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四、猴:人类的近亲

猿猴与人类不仅在形貌及生理结构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在群体生活方面也有诸多类似的地方。按照达尔文主义的解释,猿猴同人类之间之所以存在这种种相同的特征,是由于二者均源自于某个共同的祖先。

达尔文主义也即进化论,它可以说是目前有关生命起源、特别是人类起源的主宰性学说,当今社会的人们,每涉及人类起源的问题,几乎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进化”的观点。这一理论最初是由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一书,对它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系统化阐述,从而奠定了它的科学基础。其后生物学上的诸多成就又对它有了更为充分的论证和发展。它的主要内容是:生物由非生物发展而来,现代生存的各种生物,均有着共同的祖先,它们都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种类由少到多的进化过程。生物进化的主导力量是自然选择,生物体经常发生的细微的不定变异,通过历代累积的选择作用,使得比较适合于当时外界环境条件的个体可以继续生存,并且逐渐积累有利的变异发展为新的种类,比较不适合于外界环境条件的个体则不能生存或不能传种。这样,在地质演进和生命进化的各个时期,既有一些生物种类彻底消亡,也有许多新的物种不断出现,经过长期的“物竞天择”,形成了今天的生物种类以及各种类的特征。

现代的人类与各种猿猴,均是从古猿猴进化而来。考古发现及古生物学的研究成果证明,现代灵长类(包括人类)的祖先,为一些树居的食虫类动物,它们最早出现于距今约6500万年前的新生代古新统时期。这些小食虫动物不断向前发展分化,逐渐繁衍产生了愈来愈多的种类――当然,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也有不少的种类因不善于适应而消亡了。不断繁衍生存下来的这些种类,大约在2500万年前的某个时期,已开始进化成猴的身形。它们开始长出长长的、起平衡作用的尾巴,身材也有大幅度的增长。日进月增,这些类似猴的动物变重、变大。它们生活在茂密的森林中,并完全适应了树居生活。到了大约1500万年前的某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古猿猴赖以生存的森林屏障大面积地减少,于是,这些灵长类的祖先开始分成了两大系列:一支坚守在残存的森林中,因为生存环境变化较小,故而只是单纯地自然发展,体质上很少变化,它们一直延续至今,这便是现代的猿猴;另外一支则走出密林,投入了与早已适应环境的地面动物的竞争。这一支的祖先由于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在不断的劳动中,极大地改变了身体诸器官及其功能,结果朝“人”的方向发展,经过猿人、原人和化石智人各阶段,最后进化到了现代的人类。到现在,世界上的灵长类动物共有600余种,按照它们的形态生理、系统关系、分类位置等,可以归纳为九类:狐猴类、跗猴类、阔鼻猴类(新大陆猴)、狭鼻猴类(旧大陆猴)、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人类。

由此看来,现代的猿猴同人类之间,不仅仅只存在形貌、生理等方面的关系,而且,两者之间还具有着亲缘联系,也就是说,猿猴是我们人类的近亲。

进化论在目前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早已深入到学校教育和新闻媒介当中,成为关于生命起源最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的解释。但是,有关的反对和批评意见,自这种理论诞生到现在,却始终没有停止。这些意见中,较常见的是从感性经验出发而发出的疑问,即:既然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那么为什么现在却从未有猿猴变成人的现象?进化论者对这一质疑通常是这样回答的:现代的猿猴和现代的人类是经过了不同的方向和长期不同的环境各自发展的结果,由于时间悠久,两者彼此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因此,现代的猿猴不会再变成人了。不过,按照进化论的观点,遗传和变异在生命进化过程中随时都在发生,在生命的运动过程中,无论是遥远的过去还是有人类历史以来的现代,新物种的产生与某些物种的灭亡都不会停止。但从历史记载来看,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某一物种进化为另一物种的现象似乎从未出现过,这一点,往往便成为进化论进一步受人攻击的缺憾之处了。

进化论所受到的最激烈的批判,则来自持创造论观点者,他们认为世界万物均起源于某个神灵的创造,并从根本上对进化论加以否定。创造论是许多民族宗教信仰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在进化论诞生之前,它也是人们所普遍相信的有关生命起源的解释。进化论观点的发表、宣传和普及,都是在同各种宗教、特别是基督教所坚持的创造论的斗争中进行的,这种斗争至今仍然在持续。现代科学不断取得的新的成就,也为一些坚持创造论的学者提供了种种新的论据,来对进化论提出各种质疑。这些质疑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按照进化论者所说的在数万年乃至上亿年时间里,一种动物会进化成为另一种动物,那么处于进化过程中的过渡型动物,将无法顺利地生存。譬如当陆地上的某种哺乳动物――例如牛――来到海洋,在进化成海洋哺乳动物――例如鲸――的时候,它的身体可能会一部分逐渐进化成鲸而另外的部分仍然是牛,这样,在漫长的进化当中,这种怪异的动物既无法长期生活在陆地也不能长期生活在海洋,那么,它又是怎样得以生存下来的呢?考古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生物化石,但进化论所推测的某种因进化产生的新物种和其祖先之间――例如人和猿之间――处在过渡状态的生物化石,却未曾发现足够有力的证据。在最小的生物如一只细菌中,也存在着十分复杂的结构,而我们所认为的各种低级动物,在其构造和功能方面,却存在着种种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高级动物难以企及的特征。这就是说,所谓生物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说法,是无法成立的。

上述批评意见,如果抛开其鼓吹创造论的目的来看,应该说是抓住了进化论本身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的。但不管怎样,在目前,进化论仍然是被看做唯一从科学的立场上来解释生命起源的学说。正因为这样,一些人类学者才会把人称做“裸猿”或“穿裤子的猴”,并通过对人类与猿猴生物习性、社会组织等的考察和比较,来说明人与猿猴具有的诸多相似、人类创造和积累的文化传统所确立的人猿之间的根本差别,以及人类文化的本质特征。回到本章的中心话题,也就是说,猿猴同人具有血缘的联系,它是我们人类的近亲。

金猴献瑞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