帝王个人的私有物。皇帝吃的、穿的、住的、用的全都有龙的标记。皇帝本身及有关的一切都与龙拉上了关系。
由上可见,在中国历史上,王权的取得和巩固与龙有密切的关系。古代帝王借助龙的威力,利用人们对龙虔诚崇拜的心理,编造种种谎言,把自己说成是“真龙天子”,与传说中的具有无穷威力的龙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