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3、亨利?柏格森:生命哲学

1927年的法国知识界兴奋异常,因为这一年举世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他们的哲学家亨利?柏格森,以表彰他“丰富而生气勃勃的思想以及表达的卓越技巧”。获奖带来的荣誉把柏格森生平的影响力推进到了顶峰,和一生孤独潦倒的尼采相比,柏格森算是第一位生年获得殊荣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家了;但这恰恰又是作为先驱者的尼采给他带来的,因为柏格森的哲学继承了尼采的那些思想。柏格森于1859年10月18日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从巴黎高等师范毕业之后,1896年发表的《物质与记忆:身心关系论》使他一举成名。第二年他以哲学教授的身份回到巴黎高等师范,1900年又进入了全法最高学术机构――法兰西学院,直到1921年正式退休。

柏格森最负盛名的哲学学说被称为“生命哲学”。和尼采相同,柏格森也反对理性主义的关于认识过程和主客观关系的理论,而代之以非理性的直觉认识和“生命创化论”的观点。柏格森的“生命创化论”认为“生命”是万物的本源和发展动力,“生命”进化的方式就是创造。也就是说,人类进化像一条河流,生命之水从远古神秘的地方流来,涌着一个个“创造”的浪头,这些浪头创造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这股生命之水在柏格森看来,具有两个特性,一个是绵延,一个是冲动。绵延是说生命有一种超空间的无限延续的特征;而冲动则就是那一个个创造的“浪潮”,正是这些“浪潮”使得物质被创造和进化了。但遗憾的是,“生命”这种无限神化的动力,在柏格森看来是无法用经验和理性去认识的,生命冲动不可预测,也没有规律可循,只能靠人们的直觉,自己的内心体验,才能“突然地看出处于对象里面的生命冲动,看到它的整体”。

据法兰西学院的批评家认为,柏格森的著作具有严谨的、希腊式的典雅风格以及完美无瑕的文体;这种风格和文体中糅进去神秘的非理性主义思想,使得他的作品无疑对艺术家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为20世纪初的艺术家们缺少的也正是这个。

20世纪初的柏格森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连纳粹德国的士兵都对他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尊敬。柏格森生命的最后时刻,正是希特勒的铁蹄蹂躏法国的时候,柏格森不仅没有因为他的犹太血统而遭到迫害,反而在纳粹的优待中安详死去,时间正是法兰西最黑暗的1941年。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