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9、生理学无冕之王――巴甫洛夫

从前,在俄国中部的梁赞城里,有户人家养了一条狗,主人怕这条狗乱跑,就用一根很粗的锁链把它锁了起来。从此,这条狗一见人就“汪汪”乱吠,并且龇牙咧嘴,表情非常凶恶。

一天,一群孩子走过这户人家,那条狗拼命地冲着他们狂吠,孩子们远远地躲了起来,谁也不敢接近它。

这时,一个脑袋很大的孩子向狗走去,他不但没躲,反而愈来愈靠近那条狗。

同伴们一齐惊讶地喊道:“不要靠近它!这畜生要咬人呢!”

“我去把锁链打开,它就不会再叫了!”这个孩子很坦然地说到。

“别打开!别打开!”小同伴们一面喊,一面吓得四散而逃。

孩子真的把锁链打开了。奇怪的是,它不仅不咬他,反而温顺地摇着尾巴,接受孩子的抚摸,从此,这条狗再也不凶恶地狂吠啦。

这个孩子就是巴甫洛夫。许多年以后,巴甫洛夫用这个例子,向学生们讲解什么是条件反射。其实,学生们哪里知道,巴甫洛夫为研究动物的消化生理系统付出了多少代价。

为研究动物消化系统的生理状况,巴甫洛夫作了这样的试验:

他首先把狗的食道经过手术切断,把切断的食道两端缝在狗脖子的皮肤上,然后让狗饿上一段时间。

一天以后,巴甫洛夫把这只饥饿的狗拉到了实验室,在狗的面前放一盘鲜肉。狗一见鲜肉,便贪婪地吞了起来。然后咀嚼了几下就咽下去了。可是,不一会儿,咽下去的肉又掉到了食盘里。这是因为狗的食道已被切断,肉根本进不了胃里。

狗依然贪婪地吃着,盘子里的肉却始终是那么多。

这只狗徒劳地吃了四五分钟后,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在通向狗胃的一根橡皮管里流出了大量的胃液。

胃液不断分泌,是狗的第十对脑神经――迷走神经的冲动引起的。巴甫洛夫对这只狗的迷走神经也动过手术,已在上面引出一根丝线。现在,只要他稍微提动一下丝线,就切断了脑与胃之间的联系。结果,狗尽管还是在不断地吞咽鲜肉,但胃液却停止分泌了。

这就是著名的“假饲”实验,它可以使人们观察到狗的消化腺的分泌情况。

从20世纪初,巴甫洛夫又开始研究高级神经活动,第一次发现了大脑皮层机能的活动规律。

为了通俗、形象地说明这种现象,在一次实验时,巴甫洛夫举起一只柠檬,对观看实验的学者说:

“诸位都知道这是柠檬,我不准备把它送到你们口中,只是让大家看一看……”

说到这里,所有在场的人的口中都流出了口水,许多人不自觉地咽了一下,并且笑出声来。

巴甫洛夫接着说:“诸位并没有吃到柠檬,却流出了口水。但诸位又是吃过柠檬的,知道它很酸,所以一见到它就流出了口水。这种流口水的反射是有条件的。因此我们称它为‘条件反射’。”

从“非条件反射”到“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经历了漫长而又艰苦的实验过程,这是消化生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发现,为人类在生理学方面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此,在1904年,诺贝尔奖基金会将该年度的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了巴甫洛夫教授。要知道,巴甫洛夫是世界生理学家中第一个享有这种荣誉的科学家。

1935年,巴甫洛夫以86岁的高龄,主持了在苏联召开的第15届国际生理学大会,在这次大会上,巴甫洛夫被授予“全世界生物学界元老”的称号。次年2月,这位被人们赞颂为“生理学无冕之王”的科学家去世。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