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4、司汤达――与政治同行的作家

很少有作家公开说自己的作品与政治有关,但在西方也有一个作家与众不同,他公然宣称自己的作品是与政治密切相关的。当他的不朽之作出版时他坦率地说:“若你的人物不谈政治,那就已经不是1830年的法国人了。”这个作家就是司汤达。他于1783年出生在法国的一座小城。他原来的名字并不叫司汤达,而叫昂利?贝尔。司汤达成长的年代,正是法国大革命如火如荼的年代,后来的拿破仑时代更是对司汤达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他的著作《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身上,我们似乎可以看见年轻的司汤达内心的革命热情,而这一热情与对拿破仑的崇敬是分不开的,他曾担任拿破仑手下的军官,当拿破仑1814年颁布退位令时他甚至说:“1814年4月我和拿破仑一块儿下台了。”结束军旅生涯的司汤达移居意大利,从此以后,文学便成为了他的职业。在意大利时期他的主要作品有《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海顿、莫扎特和梅塔斯塔齐奥传》等,司汤达的笔名就是在1817年《海顿、莫扎特和梅塔斯塔齐奥传》再版之时开始使用的。后来他因故被迫回到法国,1827年他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阿芒斯》。但是,这部作品的命运仍同他以前的作品没什么两样――同样没有得到认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对司汤达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在司汤达的家乡有个出身贫贱的青年,由于富有才华,得以进入神学院学习,后来应聘到一个乡村贵族那里当家教,不久便同女主人发生恋情,被赶走了。后来他到了另外一个家庭,又与这家的小姐缠绵起来,结果再一次失去了工作。他以为是原来那家的女主人告了他的密,就在一座教堂前向她开了枪。结果他被处以死刑。正是这件事给了司汤达灵感,令他写出了《红与黑》。

《红与黑》讲述了一位出身贫贱的青年于连,不甘心被命运摆布而努力奋斗,希望能进入上流社会获得成功但最终失败的故事。《红与黑》连同他以前推出的有关烧炭党人的短篇小说《伐尼娜?伐尼尼》和后来的长篇小说《巴马修道院》,都是司汤达最伟大的作品。然而或许正是因为司汤达太伟大了以至于当时的人们还不能领略他的作品中的魅力,所以司汤达在生前从来没有获得公众真正的认可和公正的评价。在他生前唯一一次有分量的赞誉来自巴尔扎克,那是在《巴马修道院》出版后,巴尔扎克在写给别人的一封信中说:“贝尔先生新近有书出版,以我看这是50年来最美的书了。”或许正如梅里美所说的那样:“也许,20世纪的某一位评论家会从19世纪卷帙浩繁的作品中发现贝尔的书,并且比我们的同时代人更公正地对待它们。”事实也的确如此。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