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9.3 遗址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优化

9.3.1 遗址文化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

1.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产业要素合理配置、产业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一般而言,包含了以下四层涵义: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在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市场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理顺结构,使资源在行业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资源利用水平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不断突破原有界限,从而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中朝阳行业的成长。其标志是代表现代产业技术水平的高效率行业部门比重不断增大,产业系统内部显示出巨大的持续创新能力。

产业均衡发展,一方面是产业部门间均衡发展;另一方面是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即从时间序列的产业波动性评价产业的均衡、产业的协调发展,是指产业部门,产业要素在产业发展中要协调一致。

产业发展效率,主要是指产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即在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的基础上,保持产业快速发展。

2.遗址文化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体系

基于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结合遗址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性和实践,把遗址文化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概括为合理、协调、效率和创新四个方面,在这四个方面的基础上,构建比较完整的结构优化的目标体系。

(1)遗址文化产业结构优化目标――合理性

遗址文化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是指在遗址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适应文化消费需求的市场变化,使遗址资源在不同行业之间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实现遗址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合理的遗址文化产业结构应具备:

――遗址开发强度的合理性

遗址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资源承受能力的前提之下,任何开发形式不能对遗址竭泽而渔,不顾及后代人的利益。这就要求管理部门建立完善的遗址资源评价体系,定期对遗址本身及周围的历史环境进行评价,严禁过渡性的开发行为。

――遗址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优化遗址文化产业结构应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区域内遗址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利用区域分工,发挥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佳配合。资源的有效配置还包括遗址资源在不同行业之间合理分配,以求实现遗址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产品适应市场消费需求

衡量遗址文化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还要看遗址文化产品能否满足市场需求,合理的产业结构,其产品应该与市场的消费需求相一致,并能根据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遗址文化产品应能与文化市场的消费需求对应,并根据消费需求的变化,不断创造新产品。

(2)遗址文化产业结构优化目标――协调性

遗址文化产业结构的协调性:概括地说,就是以主导部门为核心,把区域内的遗址文化产业要素组织成一个由生产、分配或技术联系结合起来的、部门间比例协调的、相辅相成的整体,能够有效地促进遗址文化产品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顺利进行。遗址文化产业结构的协调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遗址文化产业各部门之间相对地位的协调,具有相互适应和相互联系的增长速度和发展规律;

遗址文化产业各部门之间关联方式的协调,使各产业部门之间能够相互服务、相互配合和相互促进;

遗址文化产业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即各产业部门之间在经营规模、服务水平、管理组织及劳动者素质等方面都要相互适应、相互协调,从而促进遗址文化产业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遗址文化产业各部门发展速度相协调,即在现有产业结构基本合理的基础上,使各产业部门的增长速度基本趋于一致,避免拉大差距而造成结构失衡。

(3)遗址文化产业结构优化目标――效率

遗址文化产业运作的效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速度、质量和效益。

速度,指遗址文化产业总体规模的增长状况,合理的产业结构应能促进遗址文化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大,提高总产值的增长。它取决于投资规模的增长情况,也取决于遗址由资源向产品、产业快速转换过程。

质量,即遗址文化产业应走一条节约型和集约型的新型产业道路,改变过去粗放型的产业发展模式。提高遗址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遗址资源的浪费行为。改变过去盲目扩大遗址开发规模的行为,加强遗址资源综合性和纵深化开发,提高综合效益。

效益,遗址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产业,就要遵循经济规律,要讲究产业效益。过去我国对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是一种不计成本的投资行为,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和财力。合理的遗址文化产业结构应该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即投入――产出之间的比值应尽可能的小。

(4)遗址文化产业结构优化目标――创新性

创新是遗址文化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础,是推动遗址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创新是指在遗址文化产业结构合理的基础上,新兴遗址文化开发项目迅速发展,份额增加,传统项目不断提高科技含量,使遗址文化产业结构从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不断转换。

遗址不同部门相互交替,滚动发展。遗址文化产业结构中可分为三种部门:遗址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导部门;第二线的潜导部门;有待改造的衰退部门。这三种部门形成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并不断转换,始终保持强劲的推动力。

遗址文化产业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产品创新,保持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开拓市场,是产业永葆活力的关键。产品的创新,可以带动产业新一轮快速发展,获得高效的利益。

技术创新,遗址保护和展示技术的创新,可以极大的促进遗址文化产业的发展。由于技术的限制,我国很多遗址难以利用,广泛应用现代化科技成果,可以提高遗址保护和利用能力,扩大遗址文化产业开发规模。

管理创新,管理体制一直是制约我国遗址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权利,给企业注入活力,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组织创新,完善的组织体系是产业发展的保障,遗址文化企业不断向大型化、综合化、集团化经营集中,可以使遗址文化产业获得规模效益。

遗址文化产业结构优化的四个目标是相辅相成的。合理化是基石,是产业协调、效率、创新的基础,如果没有合理化,其他目标就无从谈起。协调是其他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它能促进合理化发展,是遗址文化产业高效运转的保障。创新是遗址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产业高度化的基础。

9.3.2 遗址文化产业结构优化的措施

遗址文化产业结构优化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下面将从战略层面、产业政策层面、技术措施层面分别加以论述。

1.战略措施层面

基于上面对遗址文化产业结构问题的分析以及优化目标体系的设置,并参照全国经济产业结构演进的新特点,提出遗址文化产业结构优化的三种基本战略:

(1)政府主导战略

政府主导战略,就是依照遗址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在以市场配置遗址资源的基础上,政府采取科学、强力的干预措施,促进遗址文化产业优化升级。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主导协调遗址文化产业各行业的联动运作,遗址文化产业是由一个庞大的行业体系构成的,各部门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就会产生不和谐的因素,这时需要政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利益,促进遗址文化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二是主导制定遗址文化产业有关政策法规,遗址文化产业政策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它的制定需要政府组织。

三是主导监控遗址保护和综合开发规划,政府需要对遗址保护和开发做一科学的规划,来约束遗址破坏行为,监督在遗址开发过程中的过度开发问题和经营无序状况。

四是主导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遗址文化产业是一项资金密集型的经济产业,在其发展壮大过程中,遗址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这些投资回报较慢,是企业所不愿投资的,只有政府投资,才能带动其他投资。

(2)品牌支撑战略

品牌支撑战略就是基于某些独具特色、开发潜力巨大的遗址项目,通过合理的组合、精心的包装以及有效的推广,使其成为标志性的产品进入市场并形成品牌,然后借助这些成熟的品牌带动其他产品的共同发展。

陕西关中有多处享有世界声誉的大型遗址,如汉长安城遗址、秦始皇陵及兵马俑遗址、秦阿房宫遗址等等,对这些遗址进行精心的包装,推向世界市场,形成品牌效应,带动整个陕西遗址文化产业的发展。

品牌支撑战略可以促进产品的配套开发,拓展文化产品体系,品牌战略可以形成先导型行业,成为遗址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的热点,新品牌的不断出现,就会带动遗址文化产业不断创新和升级。

(3)科技创新战略

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再现真实的历史地理场景,虚拟遗址历史信息,并且能够与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的文字资料、图像实行“链接”,甚至辅助不同领域中专家的咨询与解说,并且这种产品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故宫博物院和敦煌莫高窟已经进行了遗产数字化的尝试。遗址的数字化使传统的遗址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经过这次开发,许多以往不被认为具有经济意义的文化形态,将由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所负载,进入经济学家和投资人的视野。遗址数字化开发利用应纳入社会的整体发展战略,联系各个方面加以实施:

(1)将遗址的保护和开发纳入地方文化发展战略,并使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2)以信息和传媒产业发展为契机,实现遗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教育产业、娱乐业的多方面链接,使遗址开发与多个产业领域相结合,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并使遗址数字化成为面向经济时代的新型基础建设的组成部分。

(3)建立一个或多个“遗址数字化示范项目”,或者“示范工程”,集中资金,形成以我国自有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技术群;并将大规模数字藏品投入应用,在加速遗址数字化应用中推动产业化的进程,促进遗址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产业政策层面

(1)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

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瓶颈问题,由于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划拨,限制民营资本进入遗址的开发利用,造成遗址保护与开发资金长期不足。

要改变资金短缺的现状,就必须打破政府包办一切的局面,建立政府―文化企业―社会―海外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实现遗址开发利用由政府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转变,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发挥社会优秀人才的管理经营能力。遗址经营权可以以出租、承包、合资、合作、联营、股份等方式进行转让,非营利组织、团体、营利性文化企业和个人都应该成为合法的经营主体。政府可以对参与遗址开发经营的企业进行资质审查,包括企业的信誉、企业资产、企业是否具有经验的保护专家等等。

(2)促进遗址文化中小企业的改造和重组

鼓励各种经济成分参与遗址资源的开发利用,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等,以适应我国社会制度转型期的遗址文化产业发展。基于目前从事遗址复制、仿制品、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生产的企业,多数为中小企业,或手工作坊,并且分散经营的局面,应鼓励这些企业通过兼并、合并、相互持股等方式,自主进行联合、改组,或通过资产重组等资产关系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文化企业集团。同时,政府要加快培育和扶持区内文化企业集团,促进文化企业集团向区外扩张进而走向世界。

(3)全方位开放市场

产业结构调整的本质是调整资源的配置结构,改变资源在各个行业之间的原有分配格局,使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相吻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促使资源向效率更高的领域流动,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遗址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必须依靠市场机制,只有开放市场才能促进市场竞争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全方位的开放市场,表现在以下方面:

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而进行的产业结构优化,必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并以市场为导向。也就是说,要从市场需求变化的趋势中去寻找新的增长点。

发挥市场的竞争机制。为实现遗址文化产业的结构优化,就要淘汰一部分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这就要发挥市场的竞争机制,通过市场调节生产要素的流通,淘汰一部分衰退的部门,塑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新企业。

降低企业准入门槛。过去我国对遗址开发进行严格限制,如遗址或文物的复制和仿制,须按照国家的规范和要求进行,民营资本不得进入遗址开发和经营领域,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遗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降低文化企业参与遗址保护和开发的门槛,已成为遗址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

3.技术措施层面

(1)塑造龙头企业

遗址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的塑造,对于集约化的利用遗址资源,重组遗址文化产业生产要素,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技术措施。龙头文化企业塑造方法:

组合型企业集团。其内容是将经营权从单个文博遗址单位分离出来,在遗址系统内组建由多个文博遗址单位构成的企业集团,进行遗址旅游和展览经营。这个新组建的公司将是一个独立企业,享有经济法人资格。

特许经营型企业。其内容是将文博单位的经营权通过委托、B OT(Build―Op eration―Transfer,即建造―经营―转让)、租让等契约方式,交由文博遗址单位系统外的企业进行经营。这时,受托方,对文博遗址单位享有契约规定的经营权。

这些企业集团、特许经营企业可从事遗址公园、遗址展示区、遗址旅游景区的经营,努力把这些企业打造为龙头文化企业,成为遗址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的核心,以此来带动配套企业的发展。

(2)促进遗址考古、研究、保护、开发一体化

通过“考古所+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外围企业+相关企业”的有效组合,实现遗址考古、研究、保护和开发的一体化。这种组合既可以是松散的契约式组合方式,也可以组合为一个更高层次的企业集团,还可以相互独立,但是相互之间进行成果有偿转让,存在密切的经济关联。

遗址考古、研究、保护和开发的一体化发展,大大缩短了遗址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过程,可以提高遗址文化产业的效率。一体化的发展还使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深度开发得到实现。这种组合更有利于各部门企业的协调,保持遗址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