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对猿猴有了一定的观察和认识。《山海经》中所记载的名为猩猩的人面青兽,便正是猿猴的一种。我国最早的训释词语的专书《尔雅》当中,则辑录了狒狒、蒙颂、猱等数种猿猴,对它们的形貌、习性等进行解释,并把它们同归于“寓属”。从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解释并不一定完全科学,但它却反映了古人对于猿猴的认识。这些认识当中的不少因素,还长期影响了后人的观念。
不过,由于上古典籍关于猿猴的记载大都零星、片断,因此,尚不能使我们看到远古时期人们对猿猴的认识、态度及情感的全貌。而大量产生于人类生活早期、并在人们口头长期流传的有关神话,则为我们了解这方面内容打开了一个窗口。
神话是关于世界及人类是怎样由来并成为今天这种形态的神圣叙事,它反映着处在幼年时期的人类的世界观、宇宙观和情感,从其中还可以看到原始先民生活环境与社会生产活动的影子。神话所讲述的一般都是同“起源”有关的问题,它通过丰富的幻想和想象来解释人类自身及其自然、文化环境的来历,因此,神话大都具有释源的性质。
在我国,许多民族的神话当中,都有猴子这一形象,而且它往往是十分重要的角色,同人类的起源、人类生活秩序的奠定乃至宇宙万物的形成等,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些神话主要可以分为五种类型:一、猴子逐渐变化,生成了人类;二、猴子与人或某精灵婚配,孕育了人类;三、猴子导致洪水潮天和人类的再殖或某生物的改变;四、猴子化生世界万物;五、猴子发明或传播某些人类文化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