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榆林历史名人录

古代人物

扶苏(?—公元前210),秦始皇嬴政的长子,因不满其父暴政,被逐出京城咸阳,贬至上郡(今榆林东南一带),充任秦将蒙恬监军,并协助蒙恬修长城,抗匈奴。公元前200年,始皇死,胡亥和李斯假传诏书赐死,扶苏自刎上郡。据说死后埋在绥德,并有呜咽泉哭扶苏的传说。

蒙恬(?—公元前209),齐国人,秦朝名将。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其北上抗击匈奴,先后驻上郡、肤施,并攻占伊盟等地。公元前214年,率兵再抗匈奴,在陕蒙边地设置四十四县,并沿黄河修筑长城。公元前212年,又督修由榆北(九原)经上郡通甘泉至咸阳的秦直道。公元前210年,扶苏自刎后,蒙恬也被胡亥、赵高等人冤杀于阳周(子洲县与子长县交界一带),蒙恬死后亦埋在绥德。

赫连勃勃(?—425),原名刘勃勃,字屈孑。北魏时朔方(今靖边境内)人,十六国时大夏国的创立者,称夏帝。公元413年起修筑国都统万城(今在靖边县北白城子)。

宇文恺(555-612),字安乐,朔方夏州人(今靖边境内),是隋代著名建筑学家。隋文帝时兴建大兴城,宇文恺任营建新都副监。隋炀帝兴建东都洛阳,宇文恺也负责修造。宇文恺还在关中修建了广通渠,引渭水至潼关东入黄河,还设计了关中数县的漕运灌溉农田。宇文恺的建筑科学成就,在中国建筑史占有很高地位。中国以后各代都市及日本的奈良、京都市,朝鲜的平壤市,韩国的汉城市印度的新德里市都基本上照此仿建。曾被列为陕西一百名人之中。

梁师都(?—628),隋朔方夏州人(今靖边境内)。主要史事是聚众反隋,占据夏州,自任丞相。后又与突厥等族占据延绥一带,称帝,国号梁,还与突厥占领河套地区和宁夏南部。公元628年,梁部被唐太宗遣将讨伐而灭。梁师都被唐军所杀。

李继迁(963-1004),宋代银州人(今横山县境内),西夏国的创立者。后李继迁率部发起反宋战争,曾占据了宁夏灵武等地和西北大片土地。他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著名人物。

杨继业(?—986),也叫杨业,北宋名将,麟州新秦人(今神木境内)。杨家妻儿女媳代代英勇忠烈,抗辽守边战功卓著,其事迹广为后世称颂。公元986年,杨继业在一次征战中负伤被俘、绝食而死。神木现留杨家城遗址。

折赛花(即佘太君,约生于北宋年间),女,府谷人,北宋名将杨继业的夫人,生七子。她的事迹流传很广,妇孺皆知。

李元昊(1003-1048),为李继廷之孙,祖籍横山境内。李元昊原为宋朝将领,任节度使,西夏王。1032年摆脱宋属,建大夏国(即西夏),与辽、金、宋等进行角逐,经略甘、宁大片土地,使西夏立霸业近200年。后被人在银川兴庆宫中刺杀。

韩世忠(1089-1151),宋时延安府绥德县人。出身贫家,17岁应募从军,参与了抗击西夏、金国的战争。后宋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韩世忠护康王赵构到临安,建立南宋政权,因护驾有功,升为左军统制,后又升任检校少保、节度使等职。金将兀术率军南犯,韩世忠领军在长江以南的镇江等处与敌展开激战,并与夫人梁红玉在该地黄天荡处大败金军,成为与岳飞齐名的南军抗金英雄。后因反对议和被解职,含愤而死,死后追封蕲王。曾被列入陕西一百名人之中。

余子俊(1429-1486),四川青神县人。明成化八年(1472),在延绥巡抚任上,建议朝廷毅然把延绥镇由绥德迁往榆林。后又指挥修复由府谷清水至定边花马池一段长城,并规划榆林城建,办学校,设商铺,兴边贸,开“三拓榆阳”之先河。

马汝骥(1493-1545),绥德县人,为明朝著名学者。25岁中进士,著书《西元集》,参编《四库全书》。嘉靖时,升任两京国子监司,兼皇家宫院的老师,一生著作颇丰。后任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等职。

李自成(1606-1645),明末著名农民起义领袖,米脂县人。公元1629年率众起义,1644年攻占西安,建立大顺农民政权,称帝。后攻入北京,明亡。吴三桂等人与清军入关,义军败退,1644年李自成在湖北被杀。毛泽东曾称李自成“实为陕人之光荣”。曾被列入陕西一百名人之中。

张献忠(1606-1646),明时延安府定边县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先追随陕北王嘉胤、高迎祥等部起义,后独成一支,在江苏、湖北等地与明军激战。1643年张献忠率部攻取四川,建立大西农民政权。1646年清军入川,张在一次战斗中中箭身亡。

赵良栋(1621-1697),祖籍绥德,生于定边。24岁从军,从康熙年起,先后任云贵总兵、大同总兵、宁夏提督、云贵总督,以战功忠勇之绩,受朝廷器重,死后被授一等伯。赵有两子,长子弘灿继父任宁夏总兵,后任浙江提督、两广总督、兵部尚书等职,次子弘燮,亦任知县、河南巡抚、直隶总督等职。

尤世威(?—1643),府谷县人。明末任山海关总兵、居庸关总兵,与其弟世功、世禄并称为陕北“尤氏三雄”,驰名辽东、冀晋一带。

张玉麒(约1643-1723),榆林人。清康熙年间起,曾任温州总兵、台湾总兵和福建六路提督。

刘厚基(?—1877),湖南耒阳人。年轻时从左宗棠部,在湘军中表现英勇,后随左进军新疆,参与指挥了统一全疆的战役。1868年由记名提督调任榆绥总兵,在榆十余年间,他励精图治,设边贸,办学校,修路桥,兴水利,重修“榆阳书院”和红石峡、榆林城墙,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并首次把种牛痘免疫技术引入榆林。刘逝世后,榆林民众在城东山设立“刘公祠”,以志纪念。

胡鼎彝(1854-1926),榆林人。清同治年举人,光绪年进士、翰林,任过湖北学政、河南知府,民国初年,曾任豫省总办、提学使和法政学校校长等。

现代人物

高祖宪(1870-1943),米脂县人。年少时曾在三原宏道高等学堂、泾阳味经书院求学。1906年留学日本,是陕北留日青年先驱,并在日参加同盟会,创办《秦陇报》,还是陕西辛亥革命起义的组织者之一。

郭瑞西(1870-1947),名京,陕西榆林县城人。父郭绣川,清同治榆林名医。瑞西自幼苦读,稍后从刘增泰先生在“榆阳书院”学经史,业余随父学中医。民国九年,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混成旅军医。不久辞归故里。经20年,乡人称其为“榆林医学界巨擘”、“郭一服”。

袁硕甫(1874-1941),字卿臣,榆林城人。出身医学世家,其父袁文澜,祖父袁服周,均是一代名医。清末,榆林瘟疫流行,袁硕甫奔走城乡,活人甚多,榆林知县拜赠匾额,誉为“功同良相”。长于诊治斑疹伤寒等急性传染病,艺精德备,有口皆碑,为民国年间榆林“四大名医”之一。

马次峰(1875-1953),米脂县人。曾参加同盟会,参与陕西辛亥革命起义,后长期在陕甘等地从事教育。其长子马云程、次子马翥秋、三子马健翎,均为陕北著名人物。

李鼎铭(1881-1941),米脂县人。曾在榆中任教师,在米脂当过教师、医生。后任米脂县参议会议长,陕甘宁边区议员、边区政府副主席,是抗战期间全国著名的爱国开明人士。

高双成(1882-1945),字立卿,祖籍渭南人,后移居蒲城。为国民党驻榆二十二军军长,军衔为中将。曾对榆林抗战和榆林和平解放作出重要贡献。

崔焕九(1886-1957),绥德县人。1919年应杜斌丞邀请任榆中学监,1925年从政后任榆林道尹科长,1927年任吴堡县县长,1930年任保安县县长,1933年任甘肃西和县县长。抗战以后大力倡导国共合作,为榆林和平解放作出重要贡献。

张季鸾(1888-1941),榆林城人。1905年留学日本,成为同盟会会员,回国后任孙中山秘书。从1926年起任《大公报》总编辑,是一位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的中国近代报刊政论家和杰出的新闻记者,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他与于右任、李仪祉被称为“陕西三杰”。

杜斌丞(1888-1947),米脂县城人。1917年从北京师大毕业后,回榆林中学任校长,并支持创办了绥德四师、延安四中、米脂三民二中等学校,是陕北著名的教育家和革命活动家,也是全西北地区著名的民主人士。

马师儒(1888-1963),米脂县人。1907年考入上海同济医工学校,191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1920年留学德国柏林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后转入瑞士苏黎世大学读哲学,再获博士学位。1927年回国后先后任上海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等校教授。解放后任西安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李子洲(1892-1929),绥德县人。1917年考入北大哲学系,参加了五四运动。1922年创办“共进社”,1923年,由李大钊、刘天章等人介绍入党。1924年春到榆中任教,同年秋,任绥德四师校长。在此期间,他参与创办了陕北最早的共产党、共青团组织,并培养出一大批陕北优秀青年,被誉为“陕西的李大钊”。曾任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军委书记、代理省委书记等职。1929年6月牺牲。李子洲是陕西早期著名共产党人。被列入陕西一百名人之中。

吴满有(1894-1959),横山石湾镇麻地沟人。1932年大旱,他携妻女逃荒到延安的吴家枣园,租种土地度日。1935年冬,红军到了延安,吴满有分得了土地,交公粮14.3石,草千斤,还买公债150元、公盐代金665元,被授予劳动英雄称号。边区政府号召“向吴满有看齐”,各县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习吴满有运动。他接受毛主席的委托,让毛泽东儿子毛岸英在他身边锻炼。

邓宝珊(1894-1968),原名邓瑜,甘肃省天水市人。早年加入同盟会。为国民党二十一军军长,后任晋陕绥边区总司令,军衔为中将。曾对榆林抗战和榆林、北平、绥远和平解放作出重要贡献,建国后任甘肃省省长。

李天恩(1896-1945),榆林城人。民国时期的著名边商。早年在“大有当铺”任店员,为人诚实、机敏,重信誉,公平交易,深得广大农牧民的信赖。他采取赊买方式,在乌审旗、鄂托克旗等地建立起畜群,逐年兴旺。后又在鄂托克旗增设两个较大的牧场,发放大量“苏鲁克”(蒙古语“代人放牧”之意),牧民获益匪浅。他经营的商号为“天成永”,后发展到八家分号,均冠以“天成”,分布于从榆林、乌拉尔林到宁夏陶乐的辽阔地域内,被边商同仁推举为“三十六家边商”代表。他仗义轻财,扶危济贫,造福桑梓,不遗余力。

白明善(1897-1932),字乐亭,清涧县高杰村人。1923年在绥德四师学习,1924入团,1925年入党,1926年去黄埔军校政治部任职(政治教官),1926年底,白明善回陕参加革命工作。曾任中共陕北特委委员、常委,中共绥德县委书记,米脂县委书记。1932年在榆林国民党狱中英勇牺牲。

谢子长(1897-1935),陕西安定(今子长)县人。1920年在榆林中学求学,1922年考入阎锡山办的太原学兵团学军事。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农民协会打击封建官僚,惩办土豪劣绅,被群众誉为“谢青天”。1927年10月与唐澍等组织领导清涧起义,任西北革命军游击支队营长、副指挥。1931年10月,和刘志丹等将南梁游击队和陕北游击支队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任总指挥,率部转战陕甘边,创建革命根据地。1934年后,任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政治委员、中共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指挥部队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苏区的“围剿”。谢子长是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的杰出指挥员。毛泽东曾两次为谢子长墓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并亲笔写了碑文。

魏野畴(1898-1928),陕西兴平县人。1917年考入北京高师,1919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入社青团,1922年在北京创建了著名的“共进社”,1923年由李大钊介绍加入共产党。同年春应杜斌丞邀请到榆林中学任教。在榆期间,为榆中新文化新思想新风尚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主张在榆林的宣传作出重大贡献。他还培养出了刘志丹、乔国祯、潘自力、高克林、刘文蔚、王子谊、曹力如、霍世杰和杜聿明等优秀青年。还创建了西安市党团组织,曾任中共西安市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委军委书记等职,曾入黄埔军校五期学习,还参加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习。1928年,魏野畴在“皖北暴动”中英勇牺牲。魏是陕西早期著名共产党人。

王懋廷(1898-1930),云南祥云县人。曾为中共第一届云南省委书记。1923年王受党的指派,到陕北第四师范(绥德师范)任教,在绥期间,王懋廷为马克思主义在陕北的传播,为陕北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作出了重大贡献,开马克思主义传播陕北之先河。

姬伯勋(1898-1986),米脂县人,为陕甘宁边区著名人士和教育家。1946年入党,曾任米脂县县长,边区政府交际处长。榆林解放后,出任陕北工业学校校长(后改为农校),为人师表,道德楷模鲜有出其右者,被誉为“陕北人民教育家”。

刘天鸣(1899-1968),府谷县人。年轻时外出在太原、北京、天津等地求学。1924年初,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陕北最早入党者之一。后到武汉入黄埔军校六期学习,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一路参谋长,抗日同盟军第六十八师参谋长等职,还在甘肃、内蒙古等地担任军政职务,并参加了著名的“西安事变”。解放前曾为家乡陕北培养出了一大批青年人才。

杜嗣尧(1900-1969),佳县人。1924年初在绥德四师入党,是中共佳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后辗转京津地区做党的地下工作,是陕北资深共产党人,最早入党者之一。

王国华(1900-1973),榆阳区人。年少时在北京参加了五四运动,参与了火烧赵家楼。清华大学毕业后,被保送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芝加哥大学留学,先后获经济学、商业学博士学位,学成后回国到上海沪江大学任教授,1948年去台任台湾大学教授,是台湾著名的经济学家。

尤仙航(1900-1995),榆阳区人。早年就读榆林中学。1930年考入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1933年留学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医科,并获医学博士学位。抗战后回国,任西北大学、省立医院教授等职,解放后在榆继续从事疾病治疗和预防工作。

高崇(1901-1951),又名高宗山,榆林城人,贫民出身。1925年北师大毕业返回,在榆中任教,任总务主任、代校长。1928年成立“陕北公立职业学校”,出任校长至解放,20多年来,培养了大批工业技术人才,开榆林毛纺、制革等近代工业之先河,是榆林职业教育和现代工业的奠基人。1951年“镇反”时被镇压。

王瀛(1902-1927),神木县城人。1923年入团,1924年入党,曾任山西省学联主席,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长、书记,共青团山西省委书记等职,是晋陕早期著名共产党人。

霍世杰(1902-1934),绥德县义合镇人。1921年考入榆林中学,1924年入团,1925年入党,1925年秋受党派遣去广州毛泽东等人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回陕后大力发展创办农民运动,曾任农运主席、中共陕西省委委员、特委委员、陕西工委书记等职,1934年秋在绥远临河地区牺牲。

曹力如(1902-1949),陕西省志丹县人。1920年7月考入榆林中学,1926年入党,历任中共皖北特委秘书长,陕甘省委秘书长,陕甘工委秘书长,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延属专员,陕北行署主任,解放军西北军区全权代表,榆林军管会主任,为榆林和平解放作出重要贡献。解放后被任命为新疆省政府副主席,1949年赴任途中不幸遇难。

高吉人(1902-1979),靖边县人。早年就读榆林中学,黄埔军校四期毕业。抗日战争时,经历了长城古北口抗战,广西昆仑关之战和远征缅甸、滇西反攻等战,战功卓著。先后任国民党军队少将师长、中将军长等职。

汪铭(1903-1931),神木县城人。1925年入团、入党,任中共太原市地方委员会书记,山西省省委书记,曾在苏联出席党的“六大”。1931年在太原市英勇就义,是晋陕早期共产党人。

刘志丹(1903-1936),名景桂,字志丹,陕西保安县(志丹县)人。1925年秋被党选送黄埔军校四期学习,并在军校加入共产党。毕业不久,刘志丹回陕西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代理特委书记、西北反帝同盟军副总指挥,红军陕甘游击队总指挥,红二十六军参谋长,红二十四师师长,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军委主席、西北工委军委主要负责人,红十五军团参谋长,红二十八军军长等职。是陕北红军和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1936年4月14日,在红军东征途中英勇牺牲。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题词誉称“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英雄就数刘志丹”。被选入陕西一百名人之中。

李有源(1903-1955),佳县佳芦镇人。自幼好学文化,1942年在自编的移民歌中,唱出“东方红,太阳升……”词曲后经过加工,成为《东方红》,被誉为“人民歌手”。

马师恭(1903-1973),米脂县人。曾就读于榆林中学,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参加了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先后任国民党军队上校团长、少将师长、中将军长和内战第七绥靖区副司令长官,衢州绥靖公署、芜湖绥靖公署指挥所指挥官等军职。后去台湾,仍担任过重要职务。

胡星元(1903-1993),榆阳区人。长期在外经商,后居住香港。1981年回榆探亲后,曾为榆林文化教育事业捐资千余万元。是陕北著名爱国商人,被誉为“榆林的陈嘉庚”。

张友清(1904-1942),神木县城人。1925年考入北平大学,同年加入共产党。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六期。历任中共安徽省太和、亳县县委书记,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天津市委书记,中共山西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北方局秘书长等职务。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在反“扫荡”中被捕,同年7月在太原牺牲。

马师亮(1904-1980),米脂县人。1926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193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2年留学美国康乃尔大学,获学士学位,再读密歇根大学获科学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先后任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教授。解放后曾任上海同济大学、天津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教授等职。

杜聿明(1904-1981),米脂县人。1920年至1924年在榆中上学。毕业后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历任国民党军队营长、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军长、中将司令。在抗战中多次参与指挥了打击日寇的重大战役,是驰名全国的抗日爱国将领。后在内战中被俘,1959年被特赦。先后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

叶瑞禾(1904-1991),榆林上盐湾人。1933年毕业于山东齐鲁大学医学系,长于妇外科。1950年入党。先后任西安市卫生局局长、西安第二医院院长、西安医学院副院长、省卫生厅副厅长、省卫生厅顾问等职。还曾担任过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教授、主任医师、名誉主任,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是全国著名的妇科专家。

阎揆要(1904-1994),佳县刘家山乡人。1924年榆中毕业后考入黄埔军校一期,1926年入党,历任西北军团长,八路军总部参谋处长,冀鲁豫军区参谋长,西北野战军参谋长,军委情报部部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军科院院长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拓克宽(1905-1931),子洲县人。1924年冬在绥德第四师范入党,曾积极从事党领导的兵运工作、农民运动,革命经历资深,还是晋陕红军早期创始人之一。

马明芳(1905-1974),米脂县人。1925年春考入绥德第四师范,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四师党支部书记,中共横山、绥德、镇川区委书记、陕北特委代理书记,陕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陕北省委书记、西北局第二书记,晋绥工委书记、东北局第三书记等职,是陕北早期著名共产党人。

刘文蔚(1905-1976),神木县高家堡人。1925年在榆中入团,1926年在上海大学读书时入党。历任中共太原市委秘书长,天津市区党委书记,中共神府、绥德特委统战部长,榆横特委书记,大荔地委书记。解放后历任陕西省委统战部长,西北局统战部长,陕西省总工会主席,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等职,1976年含冤逝世。

赵博(1906-1941),府谷县清水乡人。1926年入党,同年考入黄埔军校六期。历任天津特委书记、冀鲁豫边区党校校长、鲁西区党委组织部长、鲁南区党委书记、鲁南军区政委,1941年10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山东省苍山县甘霖乡银厂村。后把苍山县改为赵博县,以资纪念。

万德雄(1906-1983),榆林城人。为榆林“万画”第六代传人,其泥塑作品曾代表国家到美国旧金山等地展出。在国内多次展出受奖,做工精湛,栩栩如生。是陕北著名的民间艺人。

李子云(1910-1984)),榆林城人,是榆林最著名的金银匠艺人。他的金银制品驰名陕、蒙、宁等地。曾为国家“黄委”制作细菌化验器,金银首饰出口天津口岸、广交会,受外商、专家好评,李先念总理曾亲自接见。他的传略已载入《榆林市志》。

谢唯俊(1907-1935),湖南耒阳县人。1923年入团,1925年入党。先后任红军特委书记、师长、分区司令员等职。1931年在中央苏区召开的第一次党代会上,他与毛泽东、邓小平、古柏四人被王明等人诬蔑为在苏区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代表。1935年10月,谢唯俊随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后,首任三边特委书记。同年11月28日,因叛徒出卖,谢唯俊在靖边沙洼沟村壮烈牺牲。

乔国祯(1907-1945),佳县店镇人。1924年春,转入榆林中学,秋考入绥德四师,同年在四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受党委派去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回陕后,在关中数地开展农民运动,曾任三原、泾阳、富平等县农运主席,中共长安、华县县委委员,河北省委交通员,天津纱厂区委书记,天津市总工会书记。1930年与彭真等人入狱,任过狱中党的支部书记。曾两次被党批准去苏联治病。1940年回国到新疆后,又与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人再次入狱。1945年7月在新疆狱中病逝。乔国祯是陕西早期共产党活动家之一。

马健翎(1907-1965),米脂县人。曾就读于榆林中学,1927年入党,1930年考入北京大学。在抗战期间,以创作的剧本为武器,进行抗日宣传,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并且发掘和改编秦腔、眉胡的戏剧,为人民喜闻乐见,1944年被陕甘宁边区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解放后继续为繁荣社会主义戏剧事业、为反映人民大众的聪明才智,辛勤耕耘在文艺战线。被称为戏曲“泰斗”、“大师”。被选入陕西一百名人之中。

王兆卿(1908-1933),神木县人。1925年初入党。曾在甘肃、宁夏、山西和陕北各地参加革命活动。1933年6月被选为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同年7月,在米脂无定河畔英雄就义。陕北早期共产党人之一,著名烈士。

张德生(1909-1965),榆阳区人。1927年入团,1930年入党。在陕北陕南进行革命活动期间,于1934年在上海向中央汇报陕西革命活动情况,得知中央红军已进行长征后,当年冬天赶回汉中,择道入川,参加了中央红军一、四方面军的长征,并与贾拓夫同志同在红军先遣部队工作。长征回陕北后,历任三边特委书记、西安市委书记、陕西省委书记和关中地委书记等职,解放前夕任西北局秘书长,统战部长。1949年任甘肃省委第一书记、省军区政委,1954年后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西北局第二书记等职。

阎红彦(1909-1967),陕西子长县人。1924年入团,1925年入党。曾任红军晋西游击大队大队长、陕甘游击大队总指挥、红三十军军长、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川东区行署主任、四川省委书记、云南省委第一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安子文(1909-1980),子洲县双湖峪镇人。1927年入党,后在上海湖北等地进行革命活动。1933年他与薄一波、刘澜涛等人在天津被捕入狱,出狱后曾任北平市委组织部长、中央党校二部主任等职。从1946年开始,长期在中央组织部工作,后担任中央组织部长,“文化大革命”后任中央党校副校长。1980年在北京病逝。

慕生忠(1909-1993),吴堡县人。1933年入党,是吴佳地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曾任红军团长、师长、八路军分区司令、西藏工委党委委员,解放军援藏运输总队政委、兰州军区后勤部政委。慕在援藏期间,亲自指挥修筑了中外闻名的“青藏公路”,创建了青海的格尔木市。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离休前为解放军副兵团级领导干部。

王兆相(1909—?),神木县人。1928年入党,为陕北神府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长期在部队工作,离休前任装甲兵部队顾问,为正兵团级部队领导。

刘澜涛(1910-1997),米脂县城郊乡人。1925年考入绥德四师,1926年入团,1928年入党。历任中共定边工委书记、陕北特委宣传部长、天津市委副书记等职。建国后任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行政委员会主席,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兰州军区第一政委,第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中顾委常委。是陕北的著名的共产党人之一。

朱侠夫(1911-1977),榆阳区镇川镇人。1926年入团,1927年转为共产党员。红军时期历任党的区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等职。抗战时期任中共西北工委干部科长、中共米脂县委书记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榆横特委统战部长,镇川工委书记,榆林工委书记,曾为榆林和平解放作出重要贡献。全国解放以后,曾任青海省委常务书记,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张达志(1911-1992),佳县店镇人。1929年入党,民主革命时期历任中共陕北特委委员,红二十七军师政委,红十五军团政治部民运部长,绥蒙军区政委、中共绥蒙区委书记,一野第四军军长。解放后任西北公安部队司令员兼政委、兰州军区司令员、军委炮兵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郭洪涛(1911-2004),米脂县人。1925年考入榆林中学,年底加入共产党。曾任中共榆林特支部书记、榆林地委组织部长、陕北特委组织部长、西北工委秘书长、陕北省委书记、陕甘宁边区党委书记、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东北铁路总局副局长。解放后任天津铁路局长、中央铁道部副部长、国家经委副主任、国务院能源基地办主任、中顾委委员等职。

张秀山(1911—?),神木县乔岔滩乡人。1929年在榆林中学学习时入党,参加红军后曾任红二十六军连长、团政委、师政委,中共陕甘宁边区特委书记,神府特委书记,松江省委书记,辽宁省委书记等,建国后任东北局第二书记、国家农委副主任和中顾委委员等职。

杜焕卿(1912-1934),女,米脂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陕北早期女共产党人之一。曾在陕北特委负责交通联络工作,1933年在北京进行革命活动时被捕,次年在南京狱中牺牲。她的英名被载入雨花台烈士陵园的名册。

杭逢源(1912-1970),神木县高家堡人。是全省公认的老中医,在中医治疗领域有广泛影响。

崔田民(1912-1991),绥德县崔家湾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师政委,冀鲁豫军区政委、司令员、志愿军铁道兵团政委,军委铁道兵政委,第二炮兵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马文瑞(1912-2004),子洲县高坪乡人。1927年入团转党,1928年起历任绥德县委委员、团委书记,子长县委书记,中共陕北省委秘书长、陕甘宁分区党委书记,西北局组织部部长。建国后任国家劳动部副部长、国家计委副主任、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贾拓夫(1913-1967),神木县城关人。1924年入团,1927年考入绥德四师,不久入党,任过中共陕北特委委员,中共陕西省委秘书长等。1933年赴江西向中共中央汇报陕甘工作,出席中共六届五中全会。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征北上,到陕北后,按照毛泽东、周恩来的指示,协助王首道等同志妥善处理了陕北肃反扩大化问题。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陕甘宁边区统战部长,西北局常委、秘书长,西北财经办主任等职。建国后,任西北局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市长,中央经委主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等职,1959年以后受到错误批判,1967年在北京冤逝。

罗明(1913-1977),陕西蒲城县人。1927年入党后长期从事革命活动。1942年任中共宜川县委书记。1947年任中共榆林工委委员后,积极从事党的统战工作,曾为榆林和平解放作出重要贡献。榆林解放后,任军管委员会委员,中共榆林市委书记、市政府市长等职,全国解放后任过西北局统战部处长、办公室主任、二机部西北办事处党组书记、省文化局副局长、省戏校校长等职。

习仲勋(1913—?),陕西富平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从事农民运动。1936年1月任中共关中特委常委、苏维埃政府副主席。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关中地委书记、专员公署专员、军分区和关中警备区第一政委。1947年起任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政委,西北野战兵团副政委、西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副政委。协助彭德怀指挥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三战三捷。1950年9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1953年9月任国务院秘书长。1956年9月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1959年4月至1962年10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1978年3月被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同年12月被增选为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79年任广东省省委书记、省长。1980年兼任广州军区第一政委。1982年9月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1988年4月被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刘素菲(1914-1967),女,府谷县人。1929年初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与刘澜清结婚。曾被选为党的七大代表,任过中共北岳区妇委书记、华北局组织部处长、西北局办公厅主任和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1967年12月“文化大革命”中含冤去世。

惠中权(1915-1968),清涧县下廿里铺乡人。1934年入党,后任吴堡团委书记,中共甘泉县委书记、靖边县委书记,毛泽东秘书等职。解放后,曾任西北局农村工作部部长、华南垦殖局党委副书记、林业部常务副部长等职,1968年在北京因受迫害而死,后为其平反昭雪。

杨清(1915-1983),府谷县人。解放前,曾就读于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后任四川女子师范学院、南昌中正大学、重庆大学和西北大学副教授、教授等职。解放后,长期担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职务。

赵锦峰(1916-1976),清涧县人。1934年参加革命并入党。建国前历任中共佳县、清涧、米脂、横山县委书记,绥德地委秘书长,西北青救会秘书长,西府副专员等职。建国后,任青海省委委员、财委副主任、农业厅厅长。1954年调陕西任农办主任、农业厅厅长。中央5月工作会议后,因“反省委”等错误受撤职等处分。“文化大革命”后期恢复党籍。1969年下放绥德五里湾劳动,带领群众征山治水,被誉为“真八路”。1976年10月4日因指挥抢修险坝,不幸遇难,群众怀念他,在村口立碑纪念。

柳青(1916-1978),本名刘蕴华,字东园,吴堡县寺沟村人。创作了《铜墙铁壁》、《种谷记》、《创业史》等长篇小说。是现代著名作家。

张鹏举(1916-1988),榆林县城人。1936年考入榆林职业中学,后因病辍学,遂萌学医之念。初期受业于伯父张鸿儒。50年代初参加工作。后到陕西省中医师资班深造,随山东中医学院院长、全国著名中医刘惠明临证学习,得其真传。其名载入《当代中国中医名志》中。本人多次当选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出席省第一届科技大会,获科技成果奖。生前担任过榆林地区中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理事陕西省中医学会副会长、省政协委员。

杨增占(1918-1964),横山县粉房台乡人。自幼揽工,1936年加入共青团,1939年入党。1945年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横山县担任过乡长、指导员、公安助理员、区长。1949年调至榆林,历任小纪汗、牛家梁区委书记,县建设科长、农林水牧局长,牛家梁农场场长,被群众誉为征沙治水的“土专家”、“硬汉”。

张世雄(1920-1994),陕西神木县人。中医主任医师。1936年参加革命,历任中医科主任,神木县、榆林县中医院院长,县政协副主席,榆林地区中医学会副会长等职。在医疗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治疗体系,取得了肯定的疗效,编写《癌症治疗体会》等30篇论文,在全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他的事迹在《陕西日报》、《人民日报》报道,誉为“人民的好医生”。陕西省卫生厅授予他“全省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

黄瀛(1920-1998),字仙洲,榆林市人。大学学历,高级教师,一生从事教育事业。1939年读高中二年级时,因家中房子被日本飞机炸毁,生活困难而停止学业,创建义信号毛织厂生产军用毛毯,专供延安八路军使用,资金由地下党员老惠提供,可其住宅院落为共产党联络点,保护了一批地下共产党员。1946年到榆林师范任职,同时担任榆林和平促进会会计。榆林解放后,在榆林中学、榆林师范工作。1954年3月到神木任教师。1958年7月创建神木县函授学校任教导员,主持工作,因成绩显著,于1960年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之后,全国推广神木县函授教育经验,省教育厅多次在神木县召开全省函授教育现场会。1964年借调到陕西省教育厅任教材审编员,参加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1981年调到榆林地区函授部工作,创建适应新形势的函授教育新模式。曾十多次被县、地、区评为“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模范工作者”、“学习模范”,1986年离休,享受县处级老干部待遇。

郭谦亨(1920-2004),生于榆林城中医世家,并师从名医袁硕甫,奠定了扎实的医学基础。1938年开始行医,1949年以后,曾任榆林县中医联诊所主任。1955年起,先后任陕西省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主任、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医疗系副主任等职。他是省中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他创制的“出血热预防片”获1985年西安市经济开发成果奖。《温病评述》一书获1976年省科研成果奖。

汪洋(1920-2003),横山县人。1937年入党,曾任解放军师长、军长,志愿军第三十九军第一一六师师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七机部部长等职。1964年晋升少将。汪在朝鲜战场指挥的“云山之战”战术战法出奇制胜,曾受到毛泽东、彭德怀、刘伯承等人的多次表彰。《云山战例》还被编入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正式军事教科书,作为战役范例宣讲。离任前,汪洋为解放军正兵团职级领导干部。

高景德(1922—?),佳县神泉人。1945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1951年考入苏联加里宁理工学院并获博士学位,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在苏联的博士获得者,担任过北大教授、清华大学校长等职,系中科院院士。

苗秀山(1930-1981),子洲县人。1948年2月参加革命,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出任米脂县委书记。1978年后提任中共榆林地委副书记。

李守林(1928-1992),定边县人。1950年入党。全国著名造林模范,曾任中共第九、十、十一大中央候补委员和党的十二大代表。

黄佩(1934-1989),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人。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陕北防沙造林局、榆林专署林业局、地委生产办公室、地革委农办和中共榆林地委工作。历任科长,地革委农办核心小组成员、农办副主任,地委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榆林地委秘书长,中共榆林地委委员。以工作不分昼夜、勤奋踏实而著称。

路遥(1949-1992),清涧县人,本名王卫国。创作了《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中篇和长篇小说,是当代著名作家。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