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类的故事,也是猴子故事中比较多见的一种。其主要内容,是说一只成了精的猴子不断为祸于人,后来它要谋害的人想办法逃出了它的魔爪,或者最后还打死了它。流传在甘肃泾川县的《猴叫亲戚》,是这样讲的: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有一位妇人,很多年未回过娘家。她看到村里别的妇人有人叫坐娘家,而自己却没有娘家人,就感叹道:自己若有亲人叫坐娘家,该有多好。这样常唠叨,被一个猴听见了。一天,猴牵着一只狼来到妇人家,一进门就嚷道:“姐,姐,你几十年没坐娘家,这次我来叫你回娘家。”一边说一边把狼拴在院子里的大树下。那妇人一看是个猴子牵了一只狼来叫自己,当时心里非常害怕,但不敢惹下猴,忙说道:“他舅,你几十年没来过家,这次难得来一次,快炕上坐。”
“姐,我爱坐碓窝,不习惯坐炕。”猴说着,尾巴一挑坐在了院中的碓窝上。妇人的孩子们喊道:“妈妈,我舅有尾巴。”
“你们不知,你舅母忙,顾不上给你舅补衣服,那是你舅掉下的破带子,哪来尾巴?”妇人掩饰,猴一听也忙说是掉下的破布条条。
“孩子,快给你舅牵的驴添草去。”
妇人吩咐后,孩子们去了。回来说:“我们往驴身旁一走,那驴儿直咧嘴,我们害怕。”猴说:“怕什么?我那驴见了生人就是那样子。姐,我们还是快走吧。”
一会儿,那妇人领着孩子,骑着狼,猴牵着,一起上路了。一路上,遍地绿草,野花处处都是,艳丽动人。“妈妈,看那树上的花多好看,我要,我要。”孩子们嚷着。“我上树去摘。”猴说着,尾巴一卷,很快上树摘了许多美丽的花儿送给孩子们。
他们继续赶路,走了一会儿,猴说:“姐,我先把孩子领回家,再来接你。”猴把狼拴在一棵大树下,就背着孩子先回去了。那妇人骑在狼身上,想下来,却不敢。从左边下,狼嘴一咧,从右边下,狼嘴一咧,只好乖乖等待猴的到来。
猴一溜烟回到家,把孩子全杀了,喝干血后,把肉蒸在锅里,又去接那妇人。妇人看到猴来了,问道:“他舅怎么回去了这么大时间?”
“姐,孩子们回去哄不好,费了好大工夫。这不,才哄好,都玩得很好,就等你,我们快回家吧。”
到了家,猴把那妇人让到炕上坐,妇人要见孩子们,猴说:“孩子们和枣、核桃玩得很乖,不用你操心。你歇着,我给你端饭去。”
猴端来了孩子们的肉汤饭,妇人吃着,吃出了她孩子的手指头,偷偷藏在袖管里;吃出来孩子们的脚指头,偷偷藏在袖管里。一边吃一边擦眼泪。猴看见了问:“姐,姐哭什么?”“唉,他舅,我是烟得才流泪的。”妇人忙掩饰着。
吃完饭后,猴在院子里石头上磨刀,妇人看见后问:“他舅,他舅,磨刀做什么?”“娘有个老驴,杀了你吃。”“你留下给娘推磨。”“他舅,他舅,磨刀做什么?”“娘有个绵羊,杀了你吃。”“你留下给娘攒粪。”“他舅,他舅,磨刀做什么?”“娘有个老鸡,杀了你吃。”“你留下给娘叫鸣。”“他舅,他舅,磨刀做什么?”“杀你呀。”妇人吓得不敢再问了。
猴磨好刀后,吩咐道:“姐,姐睡到铁炕(锅)上,娘睡到木炕(板炕)上。”说完就出去了。
猴的娘对妇人说:“娃娃,你怎么跟我儿到这里来!我儿吃人,常把人肉拿回家,我实在吃不下去了。今晚要杀你,我已年纪大了,替你死了没什么。咱俩换一下,你睡在木炕上,我睡在铁炕上。半夜,我儿杀了我后,叫你在炕墙里点灯,你就说没火。又叫你去邻家里找火,你就把筷子、碗拿上跑,跑一段丢一根筷子,再跑一段丢一只碗。我儿爱碗筷,他会把东西拾回家,再追你。这样来回折腾,你就会跑得远一些。”
猴的娘安顿完后,猴就回来了。半夜里,猴把他娘杀了,“吱吱”地吸血,让那妇人点灯。妇人装着找了几下,假说没有火。猴让在邻家里点火,妇人拿着碗和筷就跑了。猴喝完血,还不见妇人来,就自己点着了灯,一看把自己的娘杀了。
“冈吱冈,错杀了老娘,冈吱冈,错杀了老娘。”猴哭完后,就去追那妇人。跑一会见一根筷子,拾回家,跑一会,见一只碗,又拾回家,再追。那妇人跑在路上遇到了一位赶马车的老大哥,帮忙刚把她装在车上的麻袋里,猴就赶到了,忙问赶车人:“看见有个花媳妇过去了没有?”“没看见。”赶车人说。
猴不信,跳上马车,摸着妇人的头问:“这圆东西是什么?”“西瓜。”摸着妇人的胳膊问:“这是什么?”“黄瓜。”摸着妇人的腿和脚问:“这是什么?”“连枷。”
猴还不信,要解开麻袋看。赶车人一皮鞭把猴抽下车,让跑得正急的马车轮给碾死了。害人的猴终于被除了,那妇人也得救了。
流传于黑龙江一带的《猴子精》,也讲述了类似的故事。不过,其中的猴被说成了“猴子精”,帮助女子逃跑的,则是另一位被猴子精抢来准备吃的老大娘。故事的结尾,是女子遇到她的丈夫,俩人一起回了家。而猴子精在误杀了一只小猴精后,追赶那女子,却始终没有找着,最后只好回到窝中,结果发现那个老大娘也逃走了。
这类故事,很可能是丈夫或婆家其他成员编出来吓唬爱回娘家的女人的。在故事中,猴子表现出一种同它为人们所普遍熟悉的习性截然相反的行为特征,它不仅以狼为坐骑,而且喝人血,吃人肉,完全是一个异于常态的凶恶的精怪或妖异形象。这种精怪或妖异的形象,也是民间故事中所常见的,在许多地区,广泛流传着大量有关各种精怪的故事,例如狐精、虎精、猪精、蛇精、蜈蚣精、狼精、花精、竹精、笤帚精等等。它的形成,根源于古老神话观念与逐渐发展的客观认识双重交织的影响。早期的人类,随着社会生产能力和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对于世界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客观认识,这种认识,构成了神话时代结束之后人们观念中宇宙基本秩序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当客观事物发生某些特殊或反常的变化时,人所理解的这种秩序则会遭到破坏,世界也会出现某种难以理解的因素。在这种状况下,持续保留其影响的万物有灵观念,便重新成为解释的依据,把那些难以理解的现象归结为某种神异力量,从而产生新的富于神异色彩的故事。但在这样的时期,神的地位已经开始堕落,故事中已不再产生受人尊敬的神的形象,而破坏人所确立的宇宙秩序的神异力量,更是无法被当做崇高的神来对待,因此,它们便往往是以妖异、怪诞的面目而出现了。
猴精故事中猴形象的产生,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同我们前文数次提到的人兽分开观念的影响直接相关。猴既有和人相似的外形,又具有比一般动物更机敏的智慧,因而很容易骗取人类的认同。正因为此,在人兽分开观念不断得到强化的时代,猴与人的差异和区分,才更要加以特别的强调。于是,这类故事中的猴,已经不单单是抢婚传说中让人嫌弃的“异类”,而呈现出了一种与人类绝对对立的姿态,变成了面目可憎、凶狠阴险和令人恐惧的人类的敌人、为祸人间的妖怪。这样,故事便以一种夸张的方式,使人与猴的不同得到了再一次的确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