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厚夫:《走过陕北》七题

一、榆林桃花水

从某种意义讲,后人应该很好地感激榆林城那口人称桃花水的普惠泉。普惠泉清澈、甘醇,酿醋,则醋香于心;沐浴,则体润肌嫩;饮用,则青春亮丽……于是榆林城里的姑娘们个个宛若春天里盛开的桃花。于是这一方长着性灵的泉水,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桃花水”了。普惠泉这本身带有佛学阐释意味的名字,在文人骚客笔下,又来了个“寒泉冬蒸”的雅号。普惠泉演绎出榆林城的故事,是造物主赐予的厚礼。我们必须永远善待它……

二、旧称榆林“小北京”

经过几百年的风浸雨洗,榆林老城的格局基本健全地保留着……老城被古城墙围护,并设有许多墩台和城门。城门楼巍峨、雄壮,能看出北京城里城门楼的影子。不管是街道也好,巷子也罢,一律青砖铺地,巷道两边依次排开的是古朴庄重的高门大院——它们也是榆林的特色建筑——“四合院”。本来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主体建筑,而在榆林居民大都以四合院为主,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它们设计精巧,布局合理,有种玲珑剔透之感。有史料表明,当时驻守榆林的官员和将领们有不少人是北京一带的,可见这个“安居工程”与他们直接相关。

“榆林小曲”也是榆林一道特色菜,可以说是明朝宫廷音乐和清朝江南小调的变奏。虽经数代人传唱,多了几分北地的苍凉,但仍不失南国的底色与滋味。还有,行前友人告诉我,榆林人说话天生就是北京腔,若要学普通话,教半天时间就够了。看来不假。兴许正因为有这么多的理由,榆林才叫做“小北京”了。

走街串巷阅榆林老城时,我愈来愈感到榆林城的神奇。我感到榆林城至今仍铭心刻骨地散发一种高贵之气。啊,榆林是上天嵌在沙漠边缘一颗亮丽的珍珠!

三、李自成行宫沉思

李自成行宫坐北朝南,沿盘龙山南麓展开,逐层递进,它的主体由乐楼、梅花亭、捧圣楼、二天门、玉皇阁、启祥殿、北庆宫等主要建筑组成。据说这座山原叫马鞍山,自从米脂出了李自成后乡亲们改称盘龙山。“李自成行宫”好似璀璨的龙目,点活了整个群山,使陕北高原在此有一生动的景致。可以这样说,陕北的历史如果没有李自成存在将黯然失色;中华民族的历史如果没有李自成的存在也将同样失去魅力!闯王李自成是全陕北高原的骄傲。

四、蕲王祠

蕲王祠是民族英雄韩世忠的祠庙,坐落在绥德县城南5公里的一步岩上。其间狭口上,一座庙宇轩然屹立,气势恢弘。它虽不大,但却精致,虽经历几百年的风雨岁月,仍保持完好。它古朴典雅,在苍凉的黄褐色的土地上构成了引人注目的好风景,昭示着人们对历史的缅怀,对英雄的崇敬。韩世忠虽屡立战功,但宋高宗和秦桧以阴险手段解除了他的兵权,后忧愤而死。所幸的是陕北父老没有忘记漂泊江南的英雄孤魂,几百年后用修祠建庙的方式来祭奠这位抗金卫国的英雄。

五、杨家城记

我曾专程考察过杨家将在神木县城北40里的杨家城故址。杨家城筑在山上,西临悬崖,下为窟野河,北界草地沟河,东南皆山陵沟壑,地形十分险要,易守难攻,是个布兵设防的好地方。古麟州城原分内外两城,内城居中,有南、北二门;外城周长约4公里,有东、南、北三门,西距绝崖,下临大川,高陡无门。内城为长方形,南北约1000余米,东西300米左右,由四座小城组成,各以土墙相隔,彼此有门可通。古书记载,城门上有城楼,城墙土夯筑,高广坚固,可惜全已废圮。走进杨家城的废墟,在这残瓦断砖、萋萋青草之间追思往昔。它虽然几经岁月沧桑的蹂躏,早已残毁,但犹有一种磅礴的大气,犹有先前的迹象,使得它在剑雨腥风的战争年代留下永久的青春魅力。我曾在《神木县志》上查到一首佚名诗,是描写杨家城周围景色的。诗云:“一径开溪畔,孤村人几家。山花常带雨,野柳暗藏鸦。路曲分樵牧,冰澌咽石沙。相看不倦处,前路暮云遮。”

六、统万城寻踪

大夏国的首都统万城,在陕北靖边县境内的沙漠地带,叫白城子……渐渐逼近时,在风沙荒漠之中看到了断墙残垣,荒野废墟,这就是神秘的大夏国国都统万城。它罩在塞上风沙的魔影之下,风化成了无定河畔一具干枯的历史残骸。

现在的统万城,还可以看出内城和二道城的痕迹……城内中部稍偏西南,有一座土墩,高约10米,久经风雨剥蚀,但板筑仍很清楚……城的东南面下半段有竖形槽两道,似为建筑嵌柱所为。估计这个土墩是当时宫殿的中心。

统万城和它的主人赫连勃勃的故事,在中国历史的天幕上,宛如一颗流星滑过的闪光,但它在陕北高原的史迹里却留下了灿烂的一页。人们缔造的文明又毁灭在人的双手之中,原先林木茂盛的沃野,在人为的破坏中变成了一望无垠的荒漠。本来气势非凡的古城,化成了一座无字的墓碑,默默地记录几千年的风云岁月。面对这一片历史废墟,无语可言,心底涌起的只有无限的苍凉与悲壮。这是人类的悲剧!

七、漫步秦直道

按照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的详实考证,秦直道由陕西淳化县北梁武帝村秦林光宫遗址北行,至子午岭上,循此主脉北行,直到定边县南,再由此东北行,进入鄂尔多斯草原,达乌审旗北,经东胜县西南,在昭君坟附近渡黄河,达到包头市西南秦九原郡治所。直道的一半道路修筑在子午岭主脉上,一半路程修筑在草地平原上,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它的整个工期只有两年半左右的时间,有了它,也就从某种意义上解除了秦始皇的心头之患,一旦北方边疆有个风吹草动,一旦匈奴骑兵来犯,秦王朝的援军就可以循着这条宽阔而便捷的直道,源源不断地直奔九原郡,登上阴山山脉,打击来犯之敌。时至今日,当来到这段陕西与内蒙古交界处的秦直道时,实地考察的我更为惊叹秦始皇的杰作了。

逝去的历史,留下的是风景,对于今天来说,神秘的秦直道的探索与面纱的进一步揭开,它带有某种暗示与启示性的意义。

(摘自厚夫:《走过陕北》,西安地图出版社2001年8月版)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