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遗址保护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两大方面:即物质形态方面和非物质形态方面。
7.1.1 物质形态方面
物质形态方面是指大遗址所根植的自然环境与大遗址构成的物质形态实体。
1.自然环境
大遗址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形成大遗址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古人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使环境又具有人文和历史的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讲,文物古迹脱离了它所植生的历史环境,其价值就会受到损害。如与杜陵休戚相关的?河、杜陵原、生态环境均为物质形态的保护内容。如果没有?河和杜陵原,就不会有杜陵陵墓建在这里。因此必须保护与杜陵遗址关系密切的相关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
2.大遗址格局
这里的大遗址格局主要指有形要素的空间布置形式:如杜陵的封土与陵园城垣、封土与寝帝、陵与后陵、帝陵与陪葬墓、帝陵与陵邑殿等。这些形态的形成,一方面受帝陵所在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受不同的社会文化模式、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形成杜陵文化景观上的特性。
3.大遗址的物质构成要素
各类文化大遗址是构成遗址实体的主要要素,由它们构成的大遗址的空间格局。主要体现在有实证价值的遗址构成要素上,如城墙、夯土建筑台基遗迹、地下遗迹和出土文物,是全面反映历史信息,描绘历史发展过程的重要实物资料。
7.1.2 非物质形态方面
历史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大遗址中除有形的文物古迹之外,还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如汉代传统艺术、民间工艺、民俗精华、名人轶事、传统产业等,它们和有形文物遗址相互依存、相互烘托,共同反映着杜陵的历史文化积淀,共同构成大遗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此应该深入发掘、充分认识其内涵,把历代的精神财富流传下去,广为宣传和利用。它既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扩大对外交流,促进城市经济与文明发展的重要手段。
1.语言、文字。
2.大遗址所反映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所形成的精神文明面貌,如审美、饮食习惯、娱乐方式、节日活动、礼仪、信仰、习俗、道德、伦理等。
3.社会群体、政治形式和经济结构所产生的城市生态结构,在人文地理学中,它被形容为一种抽象的观念“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