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遗址区从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正在处在一个有乡村社区向城镇社区的转变过程之中,而且这一转变也刚刚开始。它基本具备乡村社区所有特征。
5.2.1 农村经济发展分析
杜陵遗址区内的三兆村是雁塔区曲江街道办内的最大一个自然村,共有居民1180多户,4572多人。区内产业以花灯制作这一传统产业为主,各类灯笼的制作销售成为三兆村经济的支柱。但由于产业类型过于单一,加之近年来受市场影响,灯笼的利润开始走低,当地居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当地处于中下游水平,初步统计,村内居民每年3000多元的人均收入远低于4360元的雁塔区平均水平。
三兆村居民从事第一产业劳动力比例相对较高,但在2003年后,由于耕地锐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而青壮劳力纷纷外出打工,致使第二产业从事人数增加,尤其在近两年增幅明显。从事第三产业的居民近年来增长缓慢,2002年后甚至出现了下降趋势。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初步表明,三兆村现状的就业结构主要问题有,受城市发展影响,当地多数青壮劳力均利用城市近郊这一区位优势,外出打工谋生,村内居民甚至出现了核心劳动力短缺现象。这一方面反映出规划区内的文化遗址旅游、生态旅游等产业项目,并未给当地居民创造出具有比较优势的就业机会与工作环境,对劳动力需求的拉力不足,致使当地村民始终游离于文化遗址旅游、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体系之外,居民从既有开发活动中获得的切实的经济收益有限。另一方面说明地方政府与入区企业并未充分利用与整合现有人力资源,特别是针对那些具有中老年、女性、低文化水平等社会经济特征的“就业弱势群体”进行从业方向上的引导与上岗能力的培训,致使企业建设出现劳动力缺口,影响其进一步发展。因此,政府、企业与当地居民之间缺乏有机的沟通与协助是制约三兆村社会经济发展与规划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
5.2.2 企业发展分析
杜陵雁塔区域内现有各类企业35家,这些企业目前主要从事生态林建设和养护管理工作,一些企业也从事部分餐饮休闲服务项目的经营活动。2001年以来,雁塔区政府和这些企业相继投入4000多万元,在8.64平方公里内共栽植各类生态经济林11000亩,新打机井29眼,修复机井8眼,架设变压器12台,架设高压线5公里,敷设地埋线27公里,埋设节水暗管76公里,新修道路12公里、并新建了4公里雁环路和6公里雁翔路,基本解决了区域用水、用电和道路通行问题,极大地改善了这里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由于目前还没有区域综合发展规划,各企业基本上只能从事生态环境建设,因此造成大多数企业没有其他收入。但一些企业通过多年的经营和探索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态产业特色。如缔缘公司形成以葡萄、樱桃种植为主的观赏休闲林业,并且户太八号和扎马特获得2005年金奖;万达公司的盆景成为西北盆景市场的主角;雅森公司的森林休闲旅游也赢得一定市场;东升公司的霸柳人家的餐饮也赢得游客的好评。但这些收入与公司投入大量的绿化和管理费用相比差距太大,公司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进而将影响万亩生态林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杜陵遗址区域今后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